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恐怖科幻电子书 > 超级生物帝国 >

第247部分

超级生物帝国-第247部分

小说: 超级生物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龚志国今天不到五点钟就醒了,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惹得他的老伴抱怨了好久。
龚志国的父母是五十年代从东南亚返回国内的华侨,他六十年代出生在这个农场,除了外出念书的几年之外,他的人生绝大多数的记忆都留给了这座面积超过十二万亩的超大型农场。
说起来,十二万亩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是农场里大多数区域都是丘陵,这样算下来的土地面子自然是很大,其实整个农场也不过是一个长宽大约八公里的区域罢了。
当初,这个农场最顶峰的时期是拥有了上万成员,年产值超过了三个亿,成为了昌阁市远近闻名的好单位。
二三十年前,华侨农场的名声在昌阁市相当好,若是哪里的姑娘可以嫁到华侨农场,就意味着衣食无忧、生活富裕。
只不过,时过境迁,如今的华侨农场已经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
龚志国是三年前接任华侨农场的场长职务,原因无他,只因为他本身就是农场子弟出身,也念过大学,懂得管理。所以,这个被当地政府以及农场本人视为烫手山芋的场长位置就这样丢到了龚志国的手上。
当上了场长之后,龚志国才发现,自己接手了怎么样的一个烂摊子!
由于前几任场长的不作为、腐败以及盲目投资等等因素,如今的华侨农场已经是严重的资不抵债,就连员工的工资、退休员工的退休金都已经无法保障了。整个农场账面上的资产也不过两个亿左右。但是在银行里的贷款以及外界的借款数量已经超过了三个亿!
更何况,由于农场的设备、基础设施等等因为长年缺少投入更新,早已经是不堪重负,能不能价值账面上的两个亿都还是两说。
因为资金严重不足,即便如今各种农产品的价格疯涨,龚志国也是没有办法拿出资金让农场开发新项目,在绿色食品种养、观光农业等暴利行业争取利润。
怎么说,龚志国就有点像是一艘破船的船长。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船一点点沉没,却无能为力。
如今,华侨农场最大的收入来源就是把农场里最好的土地出租给其他的农业公司,种植蔬菜、水稻等等,靠着一些租金收入来维持农场残喘苟存!
现在,昌阁市已经彻底把华侨农场抛弃。有时候龚志国去实力开会,所受到的待遇还不如一个普通的乡镇领导。这和华侨农场副处级的行政级别,实在是一点都不匹配。
现在,龚志国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够重现华侨农场往昔的风光,才对得起那些开垦了这个农场的先辈!
只不过。这三年以来,龚志国使出了浑身解数,却依旧无能为力,只能看着农场的情况越来越糟糕了!
前不久,附近杨家村从海城大学毕业的一个年轻人找上了龚志国,说是有一家大型企业想要注资华侨农场。利用农场的土地展开特种种植,这顿时让龚志国看到了一些希望。
这些日子以来,龚志国也通过杨小强对‘玛卡科技’的一些情况进行了了解,知道这不是皮包公司,而且他们所说的特种种植也并不是无的放矢。
毕竟,以研发‘治污植物’和‘改良沙棘’等划时代产品而名声大振的‘玛卡科技’并不是默默无闻的农业公司,只要有心,都能在媒体的报道上看到关于‘玛卡科技’的各种报道。尤其是首辅对‘玛卡科技’的视察更是让‘玛卡科技’的名声进一步被打响。逐渐有了全国知名企业的范儿。
……
一大早,龚志国就通知农场的几位领导,一起到农场的大门口迎接段磊,在面对财神爷的时候,姿态放低一点自然也不会有人太过反对。
这些年以来,从领导到普通的员工,华侨农场的人已经是尝够了受穷的滋味,如今咋一看到有翻身的机会,来到门口接人算得了什么呢?
“来了来了!”就在龚志国等人焦急的等待中,人群发出了一阵骚动。
龚志国定眼一看,杨小强家里的两辆车出现在不远处的拐角,径直朝着大门开过来!
整了整衣服,龚志国带领着农场领导齐齐上前数步,等候着段磊一行人下车。这些年以来,受穷的日子早已经是让他们恨不能出去抢银行回来给员工们发工资了,如今的表现也只有他们才有心酸的感觉。
“龚场长,这位就是‘玛卡科技’的董事长段磊先生!”下车了之后,作为中间人的杨小强给双方做介绍,说道:“石头,这位就是我和你说过的龚场长!”
“段总年轻有为,久闻大名!”龚志国看到段磊远比‘玛卡科技’官方网站上的照片年轻了许多,心里感慨万千。
这些日子,龚志国也是通过各种方式对‘玛卡科技’以及段磊进行了了解,对于段磊的情况知道不少。段磊才23岁,在短短三年不到的时间创下了一家规模庞大的高科技企业,成为了国内最年轻的亿万富豪。如同火箭般蹿升的速度让一直奔波于员工工资的龚志国只能感叹。这个世界真的同人不同命。
龚志国并不会因为段磊的年轻而轻视于他,倒反因为段磊以往的成绩而对他另眼相看!
龚志国已经打听好了,‘玛卡科技’前不久在渝州投资五个亿,建立一个种植面积超过十万亩的示范基地,想必他们这一次来到琼岛,也是抱着相当的诚意而来。
“龚场长的事情我听小强说过,知道你是务实肯干的领导!”段磊握着龚志国的双手,笑着说道:“这一次我们过来主要就是对农场的真实状况进行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希望能够为公司最终的决议提供最详细的材料支撑!”
虽然段磊很想一次性地把华侨农场拿下,不过在谈判进行之前。他还是要保持一点不动心的姿态,这样才有助于以最低的价格拿下农场。这些年以来,在商海经营了不少项目,接触了不少精英人物,段磊也是有所成长。
看到段磊一丝一毫都没有表现出对农场的迫切渴求,若不是杨小强很清楚段磊的底细,还真的被他的表演欺骗了。这个时候,杨小强终于发现。段磊经营‘玛卡科技’两年多的时间,早已经是从当初的普通学生成长为合格的企业领袖!
再对比了一下自己如今的状态,杨小强不得不承认,自己已经被段磊拉开了一大段距离。
这种距离之所以在短短的时间内被拉开,除了个人本身的素质、能力差异之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施展平台大小不同造成的。
杨小强如今在家里经营家里的农场、农家乐等等。一年不多不少也有百多万的收入,相比于普通人来说,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但是,农场的经营模式以及规模就注定了杨小强无法得到和段磊、大山以及杜文武等人一样的舞台,慢慢也就失去了锻炼的机会。进步也就相当有限了。
这个时候,杨小强终于对段磊的建议动心了!
一个人,一辈子挣钱也就是那么一回事,但是如果能够在拥有高额收入的同时,还能做一番事业,何乐而不为呢?
杨小强的触动是建立在对段磊的了解之上。而龚志国也就是通过媒体所了解的段磊,但是今天咋一看到,也能感受到段磊能够创下如此一番事业,并不是侥幸的!
双方寒暄了一阵之后,顺着农场里的公路,前往农场办公室,在那里,双方将会对一些谈判的细节进行磋商。为正式的谈判做好准备工作。
……
一走进华侨农场,段磊顿时感受到一股破败的气息扑面而来!
和杨家村欣欣向荣的景象相比,这里的基础设施已经很多年没有人进行维护、管理,到处显露出破败的样子。段磊甚至还能在附近的一些建筑上看到‘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宣传标语,这可是四十多年前刷上去的呀!
斑驳发黄的前面就犹如华侨农场坎坷的历史,也在向来访的宾客诉说农场如今糟糕的状况!
通过一些渠道,甚至动用了唐家在政界的一些关系,段磊对于华侨农场的真实情况还是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眼前的一切还是让他感到异常震撼!
沿途所看到的建筑大多都是六七十年代建成的老式筒子楼,很多楼房的墙体外面的石灰已经剥落,露出里面的红砖,让人看得触目惊心。而在筒子楼附近农场员工随意搭建的鸡舍、厨房还有简易建筑,就好像是一块块狗皮膏药一样贴在农场居住区中,让人看了一点都不舒服。
段磊所看到的一切都让他对农场的真实状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是,这种糟糕的状况并不会妨碍段磊自己的判断,更不会因为看到这种状况而在谈判中心慈手软。
毕竟,在商言商,既然‘玛卡科技’要想拿下华侨农场,作为‘麻疯树2号’的示范种植基地,就不能有任何的感情用事。段磊必须对自己的资金负责,能够用最低的价格拿下农场,才算是胜利。
当然了,作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实业家,段磊自然也不会在拿下农场之后,在示范基地日常的建设、运营阶段给华侨农场的员工们足够大就业机会,帮助他们改善生活。
但是,那也是以后的事情了。
陪着段磊一起往农场办公室走去的过程中,龚志国一直在暗中观察段磊的表情,但是令他遗憾的是,他根本就无法从段磊的脸色中看出段磊的任何倾向性想法。因为,段磊的脸一直都绷着,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
这时候,龚志国自然很明白,自己和华侨农场算是遇上了一个难缠的对手!
……
来到农场简陋的办公室之后,段磊提出查看华侨农场的一些统计资料,希望能够掌握第一手资料。
对于段磊的这个要求,龚志国自然不会反对,毕竟目前‘玛卡科技’所透露出来的信息还是对农场有着相当的兴趣。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段磊带着考察组的成员,一边查阅农场的资料,一边在农场内到处转悠查看实际情况,抽取土样进行化验,为生产科研做好一些数据准备。

第180章薪资水平

对于段磊亲自带队前来昌阁市华侨农场进行考察,龚志国在内的农场管理层都是异常欢迎的,毕竟这一次‘玛卡科技’的投资意向算是颇为强烈。要知道,这些年以来,这些农场的管理层可是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钱没有捞多少,也没有享受到什么,倒是整天被拖欠工资、医药费的员工们围追堵截。
自从三年前那批集体腐败的农场管理层案发入狱之后,如今的管理层是紧急从农场中下层的管理人员中提拔上来的。只不过,由于农场已经是病入膏肓、积重难返,龚志国等人就是使出浑身解数,也是无法改变农场即将破产的命运。
这些年以来,也一直不断有人来到农场寻求合作,从租用土地到收工农场,不一而足,不过绝大多数人都是异常奸猾,看准了农场的困境,总想着以最小的代价拿下农场,并且把农场几千人的老弱病残扫地出门。
以前出价最高的一家企业也不过愿意承担农场的全部债务,再象征性地给农场几千老少每人发上万把块钱,就想完成交易。
这年头,物价飞涨,普通大米已经涨到了三块钱一斤、猪肉都20块钱一斤了,一万块钱钱能干神马?
为此,龚志国等人还是在咬牙坚持,毕竟只要农场还在,农场的职工以及家属都还有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不至于流离失所。
几年以来。龚志国也是积极把农场里的闲置田地出租给其他的农业公司或者附近的种养专业户,倒也是有了一点收入。同时,龚志国还积极组织职工们种植蔬菜等周期短、利润高的农作物,努力在改善农场的处境。
只不过,由于这些年以来农场实在是欠账太多,即便龚志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