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君临战国 >

第83部分

君临战国-第83部分

小说: 君临战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匈奴、东胡、楼烦,东有强齐,南有悍魏,西有虎狼之国秦国,附近还有小国中山国,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赵国民风虽悍勇,但没有经过大幅度的改革,目前仍旧不是魏、秦、楚、齐的对手,不过,听说赵国的赵武灵王,一直都在招揽人才,准备学习胡人来改变国人的服饰,大规模发展骑兵,同时奖励农耕,提倡经商,废除贵族井田,要大刀阔斧改革,赵国内有平原君赵胜,名将马服君赵奢,名相肥义,重臣楼缓、虞卿、蔺相如,都是战国名士,估计不用了几年,赵国必然能赶上魏、楚,与齐、秦争锋,排列前三甲的强国!”
  “彩——”众人听过了尚方俊的品说赵国之论,有理有据,词锋犀利,画龙点睛,分析得入木三分,一下子就把握住了战国的大势和根本优劣所在,都禁不住出声喝彩。
  辰凌心头一凛,想不到这尚方俊对赵国的见识把握如此准确,根据历史知识,辰凌知道,赵国不久之后,经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政策,放弃中原人的宽衣博带和战车战术,换以短衣紧袖、皮带束身、脚穿皮靴的胡服和单人骑兵战术,改革成功,国力大强,不久赵于东北攻灭了中山国,西北打败了林胡、楼烦;在北边新开辟的地区设置了云中、雁门、代三郡,修筑“赵长城”抗拒匈奴与胡人,成为秦国之外,最为强悍的赵国之一。
  
  第0142章 齐风燕酒
  
  众人听了尚方俊的言词,都非常赞同,大声喝彩,鼎力支持,共同举杯,敬他一杯,赵酒如赵国,英锐之气,强悍民风,方才饮此等肃杀凛冽之酒气!
  那些姬女继续用细长弯曲的木勺,从另一个木桶中舀出齐酒来,一丝丝银线般注进青铜爵内,为诸位大夫斟酒。
  郑安平环顾众人道:“方才尚方俊兄弟评论了赵酒,这一桶是齐酒,谁来品说?”
  这时一位中年男子拱手道:“庞某不才,那就由我来品齐酒吧。”
  “这位是庞淮,也是大梁城内的隐士,目前还没有做客卿。”郑安平向身旁辰凌介绍说。
  庞淮饮下齐酒,捋着短须道:“我先干为敬,说完大家在喝,到时候嬉戏体会,可以更有感触。”
  其它士子含笑搁杯,伸手揽住旁边的姬女,等待庞淮的品酒论齐之说。
  那些俏丽的姬女,不愧为风尘中的娇娆,温柔腻人,撩拨着男宾酒客的兴致,丝毫不介意,有人的手已经深入了她们的衣裙下,半推半就,欲拒还迎。
  辰凌身边的女子,却十分矜持,身子不动,静静坐在辰凌身旁,偶尔偷偷地看他一眼,有些害怕,也有些害羞。
  “你多大了?”辰凌对着紧挨着的姬女问道。
  “十七岁了。”
  “第几次出来陪客呀?”
  “第二次了。”少女轻轻回答。
  “哦,你叫什么名字?”
  “妾氏叫靳若若,辰……公子!”
  这时庞淮开始说道:“齐酒,中正平和,入口微酸微苦魏辣,意境深远,适合隐士小酌,缺少血性,口感虽佳,后劲不足,犹如齐国如日中天,却没有雄心壮志,缺乏战略目光,成就不了大事。”
  “齐国,战国乃七雄之一,远处大海之滨,土地肥沃,民风强悍,当今综合势力稳居第二大诸侯国,在西周时期,周武王封吕尚于齐,简称姜齐,后来田成子四世孙田和废齐康公,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史称田齐。”
  “齐国在春秋中期,非常强大,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联合中原诸夏,讨伐戎、狄、徐、楚,安定周室,后来多次组织联盟,自为盟主,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到了战国初期逐渐衰退,被我魏国压缩到了山东角落,后来借助了孙膑这等鬼才人杰,挫败我魏国的锐气,重新振兴起来。直到上一代齐王田因齐整顿吏治、减少赋税、召贤用能、兴办学宫,齐国一片生机勃勃;又南拒强楚,西退燕赵,宣布称王,竟使齐国陡然间声威大震。”
  “目前齐国更是几乎占领了燕国,如果独吞下去,便可以一举超越秦国,成为第一诸侯国,进而挥手南下,有望统一天下,完成千秋大业,只可惜,齐国恰恰缺少这方面的志向和血性,第一光富国不强兵,不重视兵家;第二任由秦国崛起,齐国却反复连横合纵,没有采用遏制大国的战略;第三声色犬马,苟且偷安,不思统一之伟业。”
  “而且田氏主要靠上层篡夺杀戮之方式夺得姜齐政权,旧贵族盘根错节势力极大,田氏在齐国执政后又没有彻底变法改制,世族封地的势力依然很大,根基自然不坚实可靠,盛极一时之后,必然衰退下去。”
  庞淮一口气说下来,口若悬河,词锋老辣,能点出齐国的弊端和优势,如此的准确分析,当世纵横谋略家,能做到的有几人?
  “彩——”
  众人闻言再次喝彩,为庞淮的话感染,都觉得他说的大有道理。
  一个青年士子夏央忽然问道:“如今齐国稷下学宫,有孟子大师亲住三年授业解惑,有大才女洛语嫣要著书立说,有神童邹衍精于五行天文,田骈、接予、慎到、环渊等各类大成学者,六七十人,住在稷下学宫,皆被齐王赐列第,为上大夫,齐国还有孟尝君田文,三千客卿,各显神通,齐国蒸蒸日上,如何会轻易衰败呢?”
  庞淮微笑道:“夏贤弟只看了表面,却没有触及根本,齐国文风极胜,却没有尚武精神,骄傲自大,不断树敌,自毁前程,如今侵占燕国,无法抽身,时间一长,燕国势必反抗剧烈,只要秦赵干涉,燕国若能借助外势,合并攻齐,哼哼,齐国全是平原,无险可守,五国一攻必然垮塌。”
  辰凌听得茅塞顿开,经过这庞淮的犀利的论言,让他结合历史知识,对齐国有了进一步熟悉,而且,他对照历史的发展,能发现,此人的远见非常强,通过对齐国的所见所闻,分析如此透彻,的确有大才。
  “这个庞淮、尚方俊,一定要重金拉拢为客卿,日后秘密送往燕国。”辰凌心中暗暗思考着。
  “好,齐国之运,皆在庞兄点说之中!诸位,来,让我们为庞兄的言辞论点,干一杯。”
  “干!”众人举杯,一涌而尽,品味着入口的感觉,果然与庞淮描述得极像,对他更加佩服了。
  “下一桶,燕酒,谁来品说!”郑安平酒劲渐渐上涌,怀楼姬女,兴致勃勃地问向席位上的故友。
  再看那些士子,酒量都不大,两倍酒水下肚,有的竟然脸色红润,有些上头了,渐渐放开了斯文举止,手也不规矩起来,肆意揉搓着身边姬女的纱衣,红袖添香,娇娃如火。
  “我来!”
  “朱泽尧,好,燕国就由你来品说!”
  那位名叫朱泽尧的青年,只有二十五六岁,丰神俊朗,脸色兴奋道:“燕酒孤寒萧瑟,风萧凛烈,入口火辣割嗓,乃游侠、将宿所爱,只是酒力单薄,除了易水风寒,感觉到的却是沧桑孤寂和无比苍凉,这与燕国处于边陲之地,与中原格格不入有关。”
  “早在西周受封于燕地,国君姬姓,是西周封宗室召公之后,建国以后与中原各地来往甚少,文化较中原落后,在春秋初年的外族入侵中更是险些亡国,凭借齐国‘尊王攘夷’的军事帮助才得以保全,燕国发展到如今,六百年历史,是诸侯国里,存在时间最长的,一直以来恪守王制,未灭一国,墨守成规,没有变法改革,又误传国位,导致燕国崩塌在即,若无有乾坤大才的新君主,无天下名士辅佐,燕国难逃灭亡的命运!
  
  第0143章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朱泽尧谈起了燕国,引起辰凌的高度重视,看一看这个士子对燕国如何认识,通过他这番话,可以把辰凌自己的知识穿一穿,因为上一世在未来学过的那些历史知识,是两千年内许多史学家编写,与这个时候的历史有多少出入,多是未知数,不能完全相信史书。
  “那朱兄弟认为,燕国如何发展,才能后来居上呢?”辰凌开口问道。
  朱泽尧见辰大人考究,顿时来了精神,侃侃而谈道:“燕国地处中原北部,文化偏离中原,又是苦寒之地,常年受到东胡、匈奴的侵犯,边防不宁,南有赵国、中山国、齐国接壤,除西面有雁门关外,难免并无大山险可守,要崛起,必然要借助外力,赵国、秦国,甚至魏国的力量,给予一定的利益,压制齐国,那齐国傲慢自大,虽然富裕之邦,却全国不尚武力,真交兵起来,根本不是秦军、魏军、赵军的对手!”
  辰凌沉思片刻,点头道“如果燕国请朱兄弟去做高官,你觉得自己最擅长那方面,当从何入手,能否像商鞅那般,扭转乾坤之大才,助一国复兴?”
  朱泽尧皱了一下眉头,还从未想过去燕国做过,但辰凌闻到此处,如果他答不上来,觉得有失颜面和才学,咀嚼一次词锋,说道:“当从整军、经济、文化、边防、外交多方面下手,只可惜朱某不擅长纵横捭阖,又不是法家,无法主持外交和变革,但自信为官政论,丞相之下,居于十级以上的大夫,治理一方郡县,还是没有问题。”
  辰凌微微一笑道:“很好,朱兄弟一席话,让辰某茅塞顿开,诸位中,不知谁还有补充,能对燕国目前的势力具体分析一下,对于这个即将覆亡的诸侯国,辰凌很想多了解一些。”
  另一个年老士子回道:“我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这位是张予陵先生,可以说,我的良师益友!”郑安平为辰凌引介。
  “请张先生道来,辰某洗耳恭听。”
  “不敢不敢,辰大人如此礼贤下士,老朽荣幸之极,胸中笔墨不吐不快,燕国六百年诸侯老国,有周就有燕,周不灭,燕不亡,这是一种气运,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燕国虽然面临着为难,但气候未尽,仍有翻盘的机会,就要看燕国如何扭转劣势了。”
  “如今燕国有两股势力,一是太子平,一是易王后,势均力敌,目前太子平身边有燕国大将晏市被,掌兵十万,屯军在长白山,反抗着齐军,身边多是一些燕国贵族;另一股势力在易王后掌控中,有老臣郭隗,大将荆燕,兵力也有八万,蜗居在辽东半岛,抵抗者齐军,多是燕国高官大臣,这两股势力,虽然都在抗齐,但没有统一战线,而且相互不配合,归根到底,存在着储君之争,易王后自然是支持自己的亲生血脉,二公子姬职!”
  “老夫以为,燕国谁若先得势,获得百姓支持拥戴,组建大军,获得诸侯国声援,反击齐军,把握很大,毕竟齐军不善恶战,一旦双方拼了命,齐军必然不是燕国苦寒之地兵甲的对手,其次是粮草、军饷、兵器装备的充裕,也是燕国复兴的关键,没有军需和封赏,难以成事!”
  辰凌觉得老先生说的深有道理,和他的思想不谋而合,看来,自己这一方,处在劣势,幸亏及时与郭隗老臣相认,被确定了燕国公子的身份。
  易王后,这一世名义上母亲,看来他要及早回去见上一面,稳固那些大臣,同时拉起一支队伍,储备力量,准备随时反击齐军。
  “张先生的令人深思,希望燕国有志之士,能听到先生的策略,来,让我们敬朱泽尧、张予陵两位,品酒论燕,十分精彩!”郑安平宴请做东,因此起到了打圆场的作用。
  听过了分析燕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