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曹贼 >

第386部分

曹贼-第386部分

小说: 曹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几天,他把这件事抛在了脑后;几乎快要忘记。
若非今天吃多了酒睡不着;他恐怕也不会留意。不过,孔融却想不起来;自己和曹朋有什么交情。他对曹朋的印象不错;一方面是因为曹朋那篇《八百字文》;另一方面则是当初那两篇《陋室铭》和《爱莲重要一点,曹朋的老师是胡昭;才学名气并不输孔融。
只是,之前曹朋大闹辅国将军府”…
孔融突然想起来,最近闹得沸沸扬扬;关于让曹朋当曹冲老师的事情。
莫非,曹朋要我帮忙?
他冷笑一声,随手把布包扔在案上。
小小年纪;也敢为人师?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孔融对这个启蒙老师,一点兴趣都没有。他就好像是大学教授;你让他去教一个幼儿园的孩子;他怎可能来劲儿?坐下来;孔融闭上眼睛沉吟片刻,而后睁眼盯着书案上的布鬼……,…
“也罢,让我看看,你究竟送的是什么。”
孔融目光涿州;忍不住好奇,将布包解开。;!~!
第341章 一篇文章动天下
建安五年十月初三,曹操凯旋而归。/
官渡之战的胜利,使得曹操坐稳了河南霸主之位,并隐隐有赶超袁绍的迹象。这种时候,再也无人叫嚣着让袁绍与曹操共同把持朝政了。曹操用一场大胜,证明他比袁绍强上百倍。
汉帝刘协率百官,出城迎接。
曹操下马,叩拜刘协,上演了一出君臣相知的和谐戏码。
事实上,曹操在官渡大获全胜,最失落的人并非袁绍,而是汉帝刘协。他本指望着让袁绍惨胜曹操,然后他以汉家天子之名站出来,力挽狂澜……他希望袁绍胜,却不想曹操丵死。曹操活着,才可以制衡袁绍,而惨胜之后的袁绍,也必将元气大伤,到时候刘协就能顺理成章的将两人手中权力收回……只可惜,刘协的小算盘到头来,只是竹篮打水,成一场空!
袁绍,不足与谋!
这也是刘协心中最强烈的感受。
想你袁绍,坐拥四州,麾下雄兵百万,钱粮广盛,人口众多,结果却被曹操打得几乎全军覆没。
这种人,和废物无甚差别。
至少在刘协心里,袁绍的地位一落千丈。
不过,刘协不可能就此罢休。
在迎接曹操还许之前,他已下诏,加封曹操为太傅之阶。
曹操本已官拜司空,属三公之列。而太傅,则在三公之上,负责执掌以善劝道天子职责,无日常事务。
想必,袁绍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会很不舒服吧!
天子下诏,按照规矩,曹操需三次请辞,而后才可以正式接受。
但这个太傅的名头,已经十拿九稳。对曹操而言,太傅不太傅无所谓,关键是这个面子问题。
后世人常说,曹操喜欢翘尾巴。
当官渡大胜之后,曹操的小尾巴,又有点想翘起来了……
入城之后,又有一番繁琐礼仪。
当晚,汉天子刘协在金銮宝殿设宴为曹操庆功,文武百官,悉数参加。刘协只露了一个面,便退场了。他心里并不舒服,为曹操庆功也是不得已为之。但要他一直陪伴,那绝不可能。
刘协退场后,酒宴的气氛,随之达到了**。
“诸公,诸公且听某一言。”
曹操突然高声说话,大殿上众人,顿时止住声息。
“某有一私事,欲与诸公相商。
我家五儿已五岁,正当启蒙。只是这先生却不好求,不知诸公对此,可有什么好的建议?”
此前,环夫人已多次派人送信,表示了她的想法。
她希望由曹朋为曹冲启蒙。
不过,曹操当时忙于战事,所以并未决断。而且,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决断此事……曹朋嘛,倒是个好人选。不管怎样,曹操对曹朋的忠心,对曹朋的才学也很赞赏。但正如卞夫人所说的一样,曹朋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他的年纪。至于他的官职,说实话倒算不得什么……
而时下所争论的焦点,恰恰也是在曹朋的年龄。
环夫人的心思,曹操不是不清楚。
但他并不认为环夫人有什么错。膝下几个孩子,年纪都还小,最大的也不过十四岁,立嫡之事尚早。曹操本人,也非常喜爱曹冲,自然希望将来能有一个人,扶持曹冲,帮助曹冲。
至于是否立嫡曹冲,曹操并未考虑。
他正值鼎盛之年,考虑这个问题还早……再说了,就算帮助曹冲,也不意味着一定要立嫡曹冲。
可问题是,他不想立嫡,家里却不这么认为。
曹操与郭嘉说过好几次,但郭嘉却始终不肯表达主意。故而,曹操在庆功酒宴上把这件事提出来,也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只不过,当曹操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大殿上鸦雀无声。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肯开口。
本来嘛,这是你老曹的家事,何必要拿出来问我们?
这牵扯到一个站队的问题……万一站错了队伍,那可是会死人的。
“想来司空也听说了坊市流言。”曹操既然开口了,不回答肯定不成。所以,一双双眼睛,便落在了前太尉杨彪的身上。杨彪如今也是个白身,但却有爵位,故而今日酒宴,也把他请来,“有传言道,司空有意请曹友学为启蒙先生,恐为谣传。倒不是说曹友学怎地,他品行不差,只是年纪却小了些。若再大几岁,必然是最合适人选,可现在,恐有些不妥。”
“是啊,曹八百才情出众,只是年纪小了!”
“恩,曹朋确有真才实学,但性子不免冲动……若让他来担当,未必合适。”
不管是出于好意,还是别有用心,有人开口,其他人自然跟上,议论纷纷……
这话题,主要还是围绕着曹朋的年纪。当然也有些人,因此前曹朋大闹辅国将军府,对他颇有不满。趁此机会,他们倒不介意踩上两脚。虽然未必有效果,但是却可以恶心一下曹朋。
众人七嘴八舌,曹操很认真的听取。
私心里,他也觉得曹朋的年纪有点小了……
可是又觉得,启蒙而已,不过是读书识字,和年纪有什么关系?
“文举,你怎么不说话?”
曹操的目光,环视殿上众人后,落在了孔融的身上。
平日里,就他是个话痨,今天却不知为何,居然一言不发。
听到曹操点他的名字,孔融咳嗽了一声,站起身来。此前,杨彪回答时并未起身。而曹操所问的,又是私事,故而大家交谈时,也都是坐着说话。孔融突然这么郑重其事的站起来,所有人都不禁一怔。孔融可不是普通人,他的声名之大,可算得上是清流名士的代表。
他这么站起来,莫非有什么用意?
曹操,也愣住了!
孔融平日里最是不拘小节,说好听一点叫洒脱,说难听一点叫狂放。
和曹操说话,他很少表现出如此郑重之态。曹操心里面,不禁有些好奇,想要听听孔融的说辞。
孔融绕过酒案,走到大殿中央。
只见他,正了正进贤冠,抖了抖衣衫,向前走了两步,“融正欲为司空举贤。”
“举贤?”
“前些时日,融曾得一奇书,愿献于司空。”
说着话,孔融从怀中取出一本书册,双手高举过头顶。
“悦亦愿为司空举贤。”
“荀彧愿为司空举贤……”
“陈纪请为司空举贤。”
呼啦啦,一下子站出来七八个人。
而且说的内容,居然一样。
曹操愕然看着众人,也有点懵了。
“文举,你们这是……”
“司空可先看过这册《三字经》后,自然明白。”
曹操走上前,从孔融手里接过书册。
书册薄薄一本,并不厚。封面上用飞白体草隶,写着‘三字经’三个字,落款署名,正是曹朋。
吾家万里侯,又有新作?
曹操不禁好奇,翻开了封页。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
曹操一开始,只是小声的念诵。
但随着读下去,声音渐渐变大,在大殿上空回荡。
三字一组,六字一句,简单明了,却蕴意深远。最重要的,是这些文字读起来琅琅上口,极有韵律。当曹操念完一遍之后,居然就记下了几百个字。自古以来,尚未有过这样的文章。
曹操开始明白,孔融为何称之为‘奇文’。
“此篇,唯友学之八百字文可比。”
曹操忍不住大声称赞,可说完以后,又想起来,这篇文章岂不就是曹朋所著?
“文举,你们……”
“前些时日,曹朋命人送来此书,当时我倒没有在意,便随手扔在一旁。
直到坊市之中流传,曹朋欲为五公子之师,我才想起这本书,于是便拿来翻了一下。可是……
融以为,友学才思之高妙,可为人师。
此篇《三字经》一处,则诸文失色。融持此书,访诸贤,皆以为此篇文章,可传千古。”
大殿上,尽是倒吸凉气的声音。
曹操并未开口,而是返回坐榻,重又读了一遍。
他突然笑了!
“此文之高妙,果非等闲。”
他发现,站出来说话的这些人,或本人,或祖先,皆在文中被提及。
比如孔融,‘融四岁,能让梨’……
比如荀彧荀悦,又有‘淑神君,未四长’……
曹操越看,越觉得有趣。看到后面,还发现有祖宗曹参的事迹,更使得曹操开怀大笑起来。
这个友学,果然是聪明。
他写出这么一部书来,凡被提及者,勿论是本人,亦或者是子孙后代,岂能置之不理?
别的不说,这些人一定会拼了老命的推广。
你们不是说我年纪小,不是说我不够资格吗?我用这么一篇文章还回应你们的质疑,看你们还有什么话可说。除非,你们要否认自己,或者自己祖先的事迹。否则就定然会赞同……
曹朋那倔强的模样,似乎又浮现在了曹操眼前。
当初酸枣撤兵,曹朋建议曹操把酸枣百姓一并撤走。当时曹操不同意,曹朋竟然在府衙大堂上跪了大半夜,最终使得曹操回心转意。而结果,却是曹操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那些从酸枣撤退下来的百姓,对曹操感恩戴德。
以至于当袁绍兵临官渡的时候,当地百姓给予了曹操极大支持。
民心,民意……
官渡一战,固然是曹操运筹帷幄的胜利,也未尝不是民心的胜利。
‘水载舟,亦覆舟’,似乎也明白无误的表达了曹朋的观点。这小子,这次又要出风头了!
曹操甚至相信,当这篇《三字经》出来,必然会被迅速推广,甚至会取代自秦汉以来的《仓颉书》,成为日后最为流行的启蒙读物。因为,这本书里几乎涵盖了这天底下的世家大族。
有郑玄,有卢绾,有崔业……
曹朋在这篇《三字经》中,给足了那些世家大族利益。
为了这些利益,他们也必须争相推广。
事实上,曹操却猜错了。
曹朋把书送给孔融的时候,还没有传出环夫人要请他做曹朋老师的消息。他之所以送给孔融,是希望能拉近和孔融的关系,以便日后能掌控住舆论的导向。这三字经,是曹朋晋身清流的一块敲门砖。想要得到整个清流的支持,单凭几篇文章还不行,更需广阔的人脉……
不过,这篇《三字经》一出现,足以杜绝所有人的议论。
能写出一篇如此‘美妙’启蒙读物的人,难道还当不得一个启蒙先生?
试想一下,若十几年后,全天下人都在试用《三字经百字文》的时候,昔年的作者,却连个启蒙先生都当不得,还被所有人认为不合适。那岂不是对在座之人最大的嘲讽?
曹操抬起头,“如此说来,友学当得?”
“当得!”
荀悦更大声道:“若曹友学当不得,则天下无人能当。”
废话,这个时候否定曹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