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君临战国 >

第293部分

君临战国-第293部分

小说: 君临战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0496章 堂前争帅职
  
  朝政各方因利益不同,纷纷表态,以支持责罚降职为多,以功大于过,无须受责为少,御史台、太子府、丞相府、太尉府、贵族元老阁、九卿机构为主力,引经据典,子曰成仁,孟曰取义,打起太极来。
  最后的话题,似乎辰凌有没有罪都不重要,重要是上古圣人的言行哪些有理,哪些没理了,而辰凌同样要作为一个倒霉蛋,受罚平息众怒。
  半个时辰过后,魏襄王一拍桌案,冷酷一声:“够了,再给你们一日的时间,也辩解不出来个结果,眼下大争之世即将来到,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几个酸儒士子,在魏国一生不得志,又非朝廷正式任命、长期在政的官员,他们走与来,对大魏没有什么影响,相反燕国对这样的士子求才若渴,只见燕国何其缺少人才,不但没有仍魏国蒙尘,足说明大魏国人才济济。”
  “至于辰凌都统,他是燕王亲自向寡人请求,央求他去燕平乱,三百之骑,为寡人赚回了十万大军一年的粮饷,目前燕国使者已送来书信,这数十万石粮草,分批分年月送来,何等的功劳,扬我大魏雄风,寡人甚是欢喜,我魏国乃是七雄战国之一,不是西周王室,事事遵守周礼,成亡国之局!”
  “大魏要雄起,就需要像辰都统一样的人杰,这次魏国出兵小卫,不是要兵分三路吗,寡人就任命辰凌,为右路军统帅,中军统帅由军方提出的新垣衍担任,左路军统帅、辎重后勤军统帅、预备军统帅三个名额,交由众卿家参议,如有不能服众、难以决策的人选,可军前比武,夺取帅印……”
  魏王一番话,让群臣惊讶,冷不丁还得消化一番,一些中立的党派,已经看出君王是袒护辰都统之心,立即跳出来,赞同此意,表示支持大王决策,使得魏王脸色笑逐颜开,觉得这几人很懂事。
  想搬到辰凌的派系,除了太子一党外,其它贵族元老、御史台,都是各有私心,元老贵族是想打压辰凌,推举族内青年子弟,担任要职,排外势力,保护旧势力集团,眼看魏王保他,动弹不得,立即退而求次,推举贵族内的一些优秀年轻将领,要夺取剩下三个统帅之职,以及各军副帅、大将、都尉等职。
  武陵君魏钰目前保持中立,见大王保辰凌,他也就顺水推舟,走出来道:“父王所言极是,眼下大魏佣兵在即,正缺少人才,以辰凌的身手和胆识,担任右路军统帅实至名归,儿臣推举一人,乃当日在七雄会盟的比武会上,曾杀入前十的大剑客,此人平日熟读兵书,儿臣观其也是一位将才,推荐入伍,做辰都统的副帅,为大魏立功!”
  不少官员听到魏钰的话,都心中醒悟,这魏钰是借花献佛,顺水推舟,表面上既维护了辰凌,又恭维了大王,还把自己府内的一名亲信推到副帅的位置,一箭三雕,果然厉害。
  魏太子见形势不好,暂时顾不上搬到辰凌了,机会稍纵即逝,他站出来道:“父王,儿臣也要推举一人,此人乃是山河榜上的著名剑客,一代高手,林惊羽,青衣门的真传弟子,在门派中不但修习一身绝世无双的剑术,而且对兵家著作也有研究,堪当左路军统帅,如有竞争者,可在军前比武夺印。”
  魏太子的势力已经扩大,只是军方他渗透不了太多,这次亲自前往圣地,请出了这么一位高手,来为他增势,打压其它王子,以绝消那些王子夺权争位的念头,尤其是二殿下魏钰,目前是他强劲的对手。
  在这政治争斗中,辰凌的威胁反而降低为次,一时可搁置下来,捞取更大好处和利益。
  这一切变化,都在魏襄王预料之中,君王不怕臣子争论不休,党派林立,就怕所有臣子都众口一词,逼得他骑虎难下,只能跟着群臣的方向,被牵着鼻子走。
  党派越多,倾轧不断,这些势力往往越要听命于大王,因为他们的权力和利益都来自君王,朝政适当争斗一番,有利于平衡各阶层的势力,听取不同的声音和意见,不能使一家独大,对王权构成威胁。
  当然,这需要君王有足够的能力和洞察力,否则朝廷斗得四分五裂,一个错误的决策,有可能造成朝政千疮百孔。
  在辰凌这个漩涡问题上,魏王只是抛出后面更重要的夺帅之事,使得各方势力已经顾不得问罪辰凌了,直接插到重点上,推荐将领,尽可能为己方获取一个出征为将的名额。
  在战国时代,预备役正规军刚刚推行数十年,将领并没有培养那么多,很多时候,临出兵前,需要朝中大臣进行一轮的推荐,选拔一些名额,与军中一批将领配合混编,凑齐三军诸将数后一起出征。
  从头到尾,辰凌都没有说上一句话,也没需要他自己辩解,跟不关己事一般,这就是政治,有时候打了一圈,当事人都没有任何话语权,只是作为导火索出现,事后的发展,完全不受他的控制,也没有自己雪昭论辩的机会。
  这时一番推荐后,魏王忽然朗声问道:“都骑卫营统领辰凌何在?”
  辰凌正在出神,感慨官场的黑暗和无奈,思考着将来自己回燕任君王,该如何割除一些旧制和为官陋习,如何与后世先进的运行体质,逐步结合,既不冒进,也不固步保守。
  一旁的禁卫营统领推了他一下胳膊,低声道:“大王叫你呢。”
  辰凌这才回过神,大踏步走出,拱手一礼道:“回大王,臣辰凌在此!”
  魏襄王看了他一眼,意味深长道:“辰都统,这几个月,你代魏国出征,助燕平乱,立我大魏的威信,燕国派使节送来的书信中,就有提及,称莫敢忘记此次平乱之功,对我魏国感恩戴德,哈哈,不费多少兵马,就能让一个老牌战国,如此诚服,都是卿之功也,寡人甚是欣慰,破格擢升你大将军之衔,爵位十六级'大上造',黄金千两、绫罗五百匹,侍女一百人,高官功勋区豪宅一所,以后要更加为我大魏效力!”
  辰凌拱手一诺道:“臣谢大王赏赐!”
  群臣一惊,都看出大王对辰凌很是看重,这一年来,他从无爵的甲士,一路飙升,河东战场归来,擢升六级爵'官大夫',河西破秦之后,被擢升爵位至第十四级'右更',现在连升两级,变成了'大上造',已经逼近王侯了,如果这次灭卫有赫赫战功,只怕能位比王公贵族的公卿侯了。
  魏太子含恨在心,却无可奈何,心想找机会,让林惊羽与辰凌比试,打压一番,最好能废掉他,免得在本太子面前耀武扬威,成为绊脚石。
  
  第0497章 探望丞相
  
  朝会结束了,几家欢乐几家愁,每次朝会总有一些势力受损,有些势力得益,不过这些高官不会太在乎一时成败,为官政途是长期的事,一场朝会的得失,根本不算什么。
  胜不骄败不馁,不只适合战场将军,官场这些高员大臣同样适合。
  辰凌出了大殿,被丞相府的长史杨枕叫住,由于刚才多亏对方替他辩论,这才化险为夷,对他印象不错,两人短暂驻足攀谈几句。
  “辰都统,恭贺你凯旋归来,为我大魏再立新功。”
  辰凌苦笑道:“可是很多人并不希望看我归来。”
  杨枕摇头失笑,叹道:“官途不同战场,杀人不见血,更加残酷凶险,多少名将和乾坤大贤,刚正不阿,都是倒在自己的朝中,死在身边同僚手上。”
  辰凌微微点头,与杨枕并肩而走,出了王宫殿宇、跨过玉石拱桥,官员们纷纷各上各车,陆续打道回府了。
  “丞相身体如何了?”
  杨枕叹道:“有些加重,年纪大了,这些年合纵心愿,一直未了,身兼重任,谋划二十年,与老对手张仪可谓平分秋色,这次终于因你的出现,打破强秦梦,丞相这么多年的集中精力熬于一事,鞠躬尽瘁,犹如火炭煮冰,时候到了,自然也就不行了。”
  辰凌微微点头,如果一个人太过专注某事,一旦实现的那天,就会在瞬间抽调自己所有精气神,很有道理,相反,张仪又何尝不是,只不过他一辈子的强秦统一之梦,最后却被人毁掉,也郁郁成疾了。
  “我想去丞相府看完公孙丞相,杨大人要同往吗?”
  杨枕乃是公孙衍的门生,对老师极为尊仰,听他要去看望其师,犹如看望其父一般,客气道:“我领你去吧,丞相经常提及你的。”
  “成,一同前往丞相府。”
  两人上了杨枕的驷马青铜轺车,家丁武士护行,辰凌的二十四卫,在后面尾随,前往了丞相府。
  公孙衍的府邸,坐落于大梁城最高贵的天街上。
  这条小街南北走向,北口尽头就是王宫的正门,南口是丞相府和上将军府,东西各有两条小巷通往繁华的街市。虽然说是小街一条,却是城中的通衢之道,毫无闭塞之感。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这条小街没有民户和店铺,有十多个大小诸侯国的驿馆建在这里,过往只有六尺轺车出入此地,均是高贵身份之人,朝中大员,功勋外戚,重臣将军,巨贾在这里,也不可能像其他街区那样九进九出,爵位和院落大小有正比。
  街边绿树成荫,街中石板铺地,行人衣饰华贵,馆所富丽堂皇。
  大梁人称这条小街为天净街,是说她没有尘世的粗俗喧嚣,处处透出天宫般的富贵、清净,辰凌今日被赐予一宅院落,就属于这片高官大臣居住区。
  如今,天街之南的丞相府,门前车马冷落,府内弥漫着沉重和忧伤,与往昔门庭若市的场景,大相近庭。
  丞相公孙衍病倒了,开始几日,许多要员前来探望,过了半个月,见他无丝毫转好起色,都心中暗叹老丞相怕是要不行了,对于这种随时要撒手人寰的高员重臣,已经没有往昔的影响力,逐渐许多官员也就不再来了。
  魏王也只来过一次,探望一番,此后再也没有来过,这个政治信号,让许多人坚信,老丞相真的要退出政治舞台,魏国换相似乎不远了。
  辰凌来到丞相府,高宅大院,门口是朱漆铜环的大门,高高的石阶两旁蹲着一对锦绣狮子,足有两米高,气势雄浑。
  丞相府是四进四出的院落,虽然还没有辰府那么大,最主要这地点昂贵,寸土寸金,好比后世首都的一环,哪容你折腾地皮,而辰凌的房舍在四环,根本不是一个价位,而且首都天安门附近,也不允许倒卖地产啊,没有高爵位,绝对不能到天净街居住。
  第一进院,是丞相府长史、中庶子、少庶子、客卿等办公署和休息之地,院落很大,左右各有跨院,正厅为议事堂,战国时代丞相的权力非常大。
  这种“大”不是代替君主决策,而是独立开府行使日常的行政权力;所谓开府,是指丞相的府邸就是独立的国府官署,丞相有权不入王宫而在府邸召集官员议事并发布指令。
  国内而其他官员,除了国君特许外,都必须在自己所属或执掌的官署处理公务,府邸只是单纯意义上的住所,公孙衍是魏国近二十年丞相,权限不小。
  辰凌和杨枕一入府,就看到第一进内几个办公人员抱着书简进入房内,正修改檄文,讨论财政之事,都很忙碌着;少庶子多是年轻的文墨吏员,实际上是做日常大量的整理、修缮和刻简事务;中庶子是成年的文职吏员,通常是开府重臣的属官,可掌开府大臣指定的任何具体事务。
  府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