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文物贩子在唐朝 >

第32部分

文物贩子在唐朝-第32部分

小说: 文物贩子在唐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雕版印书之后,书籍的装帧形式便发生了变化。盖因雕版印书,必然是一张版印不大的一张,难以如卷轴般长长的一纸。于是到了宋代时,便产生了一种全新的装帧形式,名为“蝴蝶装”。
蝴蝶装就是将印刷的书页,从中缝将印有文字的一面朝里对折,将各页对齐后,将中缝这一侧贴在另一纸上,粘连成册。由于这种装帧形式只有中缝粘贴相连,翻阅时书叶如蝴蝶翻飞飘舞,故名“蝴蝶装”。
到南宋后期,出现了包背装。这包背装与蝴蝶装恰恰相反,是将没有文字的一面对折后,将书页两边粘在另一纸上,绕背包裹成为书册。之后发展出以丝线装订,代替包背纸,就形成了线装书。线装书真正出现,是明朝的事了。
此时尚是唐初,线装书一经出现,便引起了轰动。这一套《玄坛讲经录》在卢鸿建议下,共印了五百套,各大世家、经学名流均有获赠。随书赠送的,还有卢鸿发明的精美书签。众人见这等书籍形式,极为新颖;待得手持一卷,细细翻阅,方觉得如此装帧,不仅存放、拿取容易,逐页翻读更是便利。手携一卷,散步闲庭,一下子便成了读书人最为向往的读书境界。这《玄坛讲经录》大为士林推爱,更是重金难求。
此次玄坛讲经,气学首倡,早已传遍天下。讲经录一出来,自然便当广为传播,洛阳纸贵。只是此次郑家别出机杼,雕版刻印,以线装帧,更兼纸佳书妙,精美异常,谁还会再以手工抄写,贻笑大方?只是首版印了五百套后,在卢鸿提议下,原版便封入玄坛保管,以为永存之志,若非得郑家亲赠,这讲经录,便再难获取了。五百套虽然说来不少,但几经分赠,也是存货不多,天下那诸多学子虽然心向往之,怎奈求之无门,也只有徒唤奈何。
只是此时连卢鸿也没想到,只因世人宝重此书,而坊间难求,竟然在不久之后,出现了为数不少的仿制雕版讲经录。郑家及卢鸿本无意秘技自珍,雕版也无太多技术秘密可言,因此坊间便有数家自行仿制雕版印制,以求获利。虽然仿制雕版远不及郑家原版精美,且价值不菲,但居然也是供不应求,卖得很是红火。此举不仅让气学广泛传扬,也使雕版印刷术及线装书流行起来,在长安、洛阳等地,渐渐出现了专门的印书坊,专门以雕版印制各类书籍,很受士子欢迎。
蓝天绿水,碧草红叶。
卢鸿终于结束了荥阳一行,坐在郑家送他回归的马车中,取程返回范阳。
看着车窗外碧水无声,红叶如醉,耳旁却闻得声声雁阵高鸣,回荡在寥阔苍穹之下,另人倍增离愁别恨。
自己本是春暖花开之时,伴着北上的鸿雁鸣声,南下荥阳;如今自己回返范阳,这满天雁阵,却又自北方飞向江南了。
适才在郑府门前,与郑桓及郑家兄弟,洒然作别;郑聿横、郑聿明等族中长老,均来相送。只是郑夫人、卢秀儿及郑柔,临行前夜依依不舍,百般嘱咐,今日却无法出门远送。
此时出城不远,便到了荥口桥边。却见桥头几株垂柳之下,停着几辆马车。车边三位老者,正是三老前来相送。
卢鸿大喜,连忙叫停了马车,下车上前。适才府前离别,三老均未露面,卢鸿还道是因三老碍了辈份,不便出席,却原来是到这里特特相送,不由心下感动。
那大老郑知见了卢鸿,呵呵笑道:“今日小卢鸿要回家了,我们三个老家伙不耐烦在门口和那群小子一起罗嗦,就跑到这里和你告个别。”
卢鸿上来施了礼说:“三位爷爷大老远地跑来给鸿儿送行,不胜感激。这数个月来与三位爷爷朝夕相处,一旦离别,却实在是舍不得。”
郑知颇为洒脱说:“这却说什么,我们三个老家伙倒是越活越精神,只怕一时半会也死不了,还怕没再见的机会。你昨天也曾说过,回到范阳,要在卢家开学讲经,聿横那小子也应了你到时候郑家会去人捧场。到时候我们三个老家伙说一声,一起到范阳来,咱们再一起谈经论文,不就行了。”
卢鸿一听大喜,连声谢过。他本有意回到范阳后,做些动作出来。有了郑家三老这面大旗,便要容易得多了。
郑知摆摆手,不以为意地说:“这却谢什么,说起来,我们三个并整个郑家,倒要多谢你才是。不说这些个没用的了,你奶奶也要来送你,还把你小媳妇带来了,好方便你们说说话儿。”
卢鸿转睛一看,那若雪并郑柔,自桥旁一辆马车上行了下来,身后跟着的,自然是俏丫环红袖。
若雪先是笑了起来,然后对卢鸿说:“听说卢大才子要回去了,只怕我们府上啊,有人魂都给带走了。没办法,还得我这个当***费些个心,夹带人口的,方便你们见个面,偷偷说些个体己话。怎么样好孙孙,要怎么谢谢奶奶呀?”
卢鸿听了,只得无言苦笑,一本正经的谢过这位奶奶。心下却想,正所谓不是一家人,不入一家门,本来看这若雪秀秀气气的一个人儿,怎么跟了郑知这个老顽童后,就变得如此口无遮拦,言笑不禁了呢?
若雪见卢鸿道谢,却笑了说:“不用拿着一本正经这样,谁还不知道你似的。算了,就不招你们讨厌了,有什么话,快点说吧,我过去给老爷们倒酒去。”说完,却去和郑知等一道,给三人布席倒酒,留卢鸿二人在一旁。
卢鸿看着郑柔,却是长高了不少,脸庞也略略丰润了些个,眉眼也渐渐长开了,虽然不算漂亮,但一分温柔恬静的气质,很让人看了觉得舒服。这几个月来,卢鸿忙于诸般事务,别说与郑柔相见说话,就是想起她的时候,也不是很多,此时见了郑柔偷偷出来相送自己,心下感动,却又颇感愧疚。
郑柔轻声说:“鸿哥哥,这回去一路上,多加小心。日后也注意保养身体,万万不要如前一时般,为了学业读书,不顾休息。你现下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不能马虎了。”
卢鸿点头说是,看郑柔黑亮亮的眼中情意流转,心下觉得柔柔的,温暖非常。
郑柔又微红了脸,自怀中拿出一个小小荷包,放在卢鸿手中说:“这个荷包,是……小妹绣的。粗手笨脚的,哥哥莫笑。只是……只是常念着……小妹。”
卢鸿见荷包不大,上边工工整整的绣着两个鸳鸯,针脚细密,显是用了很大的功夫。又想起前时红袖说起绣鸳鸯的事来,一时又是甜蜜,又有几分感动,激动之下,便一下拉住了郑柔的手。吓得郑柔一抖,却急忙把手抽回去,羞得满面通红,低了头不敢看他。
此时,耳后忽然传来一个慵懒的声音道:“哎哟,这紧赶慢赶的,总算是还好,没错过小兄弟这场送别。”





    文物贩子在唐朝 第三卷 南下荥阳 第二十六章 送别
     更新时间:2008…10…26 11:39:03 本章字数:2747


卢鸿一听这声音,不由一惊,与郑柔忙转头看时,却见一辆小小马车,不知何时停在路旁。两个小丫环,一青一红,正接一位娇艳丽人,扶下车来。那丽人媚视烟行,风韵动人,不是翠绣坊的花四姑,还有何人?
正在为三老侍酒的若雪见了,满面含笑,迎上前去。花四姑下了车,先不与卢鸿说话,却过来与三老见了礼。那郑知、郑诚与这花四姑都曾见过,也便坦然见礼;郑行与她不熟,见这女子娇艳异常,却来相送卢鸿,心中暗暗纳闷。
此时卢鸿心中却是叫苦连天,感觉到郑柔那怀疑的眼神,暗怪这花四姑多事。开始还在想,自己离开荥阳,花四姑如何知晓。待看若雪迎着花四姑,又一脸笑意地看向自己,哪还不知道肯定是这位小奶奶通风报信。说不定便是因自己那“一树梨花压海棠”的贺诗,结果这位小奶奶便故意要报复自己一下,把花姑奶奶弄了来,想在郑柔面前,要自己的好看。
此时花四姑与三老寒暄已毕,便款款向卢鸿行来,腻声说:“弟弟你也真是狠心,曲桥一去便再无踪影,姐姐我天天望穿秋水,泪湿罗帕,也没见个信儿来。这整日里呀,心里空落落的,就象丢了魂儿似的。”说罢,以手抚胸,本就丰满白腻的胸前更是波涛摇荡,另人目眩神迷。
卢鸿听了,心下连连叫屈,这花四姑说得好像自己是那青楼的娇客一般,更如与这花四姑做下了什么勾当,有了什么海誓山盟也似,只怕长一百张口,也是没办法说得清了。那三老却还好说,怎地与郑柔分解,却是大感为难。
花四姑看着卢鸿身边的郑柔,眼中隐隐有几份笑意,声音越发甜腻地说:“唉,光说是姐姐一个,倒也罢了。只可怜坊中众姐妹,自打见了弟弟你的人儿才情,一个个茶不思、饭不想,天天倚窗相望,只盼着天可怜见,再见那负心人的身影。不想却是痴心妄想,总成了一场春梦。此次姐姐前来相送,姐妹们伤心无地,只是愿弟弟不要忘了那枕前之人,花间之酒,尤其小红品箫之约,时时萦怀呢。”说罢,略略转过胸,半侧了脸儿对着郑柔说:“这位小女孩儿生得倒很文静,不知是不是弟弟的新知己呢。”
郑柔还未说话,一旁的红袖却气得花枝乱颤。从一开始,她见这女子远远地跑来给卢鸿送行,便已经心下怀疑。再见花四姑生得如此妖艳,更是大加警惕。心想这狐狸精这般迷人,要真对坏小子有什么不轨的念头,稍施手段,还不把坏小子魂勾了去?再看她对着卢鸿眉目传情,又说出这些个不知廉耻的话来,原来与坏小子,竟然是一对奸夫淫妇。更不可原谅的是,卢鸿这家伙居然还勾搭了一大堆不三不四的女子。
听到花四姑说郑柔是什么新知己,红袖气得肺都要炸了。她顾不得上去质问这女子,一下子便指着卢鸿,满面通红说:“好你个卢鸿,你,你……”只是浑身乱抖,说不出话来。大大的眼睛中,瞬间满是泪水,一滴滴落下来,也不顾得去擦。
这时,郑柔却将红袖拉到身边,又柔声说:“红袖姐姐你也是的,难不成谁说句什么,你便全信了不成?”便取了罗帕,交在红袖手中,让他拭泪。
郑柔又转了身,对着花四姑说:“这位姑娘不知是何家闺秀,小女荥阳郑氏女郑柔,便是我鸿哥哥未过门的妻子。姑娘前来送行,小女不胜感激。鸿哥哥他才学出众,虽然爱慕者或有,但品行素来高洁,视那胭脂俗粉,岂肯自污。姑娘所言,小妹却是不会信的。”
卢鸿看着郑柔眼中坚定眼神,心下忽然感激莫名。花四姑本来所言,虽然多是玩笑话,也未尝不存了女人的微妙心理,故意要在郑柔面前显示与自己亲热,以在郑柔心中留下阴影。郑柔平时与自己二人相处,偶尔也会吃醋拈酸,但当此场合,如此毫不迟疑的无保留信任自己,却是实实另人感动。
此时卢鸿再也不能不做表态,上前一步,站在郑柔身侧说:“花姑娘今日赶来相送,卢鸿这厢谢过。只是当日种种,只为寻找郑知前辈,更无愈规之处。虽有一面之缘,回桥作曲之事,也不过是因着贵坊规矩,逢场作戏,些许言行,不足为念。柔妹是我未婚妻室,适才所言,或有过处,卢鸿这里赔罪了。”
郑柔听卢鸿虽然是和花四姑说话,其实是忙忙向自己解释,更说出代自己赔罪的话。表面似乎说自己刚才不信花四姑言语略为无礼,其实话里话外都是回护自己之意,心下颇为甜蜜,也随着卢鸿向花四姑赔礼。
花四姑听着二人言语,却并无半分不愉之色,见他二人赔礼,连忙回礼说:“不过是个玩笑,却是我错了。唉,倒真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