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虎臣 >

第205部分

大明虎臣-第205部分

小说: 大明虎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簿肆侥曛茫詈笠悦骶野芏嬷铡4竺髑憔」Υ蛟斓木疟呔袼鹗Т。皇H虿芯嫖馊鹜耸啬叮螅竺鞒诠赝獾某浅叵な萋洌鍪9鲁悄丁K山醮笳绞敲髑逅阶詈蟮墓丶揭郏院竺鞒僖裁挥心芰ψ橹鸲郧寰挠行Х椿鳎钡较衷谥芑⒊嫉暮峥粘鍪馈
“你来我往,何日是终点?”周虎臣忍不住感叹了一句,这片土地历朝历代经历了太多的战争,也许这一次战斗结束会让这片土地安宁一段时间,但愿历史的车轮会有一个他希望中的走向。


第341章浑河祭

辽河有一支流,这条河古称沈水,又称小辽河、浑河。
浑河河流蜿蜒八百余里,东侧支流密集,坡陡谷深,水量丰富;西侧支流水相对很少,同时,浑河也是沈阳、抚顺的母亲河。
浊浪涛涛的浑河边,周虎臣面前摆着一个斑斓古旧的小木桌,桌上放着几只碗,桌上除了碗中的酒水别无他物。
“永驻于这片土地的英魂,你们看到了吗?听到了吗?我们回来了!”
周虎臣的声音带着苍凉,他高高擎起一碗酒水泼洒在河中,灰蒙蒙的天也同时落下了雨丝。
“我们重新踏上了这片土地,也必将收复我华夏故土,重新让华夏的旗帜在这片大地飘扬!”
一碗酒水再次泼洒在奔流不息的河水之中随波而去,周虎臣昂起了头。
“残暴的异族终将被我们踩在脚下,文明必将战胜残暴,万千英雄的付出就是为了今天,就是为了百姓以后可以平平安安的,好好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之上!”
风起,周虎臣泼洒出桌上最后一碗酒水。
“致意所有英雄的灵魂,华夏因你们而骄傲!”
洪亮的声音随风飘荡,飘过长空,飘过河流,也飘过这片土地。
这是将士们第一次看到了周虎臣留下泪水,谁也想不到,这位将士心目中铁血的无敌大将军竟然有这样的一面。
旌旗在风中飒飒飘扬,威严而肃穆的军队整整齐齐的排列在周虎臣身后一动不动,一名亲兵呈上一只短火铳。
“敬礼”
震天动地的火铳声轰然而响,这个声音划破长空,盖过了隐隐的雷声,久久回荡在这片土地和天空……
锦州根本不用**心,周虎臣这次是特意带领一部分军队赶到了浑河边,因为他记忆中有浑河之战,有萨尔浒之战,在这片土地上有无数的战斗,多少英烈因保卫这个国家而慷慨捐躯。周虎臣尊重他们,同时,他要让自己的军队明白,保卫国家是你的荣光,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万千的英烈去了,但他们的勇敢会永驻在后人的心中。
爱国主义教育不可或缺,一支军队的凝聚力不能够总靠统兵大将的个人魅力,时代的潮流终将褪去,以后的世界是一个民族观念的世界,周虎臣在给自己的军队种下那颗种子,他期待这颗种子可以慢慢发芽……
雨雾迷蒙,锦州仍旧处于被围困中,周虎臣的大军开始向沈阳挺进。
“我记得我们离开南京时四川总兵官秦帅好像病了?”
军队在细雨中前进,周虎臣开始问起身边的一名书吏,因为这次的浑河之祭让他想起了很多事,也想起了很多人,那位曾率“白杆兵”参加平播、援辽、平奢、勤王、讨逆的女将军好像身体出了问题。
在周虎臣的记忆中,秦良玉后来累功至大明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少保、四川招讨使、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镇东将军、四川总兵官、忠贞侯、一品诰命夫人。不过,这个时段的秦良玉好像已经不可能达到这种高度了,但周虎臣仍旧不缺乏对她的敬仰之情。
“离开南京时,秦帅的确是身体有恙,但据说没有什么大碍。”书吏是周虎臣手下掌管信息的重要人物,这位蒋之严蒋书办可是周虎臣手下的老人,虽然为人有些小聪明,但绝对忠心,做事更是事无巨细,所以一直跟在周虎臣身边,也算是一个嫡系。
周虎臣点点头:“张献忠还在四川,应该动了吧?”
张献忠确实还在四川,因为要对付强大的建奴,周虎臣没来得及对付他,想来张献忠总会不甘**吧,估计会给南京的皇帝和朝臣造成一些困扰。
蒋书办没法回答这样的军国大事,他笑了笑算是做了回应,而一旁的王德用这时候不甘**了:“张献忠吗?估计也就那样,何督军在那里留有十几万军队,若是张献忠有所行动估计南京也会调兵,张献忠翻不起什么浪花。”
“但愿吧!”
周虎臣不担心张献忠翻了天,他担心的是张献忠的作战方式,那种流寇作风太让人头痛,对地方的伤害太大了,这才是周虎臣最担心的事情。
看着不远处濛濛雨中婉转的浑河之水,周虎臣再次开口:“野战之壮莫如黑山!”
黑山即浑河,周虎臣感叹的仍旧和秦良玉的“白杆兵”有关,和沈阳有关。当时是天启元年,努尔哈赤趁辽东经略熊廷弼去职,巡抚袁应泰举措失当的机会,于三月直逼沈阳,随即挥兵猛攻。
就在沈阳战况垂危之际,就在这浑河之畔,一支由著名女将军秦良玉派来的数千忠州石柱土司兵勇敢的迎了上来。当时秦良玉派遣的是其兄秦邦屏统带此劲旅赴辽,与明军总兵童仲癸、陈策两部共计约万人屯于沈阳城南三十里处。后金军专注进攻沈阳,袁应泰惊慌失措,竟然忘记了调动这支劲旅援救。
沈阳因为内歼打开城门当日即告失陷,可沈阳这座重城不能落在后金手中,为了挽救战局的不利,总兵童仲癸令周敦吉与秦邦屏带土司兵果断渡过了沈阳浑河。努尔哈赤骤逢异敌,令右翼四旗出击,想趁上岸明军结营未就一举歼灭,却没料到被迎头来了一次痛击。
这支川兵训练有素,并强悍能战,从未吃过败仗,白杆兵装备有川东少数民族特有的作战武器,并身披铁甲外又再套一层厚棉,几乎刀箭不入,正是这种悍不畏死的作战方式、武器与配合作战让后金军几次进攻都吃了大亏。
最精锐的后金白甲败下阵来,骑兵败下阵来,努尔哈赤引以为傲的精锐军队对这支一直处于饥饿中的川军竟然无可奈何,并死伤惨重。
最后还是**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投降后金的原明朝抚顺降将李永芳利用沈阳城中的明军败兵当炮手,居高临下猛轰正在骁勇血战的川兵,统帅秦邦屏和周敦吉等人殉难。英勇的川军不得不重新过河与童仲癸的浙军会合,后金军也趁机过河,这些勇敢的将士没有逃避,面对数倍的后金军队他们进行了最后的英勇努力……
周虎臣不但在感慨那支英勇的川军白杆兵,也在感慨历史上无敌浙军最后的荣光,也在感慨**对这个国家造成的伤害。同时,周虎臣也在感慨时代的变化终究还是掌握在了自己手中,一个不一样的大明出现在这个世界,它会走向何方?但愿这个不一样的大明会按照他的愿望走下去。

第342章我们的后代

沈阳距离锦州很远,好在满清并不是一点好事没做,道路修的很宽,很平整,周虎臣的军队终于走的轻松起来。
而王德用则率领军队迅速控制了空城盘锦,随后下盖州,控制了这两地也等于控制了整个辽东湾,在海中等待很久的船队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巨量的补跟了上来。
沈阳的咽喉之地是辽阳,当周虎臣来到这座不大的城市,许久不见的清军正等待着他。
让人奇怪的是,兵力雄厚的周虎臣竟然没有分兵去包围沈阳城,也没有抄辽阳的后路,而是在辽阳和这里的清军开始对峙起来。
在辽阳负责防御的清军将领名叫阿巴哈纳尔,这是一位老将,皇太极执政初期就屡立战功的正蓝旗老将。阿巴哈纳尔也知道自己是被派到辽阳来送死的,一万五千军队看着不少,但这里面只有他手下一千五百真正的建州战兵,其余的当然是壮丁,也就是各旗拼凑起来的阿哈用来做样子。
明军的举动很奇怪,庞大的军队不但没有立即展开攻击,竟然像是休整起来。阿巴哈纳尔不理解,明军不是很强大吗?就是不强大,这几十倍的兵力就是慢慢往前推也会把自己这些老弱碾压城碎末。
周虎臣的世界阿巴哈纳尔无法理解,这位从无败绩的明军统帅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
不但阿巴哈纳尔不理解,就是在周虎臣身边的郑森也无法理解:“建奴就那点人,几下就算胜了,大帅还是别在这耽搁时间了,兵贵神速,否则多尔衮和建奴小皇帝就要逃了。”
“这大热的天,休整一下也好!”答非所问,周虎臣笑吟吟的让郑森看着有些可恶。
“不热啊!用得到休整吗?到沈阳城下休整多好?”郑森不解的来了一串问号。
“急什么?想跑早跑了,不想跑会在沈阳等咱们的!”
道理如此简单!
多尔衮等人已回到了沈阳很长时间,无论是准备继续逃跑还是死守沈阳城估计已经有了决定,周虎臣急什么。
所谓运筹帷幄,神安气定莫过如此。
“也是!建奴既然不来野战,估计吓坏了,会继续逃跑。”郑森现在也学会了分析,好像很有把握。
可惜,这个论点周虎臣不赞成:“为什么锦州都不是战兵?为什么盘锦、盖州是空城?为什么辽阳就这点兵力?建奴哪里会这样轻易放弃沈阳,建奴放弃了沈阳最佳的出路是东北方,更北方都是最苦寒之地,东侧是山区,放弃沈阳等于让建奴回到原始社会,整个建州的力量就成为一盘散沙,所以沈阳必定有一战,而建奴应该还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
“后路?在哪?”
“东侧的抚顺山峦连绵,森林茂密,建奴的后路就在那里,而再往东就是长白山区,深山老林是建州人生息之地,一旦沈阳守不住他们才会撤出沈阳,所以沈阳必定要有一战。”
周虎臣这段时间不是在休整,而是在酝酿,他手中有军事地图,有斥候和当地向导给他提供沈阳和附近的情况,而郑森只是凭借猜测,怎么会有周虎臣了解的透彻。
“那就是说,战斗只剩下了沈阳和抚顺,只要攻下这两座城池我们就算彻底胜了!”
郑森有些想当然,他认为拿下沈阳和抚顺就算解决了一切。
“哪有这么简单,我们战胜的只是建州女真,再往东北还有被建州女真吞并的海西女真,北方极远之地还有北山女真,还有广阔无边的冰原,北山女真也就是俗称的野女真,那里其实也算是咱大明昔日的领地。而往东是大海,再往西北方向的土地可谓广袤的无边无际,虽然是荒漠草原,虽然寒冷,但土地面积是我大明的几倍之多,这些地方并不是一无是处,该占的都要占,我们要做的就是占据更大的土地面积,让这些地方归属我大明。”
再往北的一些土地当然要属于这个大明,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不能让**子得了便宜,周虎臣相信自己可以做到,莫显成也不会妥协,将来**子会品尝到时代的差距。还有外蒙古,周虎臣也不会放过,就是无法完全掌握也没关系,什么后世的葛尔丹之流让他们去喝西北风吧!周虎臣对内蒙古不进行血腥的**可不代表对外蒙古也会这样仁慈。
周虎臣的目标太宏大,它远远超出了郑森的想象,因为在郑森的印象中,大明已经够大了,草原据说很辽阔,但他想象不到北方竟然有这样广阔的天地。
“这…恐怕的几年时间吧?”郑森问道:“几年只是一个初步基础,想让这些地方彻底臣服和属于大明恐怕需要几代人的努力,需要一个严格的控制,需要军事力量的威慑,需要恩威并用的手段,我们和我们的后代任重而道远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