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恐怖科幻电子书 > 超级生物帝国 >

第254部分

超级生物帝国-第254部分

小说: 超级生物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管理人员以及普通员工倒也是容易找得到,但是对于重工业来说最关键的大量技术人员、熟练工人可不是人才市场能够搜罗到的。毕竟这种高技术、大资金投入的产业没有经过几十年的积累,你根本就无法培育出合格的技术人员以及产业工人!
在‘玛卡造船’还没有成立之前,段磊就已经盯上了海船等几家特大型重工业企业,他们可都是拥有宝贝而不自知。为了拿下这些技术人员以及熟练工人,段磊不惜拿出‘玛卡造船’预期的20%分红外带十数种先进技术,一时间还被人成为傻帽呢。
不过。当这两千多技术人员以及三千多名熟练工人开始进入‘玛卡科技’工作之后,段磊的各种引诱手段就悄无声息地展开了。
工作环境、技术储备、薪资水平、福利待遇乃至于最终的杀手锏‘房子’,都被一一翻出来,无不在强烈地诱惑着来到‘玛卡科技’工作的人们。
一开始,这些技术员、工人们只不过是奉命前来‘玛卡科技’进行帮忙,但是一发现自家企业个‘玛卡科技’之间的巨大差距,思想正常的人难免对产生对比,打起了小九九。
这不,这段时间以来,‘玛卡科技’的人力资源部就陆续收到了不少国企员工的咨询,询问加入‘玛卡科技’的各项事宜。
用人力资源部长齐晚晴的话来说,段磊这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其实,就是段磊这个始作俑者也没有想到,‘玛卡科技’的优厚待遇会有如此的吸引力,不仅是借调来‘玛卡科技’工作的员工动心了,甚至还传到了其他更多的企业中去。
事后统计,从‘玛卡造船工业区’开始动工到‘玛卡造船二期工程’投产的两年间,总共有五千名熟练工人以及三千名技术人员陆续从原有的单位辞职,加入‘玛卡科技’。这一股跳槽热潮解决了‘玛卡科技’人手严重不足的状况,但是却给众多的企业带来了一个深刻的教训。
从此以后,一旦‘玛卡科技’和别的企业展开合作,关于人员交流的项目一律都会被对方所拒绝,倒也是成为了这件事的一个后遗症!
若干年之后,全球无数的商学院把‘玛卡造船’这一手技术、分红换取技术员、熟练工人的手段奉为经典,大肆分析。也正是通过这一个案例,‘玛卡科技’在全球管理人才乃至普通人的心目中树立了尊重人才的形象,使得‘玛卡科技’在未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是相关领域佼佼者争相加入的优质企业!
毕竟,尊重人才,你不能只是体现在口号上。人才也是凡夫俗子,也是需要食人间烟火,没有好处他们是不会给你卖命的!
天下熙来攘往皆为利!

第185章潜艇完工

‘玛卡园区’的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地下空间的工程也没有落下一丁半点,依旧在‘叮叮’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进行。或许,对于段磊来说,地下空间的进展能够让他更加激动!
毕竟,‘玛卡科技’发展得太大,挣到的钱再多,也不过是让段磊的银行账号增加一些数字罢了。但是,能够看到在地下空间可以建设成一个庞大的地下城市,让段磊觉得有一种成就感在心中萦绕。更何况,按照‘叮叮’所展示的远景,整个地下空间将会制造出更多更先进的机器、生物等等,更是让段磊倍感期待!
因此,从昌阁回来之后,段磊把大部分的时间泡在了地下空间,看着这里一点点发生变化,往着蓝图中描绘的状况发展下去。
其中,核聚变电站的工地的土石方已经基本上开挖完毕,就等着浇注地基以及构建地主体结构,只不过这些材料都需要从海底的矿脉进行开采。
‘叮叮’已经入侵了全世界所有国家的卫星遥感探测系统,并且进入了各国国土地质局的档案库,获取了地球上各种资源储藏的详细信息,只要‘采矿潜艇’一建造完毕,就可以着手进行采矿,冶炼后用于核聚变电站的建设之中。
核聚变对于地球人来说并不陌生,因为氢弹就是利用核聚变的原理来研制的,利用核裂变所产生的高温高压在瞬间让氢原子的同位素氘产生核裂变。最终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相比于核裂变,核聚变可以爆发出更强的了能量,具有更加恐怖的威力!
氘就是太阳的主要组成物质,太阳内部有氢弹所需要的物质,比如氘原子,这些氘原子能够发挥出比核裂变原子弹更大的力量出来,太阳距离地球大约为15,000万公里,太阳距离地球那么远,阳光照射到地球上。人类还能感觉到很热,很烫。
所以说氢弹的核聚变能力确实比原子弹的核裂变要厉害多了,原子弹的能量有限,核裂变的能量很小,而氘弹的能量是无限的,能够无限分裂出众多的原子弹,然后互相碰撞,形成新的力量来破坏周围的环境和建筑物。科学家把2个氢原子放在一起,发现这两个氢原子互相碰撞后又形成其他的氢原子,一直碰撞下去就变成了能量,而原子弹的核裂变原子分裂有限,最多只能分裂三个,而氢弹能分裂十几个。
如果假设到太阳中心把太阳的核心取出来拿到地球上。那么地球将会被烧成一个大洞。这个大洞将直接贯穿整个地球中心,太阳的中心温度高达上千万摄氏度。如果把太阳的核心拿到地球上,千万度的高温会把地球的地壳以及地球的核心烧穿。地球的火山爆发温度也不过是几千度或者几万度,而太阳的核心高达一千多万度。地球挡不住这么热的温度。地球会直接垮掉,而人类直接被几亿度的高温气化掉。
核裂变的发现比核聚变还要更早。只不过在实际的应用上却远远要落后于核裂变,原子弹要比氢弹更早研制出来,而目前地球上核裂变电站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氦气轮机技术,而核聚变电站依旧是遥遥无期。
在历史上,轻核的聚变反应实际上比重核裂变现象还要发现得早,但氢弹却比原子弹出现得晚第一颗氢弹在1952年才试制成功,而可控制的聚变反应堆由于障碍重重,至今仍是科学界上尚未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原因是要实现轻核聚变反应的条件比实现重核裂变的条件要困难得多。
假如地球上的国家以及科学家们知道段磊手中有完整的核聚变电站技术,恐怕都要陷入癫狂之中。
现在核聚变技术的成熟的应用就是氢弹。不过基于核聚变技术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很多国家,包括我国都在积极研究和平核聚变技术,即实现人工控制核聚变。使它用来发电,就像裂变一样。但是也正因为能量太大了,使它极不受控制,现在仅有的成果就是能够利用托卡马克装置实现20005000万度以上的人造太阳,普遍能仅仅能维持数十秒钟。日本在2000万度的温度下,使“太阳”稳定地存在了31分钟45秒。
或许,会有一天地球的科学家可以独自完成核聚变有序控制技术的研究,最终研制出核聚变电站。
要知道,在海洋中,氘的含量相当丰富,只要掌握了核聚变电站的技术,地球就不会有能源匮乏的危机了。到了那个时候,恐怕电能将会取代各种化学能源,成为地球能源市场的主流。
不过,段磊可不会那么傻,把这项技术公诸于众!
别的不说,只要这项技术一出现,段磊恐怕要受到世界上传统能源巨头的联手追杀,因为这可是彻底把化学能源企业的饭碗给打碎了。
为此,大量的‘智能人’只能在‘叮叮’的命令下在地下空间待命,等着采矿潜艇完工,采矿回来之后才能投入核聚变电站的建设之中。因为核聚变电站将会成为‘玛卡科技’接下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因此段磊异常重视,对于采矿潜艇的制造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首先,段磊根据‘叮叮’给出的模块化生产计划,把采矿潜艇绝大部分的部件生产都外包给全国各个大大小小的加工企业。
随着我国‘世界工厂’的名头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企业拥有了很强的机械加工制造能力,只要你拥有足够的原材料和技术支持,这些工厂可以为你生产出你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东西。可以说。目前世界上市面上所出售的商品中,你很难找不出没有‘madeinchina’标记的零件。我们国家的制造企业就是凭借着吃苦耐劳、锐意进取的精神,横扫全球的制造行业,被誉为‘发达国家碾压机’!
这一次也不例外,段磊根据‘叮叮’所收集到的资料,从全国数以亿万的制造企业中找到最合适的配件生产企业,并且把订单都交给他们完成。
由于‘采矿潜艇’所采用的技术和地球的潜艇技术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再加上潜艇采用了模块化生产程序,使得这些帮助段磊生产配件的企业根本就看不出自己所接到的订单最终将会组合成为一艘艘潜水艇!
其中,负责生产潜艇外壳的海城钢铁厂技术主管郭伟还特意问过段磊。这些高强度的合金钢板是做什么用的?
最后,段磊是以‘玛卡造船’实验材料这个名义作为借口把郭伟打发掉了。
凡此种种,也幸亏‘玛卡科技’旗下的各个实验室、企业如今每天都需要大量的实验器材以及材料,这样才能在大量的订单中把‘采矿潜艇’的订单给掩盖掉。同时,段磊还特别注册了一些空壳公司,通过它们采购大量的设备、仪器,用于地下空间的建设。
……
仅仅半个月的时间,段磊就看到一首采矿船已经有如搭积木一般地出现在潜艇基地的船坞上。让他不由得不感叹,模块化生产的高效率。
或许对于‘玛卡星球’来说,制造一艘‘采矿潜艇’就如同是地球人利用钢构架搭建一个标准厂房一样吧。
有了大量的配件、‘智能人’有条不紊地工作以及‘叮叮’的精细管理,‘采矿潜艇’的建造工期被大大缩短,在九月中旬的时候,第一艘‘采矿潜艇’列装完毕了!
所有的人都不知道,将来将会成为地球上保有量最多的潜艇——‘采矿潜艇’就这样悄无声息,在一个地下数十米的空间中默默无闻地单身了。
段磊并没有想到‘采矿潜艇’将会在地球潜水器发展历史上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他正怀着异常激动的心情在盯着自己眼前的这个钢铁巨兽!
整艘潜艇呈现亚光黑色,这主要是出于减少光线折射的考虑。段磊在外壳钢板上喷涂了一种特殊涂料,可以吸收可见光。同时,这种涂料可以很好的吸收主动声纳发出的声波,最终使得潜艇在目前地球最先进的声纳面前做到隐形的效果。
毕竟,这可是对地球上所有国家来说都属于最严重的违禁物品,假如被国家机器的潜艇发现。恐怕将会引起轩然大波,最终成为地球不安定因素。
我国东海、南海是目前世界上最繁忙的民用航线,同时由于这里的政治相对复杂,海底潜藏了无数的潜艇在游曳,几乎算得上没有一丝空余之地。当然了,这个说法只是局限在海平面三百米左右,再深一点,就已经完全超出目前人类的潜艇的下潜极限了。
为了能够让‘采矿潜艇’避开所有可能的探测。段磊在制造‘采矿潜艇’之前,考虑得最多的莫过于隐藏!
这一点,从‘采矿潜艇’外壳涂层就已经是开始武装起来了。
此外,‘采矿潜艇’的外形经过‘叮叮’的优化,更符合流线型的流体力学特征,可以在水中最大限度地降低助力,并且减轻所产生的噪音!
可以说,从‘采矿潜艇’的外层开始,降噪、隐形等等设计理念已经是深深地烙印在其中。
站在船坞上看了‘采矿潜艇’一会,段磊通过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