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君临战国 >

第35部分

君临战国-第35部分

小说: 君临战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围成了一个大圈,翘首以盼。
  清溪玉坊的侍女对此等情景习以为常,竟是从容的将一些客人的酒案就势转移,片刻间便形成了一个众人聚酒论战的氛围。
  辰凌视而不见,几杯酒水下肚,酒力冲击脸泛红潮,颇为兴奋,想到当晚甘茂之言,引用过来,直抒胸臆道:“方今天下,战国争雄,诸侯图存,是为大势。争雄者急功近利,唯重兵争,却不思根本之争。是故争而难雄,雄而难霸,霸而难王,终未有大成之国也,这是时机未到。”
  “等争雄时机的大潮席卷而来,终究有一国能在百年内吞噬掉天下所有的诸侯国,开元立国,革鼎人道,成为千古一帝,到时候,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统一文字和度量,连接各国长城阻挡胡人入侵,没有战乱之苦,在这个时机来临前,诸侯国都还有最后一次希望崛起,那就是变革,而非变法,因为变法多指法家治国,而我说得变革,是要结合法家、儒家、墨家甚至百家之学,以法制与德治结合,削减君王的绝对权力,民主自由,男女平等,和谐社会,这才是最强大的国度!”话音未落,所有人都震惊呆滞了。
  
  第0061章 语出惊人
  
  辰凌的话不算什么名言至理,就是他把秦国统一六国的历史趋势提前揭露了,秦国靠法家强大,也同样因法家酷刑,最后失去民心,二世亡国,然后把现代人人知道的法制社会的基本原则说出来,平等自由民主,但在这个战国时期,这种思想太让人难以接受了。
  民主,那就要限制君王和贵族的权力。
  自由,就要废除一切身份等级的界限。
  平等,打破男尊女卑,实现男女真正的平起平坐。
  任何一条,要实施起来都难比登天,甚至很多人想都不敢想。
  在场很多都是百家名流士子,儒家的儒生,墨家的墨客,名家的辩手,纵横家的谋士,全都被辰凌的话给雷住了。
  辰凌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话,似乎超出了这个时代的框框,能接受的人,不是疯子就是傻子,正常的人都会排斥的,要从根本上认识到这些,至少要经历两千年的封建社会洗礼,慢慢接受,过渡时期,两千年,多么漫长的时间,来结束君主集权。
  再说一些理论,估计就要被战国时期的人,视为异类了,他的思想,估计诸子圣人,也不能完全理解吧,这不代表他的话有多高深,而是他把两千年多的理论超前提出,谁也无法消化。
  辰凌知道自己不能再说了,否则自己很肯能锋芒毕露,对自己绝对不是好处,目前魏国局势不明,如果他表现出太多的奇象,能人所不能,那么他的敌对方,比如太子,就会毫不留情地派人除掉他,否则就是致命大敌。
  而且其它诸侯国也会派人来招揽他,如果不为所用,同样不会手软地除掉。
  毕竟这种实用人才,与那些教化百姓、著书立说的文圣诸子,完全不同,诸子学术之高,声名之广,却不能实用,不能在哪个诸侯国任官,扭转乾坤,富国强兵,简单地说,搞学术的人不适合从政。
  “这位公子,请问这种治国之才,如何才能具体实施,又如何来结合颁布呢?”那位身穿淡黄色长衫的士子追问道。
  其实在论战堂,辩论过程中,忌讳刨根问底、穷追不舍地发问,不和礼数,大多浅尝辄止,但是这位淡黄衫士子一问完,任何人都没有反感,而是聚精会神,都想弄个明白,把所有人的好奇心都揪起来了。
  辰凌不敢再语出惊人,微微一笑道:“现在是实现不了,而且没有大智慧、大毅力的君主,根本无法推行下去,因为一旦推行,连他自己也要被束缚其中,试问天下间,谁又会作茧自缚?哈哈,在下还有事,今日到此打住,告辞了。”
  “公子慢走,请说出这种法制与德治结合的治国之策究竟如何开展?”
  “如何才能将儒家、法家、墨家、纵横家等诸子百家结合成一部法典?”
  “是啊,如何振兴一个国家,如果能称霸天下?”
  所有人都冒出一系列疑问,但辰凌都不予理会,起身掏出一袋魏国的布币扔在玉案上,战国时期自从商鞅变法之后,铸造金属钱币盛行起来,上面刻有铭文,当时主要有四种形式,一种是布币,即铲形钱,是由农具钱演变而来的,“布”就是“鈽”的假借字,钱原是农具,自货币采取了农具的形式儿称作钱之后,钱代表农具的意义,就逐渐被遗忘,只保留在少数的古代文献中。
  布币主要流传周,以及三晋之地,即韩、赵、魏地区,此外在楚国也有一种长体的布和一种小型而足相连的布,叫“连布”。
  第二种有刀形钱,这是由于工具中刀演变而来的,刀币的主要流行的地区在齐和燕、赵国三国,有“燕明刀”和“齐刀化”二大类。
  第三种是圆钱,呈圆孔或方孔,圆孔的时代较早,方孔较晚,圆形钱主要出现在秦、周及赵、魏两国黄河沿岸地带。
  第四种是铜贝,也称作蚁鼻钱或鬼脸钱,蚁鼻喻小,意即小钱,铜贝主要流通在楚国。
  辰凌扔了一袋魏布币,转身离开了论战堂,大踏步离开,这一举动让所有人始料不及,颇有几分高人论战成功、拂袖遁世的风范。
  滕虎、沈铮、景砚三人见辰凌离开,他们也跟着起身,提着宝剑,尾随而去。
  四人的身影在清溪玉坊门口渐渐消失,留下满堂人的遗憾,都觉得意犹未尽,纷纷散席,有的士子们甚至还在讨论这个观点是否能成立?
  当辰凌等人走入街道上,他顿时觉得浑身轻松,这个时候,不宜出头太过,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目前他最适合明哲保身,静观其变,观看魏国内争,以及列国大事件,然后厚积薄发,储备力量。
  旋即他想到了白若溪,白氏家族富可敌国,如果与白氏家族合作,自己提供很多创新的玩意儿,比如牙刷牙膏、香皂、纸张等等,一旦研制出售,很可能会大赚一笔,储存财富,为以后自己大干一番事业做储备。
  “公子慢走!”一个清脆的声音在辰凌等人身后响起。
  辰凌等人转身瞧去,一个脸如敷粉的公子快步追了上来,步履轻盈,显然也是个精通剑术的武者,他的身后跟着一个清秀小厮,仆人打扮,像是书童之类的身份。
  “有事吗?”辰凌不咸不淡地问道,心中暗忖这的公子竟如此绝美英俊,比他这个帅哥还要帅的一塌糊涂。
  那位公子快步追到了跟前,赫然一笑道:“刚才在清溪玉坊内听到公子的言论,石破天惊,令人茅塞顿开,钦佩之极,请受在下一礼。”说着竟然学着士子们的礼节,双手交叉,在前躬身一礼。
  辰凌想不到这么快就有粉丝了,再看这位青年,似乎正是在论战堂追问的那个黄衫士子,微笑道:“怎么,还想追着我问吗?现在酒劲一过,已再无心情讨论什么治国之策了,刚才之言,完全是一时的猜想,毫无根据,希望这位公子切莫当真,告辞了。”他不愿再提论战的话题。
  那位淡黄衫士子愕然一愣,想不到对方会忽然改口,不过心里稍微寻思一下,却从容一笑,脸上竟有两个小酒窝,那俊俏的样子,让辰凌心里禁不住一抖,只听黄衫士子道:“不如由在下请公子到前面的酒栈再小酌一番如何?”
  
  第0062章 黄衫士子
  
  辰凌想不到这位俊俏公子竟穷追不舍,还要与他论战交谈,皱眉道:“这个,在下真有些事,不便再饮酒谈政了,公子盛意,请恕在下难以应承。”
  那黄衫士子想不到辰凌会直接拒绝,要是直接与他失之交臂,又觉得可惜,故此厚着脸皮道:“不知公子要赶去哪里,不如在下陪着公子走一段路,只说几句话,不会耽搁公子过多时间的。”
  辰凌见这人并不放弃,也不好厉声厉色,一时心软,点头道:“好吧,我们要出城,这里距离西城门还有几条长街,有什么话,你但说无妨。”
  黄衫士子笑逐颜开,那股风采刹那间,把所有的风景都盖住,即便辰凌不好男风,但也被他的俊美吸引住,虽然他没见过宋玉潘安,但估计那两个人怕马也比不上这个士子,如果他是个女儿身,也绝对是风华绝代的姿容,倾国倾城的红颜祸水。
  黄衫士子见辰凌目光在他身上巡视,有些讪讪不好意思,担心露出破绽,故作镇定,伸手做了个请势,说道:“公子请!”
  辰凌收回目光,转身迈步,问道:“不知足下有何事要询问呢?不会又是什么治国之策吧,那些都是我乱说的,千万别当真。”他决定先发制人,避开那些敏感的政治话题。
  那黄衫士子愣了一下,似乎嗅到了辰凌的心思,微微一笑,嗔道:“公子似乎对治国之论不屑一顾,俗话说,小谋立身,中谋治家,大谋平天下,公子既有乾坤大才,为何有意遮蔽掩盖,不肯大放光彩,一展抱负呢?”
  辰凌并不受激,淡然笑道:“蛟龙在水里神勇无敌,上了岸来便算不得凶猛;犀牛在草地上力大无穷,若陷入泥沼则寸步难行,有没有大才、有什么样的大才,要看他在什么环境里。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过度地展现自己,无疑等于自取灭亡,惹来杀身之祸,足下认为呢?”
  黄衫士子似乎有所领悟,点了点头,心想看来他正处在为难之间,不愿过多表达真实想法?继续说道:“公子是哪里人?可有官爵在身?”
  辰凌回道:“算是魏国人吧,目前在一个侯府内做食客。”
  黄衫士子又道:“公子可曾写过什么篇章子集?诗文言论?”
  辰凌微笑摇头道:“在下是武职,写那些子集文选作甚?足下又来自哪里呢?”
  黄衫士子见辰凌守口如瓶,不免有些淡淡失望,当下回道:“齐国,昨日刚到,公子可听过稷下学宫,那里有许多名家贤者,诸子文圣,百家士子数千,公子方才论战堂之言,若在那里说出,并然会引发轩然大波,掀起新一轮的反思和舌战。”
  辰凌与黄衫士子并肩而行,隐隐嗅到淡淡的清香,听到他后面的话,微微自嘲笑道:“我哪敢在那些诸子圣人面前班门弄斧,我们这些武者客卿,不过沧海一粟,在历史长河中什么也不会留下,不像那些拥有大智慧的诸子,能将文化论点永远传播下去,千年不朽,影响万世华人。”
  黄衫士子见他话终于多了,而且对文人有如此高的评价,心中欢喜,趁机试探道:“不知公子高姓大名?”
  辰凌眉头一皱,不愿道出真名,推搪道:“在下凌辰!”
  黄衫士子抱拳恭敬道:“原来是凌公子,在下……洛俞!”
  “洛兄!”
  “不敢,凌公子,还是叫我洛弟吧。”
  二人并肩走在前面,滕虎等四个随从在后,那跟班小厮也在其中,由于年龄与景砚相近,个头也差不多,并肩走在一排。
  “凌公子似乎对天下大势掌握了脉络,难道等争雄时机的大潮席卷而来,真的会有一国能在百年内吞噬掉天下所有的诸侯国,开元立国,革鼎人道,成为千古一帝吗?你凭何这般肯定呢?”
  这是洛公子最感兴趣的,因为他在齐国稷下学宫中,听阴阳家邹衍神秘推算过历史走向轨迹,算出百年之内必会有秦来完成统一天下?而凌公子也这般说,让他非常好奇。
  辰凌并不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