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曹贼 >

第298部分

曹贼-第298部分

小说: 曹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荀氏女微微一笑,轻声道:“妾身之意,夫君既然相信他,又何必焦虑?你举荐他,就要信他的才能。他蛰伏不动,必然有其缘由,待时机到来,自然有所行动。如果夫君还是不放心,那索性就去问问他。你坐在这里焦躁不安,也没什么意思。你不问他,他岂能告之?”
陈群心里一动,突然抚掌笑道:“夫人所言极是,我想不明白,索性找他就是。”
说罢,他站起来,“陈偍,备上车马,去铜驼街。”
维阳北部尉府衙,就坐落在铜驼街上。
曹朋正在花厅中翻看案犊,试图从其中寻找线索。在他面前,有一张麻纸,上面用炭笔写了密密麻麻的字,还钩钩画画的,看上去颇有些凌乱。听闻陈群来访,曹朋连忙把他迎进来。
“大兄,你怎么来了?”
陈群笑道:“今日风和日丽,也正是菊花绽放之时。
我听说,北邓山下有一个好去处,也是赏菊的最佳场所。闲来无事,索性来请贤弟一同前往。
北邓山,赏菊?
曹朋一怔,脱口道:“大兄说的,可是那菊花庵?”
“咦,贤弟也知道?”
曹朋点点头,“上次经过锥阳时,曾与那菊花庵庵主有过一面之缘。”
“哦?”
陈群精神一振,呼的坐直了身子,“菊花庵住菊花仙……嘿嘿,我来睢阳时,便听人传唱,说那菊花仙人颇有姿色,而且非常动人。更有不知名者为她赋诗,诗中对她可是极为夸赞。
其诗平和,用词也不甚华美,却蕴意深刻。
我爱其诗词蕴意,故用心记下:菊花坞里菊花庵,菊花庵住菊花仙。菊花仙人种菊枝,又献菊花当酒钱……”
陈群背诵着那首《菊花庵歌》,忽然发现,曹朋友情显得有些诡异。
他停下来,看着曹朋,半晌不语。
“好吧,这首诗正出自手我。”
曹朋忍不住,笑了。
这首诗,原本是他恶搞所为,不成想竟被人传唱。
只希望伯虎兄将来不要责备自己,再设法写出一首更好的诗词把。
陈群手指曹朋,大笑道:“我就说,这首诗的用词,颇让我感到熟悉。我所认识的人里面,似乎唯有你好以这等平和词句,暗藏蕴意……对了,那菊花仙果真美艳?你们是不是……”
“没有!”
曹朋立刻矢口否认。
“那咱们走吧。”
“现在就去?”
“怎么,难不成还要通知一下那位菊花仙人吗?”
看起来,陈群已经认定了,曹朋和那位菊花庵庵主,有不清不楚的关系。
想想也是,如果没有关联,曹朋又怎可能为一比丘赋诗?关键是,那比丘在维阳颇有艳名,而曹朋年少风流,又有才华,所以他二人即便是有不清不楚的关系,也似乎在情理之中。
估计,不只是陈群这么想。
许多不明真相的人,都会这么认为吧……
曹朋觉得,自己有必要写封信给黄月英,把情况与黄月英解释一下,否则很容易闹出误会。
说实话,曹朋不是太想去菊花庵。
一方面是因为他想翻阅案犊……查找线索;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比丘尼媚态撩人,美艳不可方物。特别是岳关那种撩人风情,令曹朋印象深刻。自己也不是柳下惠,万……岂不是对不起月英?
可陈群既然开口了,曹朋也不好拒绝。
内心里,未尝没有一点期盼,想要再见一见那位,菊花仙,的心思。
当然了,这点心思当中,并不是**所致,更多的还是当初那首恶接,让他多少有些愧疚。
因为在曹朋前世的时代里”菊花,可是别有内涵!
“既然大兄盛意相邀,小弟却之不恭。”
于是曹朋换了一身白裳,但后来想了想,又脱下来,转而一身青衫。
按照规矩,秋季着白衣,是一种习俗。比如陈群,就是一身白色博领大衫,行走间衣袂飘飞,颇有仙人之气。可曹朋却换了一身青色大裳,透出端庄之气。那这两年,身体越发强壮,所以配上青裳,更显英武。两人行出官衙,曹朋登上了陈群的马车,缓缓向城外行去。
“大兄,你是不是有话要说。”
“嗯?”
“你莫要瞒我,我能感觉得出来,你有事情要问我。”
在马车上,曹朋突然开口。
陈群一怔,旋即苦笑。
“你这家伙,确是厉害。”
陈群想了想,问道:“你来也有三四天了,到底有什么打算?”
“打算?”
“是啊,你不是说,要给人颜色?”
曹朋沉默了!
透过车帘,他看了一眼车外。
陈群立刻明白过来,轻声道:“子方是我心腹,你大可放心。”
子方,名叫陈矩,是一名驭手,此时正在为陈群赶车。
他是陈偍的曾别,比陈群小一辈儿。但年纪,却和陈群差不多大,今年又二十四五的样子。
既然陈群开口,那就说明,这个陈矩无需回避。
曹朋叹了一口气,“北衙的人,我信不过。”
“啊?”
“那些役隶,我不太相信。
远的不说,就拿库房着火这件事而言,我认为是内贼所为。当时北衙都在当值,那么多人却没有看到引火的贼子。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是偶然走水……可明眼人就能看出,是故意为之。
如今北衙这些役隶巡兵,我一个都不信。
包括在内宅的厨娘,伙人……我也全都信不过。这几天,我的饮食全部是由小鸾一手负责,任何人都不得插手其中。大兄,你想想看,这整个北衙都不得我信任,我又能如何作为?”
陈群闻听,脸色骤变。
由北衙,他联想到了自家的县衙。
到任以来,他并没有大肆更换役隶,许多役隶都是前任留下。
那么这些役隶,是否值得信任?
不过有一点好就是,陈群来到洛阳后,内宅的杂役和下人全都被换走。倒不是陈群小心谨慎,而是因为他本身就带着家臣奴仆。顾川荀氏,颗川陈氏,哪个不是名门望族?家里面岂能缺少家奴!陈群就任睢阳令,也是一个不小的官职。陈家人,也不可能怠慢了陈长文。
更不要说,荀氏女的家境尤甚于陈家。
曹朋见陈群沉思,于是劝慰道:“子曰:欲善其工,必先利其器。
大兄,你我这次来维阳,都背负有重任,所以行事更需小心。锥阳不是海西,哪里没有规矩,我就是规矩;可是在锥阳,一切都有规矩,你我想要改变这状况,就必须先学会了解。
库房火事,是一次试探。
有些人想要弄清楚,我究竟会如何施为。
我越是不着急,他们就越是着急;我越是不动手,他们就越多猜忌。如今敌暗我明,所以急切不得。不过大兄倒是可以借此机会”,、小的整顿一下维阳。比如此前大兄在城门加强盘查,效率太慢。我有一个办法,可以令效率增快。大兄你可设立号牌制,进出睢阳,发放号牌。若无号牌,则许进不许出……如此一来,摊阳局势,你大可以了然于心间……”
“号牌制?”
陈群不禁陷入沉思。
“这只是一个设想,但具体的,我尚未有规划。
同时,大兄可整顿集市。维阳市集如今有些混乱,但毕竟是一群商贾,其能量即便是有,又有多大?大兄先整顿集市,平稳维阳民生。而那些人的注意力则集中在我身上,大兄可放手施为,而不会有太大阻碍。一俟民生平稳,则睢阳百姓归心,那时候大兄就可以把整个维阳,掌控手中……大兄你现在是维阳令,所要考虑的是雅阳稳定,而非是关注于琐事。”
陈群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他到睢阳也有一周,说起来他的注意力,一直都集中在朱赞之死的案子上,以及后来库房火事上面。对民生,他反而没有留意。却不知,以陈群的背景,整顿民安,并不是太困难。
维阳大贾的背后,多有世家豪门支持。
陈群本身就是世家子弟,自然不会受到阻持……
“贤弟一席话,为兄茅塞顿开。”
陈群不由得笑道,轻轻拍了拍曹朋的肩膀,“看起来,当初我举荐贤弟,并没有选错人。”
不知不觉,车马已到了城门口。
一队车仗和陈群的马车错肩而过,曹朋无意中扫了一眼,却仿佛看到了一个熟悉的人影。
他不由得一怔,连忙喊住马车,走出来观望。
却见那车队沿着大街缓缓远去,刚才那熟悉的人影,早不见了踪影。
“贤弟,怎么了?”
陈群探出头来,好奇的问道。
曹朋摇摇头,“没什么……对了,刚才那车仗,是从何处来?”
陈群自然也不知晓,不过没关系,他立刻让陈矩下车,跑到城门口,询问当值的门伯。
片刻后,陈矩回来,“公子,刚才那车仗,是中山大豪苏家的商队。
据门伯说,苏家每年这个季节,都会带大批的皮毛前来维阳贩卖,在睢阳城内,也没有商铺。”
中山苏家?
没听说过……
曹朋搔搔头,暗道一声不可能。
那个人又怎会和中山苏家有联系?而且还混迹在商队之中?
可能看错人了吧!
曹朋想到这里,登上了马车。
陈群也没有再询问,只下令陈矩赶车……就这样,一行车马驶出了睢阳城,朝着北邓而走。
第一更奉上。
第269章 愿为公子朝(求月票!!!)
北邓,又名郏山。/ 
东西延绵三百余里,犹如长龙般,横卧睢阳城北,是睢阳北面的天然屏障山峦起伏,风光绮丽。
相传,道教始祖老子,曾在此山炼丹,故而在后世,成为道教圣地……菊huā庵就坐落在北邓山脚下的一处峪谷之中。谷中生长有野菊huā,立秋之后,纷纷绽放。五彩缤纷,满山绚烂,成为睢阳一处景致。立秋过后,来此游玩者络绎不绝。在欣赏完菊huā之后,人们会登高而亡。每到傍晚,幕色苍茫。立于北邓山上,可见云霞缥缈,令人恍若如进入了仙境……
邓山晚眺,是后世洛阳八大景之一。
只不过曹朋前世并没有来过此地,更未曾欣赏过这晚眺的美景。
周围群峦起伏,山川格外秀美。远眺睢阳城廓巍峨,只是在幕色中,隐隐透着一股子衰败。
和陈群并肩站在北邓山上,曹朋不由得心旷神怡。
这里没有什么人工雕琢的痕迹,也看不到满天的缆车,一派自然风光。
往山下看,野菊huā正灿烂。
往远处看,睢阳城就在眼帘“……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他不由得发出一声感慨,不成想却被陈群听得真切。
“再福,何故如此感叹?”
“呃,只是偶感而发,当不得什么。”
“是吗?”
陈群不由得笑了,点点头没有再追问。
和曹朋爬了半天山,也欣赏了北邓的景致。陈群感觉到有些疲乏于是便生出了归家之意。
他今天找曹朋说是赏菊,实则是想要弄清楚曹朋的打算。
而曹朋已经把话挑明了,陈群也就放下心来。他开始盘算着如何去整顿睢阳集市,平定民生。
睢阳的物价,在东汉年间一直高居不下。
即便是历经董卓迁都之变,破败的睢阳,同样是物价惊人。
在许都,一升粗粟大约要一百三十余钱;而在睢阳,同样一升粗粟价格就高达二百余,近三百钱。这还是许都屯粮之后,曹操平抑粮价之后的结果。如果放在早先,一升粗粟一度超过了一贯钱,其物价之高,可见一斑。陈群现在所要做的,是尽力让睢阳的粮价回落。
熹平年间睢阳粮价不过百余钱。
陈群不指望能回落到熹平年间的水平,只要等稳定在二百钱左右,便能称得上是非凡政绩。
“阿福,我们回去吧。”
“也好。”
曹朋也有心离开,于是便点头应下。
“晚上到你家用餐?”
“为什么要到我家?”
陈群嘿嘿直笑,“如此好时节,焉能没有美食?但若说美食,还是你家小鸾做的最好。”
“大兄,做人不能这般无耻。”
“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