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文物贩子在唐朝 >

第110部分

文物贩子在唐朝-第110部分

小说: 文物贩子在唐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卢鸿自然也哄了老妈半天,还说长安那地方自然没有守在老妈身边好,只是此去也用不了多久,忙完了便回来。何况自己还把老婆娶家来陪老妈,天天玩升官图,也好保佑儿子以后能当上大官。郑柔坐在卢夫人身边,也是轻声相劝。
    最后卢夫人笑道:“算了算了,你们就不用哄我了。唉,这人老了就这毛病,天下哪有有出息的孩子天天守在当妈地眼跟前儿的,你就放心去吧。平常时节多捎个信回来就是了。”
    卢鸿自然点头称是,说道定然早请示,晚汇报。还说以后一定养十几窝鸽子,让它们天天捎信回来,保证让老妈一开门就看到信。
    卢夫人道:“没听说过鸽子还会送信的,你养那么多,是想自己偷馋放鸽子汤吧。唉,听说长安那地方东西贵,饭菜又不对味,你自己可得多注意。不然让张妈陪你去吧,省得成天吃不上口顺口饭。”
    千叮咛,万嘱咐,卢鸿听着卢夫人絮絮叨叨,感觉就象第一次要去蒙学上学时一般。那时节卢夫人也是这么嘱咐了半天,现在自己都已经这般大了,老妈还是当自己是孩子一样,事事不放心。
    直到最后,卢夫人说了半天,才又道:“最后要紧的一件事,鸿儿你可要记住。我不管你那公主上官的都是什么大美人儿,你可是有老婆的人,在外边不许胡搞乱来,惹你老婆生气。”
    卢鸿唯唯称是,连连点头。言道定然洁身自好、守身如玉、坚持雅操、不欺暗室、坐怀不乱、始不乱终不弃。
    郑柔连忙柔声道:“婆婆说哪里话来。夫君对妾身是极好的。何况男人家三妻四妾,乃是正理。媳妇怎能阻拦呢。”
    卢夫人道:“柔丫头你就放心吧,有为娘给你做主,他不敢胡来的。”说罢又对卢鸿道:“柔丫头这媳妇,我可是满意得紧。你要敢做了对不起她的事儿,留神我不让你进咱家这门儿。”
    看着在一边安静娴淑、低头不语的郑柔以及不断提出要求地老妈,卢鸿只有俯耳听命的份。
    一想到要再次离开范阳,到那个繁华富丽又暗流汹涌地长安城中去,面对形形色色的各种角色,卢鸿心中满是不舍与无奈。(第六卷完)





    第七卷 杨花落尽  第一章 前度刘郎
     更新时间:2008…11…10 10:17:16 本章字数:3672


    陌红尘扑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再次看着长安雄伟的城门以及宽广的大道,卢鸿心中不由浮起这首诗来。
    并非轻车简从,卢鸿这次进京的排场,简直有些炫耀的架式。
    除了他自己那架精心制作的豪华马车之外,随从家丁,便带了足有几十号,前呼后拥,威风凛凛。
    此外还有太极书院的一众讲学,乃是应邀到国子监中举行为期一个月的数学、格物学术讲习。还有十来名准备参加今年科举的青年士子,以及为数不少的跟随前来增长见识的学生。本来上官庭芝也闹着要同来,参加科举。后来卢鸿让他到太极书院先去转转,又命人着实给他露了点实力看看。结果大受打击的上官庭芝闭口不提科举之事,回来便搬去了书院,据说每天里痛下苦功,倒是颇有长进。
    后边更长的一队,则是范阳当地商户。以奚家印书坊为首的一众,携带了大量的书籍、家具、文房以及格物新法制出的精巧器具。
    近几年来,范阳已经成了大唐这类高档用具的一个生产中心。虽然卢家依然还是世家身份,主要财产以土地为主。但其一些外房的族人,已经开始借着新兴文房、书籍的热潮,投身其中,并所获甚丰。
    事实上卢鸿猜想,卢家在其中占有的股份,只怕远比世人看到的多得多。自己的族长老爸看来事事不关心的样子,但在家庭利益上,算得比世人都精。那一群长老,也都是成精地人物。哪有眼前这块肥肉,不分一杯羹的道理。其实不只卢鸿,估计但凡了解这几年卢家发展势头的人,没有不抱有这种想法的。
    这次大量的商队同行,并不是卢鸿的主意,而是卢祖安想到的。除了为卢鸿造势,也有深一层的考虑。唐时风气虽然开放,但商人的地位依然不高。卢家这样沾染商业气息,很容易给朝廷造成一个假象――卢家已经把眼睛盯到了如何捞钱之上,甚至到了半遮半掩放下身段的地步。而按唐时士大夫地理念。一个只知道挣钱的世家是不太可怕的。
    只怕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看出,卢家在得到大量金钱的同时,更在大量的花钱到族中人才的培养上。现在即使在京城,卢家的众多后起之秀的名声也是极其响亮。此次与卢鸿同行的几年青年才俊,也是借卢鸿进京之机,进一步加大各自地影响,为他们参加科举造势。
    卢鸿听了卢祖安的打算,不由深叹姜还是老地辣。世家地位说来不外财、人、势而已。目前既然世家受到朝廷打压,最妙的办法不是强硬抗挣,而是放低姿态。只要有足够的财力、不断的优秀人才涌现。那卢家就永远不会倒下。
    看似自污,但却可以得到大量的实际利益。随着在学业、科举以及风气上的领先优势。卢家的根基只会越来越坚实,而名声也会随着大量优秀人才的涌现不断高涨。当然,这可能会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的事了。
    配合卢鸿此行,卢修兄弟自然早就在长安城中宣传得几乎尽人皆知,范阳卢九公子再返长安。卢鸿的名气早已是妇孺皆知,而去年时离奇遇刺,今年遇刺案峰回路转,居然将太子李承乾拉下了马,种种匪夷所思之事,足够写本传奇了。更兼前不久卢鸿地《芥子园画谱》问世。不说文人画一转以前世人偏见的目前而方兴未艾,就是那木版水印的效果,就将世人惊得不敢相信。
    “这是印出来的?”每个见到地人,第一句话总是要这么说。
    确实是印出来的。不管这个答案如何地令人不敢相信。而闻知这是那位范阳的卢九公子地秘法时,最不愿意相信的人也不会再提出自己怀疑。经历的卢鸿的诸多鬼斧神工的手段,世人都已经有些见怪不怪了。
    这次。这位不断创造奇迹、吸引着众人关注目光的卢九公子,终于又回来了。
    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不是还乡团,卢鸿一行在到达长安时,受到的欢迎简直如得胜归来的将军一般。卢鸿虽然心理早有准备,但还是被眼前的热烈场面吓了一跳。
    什么时候长安集市搬城外来了么?那场面,那是相当热烈。那真是红旗招展银(人)山银(人)海。(注:某大妈的东北口音)
    “九弟你可回来了,我们可――想死你了!”这是卢修哥几个。
    好说好说,自家兄弟。
    “小九你不够意思,怎么这么久了才回来。明天哥哥再行曲会,你可一定要出席。”这是祖述及猎熊三人众这
    。
    好说好说,都是朋友。
    “卢先生重履长安,学生不胜欣喜。待先生闲暇时多多请益,还望先生勿做推辞。――另家父因公务未能远迎,特命学生致歉,明日定当登门拜访。”这是好学不倦的褚行毅,旁边的立本连连点头。
    好说好说,岂敢岂敢。
    “卢公子风采依旧,在下不胜欣慰。国子监众人望眼欲穿,孔老夫子特命在下前来相迎。只是长安米贵――久居不易啊!”这是风度翩翩的马嘉运低声提醒。好说好说,省得省得。
    “鸿哥哥你好狠的心,这一去千里万里,音信皆无。空余小妹望穿秋水,梦断巫山,不见君身影,空有诗万篇。唉,这番心思,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绿水悠悠,绿水悠悠~~此册乃是奴家呕心啼血,为君所作相思诗篇。彩笺新题断肠句,洒向空枝见泪痕……今日持以赠君,还望鸿哥哥珍重视之。”这是一位脸上抹着三斤白粉二两胭脂一嘴口红半钱绿黛微蹙粗眉轻捧丰胸的铁杆女性粉丝。
    好说好说……嗯?那个小妹――啊这位大婶儿,我咋好像不认识你呢……
    “卢公子,奴家特地为君纳新鞋一双……”
    “卢相公,这可是妾身专门为你做的点心哦……”
    “九哥哥,偶就知道你会回来的……”
    众女一拥而上。
    如果不是洗砚见势不好将卢鸿拉了一把,又有众亲友奋不顾身救驾,卢鸿很可能就会成为继卫d后又一活活被众女看杀的偶像级陨落明星而载入史册。
    太恐怖了――谁要再敢提后宫种马的事,我就和他急!
    卢鸿愤愤地想到。
    卢鸿一行径直来到了卢承庆的府中,太极书院的几位教学则被马嘉运请到驿馆安置。虽然太极书院与卢家的关系密不可分,但面上表现得依然不能过于紧密。至于一众商家,则是到长安城中最大的一家“范阳会馆”中落脚。这“范阳会馆”也是才建不久,乃是为着范阳地方众人往来提供方便的。名义上由范阳诸大商家共同筹建,但想想各地方大郡都同时兴建这类会馆,卢鸿也大概知道其背后的支持者及目的是什么。
    卢承庆显然已经知道了卢鸿此来的目的,脸上略带一层忧色,看向卢鸿,又多有几分感慨。
    “唉,想不到我们这些老家伙们无能,反而要你这后生来冒险担当大任。”欢迎宴席之后,卢承庆与卢鸿在书房中商议时,卢承庆不由慨叹。
    “叔父说哪里话来。侄子不过是在些许小事上能偶有些小小补益,大事还是全靠前叔父等前辈操持。何况家族所关,出力乃是本份。有什么冒险大任可言。”
    卢承庆摇头不语。卢鸿也是他所看重的后起之秀,此次要卢鸿出头去与衡阳合作,卢承庆乃是久经风雨之人,如何不清楚其中的风险。只是卢鸿的特殊地位,实在无人可以替代。
    多说无益,卢承庆便也不再废话,直接切入主题,开始为卢鸿介绍起现下京城的形势来。
    若说目前朝廷局势,可说是各方角力,不分上下。以长孙无忌为代表的原太子一党,大多转而支持李治或李恪,也有少部分权贵以及以前摇摆不定的力量,转投到了魏王李泰门下。
    因为李泰目前的形势一片光明,就连卢承庆对卢鸿的选择,也多少有些不太看好。
    “据说当今圣上已经亲口许了魏王太子之位,只是因为局势混乱,为着稳定,尚未公布罢了。以老夫之见,此行对那衡阳一方,还是应付一下,以保万一即可,似不必过于认真。”
    “侄儿对此略有不同看法。李泰虽然看来势力颇强,但其实也有其致命缺点。一来便是其助力虽然数量众多,看着势力颇大。但其实多是没有根本的权贵及出身寒门新冒头的官员,缺少关键人物。观其在此形势下,久久未能达成太子之位,就是没有能起到一锤定音作用的人物支持。”
    卢承庆听了点头道:“这倒确实如此。朝中不外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绩数人才是真正能说动圣上,在此事上发挥作用之人。这其中长孙无忌因为以前力挺李承乾,对李泰关系不睦,因此这次立李泰之事反对最烈;房玄龄、李世绩都是老滑头,根本不用指望他们偏向某人,说来说去,这两人还是全看圣上的主张。搞不定这几个人,魏王若想坐上这储君之位,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第七卷 杨花落尽  第二章 忙与盲
     更新时间:2008…11…11 14:35:54 本章字数:373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