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小地主 >

第195部分

唐朝小地主-第195部分

小说: 唐朝小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旁边却是精巧的亭子,花藤攀附亭盖,好像垂杨丝柳似的,悬挂两侧,就像是天然生成的屏障,盛夏的时候,坐于亭中,就近碧水,凉风舒爽,肯定惬意之极。
  转了两圈,来到正房卧室,转过插屏,是小小的三间轩,再走到卧室,只见床榻几案之类的已经搬走了,不过却收拾得非常干净,也看得出来,这间正房的布局装修,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韩瑞愣是没挑出什么毛病来,眼睛带着赞赏,心里莫名多了分疑虑。
  这也太巧了吧,普通适中的宅子,带着江南韵味,而且从砖瓦痕迹判断,修建的年份应该不是很长久,不过超过五年,怎么会转让呢?
  “夫君,觉得如何?”
  第二百七十五章 差距
  第二百七十五章 差距
  好,非常不错,问题在于,太符合心意了,反而让韩瑞心有疑虑,觉得有必要多几分谨慎,免得遇上了骗局,陪了钱财,又惹人笑话,紧了紧郑淖约的纤手,韩瑞笑道:“尚可,再到厢房看下吧。(…)”
  出了正房,在走廊走了几步,望着熟悉的草木砖瓦,那个老管家,眼睛露出几分不舍,叹声说道:“郎君、夫人满意就好,若非家主年老多病,思乡心切,恐怕也不会离开这里。”
  左右顾盼,韩瑞轻轻点头道:“落叶归根,也是人之常情,却不知尊上是哪里人士?”
  “润州……”老管家回答,真情流露,其中的依依不舍,却不像有假。
  “啊,也是恰巧,居然是江南同乡,在下扬州人士,与润州却是不远。”韩瑞惊叹,拱手道:“敢问尊上姓名,说不定我也曾经耳闻。”
  迷惑眨了下眼睛,老管家自然以为,韩瑞要攀交情,然后侃价,当下笑道:“家主姓顾,却是在长安住了三十余载,应该没有扬州的亲戚。”
  明白老管家误会了,韩瑞也不解释,笑了笑,继续在宅院逛了圈,又回到客厅,拉到郑淖约坐于角落,老客家也是识趣,借口端水待客,容他们商量。
  “大家觉得怎样?”韩瑞笑问道。
  郑淖约柔声说道:“若是夫君觉得没有问题,我们自然听你的。”
  “找了那么多日,就唯独这幢宅院比较合适。”流萤补充说道,旁边的画屏也轻巧点头,露出赞同之意。
  “既然如此,那就没有什么好说的,喜欢就买下来吧。”韩瑞笑道,这个时候,老管家也托案走了进来,奉上几杯温水,见到众人的表情,也知道有结果了。
  “老丈,这间宅院清雅宜人,的确令人心动,就是不知道这个价格……”
  老管家笑了,诚恳说道:“郎君目光如炬,应该能够看得出来,这间宅院才兴建几年时间而已,是家主费了大半家私才构造起来的,而今返乡养老,价钱却不会很低,昨日已经与夫人说过,一千五百贯,不能少了。”
  韩瑞略微皱眉,沉吟起来,老管家也没有催促,双手捧着杯子,也没有饮用,呆呆的望着窗外,似乎在回忆什么。
  “有些偏高了。”韩瑞说道:“但是也能接受。”
  老管家满意而笑,就要找来笔纸,立下转让契约,却让韩瑞挥手阻止了。
  “宅院很好,我们十分满意,不过一时之间,却拿不出一千五百贯钱。”韩瑞轻声说道:“能否宽限三日?”
  没有留意郑淖约三女的惊讶,老管家低头,犹豫不决,老实说道:“这事,我做不了主,需要请示家主。”
  韩瑞笑道:“如此,就烦劳老丈走一趟了。”
  老管家点头,招呼了下青年小伙留守宅院,随之匆匆奔了出去,这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这个年头,出售家产的事情,传扬出去不怎么好听,一般躲得远远的,交给忠仆处理,轻易不会露面,所以韩瑞也不好明着打听对方的底细。
  客厅之中,郑淖约三人颇有些奇怪,不明白韩瑞的意思,毕竟以韩家现在的条件,别说区区一千五百贯,就是一万五千贯,也能拿得出来,为何要拖延三天。
  “元宵佳节,自然是要尽心陪你们游街观灯,不想理会这些琐事。”韩瑞笑道,只是原因之一,却哄得郑淖约她们心花怒放,深以为然。
  一会儿,老管家匆匆返回,代表宅院主人,同意了韩瑞的请求,之后也没有什么好说的,约定三日之后再来,签订契约,交付钱款。出了大门,搀扶郑淖约她们上了马车,韩瑞回头望了眼宅院,微笑挥手与老管家作别,上车而去。
  过了片刻,一个青年走了过来,老管家连忙上前行礼道:“见过公子。”
  “事情怎样了?”青年问道。
  “谈妥了,三日之后,立契付钱。” 老管家恭敬回答,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迷惑,轻声说道:“公子,阿郎虽然回乡了,但是公子却留在京城,为何要……”
  “此事,我自有道理,你无须多问,办妥这事,你就随父亲回乡,安享晚年吧。”青年和声说道,看了眼宅院,似乎也有几分不舍,随之转身飘然而去。
  回到了郑府,听说找到了满意的宅院,崔氏却不怎么欣喜,不过听说三天之后才立契,而且迁居入住,零零碎碎的事情也很是繁琐,也要四五天时间准备,郑淖约一时半会也不会离开,崔氏才露出几分笑容。
  母女在室内细聊,韩瑞就陪同郑仁基在外面对弈,被*久了,围棋水平大有长进,起码百手之内,不用担心给封杀大败,对此郑仁基很是满意,只不过,韩瑞的心思却不全在棋盘之上,见到郑仁基心情舒畅,立即问道:“岳父大人,最近朝中,是不是有一个姓顾的官员,告老还乡了?”
  “什么官职?”郑仁基问道。
  “不清楚,就是那间宅院的主人,听说是润州人士。”韩瑞笑道:“和我是邻州的同乡,也算是场缘分,若是岳父认识,代为引见,套个交情,若是宅院能便宜些那更好了。”
  “呵呵,狡赖,千几百贯的,你会放在眼中?”郑仁基轻笑,认真寻思了下,摇头说道:“没有听说,不认识此人。”
  哦,韩瑞也没有失望,考虑着也是时候前去拜访乔岩了。
  两指捻了枚棋子,动作优雅落在棋盘之上,郑仁基微笑说道:“不过,你这个借口找得不错,小小的校书郎,的确没有那么多的积蓄,宽限几日,求贷凑借也是应当的事情。”
  韩瑞有钱,也不是什么秘密,即使郑淖约不说,郑仁基也知道,这可以从日夜绽放的烟花爆竹推算出来,不过有些事情,心知肚明就好,却是不能直接表现出来,一来是要注意影响,二来也是自保的手段,毕竟钱多了,容易惹人觊觎。
  望着韩瑞,郑仁基心中得意之极,佩服自己的目光独到,先下手为强,白拣了个好女婿,几乎是亲眼见证,一个乡下小子,从默默无闻,到名动京城,从一无所有,再到现在的腰缠十万贯,这等崛起的速度,堪比朝中几个扶鼎功臣,自然,权势肯定是不能与他们相提并论,不过现在不行,以后就说不定了。
  最难得的却是韩瑞与郑淖约两人恩爱情深,琴瑟和谐,鸾凤和鸣,感情甚笃,虽然期间也传出了些绯闻,不过年少风流,也是可以原谅的,总体而言,韩瑞属于那种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女婿,郑仁基自然十分满意、重视。
  所以,出于关爱,郑仁基觉得,自己有必要提醒几句,肃容说道:“但是也没有必要,毕竟你是郑家的女婿,不用担心别人怀疑钱财来源,只是烟花爆竹的事情,迟早会流传出去的,幸好你也明白事理,从来没有亲自出面,不过也有考虑不周之处。”
  韩瑞微怔,连忙请教起来,也不知道朝廷有没有官员权贵不能经商的明文规定,但是与民争利的事情,就舆论道德而言,一向不受人见待,风评不好,也就没有为官的资格,就是考虑到这点,韩瑞才让钱绪帮忙处理此事,反正大家都这样做的,应该没有哪个傻蛋御史、言官,敢拿这个来弹劾吧。
  “不是你的问题。”郑仁基说道:“而是钱兄,钱丰就要参加今年科举,你却让他出面,行那商贾之事,怕是有些不妥。”
  岂止不妥,若是有心人揪住这个不放,简直就是毁了钱丰的前程,韩瑞冷汗直流,却不知如何是好,怎么办?
  “知道怕了吧。”郑仁基说道:“告诫过你很多次了,不能凡事疏忽大意,身在官场之中更要如此,往往只是细微之事,就能让你后悔莫及。”
  顾不上抹汗,韩瑞连忙说道:“岳父大人,我现在就后悔了,有没有挽回的余地?”
  “放心,不用急虑,钱兄也是精细之人。”郑仁基微笑说道:“从来没有泄露过自己身份,而且京城之中知道他与钱丰是父子关系的,不超过指掌之数,只要小心从事,不会有人注意到此事的。”
  长长吁了口气,韩瑞擦拭汗水,再次认识到自己的经验不足,与长辈相差太远了,来日方长,慢慢学习吧。
  见到韩瑞明悟,郑仁基也没有多言,继续对弈,今天是元宵佳节,又叫上元灯节,按照以往的惯例,皇城附近会设置歌舞场地,绵延八里,沿路搭起看棚,解去宵禁,百姓可以通宵达旦地观赏。
  日暮之后,百姓之家,就开始悬挂灯笼,郑府乃是大户人家,自然不落于人后,管家早就张罗起来,庭院前后高挂几处大灯,扎得如小山也似,周边又挂满各种小灯,灯火通明,灿烂辉映,美丽异常。
  “这不算什么,皇城宫门的灯火才叫精彩。”郑仁基笑道:“灯轮、灯树、灯楼,巧夺天工,精美绝伦,歌舞百戏,热闹非常,待会你陪约儿她们去观赏吧,多带几个仆从,不必着急回来。”
  韩瑞含笑应声,用了晚餐,吃了两碗浮圆子,携同郑淖约等人,也不用车马,步行而去,慢慢欣赏花灯夜景。
  第二百七十六章 灯火佳人
  第二百七十六章 灯火佳人
  唐代实行宵禁,一年到头,没有几次开放的时候,与民同乐的情况更加的少,也只有在春节元日几天,以及上元灯节三日,才有这种热闹的机会,所以入夜之后的长安城,自然是灯火辉煌,乐曲悠扬,游人如织,花团锦簇,热闹之极。(…)
  每条街上,彩楼相望,朱门绣户,画栋雕梁,各色彩灯高悬,六角宫灯、塔灯、喜庆吉利的各种彩灯,飞禽走兽式的花灯,祥和有趣的走马灯,还有亭台楼阁式的景物灯,应有尽有,形状各异、五花八门,美不胜收。
  与往常不同,今年的元宵节,又多了项新奇活动,就是燃放烟火,夜暮降临之时,只见千百道火光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犹如火树银花,灿烂璀璨,引得万众瞩目,伸颈观望。
  动静最为响亮热闹的,自然是皇城朱雀门前,数里之地,大放炬火,光烛天地,灯火通明,映如白昼,太常寺教坊司的伎乐全部出动,丝竹歌舞之声,传达数十余里,在长安城中回肠荡气,悠扬飘远。
  在这难得的几天内,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无不出外赏灯,轻车华盖,人潮汹涌,以致于长安城里车马塞路,堵塞难行,韩瑞等人,浩浩荡荡寻声而去,可惜沿途拥挤,差点给围堵住了,好不容易脱身而出,大道走不通,只得拐弯抹角,在小巷子里迂回前行。
  小巷之中,也别有情趣,偶尔也能见到,让人眼前一亮的花灯,不过自然不及朱雀街前熙熙攘攘的场面,一杆杆灯笼,像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