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君临战国 >

第392部分

君临战国-第392部分

小说: 君临战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0664章 君臣密谈定谋计
  
  辰凌陷入沉思,颇有感触,轻轻一叹道:“范卿所言,颇有道理,寡人非常信赖乐毅、剧辛等,皆是肱股之臣,国家栋梁,不过,往往这等大才,倒是的确不善人情世故,因此能干大事,却往往也容易被猜忌,如果不遇明主,很难成就大事。”
  范雎见燕王领悟这层道理,心中暗喜,知道自己遇到一位睿智的英主,这样自己精通权谋之术,才有用武之地,他又开口道:“君上可知吴起当年为何离魏去楚吗?”
  辰凌只是从史书上看过,随口答道:“传言魏王嫉贤妒能,担心吴起功高盖主,因此夺了兵权,吴起愤然离魏,难道……此中还有隐情?”他见范雎忽然提起此事,似乎没那么简单。
  范雎摇头失笑道:“当时魏国君王,乃是魏武侯,亦算一位明主,并非昏庸之君,吴起更是大才磐磐,天下名士,那些功高震主之词,都是外传之风,其实,这中间牵扯着一层秘密。”
  “哦,范卿请说来,寡人倒十分好奇了。”
  范雎点头道:“这其中,有宫廷的权谋,就是守旧派发动的圈套,把魏武侯和吴起都套了进去,当年,魏武侯登基时候,正是壮年鼎盛时期,而当时吴起,早已是魏国上将军,其赫赫战功与杰出的治国才能,使他在魏国乃至天下诸侯中享有极高威望,文武全才;他在魏文侯时期,率领魏军与天下诸侯大战七十六次,全胜六十四次,战和十二次,魏国的疆土在吴起的铁骑下伸展了一倍还多,使魏国成为最强大的战国,尤其那魏'武卒'就是那个时期创立的。”
  “但吴起,长于国政,却短于人情世故,虽有智谋,却不通权术诡道,当时他已威震诸侯战国,在魏国内,朝野群臣都崇敬他,由于变法大师李悝隐居,吴起便成了魏国举足轻重的权臣柱石,而魏武侯时当盛年,也想依靠吴起继续推进变法,创造更为辉煌的霸业,但也担心吴起这样的元勋功臣万一生变,或有异心,会使魏国遭受重创,于是就要把自己的王妹嫁给吴起为妻,以图和吴起结成巩固的君臣联盟。”
  “但吴起早年在鲁国时,有朝臣怀疑吴起的妻子不是鲁国人,撺掇国君不用吴起为将,吴妻得讯,为成全丈夫,愤然自杀;自此,吴起身背‘杀妻求将’的恶名离开鲁国,一直没有正妻,所以魏武侯要将公主嫁于吴起,君臣结盟,可以阻挡守旧派的恶意攻击,稳住他的地位,使吴起能充分施展其超凡才华,可是守旧派却率先出手,施展了阴谋。”
  “当时,魏国的丞相是公叔仑,就是守旧派的主心骨之一,而他正妻则是长公主,魏武侯姐姐,因此守旧派就设下权谋,请吴起去府上做客,结果在赴宴上,大公主刁蛮任性,上演一场欺夫的戏码,骂她丈夫是家奴,还扇耳光羞辱,令吴起吃惊,不过大公主却道,自己比起她小妹来,还要逊色不少,如此一来,使得吴起以为小公主也是悍妇,心生不悦,满腔愤怒。”
  “结果,数日后,魏武侯向吴起正式提起将小公主嫁给他时,吴起出于士子傲心,不愿意娶悍妇为妻,当场婉言谢绝了,说自己在鲁国还有家室,不便再娶,魏武侯反复说服,吴起始终沉默,魏武侯终于叹息一声,让吴起走了,于是守旧派趁机攻击,斥诉吴起欺君,这等不愿成家的小人,焉能打算在魏长待?于是魏武侯因此误以为吴起有了逃魏之心,便夺了吴起的统帅大权;吴起呢,又误以为国君嫉妒功臣,要加害于自己,便逃到楚国去了。可六年后吴起惨死楚国,终究没有完成变法大业。”
  辰凌听得眉头皱起,这条计谋还真是不见得如何杀机,却能一下子破坏了吴起与魏王的联盟,真是防不胜防呢,辰凌自问,自己绝想不出如此妙计来,这就是权谋之术?
  “君上通过这个故事,读懂哪些信息?”范雎微笑问道。
  辰凌凝重道:“宫廷权谋,防不胜防,群臣如履薄冰,为君者,可尝不是真假难辨。”
  范雎点头道:“君上能有这些体会,非常难得,毕竟君上乃一国之君,国家大事,劳心费神,不可能有足够时间,来研究这些阴谋诡计,微臣有些观点,不知当讲不当讲?”
  辰凌一动,心想这范雎,只怕要为寡人出计了。
  “范卿,有何妙想,但说无妨!”
  范雎一拱手道:“就是从吴起这件事上,有两方面,需要君王非常重视,其一,乐毅、剧辛等人,皆是大才不假,但关注的是变法、国力、民情,对权力漩涡本身的利害冲突,远不如对国事冲突的敏锐与智慧,换句话说,他们成大事,不拘泥小节,往往在政坛中,最不注意那些官场争斗,往往容易被守旧派、贵族元老利用,对他们下手,不断捏造传言,离间君上与重臣的关系。”
  辰凌深思点头,觉得大有道理,道:“难道范卿,打算让寡人,也要学魏武侯那样,安抚住乐卿、剧卿等人?”
  范雎见燕王逐渐跟随他的思路,精神一震:“不错,有备无患,君上没有姐妹,可以从心腹的王室贵族郡主中,挑选出色女子,赐婚给乐毅、剧辛,让他们在燕国落叶生根,成家立室,这样,拉近新贵与本土贵族之间的关系,消除分歧和隐患,还能杜绝守旧派的恶意攻击,当新贵、本土重臣与君上三足鼎立,结成强大的联盟,守旧派就难以搬弄是非,拆散关系了。”
  辰凌也觉得大有道理,其实他早就考虑如何把新贵扎根在燕土上,减少燕国王室贵族的敌对,毕竟老燕六百年传承,有些排外情绪,嘴上不说,心里还是不愿意见到外来官吏,权势超越他们,比如郭隗、徐渭公等人,属于本土贵族,也是心腹一派,但随着守旧派被打压下去,新贵与本土贵族之间,也会出现分歧和竞争,他考虑如何化解,一直没有好办法,听着范雎一言,顿时豁然开朗。
  “这个范雎,还真不简单,虽然不像改革家、军事家等,文不能治国,武不能安邦,但是运筹帷幄,谋略奇高,也算一种大才,在澹台清儿那个全才女没来之前,就需要与范雎多在一起谋划,其它大臣,在权谋之术方面,都不擅长。”辰凌心中暗想着。
  范雎又道:“其二,就是针对敌国,施展离间计,比如赵国有平原君赵胜、马服君赵奢、新将军廉颇,都是兴国大才;秦国有新崛起的将星白起;齐国有孟尝君,楚国有大才子屈原,这些都是乾坤大才,自尊心极强,本身有过人非凡能力,但都是与吴起、商鞅、乐毅一样的缺失,因此,微臣向君上献策,若要平定天下,称霸诸侯,这些诸侯国的大才,务必要暗中除去,离间他们在朝中的影响力,借助他们在朝中的敌对势力,逼走或抹杀掉,扫清障碍……”
  辰凌暗暗心惊:这范雎,还真是名不虚传,也太坏了!
  
  第0665章 年关朝会
  
  辰凌思索一番范雎的献计,看似平常,不是什么惊天大战略,但恰恰小细节上见真章,能发挥出巨大作用,权谋用的恰当,胜过十万精兵。
  范雎离开皇宫后,辰凌便去后宫,面见了易太后,关于赐婚给乐毅、剧辛、苏厉等大臣,让太后挑选王室贵族的郡主名额,促成这件联姻之事。
  “王儿,既然要拉拢乐毅,为何不把乐毅的妹子纳入宫来为妃,岂不双层押注,巩固其地位,不被旧贵抨击。”易太后问道。
  辰凌摇了摇头,若有所思叹道:“不可,如今乐毅等人已经位极权臣,日益显贵,如果再把他的妹子纳入宫内,只怕会引火于后宫,到时候她凭借其兄在当朝权势,后宫争权,王子争嫡,外戚摄政,才真是尾大不掉!”
  易太后闻言,点了点头,觉得燕王考虑的很有道理,如果乐毅妹子入宫,一旦骄纵起来,外有权臣重戚,要在宫内夺权,掌立后宫,与庙堂呼应,还真是棘手问题。
  “凡事过犹不及,盛极必衰,就是这个道理,我现在要平衡新贵与本土燕贵之间的势力,相互协调,荣辱与共,减少分歧和摩擦、争权夺利,当然也不会过度放权,让他们任意妄为……”
  “王儿所言极是,赐婚联姻之事,包在哀家身上了。”
  “如此就辛苦母后了。”
  “哪里的话,对了,王儿,赢妃入宫大半年,你们不曾同房,有名无实,眼下后宫冷清,你也该考虑一下立后纳妃之事了,早些有皇室子嗣,对于朝廷安定有大益处,否则国人都在担心,皇室无子嗣,会引发乱臣政变夺权!”
  辰凌想了想自己与墨妃暄的关系,尤其是那晚的行径,微微一笑道:“过了年吧,开春前,纳墨家圣女墨妃暄为后,从眼下来看,没有比她更合适的人选了。”
  “墨家圣女?嗯,的确有这个资格!”易太后点头,立后者,背后必须有庞大的底蕴,一是诸侯国皇室的公主,如秦赵楚魏等,一是几大圣地的杰出圣女,如墨鬼谷凤舞宗门等,或是天下著名的才女亦可,能镇得住后宫,母仪天下。
  “母后,那孩儿就告退了,回去准备年关后的事,再过几日,就是除夕了,除夕早晨,是年关朝会,各部门大臣要做一下总结,到时候,母后也要参加。”
  “知晓了。”
  辰凌起身告退,回返前殿御书房,继续批阅奏折。
  一晃过了几日,临近年关除夕,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打扫院落,购买年货,烧酒、牛羊猪肉、各种佐料,买布匹定做新衣,由于今年收成不错,国家没有收纳重税,因此不论是乡野百姓农户,还是城里手工业商者,私囊都有些余绰,有了购买力,市场自然活跃起来。
  燕国数郡百余县邑的主要地方官吏先后赶到王都京城,要在年关会上拜见燕王,聆听朝会,一年大事总结收获和新策决议。
  一大早,晨曦刚出,宫门大开,百官入朝,鱼贯而入,顿时正乾大殿内,沾满了官员,比平日里的人数,多了好几倍。
  阵容也是空前,政事堂、枢密院、财政三司、九卿院、审法院、刑侦衙、纪检司、御史台、学士院、科研院、军械局、纺织局、船舶局等等,有资历的官吏都来了。
  武将方面,将军以上的将领,也都来到了,一身戎装,英姿魁梧,只是没有佩戴任何兵器。
  苏秦、乐毅、郭隗、剧辛、秦开、荆燕、苏厉、范雎……人才济济。
  “大王、太后驾到——”宫内侍高声唱到。
  “我王万岁,太后千岁……”百官跪迎,俯身叩首。
  辰凌浑身王者之气,越来越有君王的风范了,特别是面对百官朝拜,感受一股磅礴虔诚信仰之力,无形地加持在他身上,顿时精神饱满,意志坚定,英气勃发,君临天下。
  “众卿平身——!”燕王开口免礼。
  “谢我王,太后……”群臣起身,一阵官服衣衫摩擦响声。
  待群臣们站立好,辰凌开口道:“今日是除夕,本年度最后一天,回首一望,一年来,我燕国变化巨大,朝廷新立,百废待兴,革除旧弊,推行变法,取得了佳绩,各地五谷丰登,百姓有了粮吃,不再挨饿流荒,四处逃难,城邑也都恢复安定,坊市重开,诸侯各地的大商会,也都逐渐入燕,如白氏商会,辰氏商会、卓氏商会等,在军事上,我们赶走了齐军,消灭了国内叛乱的势力,解决内忧外患,这一切,都是各位与寡人共同努力,才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