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虎臣 >

第209部分

大明虎臣-第209部分

小说: 大明虎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声巨大的爆炸在陈昕的右侧不远处响了起来,震得陈昕耳中嗡嗡作响。果然是开花弹,随着爆炸声,城墙剧烈的颤动了一下,陈昕意识到了,一切和传说中一样,这厚厚的一丈八尺城墙在这种巨炮面前真的不算什么,恐怕用不多久就会轰塌这看似坚不可摧的城墙。沈阳城看来是守不住,只要明军愿意,恐怕一天都守不住,没有了城墙的依托,依靠强大的兵力优势,明军拿下沈阳应该易如反掌。
就在陈昕陷入绝望情绪的同时,一名年青的汉军军官顺着马道探出了头:“大人,火药房的火药好像有些问题,让您赶紧去看一看!”
陈昕皱了皱眉头,但在同是,他看到这名嫡系手下的眼神好像有些不对。
“那我去看看。”陈昕转过身:“塔木大人,火药好像有问题,我去看一看。”
塔木也是一名牛录章京,不过他是满八旗的信任牛录章京,负责城头的防守和监视工作,这位新晋的牛录章京很紧张,他一直紧盯着城外的明军,塔木向陈昕挥了一下手算是答应了。
火药库房就在城下不远,陈昕和那名嫡系军官急匆匆的顺着马道下了城,随后进入库房。
“陈远,怎么回事?”陈昕知道不是火药出了什么问题,因为库房中火药的情况他了如指掌,火药不会有任何问题。
名叫陈远的军官向库房前负责警戒的几名汉军士兵一挥手,几名士兵很快的消失了。陈远警惕的向四周观看一番,随后凑近了陈昕:“大人,城内的迹象好像不妙啊!”

第348章我在等着你们

隐隐有所耳闻,陈昕小声问道:“是不是传言越来越多?”
“是的,大人,不仅是传言越来越多,据宫中的眼线来报,昨日两位摄政王召集了所有建州和蒙古的**,而随后那些宫中贵人们也开始收拾东西,所以属下赶紧来通知大人。”陈远露出些焦急的神色:“怎么办大人?”
局面不利,进行军议无可厚非,可召集所有建州和蒙古的**,独独没有汉人官员本身就不正常,加上宫中贵人们的举动,一切已经昭然若揭。
陈昕叹了一声道:“总归不是一个族类!我父亲死在了和同族的作战中,我叔叔也是,我的两位堂兄也是,我陈氏家族为了效忠这个大清死了多少族人!也该够了!”
陈远紧紧咬着牙同样满脸痛苦之色,因为他的父亲和兄长也是死在了和大明的作战中,这种牺牲换不来信任,他心中的信念已经崩塌了。
“通知那些嫡系,让他们在建奴不注意的时候联络一下,一个一个来,只要不引人瞩目就行,有初一就有十五,也到了改变的时候了,一会我亲自去。”
建奴、改变、联络、初一和十五说明陈昕做出了决定,而这个决定已经没有任何挽回的可能。
“明白!”陈远兴奋起来,因为这即将是一个新的开始,他听说过周虎臣宣扬的诺言,而且从未听说过他违背过自己的许诺,回归母国的时刻到了。
陈昕带着陈远慢悠悠的回到城头,这时的明军还在进行炮击,同样是不紧不慢。
一直很紧张的塔木看到陈昕回来他赶紧过来询问,糊弄这些只知道杀人喝酒的鞑子太简单了,陈昕漫不经心的道:“下雨的时候有些火药受潮了,不算多,不影响什么。”
塔木点点头,随后继续去关注明军的炮击了。
尽管威力强劲,塔木不明白为什么明军的火炮总是稀稀落落,总是这样有些无精打采,只是一炮一炮的对着城墙慢慢的进行轰击。
这时候,陈昕带着陈远开始巡视各处的炮位。
城墙上的火炮很多,可惜只有红衣大炮还有些吓人的意思,其余的将军炮和弗朗机之类的火炮只是摆设,这些火炮的射程太近,放在城头也只是起到一个心安的作用罢了。
负责防御城墙的主要还是汉军,一些建州士兵夹杂在期间,其余的蒙古人和朝鲜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汉军的来源很杂,有八旗汉军、投降的老汉军、新附汉军,另外还有数量众多的丁壮。
“怎么样?”陈昕凑到一个炮位前。
“还是射程不够,大人,增加火药怕炸膛,只能吓吓人而已!倒是明军的火炮射程很远,这城墙…我看火药可以调整一下,也许能够…”一名汉军军官赶紧回答,而在回答的时候他看到陈昕在使眼色,所以赶忙扯远了关于城墙的话题。
此时,明军的炮声再一次响起,城墙颤抖了一下,陈昕毫不所动,他凑的更近了……
城头的建州士兵和军官其实就是监视者,但这些监视者对陈昕的巡视见怪不怪,这本就是他的工作。
沈阳城头的红衣大炮有三种,一种是汉人工匠在建州本地所铸造,另一种就是来自于缴获,属于明庭购自夷人,也有少量属于大明工匠所铸造。这些火炮有很大区别,建州本地所铸造更笨重一些,最重的火炮恐怕超过四千斤,可以说异常巨大,但威力还是不如明庭购自夷人的红衣大炮,至于明廷铸造的火炮就更不要提了,那就是大号的将军炮而已。
这些看似威力十足的大型火炮看着威猛,但实际上射程超不过三里,所谓的糜烂十数里只是一种吹嘘罢了。火炮的工艺技术要求太高,所用材质,工匠的技术,火药的运用都限制了这些火炮的射程。时代制约了火炮的射程,但周虎臣超越了时代,他是一个不一样的存在。
“大人,大人!西侧的一段城墙有些危险了!”一名汉军军官跑向了正在观看一门火炮情况的陈昕。
“让那些熟练的炮手撤离吧。”陈昕波澜不惊。
明军的火炮与沈阳城头的火炮显然不是一个级别,那种带开花弹的火炮威力太强了,虽然明军不紧不慢,但陈昕知道这样对准一个点不停轰击,早晚有城墙要被轰塌,只是没想到这么快。其实…城墙被轰塌是陈昕的机会,同时,那些手下老炮手他可不想这样白白的牺牲掉。投诚就要做出诚意,带着更多的人才是不二之选。
西侧城墙的危机让整个南城墙上的守军陷入了一片混乱,乱糟糟的局面中,面色严峻的陈昕再次走向另一个炮位开始和手下的炮手进行交流……
阳光变的不在刺眼,明军的火炮依旧不紧不慢在轰鸣,那段被攻击的城墙变得岌岌可危,而这段城墙也没有了防守的清军,谁都知道城墙坍塌的后果,这等于白白等死,就是那些建州的督战者都不敢做出强迫的行为,因为他们同样害怕这些汉军直接造反。
夕阳西下,一声巨响带来一次巨大的颤动,沈阳城的一段城墙终于坍塌了,不久后,沈阳东侧和西侧两面的城墙遭受了同样的待遇,沈阳城的城墙正好三面各一段。
炮击继续,明军的炮手很有目的性,也很准,坍塌的城墙被向两侧不断扩展,不久,沈阳城内的很多建筑物暴露了出来。
夕阳映红了天边的晚霞,云像火,云霞映着落日,天边酡红如醉,此景是那样的绚烂多彩,而晚风徐徐地拂送着难得的清凉之意。
沈阳城头的守军却没有心情欣赏这夺目的美景,因为明军轰塌了沈阳城的城墙,这应该是在城墙缺口血拼的前奏,他们要赶紧准备。
可是不久后,沈阳的守军陷入一片茫然,明军的炮击停止后并没有选择进攻,而是果断撤离休息去了。这让人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明军是不想夜战?
沈阳城外。
夕阳映红了脸庞,周虎臣举起马鞭指向沈阳城:“这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夜!”
“这就是那种不战而屈人之兵吧!”郑森笑了,他英俊的脸庞在夕阳下棱角分明,透着一种别样的俊美。
“其实还是战了,因为我们开炮了,如果不开炮就更加完美了!”周虎臣露出笑容,这个笑容是那样自信。
“想的美!建奴可不是你想让他怎么样就怎样…”郑森忍不住反驳了起来。
一切尽在掌握,周虎臣其实是在施压,在给沈阳制造混乱,他要用这种威压让清军彻底失去那种作战的精神,让那些汉人明白,建奴完了,我在等着你们。

第349章有初一就有十五

“再赌一把怎么样,我猜多尔衮会趁夜逃跑,而且会逃得狼狈不堪!”
“算了吧!就是你处在这样的境地也会逃跑,别忽悠我了,赶紧安排人去北面进行伏击。”郑森这次不赌了,赌了绝对是输,让周虎臣自己去得意吧。
周虎臣没有下命令,他微笑不语。
郑森醒悟过来:“我说怎么没见高强高将军和永昌伯与闫帅,原来都安排妥了!”
“这大晚上的,除了空气清爽,没别的好处,注定是一通乱战啊!”
说完,周虎臣扭头而去。
夕阳收起了它最后的微笑,暮霭轻轻地飘落,夜的浓黑温柔地覆盖了天地。半月恬淡如水,这是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清幽的月光倾泻着它淡淡的光辉。
淡淡的月光下,沈阳城头燃起了一簇簇黄色的光晕,而整个沈阳城的城内,现在街上却到处是巡逻的士兵。与人喊马嘶的街头不同,沈阳城的民居区域却赫然一片黑暗。
宵禁,整个沈阳城其实一直在宵禁,只是现在更加严格罢了。清军的方法很简单,无论满汉,除了军队,不准上街,不准点火。
一队队身穿铠甲的骑士环卫在皇城周围,步卒则占据了周边所有的街道,无数的火把映红了一个个严肃的面孔,给这个注定不平凡的夜晚带来了深深的寒意。
找了一个借口,陈昕没在城头,而是隐藏在沈阳城南的黑暗中。前面不远就是那个被轰塌的巨大缺口,缺口的附近燃起十几堆篝火,篝火附近一些建州士兵在不停巡视,而一些汉人丁壮则是在昏黄中运送砖石在修缮这段废墟。
除了为首的军官和少数士兵,守卫者大部分不是最精锐的八旗战兵,陈昕从小在建州人的军中长大,眼前是什么样的士兵瞒不过他的眼睛。
看来一切都是真的,陈昕眼看着城头的建州精锐在天黑前撤了不少,而现在,用这些仆从军防守这段重要的缺口已经不用猜测,建州人要放弃沈阳了,而且还要把沈阳付之一炬的说法好像也是真的。
“给我初一,我就要给你十五!老子岂能让你多尔衮这个搔鞑子算计!”
陈昕咬着牙默念着自己的恨意,冲破这道缺口不难,陈昕手下有千余可信任的汉八旗士兵,这些士兵中有些人和他一样,家人就生活在沈阳城中。这不仅是在给自己寻找活路,同时也是在给自己的家人冲出一条活路,拼一次又如何?
“准备”
就在陈昕恶狠狠地说出这两个字的同时,沈阳大清皇宫中的多尔衮也说出两个字:“出宫!”
城墙坍塌缺口周围的民居泛着淡淡的月光,在这些房屋的黑影中,拉开弓弦的声音让人感觉阵阵牙酸。
可惜,缺口周围守军和丁壮有些混乱,嘈杂声完全掩盖了弓弦拉开的声音。
羽箭的破空声终于还是让守卫在缺口附近的清军士兵反应过来,随着惨叫声响起,一名清军军官大声的喊了起来:“敌袭迎战!”
勇敢和纪律是一种习惯,仆从军也一样,在清军短暂的混乱后,这些士兵习惯性的抓紧手中的武器开始列队。
一波羽箭再次光临,仆从军没有铁甲,最多就是一些简单的皮甲和泡丁甲而已,有的根本就没有甲。这样的甲对箭的防护极其有限,当第三波箭雨披头而下,不停被射中的恐惧让这些清军彻底乱了。
“给我杀!”
身穿一身铁甲的陈昕一跃而出,守卫者毕竟太弱,没有来得及迎战就已经损失过半,陈昕看准时机冲了上来。
八旗制度以旗统军,以旗统民,平时耕田打猎,战时披甲上阵。清廷治下按照身份地位分为“阿哈”、“披甲人”、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