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小地主 >

第87部分

唐朝小地主-第87部分

小说: 唐朝小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容颜风姿绝代,盛装丽服,长袍广袖,鸾凤图纹之间,却是几朵娇艳绽放的牡丹花绣,肌肤莹白细腻,宛如晶莹白玉,与怒放的牡丹交辉争映,更增添华贵风情。
  “二郎……”长孙皇后轻唤,一抹嫣红浸染玉颊,说不出的温柔美丽。
  人家帝后情深意重,一帮朝臣王公凉在旁边,心里却生不起气来,就连魏徵这样的诤臣,更是连指责的情绪都没有,乖乖低头垂目,充当渲染气氛的背景。
  良久,察觉时间地点不对,长孙皇后很自然的抽回纤手,盈盈笑道:“臣妾恭喜陛下。”
  “喜从何来?”李世民笑道。
  “诗可观人,作者必是位才学之士。”长孙皇后笑道:“日后的弘文馆学士,怕是又要增加二席了。”
  “一人而已,何为二席?”李世民奇怪道。
  “岂忘记阿房宫赋耶。”
  长孙皇后的回答,让众人叹服,特别是虞世南,暗暗打定主意,回去立即把这事告诉韩瑞,让他知道,皇后是何等的贤良淑德,就是在平常时候,也不忘记巧言劝谏皇帝。
  “好,就依皇后之言,在弘文馆增添两个位置,虚席以待天下英才。”李世民大笑说道,可见手腕之绝妙。
  要知道弘文馆只有十八学士,期间有人逝世,就择选贤士补上,按照长孙皇后的说法,所谓的两人,或能成为其中之一,李世民却干脆表示,现在就增加两个名额,自然引得群臣心动不已。
  当年,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在府衙帐下,设置文学馆,招集天下名士,表面上是引礼度而成典则,畅文辞而咏风雅,其实说白了就是他的智囊团,在李世民南征北战,甚至登基即位的过程之中,可谓是功劳显赫。
  名列弘文馆学士之人,深得李世民的信任器重,尽管现在有人居于高位,也有人官小职微无足轻重,但每个都是皇帝的心腹,地位十分特殊,加入其中,不是为了待遇,而是一种证明,证明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不过此时,就算心里蠢蠢欲动,却也不是谋划的时候,高呼陛下圣明,然后乖乖退了下去,期间偶有几个自觉颇有竞争力的文官目光碰撞,明明已经激烈了火花,表面之上却是一团和气,笑容可掬的模样。
  自然,这种现象是李世民非常乐意见到的,如果官员们抱结成团,那离皇帝易位的日子也不远了。挥袖让宫女把画像收拾起来,与长孙皇后返回龙床上就坐,李世民问道:“阎少监,在画上涂抹作诗的是谁呀。”
  众人也十分好奇,且不论这首诗是否以物喻人,赞美皇后国色天香,既然天子金口玉言,不是也得是了,机缘巧合,不留痕迹地奉承了皇后,又让皇帝那么高兴,赏识未必,赏赐却肯定少不了。
  “臣却是没问。”天子没有怪罪,阎立本的心却依然没有放下,心里绷紧根弦,恭谨说道:“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年郎。”
  今日盛会,前来参加的少年公子,王孙爵贵子弟,数不胜数,就算是礼官司仪,也未必能认得全,阎立本不认识也正常。
  有官员就要建议皇帝派人出去探问之时,却听长孙无忌忽然说道:“阎少监,此人是否与中书舍人郑仁基之女结伴而行?”
  嗯,众臣下意识地瞄了眼皇帝,瞬间纷纷别过,望向阎立本,只见他惶恐低头,吞吞吐吐,暗暗埋怨长孙无忌,你知道就好,别说出来拖累我呀。
  座上,李世民气结,这帮臣子把自己当成什么人了,了解丈夫的脾性,长孙皇后温柔抚着他的手背,恬静说道:“好了,正事要紧,陛下,臣妾欲召见苏禀女,可否?”
  “皇后做主即可。”李世民说道,虎目含煞,扫视而下,众臣勋爵纷纷低头,大气都不敢喘,心里却悄悄嘀咕,看来天子还是没忘此事,却不知,正是由于他们时常的旁敲侧击,搞得李世民想忘记都难,而且这种事情也不能解释,不然只会越抹越黑,成为心虚的表现。
  阁廊,李承乾也有些好奇,轻声自语道:“那人是谁,真是胆大包天,难道不怕父皇雷霆之怒。”
  “他不仅胆大妄为,而且还十分无耻。”赵节愤然骂道,心里却有点儿悲凉,本来以为天子不会惦记美人的,但是现在看来,却是依然念念不忘,那自己的心愿恐怕是难以实现了。
  “如何无耻?”李承乾问道。
  第一百四十三章 嘉奖
  自从某次邂逅,郑淖约秀美容姿,让赵节惊为天人,爱慕之心顿生,可是打听她的底细之后,却迎来了残酷无情的打击,原来她是皇帝看中的美人,虽然由于魏徵的原因,最终放弃此事,但是谁能保持,天子心里是什么想法。(…)
  人心,有的时候,就是那么奇怪,自己得不到的事物,若是别人得到了,心里就会觉得很不舒服,而让皇帝心里不舒服的后果,就是你这辈子都不用指望安逸了,前车之鉴可不是开玩笑的,那个被上皇李渊夺妻贬职的倒霉官员,就是实证,每听到长安来人,就惶惶不可终日,深怕是奉旨来取自己性命的,整天忧心忡忡,没过几年,就一命呜呼。
  哪怕是皇亲国戚,赵节也毫无办法,更是不敢把想法表露出来,不然,第一个铙不了他的,恐怕就是他的母亲桂阳公主了。
  现在,再看到皇帝的态度,赵节再是不死心,也只得熄灭了亲近美人的念头,不过正应征了那句自己得不到,别人也休想得到的话,对于韩瑞,赵节还是充满了恨意,听到李承乾的询问,立即添油加醋地说道:“就是刚才,我亲眼看到,他为了……占个观赏芙蕖的位置,把人悄悄推下池塘,还装成无辜模样,真是卑鄙无耻呀。”
  “对了,还在大庭广众之下,调戏少女,搂搂抱抱,道德败坏,有辱斯文,成何体统。”想到这里,赵节更加地激愤起来,恶狠狠说道:“太子,待日后你即位了,一定要把这样的败类逐出京城,或者打入天牢,绳之以法。”
  “赵节,听起来,你与他像有深仇大恨。”李承乾若有所思,猜测道:“难道说,被推进池塘的人是你?”
  “怎么会,是陆家的那个混蛋。”赵节脱口而出。
  “拒婚的陆爽。”李承乾稍加联想,忽然恍然过来,笑道:“赵节,你话中有言之不尽的地方,我们走吧。”
  思维跳跃,赵节有些跟不上,莫明其妙道:“去哪,苏禀之女就要来了,太子你不想看看她是什么模样?”
  “迟早会见到的。”李承乾拂袖,淡然说道:“再说看了又能如何,相中与否,又轮不到孤来决定。”
  转身而去的时候,回廊侧边,在几个宫女的簇拥下,走来个美丽女子,肌肤洁白细致,粉雕玉琢,天然而成,黛眉凝翠,美目流盼生波,气质与长孙皇后有三四分相似,举手投足间都流动着端庄典雅。
  李承乾驻足凝视,察觉他投射而来的目光,美丽女子秀首微抬,盈盈望去,眸波流掠,耳边传来宫女小声的提示,精致的脸颊忽然浮了层绯色,娇羞低头,莲步翩跹,轻快而过,在迈进厅门的刹那,回眸轻瞥,明媚生姿。
  李承乾呆望许久,虽然没有表现出失魂落魄的模样,但却是春心荡漾的神态,赵节见了,轻轻窃笑,小声说道:“太子,还走不走了?”
  再三询问,李承乾恼怒瞪眼,挥舞衣袖,踌躇不定,在回廊之间徘徊起来,良久,里面传来皇帝摆架回宫的口喻,随之在众臣的簇拥下,李世民昂首阔步而出,李承乾连忙上前迎接,陪行恭送起来。
  到了阁楼出口,李世民说道:“乾儿,随朕到西宫。”
  西宫是太上皇李渊居住的地方,李世民每日必去参拜问候,问题上升到孝道的高度,纵然李承乾不愿现在离开,却也无奈听从而去。
  阁楼厅中,皇帝与大臣回宫,留下的大都是公主贵妇之类的女眷,少了男人的存在,气氛反而更加轻松自在。
  “苏禀之女性情和顺,知书达礼,面对陛下与朝廷重臣,不露丝毫怯意,应对如流,有节有度,颇具大家风范,我比较看好她。”
  “她是不错,不过太子妃之选,也不是轻易可以决定的,可以把她归在良娣、良媛一列之选,再挑出几人来,与之评比,挑出最优者,册立为妃。”
  女眷们议论纷纷,有表示赞成的,也有持相反的意见,不过也知道决定事情的权力不在自己手中,也没有争吵起来,而是望向长孙皇后,等候她的意见。
  长孙皇后笑而不语,只是推说自己也难以抉择,也要静心考虑,听出言外之意,一干贵妇女眷纷纷起身告辞,仅留下几个皇家公主。
  “桂阳,长乐……据你们的观察,谁才是乾儿的良配。”在至亲面前,长孙皇后也没有讳言,微笑道:“我看,苏禀之女,的确不错,却不知私下的风评如何。”
  “平时深居家中,极少外出,众人对她的了解不多,但是从待人处事的细节来看,不愧是名门之女,质性柔顺,谙礼明训。”桂阳公主赞许道:“待我再观察打听,若真是表里一致,立为太子妃,也未尝不可。”
  长孙皇后微笑默许,却听长乐公主笑盈盈道:“母后,孩儿在流觞亭附近,却是没有机会接触苏禀之女,不过也发现了几个不错的大家闺秀……”
  “阎婉儿?”长孙皇后秀眉微蹙,奇怪道:“适才,怎么不见她的画像。”
  “她是工部侍郎阎立德长女,今日负责给众女画图的是她嫡亲叔父。”长乐公主猜测道:“或许为了避嫌,故意漏下了吧。”
  “这个阎立本。”长孙皇后笑叹:“也太实诚了。”
  话虽如此,却透出对阎立本行为的满意。
  “母后,要不要召她来见下。”长乐公主说道:“婉儿相貌出众,温柔可人,才艺也不可多得,就算成不了太子妃,当个良娣也绰绰有余。”
  想了想,长孙皇后摇头拒绝,为太子选择妃这种大事,甚至乎称得上关系国本,不能授人予话柄,难得阎家兄弟考虑周到,岂能辜负他们的心意,今日有所亏欠,待以后寻个机会,再予以补偿他们吧。
  长乐惋惜轻叹,可见她对阎婉儿颇有好感,要知道太子东宫也有内官,其中以太子妃为首,下有良娣、良媛、承徽、昭训、奉仪等品级,现在陪嫁东宫,说不定以后,就能成为皇帝的妃子,运气好的话,率先生下皇子,争得宠爱,日后成为皇后也不稀奇。
  不过,相对阎婉儿,长孙皇后似乎更加关心另外的事情。
  “长乐,你看清楚了,那个少年与郑家女的关系非常亲密?”
  “没错。”长乐乖巧回答,语气之中带着羡慕的意味,肯定说道:“众目睽睽之下,他们却毫不避讳,执手相依,大家都看到了。”
  “如此,甚好。”长孙皇后有些欣然。
  说起来,事情的风波还是因她而起,当年长孙无忌成为右仆射之时,就有人向李世民上书,说这位国舅爷权势太盛,恐有不轨,李世民却将这封奏章拿给长孙无忌过目,并公示群臣,表示自己绝对信任长孙无忌的忠诚。
  尽管如此,却让长孙皇后更加的忧虑,长孙无忌也听从了妹妹意见,辞去实权官职,然而长孙皇后并未真正轻松下来,也许是为了进一步表明自己和家族绝不争夺权势爱宠的心迹,就在长孙无忌辞官退休之后,她便主动为李世民四处寻访绝世美人。
  那人自然就是郑淖约,可惜,长孙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