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君临战国 >

第382部分

君临战国-第382部分

小说: 君临战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乐毅与剧辛感受到燕王那股信任和器重,激昂斗志,心中澎湃,原本在赵国郁郁不得志,来到燕国,成为国之重臣,声威与权势几乎在燕国日发厚重,这种知遇之恩,宠幸之情,难以用语言表达。
  两人深深一躬,对着燕王的气魄和胸襟感到折服,这才挽袖离开皇宫。
  乐毅与剧辛走出了宫门,穿过拱桥,来到王宫前的广场上,风雪依旧,一片萧瑟,但是两人心情却是爽朗激昂,浑身热血流动。
  “乐兄弟,想不到你我二人,能在燕国逢到明主。”
  “是啊,剧兄,燕王的气魄和目标,远非称王称霸,而是有取代周天子,统一六国的霸气,如果真的实现,只怕功绩丝毫不弱于上古的三皇五帝那些圣贤帝王了吧?”乐毅感叹道。
  剧辛忍不住兴奋道:“夏王启、商王成汤、周王姬昌,开创了夏商周三个时代,如今周室衰微,诸侯争霸,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是该革鼎中原,重新立朝的机会了。”
  乐毅道:“如果真是这样,你我二人,协助明君,完成伟业,只怕能在青史中百世流芳,像那周公、姜尚、管仲一般的人物了,名垂历史,成为先贤。”
  剧辛点头道:“兄弟,回去吧,认真规划一番,燕王似乎要动真格的了,只是不知道,明日朝会,究竟会有哪些官员要倒霉了,不过,那些自甘堕落的贪官污吏,也是自作自受,即使这次受罚的有我剧辛的外戚和朋友,也不能徇私。”
  “国法面前,人人平等,胆敢践踏国法者,即便是咱们的亲人,也要铁面无私,大义灭亲了,否则,民众不服,肆意乱行,国家何以昌盛,实现大业?”乐毅长啸一声,与剧辛畅快大笑,坐上了马车,各自回府内了。
  
  第0647章 大朝会
  
  腊月初八,自先秦时期开始,就是一种传统节日,中原人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燕国北方,也多少受中原文化影响,一大早,天蒙蒙亮,许多国人家里烧水做饭,忙碌着杀猪宰羊,忙活着对天地神灵、祖宗祠堂的祭祀。
  这一日,也是燕王入冬之后,第一次召开朝会的日子。
  朝会,在燕国历来并不如何庄重,因为六百年来,燕国没发生什么大事和变革,群臣故步自封,敷衍了事,朝会也议不出道理来,这次新燕王登基之后,曾规定三日一次朝会,但是最近半年内,燕王每次朝会,很少表态,反而太后垂帘听政比较多。
  尤其是最近一两个月,朝会次数减少,太后以北方人爱猫冬、冰天雪地、国无紧事为由,减少了朝会次数,使群臣都放松了严谨之心,纪律性有些松散、懒惰性滋生。
  可是今日,是由燕王亲自下发的诏令,定于腊八召开一次大型朝会,不仅朝廷在野大员,连地方大吏、大将军也都风雪赶回京城。
  北方清晨,阳光和煦,但是凌冽的北风,仍是刮骨地寒冷。
  王宫前广场上,聚集了不少官员,身穿朝服,三五成群,正在寒暄问暖,客套闲聊着,有的是这两日才赶回京城的。
  “张卿大夫,早啊。”
  “李大人,你也早啊。”
  “哦,诸位老哥,早来了。”
  “燕王有些日子没召开朝会了,这次不知为何,召开这么大一次朝会,边疆大吏,还有地方郡守、县令都到了。”
  “真是一次大型朝会啊,不知今日主持朝会的是易太后还是燕王!”
  “大王有些日子没有过问朝政了,只怕是由太后做主吧?”
  官员大多八面玲珑,破懂察言观色,刚见面几句客套话,谈笑风生,通过观察对方的神色和语气,大致能推测出来一些朝廷王室的端倪,从而做到心中有数,衡量利弊,以免觐见中出现冒失。
  就在这时,宫门开启,内侍太监高呼一声,宣文武百官,觐见面圣。
  广场上的文武官员们鱼贯而入,穿过汉白玉石铺砌成的甬道,进入宽敞的正乾大殿。
  文武百官,在大殿内陆续站位,由于今日朝会比较隆重,人数也增多,内侍们手持会场序位号,指引着官员们整齐站好位置,文官有乐毅、剧辛、苏秦、苏厉、郭隗、顾彦章、杨延和、纪绛、徐渭公、张贽、白明易等政事堂、九卿三司衙等部门大员。
  武官方面,枢密院的剧辛,与秦开、荆燕、姜雄武、罗成信、陆丁山、樊於商将军,占据了主要位置,宽袖深衣,绣着云纹的皂角袍,头发上挽插着木簪冠,很有战国时代服饰的气息。
  过了一刻,磬钟声响起,足履脚步声逐渐传来,有内侍宦官高声喏唱:“大王驾到,百官恭迎——”
  “大王万岁万万岁!”文武百官,足足近两百人,高呼万岁,跪拜燕王。
  燕王辰凌步履如虎从龙,身姿如山似岳,走上君王宝座上,按椅部位有黄金镂刻而成,金光灿灿,气势十足,背后山河社稷图的石板,一种气吞山河的威势,他金刀跨马般正襟而坐,俯视群臣,平静道:“众卿平身!”
  哗啦啦!
  文武百官这时候起身,心中都有些纳罕,今日这等大会,太后竟然没有出现堂前,与每次朝会,太后垂帘听政,燕王沉默寡言的形势明显不同。
  有一些敏感的官员,特别是久在朝堂的官员,心中都有一些惊讶,低着头间,目光快速回扫,与身边一些知近的官员,相互交换眼色,似乎都有些面面相觑,询问缘由。
  从外地赶来的地方官吏,却是几个月来头一次上朝,反而很自然,没有察觉到什么异样,仍是一副热情高涨,精气神饱满的状态,能为上一次早朝。
  辰凌目光凌厉,本身是武者,气血运行通畅,精气神本就很足,加上手握一国的生杀大权,担负社稷,拥有万民朝拜之姿,君临天下之势,扫过台阶下,文武百官的队列,那种凌冽慑人的气势,压得在场文武大员们,都一阵阵冷意,忍不住低着头,默默等着燕王旨意。
  “今天似乎,情况不对劲。”一些文武官员,在这一刻,心生许多警惕,似乎察觉今日的燕王,与以往不同,沉寂几个月后,再次迸发出与复国时候那种锐气。
  由于这几个月燕王沉默寡言,深入简出,燕国大事多有太后和几位重臣商议,因此使得一些朝堂大员们对燕王出现略微的轻视和失望,以为他登基为王后,沉溺于后宫佳丽,没有了英锐之气,一些官员甚至对变法也不看好了,毕竟国君都没了大志,变法必然会受阻失败,因此官员的外戚们得知消息后,便开始公然抗法,借助亲戚权势来以公谋私。
  “让本官进去,本大人是宗正卿的侍郎。”
  “你们拦下本官作甚,本官乃三司户部大员……”
  “……”
  辰凌皱眉问道:“殿外何人喧哗?”
  有侍卫进殿抱拳道:“启禀大王,有六名官员,在宫门外迟到,被宫门侍卫拦截下来,但是自持身份,一路闯进来要当面觐见大王。”
  辰凌冷冷一笑,哼道:“当这宫廷朝堂是什么地方?郭奉常,按照宫廷礼仪之法,在宫廷内喧哗追逐,行为不端,上朝迟到,该做如何惩罚?”
  奉常乃九卿之首,掌管宗庙礼仪,不过是空职,尤其是变革中,实权很少了,郭隗道:“按照宫廷礼法,当先廷杖十下,然后视情节予以责罚。”
  辰凌眉头一挑,沉静道:“如此大型朝会,提前三日通知,还能迟到,明显是藐视宫廷礼法,有轻君之嫌,来人,给寡人押下去,宫门外每人廷杖十下,一律官降一级,停职半月,处罚俸禄一个月,在家反省,写出深刻检讨檄文!”
  “遵命!”大内侍卫转身出了大殿,旋即脚步声紧凑响起,十多名侍卫跟上去,直接按押住喧嚷着几名官员,不论身份,直接押出去执行宫罚之责。
  殿内所有文武百官,在此刻心头莫名一紧,似乎察觉到了久不登朝的燕王,忽然发难,手段果断,似乎英气、锐气、魄力、胸襟、气势统统恢复在身,有些官员心中掠出一丝不安,也不知为何,总感觉浑身凉飕飕的,不敢抬头视君。
  
  第0648章 整风开始
  
  辰凌聊聊几句话,面无表情地打发了那几个未谋面的官员,这种果断的手腕,让群臣一动,都有些紧张下来,察觉到今日朝会形势有点不对劲。
  “诸位卿家,今日朝会,乃是入冬来第一次大型朝会,也是半年来,对于变法改革,政绩考核的一次总结,也是对于来年开春之后,万物更新,燕国发展的一次运筹帷幄,寡人这半年来,深入简出,少与众卿见面,为何呢?”
  众人听着一动,许多朝堂大员都抬起头,认真听着,也想弄明白前后的不同。
  辰凌见众臣都高度关注起来,淡淡一笑道:“呵呵,那是因为避嫌,不插手诸位朝廷官员变法的锐气,否则总有一些老宗族跑来求情,要法外开恩,寡人免得聒噪!”
  “二来嘛,曾经微服出巡,视察了很多地方的民政,比如渔阳一带、辽东一带,郡县之内,民风朴实,百姓受到变法的红利,一年丰收,不用再挨饿,去看来难民安置区,让许多外族人能在燕国荒地区扎根下来,成为我燕国的子民,好,很好,地方官吏大多能勤政爱民,兴修水利,比如范雎、蒋捷、周玉邦等县令,在各地做出了不少政绩,推行变法最彻底,这些,寡人都亲自体会到了。”
  他话里真真假假,变相把范雎等人夸赞一番,好为日后上位、提拔重用做铺垫,又变相敲打其它地方官吏,让他们明白,君王正在时刻关注地方政绩,好让他们踏踏实实做事。
  这番话一出,不少地方官员以及朝廷重臣都是一惊,没想到燕王这些日子竟然微服私访,四处巡察了。
  这时一位御史官站出来拱手道:“大王,微臣有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嗯,讲吧!”
  这位儒家御史官吏仰起头,儒生士子之气勃发,一副大义凛然道:“大王乃一国之君,每日国家大事络绎不绝,君王却不思勤政批折,关心大事,反而荒芜朝会,让后宫听政,大王悄然出宫,四处游荡查阅,虽然有小心得,但是得不偿失,如果因此恋上外游,玩物而丧志,动辄出宫消遣,致使国家大事延误,实在不值,还请君王三思。”
  这时,几位资格较老的贵族大臣站出来,纷纷同意这种说法,似乎要逼着燕王反思,认识到这种从政错误。
  辰凌不怒反笑道:“闭门造车,深居王宫,耳目闭塞,混淆视听,能真正知道外面世界多少?寡人问你,你们几位大人,知道现在燕国有多少国人,有多少县邑,多少山川险隘吗?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不真正出行查询,又怎么知晓哪些真实的情况,哪些官员清正廉明,为国为民?哪些官吏贪赃枉法,结党营私,企图祸害朝廷,残害百姓?”
  越说越严厉,说道最后几句,辰凌已经满脸寒霜,眸光如刀锋一般,那股凛厉慑人的气势,压得大殿中央站立的御史官、几位贵族老臣,有些喘不上气来。
  “微臣……只是御史言官,不是户部官吏,因此不知道那些户籍、郡县具体数字,只是希望,为君者,能勤政……常登朝,不走偏道。”那士子绕了弯,给自己找台阶下。
  辰凌扫了那几人一眼,眼神冰冷,继续说道:“燕国推行了新变法,在农商经济、朝政体质、军功编制等等方面,都做出详细变法,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