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君临战国 >

第369部分

君临战国-第369部分

小说: 君临战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十分重视土改、治安、流民稳定工作,因此治理的井井有条。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辰凌吩咐叶羽进村落入住,体会一下当地百姓的生活面貌,就当微服私访了。
  夜幕前,两个来到一个村落,村口有乡勇之兵,把守着村口,负责存在的安全,防止周围野兽出没、强盗来袭等,由村里壮丁组成的乡勇巡逻队伍。
  “来者止步,你们是哪个村落的?”两名侍卫拦住去路,手持长矛,背着弓箭,披着一身自制的皮甲,由于是厢兵,服地方的兵役,朝廷是不发装甲的,完全自备。
  叶羽上前道:“我们是商客,途经此地,眼看天要黑了,打算入村找个店家或农舍借宿一晚,明儿个再上路。”
  “嗯,黑咕隆咚的,是不便上路;听客的口音,也是咱燕国人氏啊?”
  叶羽点头道:“正是,俺们家乡在辽东那边,还需要翻过燕山支脉啊,到关外去。”
  “关里关外一家亲,都是燕国人,进村吧,先到里正家登记入册一下,然后里正长会给你们安排一家合适的住所。”村口的巡卫说道。
  “那真是太感谢了。”叶羽客气回答。
  辰凌淡淡一笑,跟随入村,找到了村里正,相当于村长的小吏,说明情况,那里正长很盘问了几句,觉得这两人不像可疑人后,放心下来,十分热情地安顿下去,来到一家吴姓的家里。
  篱笆矮墙,墙下堆满厚厚的积雪,山村夜晚漆黑朦胧,各家都已经掌灯,但是小油灯光不及远,弦月当空,寒气彻骨,四野寂静。
  一位年纪五十多岁的吴老伯,见里正亲自带来路过客商,二话不说,喊着家里人为客人清理房间。
  顿时应声从屋内走出一个五十来岁的中年妇人,背后跟着两个女儿,一个小男孩都从屋内跑出来,最大的女儿十五六岁,已经出落得大姑娘样子,两外两个孩子,一个八九岁,一个五六岁的样子,好奇地盯着远方来客。
  “老婆子,来客了,快给客整理一间屋子出来,山丫,去抱柴烧炕,给客铺被去。”
  “中中,俺这就去。”一家几口开始忙活了起来。
  辰凌还记得一年前,千里逃亡,从河西地杀出,浑身浴血,遇到匈奴的兰歆雅,一路南下入燕,在燕山脚下的一处村落过夜,那时候,还有很多陋习,村里人闹饥荒,衣不遮体,贫困不堪,让他心中备受刺激酸楚。
  待里正走之后,辰凌开口道:“吴老伯,今年你们收成如何,官府向你们征粮没有?”
  吴老伯一听,挂满褶皱和风霜的脸孔,一下子笑了起来:“今年收成不孬,粟米、谷子都没少打呢,咱们大王颁布新令,三年免除田税地租,多余的粮食吃不了,可以卖给朝廷入仓,各乡里都有收粮地,换些铜钱,布置添加家里用具,等明年再攒一年,就更换铁农具,那干活就麻利多了。”
  辰凌闻言点头,各地官吏果然严格执行新政,没有向百姓额外加税贪污,让他颇感满意。
  “老伯,你觉得燕国新法如何啊?”
  吴老伯笑呵呵,胡须一颤一颤地,笑道:“太好了,施行这个家庭什么承包制,分家分地,不在是佃农、耕农的奴隶身份了,有了自己土地,官家许可,而且不准买卖,三年重新按人丁分配,现在乡亲们趁着猫冬,都在家忙着生娃娃呢,等三年后,多添了丁,可以多分一些土地。”
  辰凌愣了一下,然后哈哈大笑起来,这也算是变相的一种鼓励生育吧,对于目前人口稀少的燕国,鼓励多生的确是一种好办法,至少二十年后,壮丁起来,也是不容小觑的力量。
  “新政的律法、孩童教育、兵役、生活习俗这些方面,乡亲们都认可吗?”辰凌继续旁敲询问。
  吴老伯点头感慨道:“内容很多,但是在村口都张贴了告示和律法,每日都有人负责读诵,解释给这嘎达村里人,律法虽新颖,但是大家都能接受,而且感觉挺合理的,私斗杀人偿命,盗窃、奸污都要惩罚,现在分家独立,调动大伙积极性,很多旧俗陋习都规避了,换做以前,家里的闺女是要给客人暖被窝,陪睡留客的,现下都取消了,俺们村落人都说,女人的地位要提高了,都传言咱们大王提倡,要尊重女人!”
  辰凌微微点头,嘴角笑了笑,觉得一番新法推行,总算深入人心,得到了低层百姓的拥戴,这是最根本的,君如舟,百姓如水,需要广大基层的支持和拥护,地方稳定,燕国才能真正富强、壮大!
  
  第二十七卷 整肃朝纲
  第0625章 腐化滋生
  
  辰凌在山村平凡的农户家住宿了一晚,晚膳是粟米粥和咸菜,极是简单,本来吴老伯还要给二人煮些狩猎的獾子肉,但是被辰凌拒绝了,这次他深入农家院,不是为了大鱼大肉来的,而是亲身走访,体验农户原汁原味的生活。
  当他得知民间百姓十分拥戴新法,对燕国朝廷很是热衷服从后,哪怕吃着最简单的粟米粥和山咸菜,也觉得十分的可口,胜过在魏国吃的山珍海味。
  这是他的故乡,一群百姓都是他的子民,为君者的幸福和骄傲,不是拥有多少后宫嫔妃,住着如何气派金碧辉煌的宫殿,而是领土内的百姓,安定温饱,没有动乱,拥戴着朝廷,形成一股滚滚的国运大势,汇聚在他身上。
  国运昌盛,国泰民安!
  辰凌轻轻吐了一口气,农户质朴的生活,给他一种坚定、大势,就好比一些虔诚的信徒,每日祷告,那股信仰之力全部汇聚在佛身一样。
  君王亦如此,当他广施仁政,刚正清明,英明领导,四海升平,国泰民安的时候,天下百姓对君王的一种仰视、崇拜、感恩、尊敬,这样对王权的信仰和拥戴,也使得他为君者,增添了大势,九五之尊,紫气东来,王者之风!
  一夜无语,山村寂静,东北的雪飘的更大了,有一种豪迈之气。
  翌日辰凌继续上路,侍卫叶羽跟随,两个人,两匹坐骑,顶着风雪一路北上,燕国的疆土领域,包涵华北平原一部分,更多在东北辽东之地,两大平原之间,隔着磅礴的燕山山脉,几乎隔绝了东北与华北。
  横贯东西数百里的山脉上,只有古道口平岗山道、喜峰口卢龙山道进入辽西腹地,但都是羊肠山道,很难走,更别说入冬大雪天。
  在这战国时期,行人要去辽东,都只走靠临海岸线的辽西走廊,在燕山脚下,与渤海之间,这里有一座渝关,把燕国分为了关里与关外,关外就是指的辽东、辽西等东北地带。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辰凌走在辽西走廊,途径燕山的山脚,望着寒冬腊月,鹅毛大雪,不禁感慨万千,想起李白的一首诗句。
  在这样苦寒之地,成长起来的国人,应该更有血性,豪迈、奔放,骨子里透着热血与勇猛。
  但是,数百年的燕国,由于数十代的燕王,都是故步自封,墨守成规的老古董,不肯变法改革,也不与中原交流文化,导致燕国的文化最为落后,这种基因,甚至影响一两千年的后世,东北地区,文化相对中原,仍落后很多。
  这片土地上,很少会出现什么家、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大军事家等等,搞不了细致的文化,这与苦寒之地,人们性情豪放有关系,不扣小节,不能在细微上出成就,搞学术的氛围会相对弱一些。
  直到二十一世纪,大多中原人、南方人形容东北人,都是豪放、直爽、热情、彪悍、高大勇猛,当然也有一些缺点:比如能吃能喝、臭白活(能说的意思),不少吹大牛的酒蒙子!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燕国传播较少,尤其这一片土地上,由于后世经常被少数游牧民族侵占,比如鲜卑、后金、大辽、满族等,文化思想与中原脱节,造成这里文化层次不如南方地区及江南才秀。
  但是,这些都不影响辰凌要发展燕国的决心,这是他的根据地,天时地利人和,他都不缺,可以说,只要巩固辽东半岛,把东北平原之地,都当初燕国的后方粮草,根本就不担心六国联军,燕山山脉,几乎能挡住六国的铁骑,只要再辽西走廊设下重重关卡,就能把盟军挡住在关内,当然,要保住燕国的华北之地,就困难了,需要一条真正的厚实长城,隔绝在赵国、齐国的边界。
  辰凌心中想着这个防御问题,一旦新‘燕京城’竣工完毕,燕国的国都定在后世的北京之地,就要考虑北面的匈奴和胡人,以下南面的赵齐,以及中原盟军的威慑了。
  六日后,辰凌和叶羽终于抵达了辽东郡的襄平城(今辽阳)。
  辰凌并没有提前通知任何密探,只是边赶路、边走访,对沿途的百姓农户,县邑变法做到客观认识,考察民风,心里有数。
  二人进入襄平城时,正是晌午,由于燕国并不限制商贩,并鼓励各地商人到燕国经商运货,使得燕国的襄平城,繁华不少,尽管还比不上大梁城的一半,但是比之刚复国时,冷冷清清,百废未兴,街巷无人的景象,已经天壤之别了。
  襄平城内,大街小巷也多了不少商铺,酒肆客栈,驿馆青楼,布匹香水,纸墨笔砚等等,颇有几分大梁城内的街道气氛。
  就在这时,一句不和谐的声音响起。
  “快滚开!”
  “还不给老子让路?”
  两匹骑马的人率先冲到,坐骑上的两个人挥舞着鞭子,看穿着倒像是哪个侯府内的家将打扮,驱赶着过往的国人让路,比城管还霸道。
  随后,两辆镶嵌金缕边的驷马篷车经过,前后簇拥了十多位带着兵器的家丁,声威浩大,雄赳赳地走过。
  沿途许多百姓和摆地摊的小商贩赶忙躲闪,生怕被殃及,有人躲闪不及被抽了鞭子,不敢声张反抗,知道坐豪华车的,大都是朝廷的大官,得罪不起。
  辰凌站在人群中,看到如此横冲直撞的家丁恶怒,心中冷哼,目光透着一股杀气,询问身边的百姓问道:“老伯,这车内是什么人,好大的威风啊!”
  “唉,这是朝廷政事堂的一位副使,叫做何绅,听说他最近破受亚卿乐毅丞相的赏识,颇有几分才干,数个月变法下来,逐渐掌控了一些实权,地位越发显赫,咱们老百姓,可惹不起啊!”
  辰凌听着听着,脸色沉了下来,浑身透着一股杀气,对这个何绅,并没有多大印象,有可能是乐毅从众多士子或官吏中,选拔出来,担任政事堂的官员,就这样不大不小的官,在京城内都如此放肆,其它大官又如何无法无天呢?
  不知为何,他忽然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压力,敏锐地捕捉到了一股,建国后朝廷官员之中,滋生一种腐败、嚣张、无视法律的常见现象。
  “官场腐化?”辰凌自此登基之后,多数时间在魏国,对于国内街头这些小事,自然不能逐一得知,而且,他有一种直觉,似乎远不止这些。
  “公子,咱们直接回宫吗?”叶羽压低声音问道。
  辰凌摇了摇头,继续漫无目的走在大街上,要体会一下,京城内的官员气息。
  半个时辰,二人走出几条街后,又听到有人喧闹喊打的声音,还有女子的哭叫声,周围聚集了不少旁观者,辰凌眉头皱起,凑了过去,发现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正与几个身穿小厮服饰的家丁交手,而哭叫着的女子,却被两名家奴抓着少女头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