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曹贼 >

第671部分

曹贼-第671部分

小说: 曹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前,曹操曾对曹朋说过,让他负责接待益州来使。可事实上,曹朋对这件事情,有些拿捏不住。
看曹操的意思,似乎不太待见益州来使。
可问题是,历史上益州来使,好像是在赤壁之后,怎么现在就出现了?
曹朋不知道,他所知道的历史,是三国演义中的历史,而非真正的三国历史。
徐晃点头笑道:“丞相返回许都之前,刘璋就秘密派遣使者,与丞相联络。后来,丞相幽州大胜,取袁熙首级,刘璋又派了别驾从事张肃,带着一些辎重前来拜会……当时丞相划返回许都,见张肃前来,也很高兴,就加封刘璋为振威将军,任张肃为厂汉太守,赏赐钱帛无数。
可没想到,这刘璋竟然贪婪成性,以为丞相对他有所畏惧。
这不,丞相还没有进驻襄阳,他就遣人来,告之丞相,他派了别家从事张松前来,为丞相道贺,同时还有一些辎重奉上。
上次,他用了三百车破烂,换走了一个振威将军,还有一个广汉太尔
同时丞相赏赐他的东西,差不多有三千金之多。可这家伙居然不满足,又来向丞相讨要好处。”
“你是说……张松?”
曹朋心里一咯噔,抬起头来,看着徐晃。
“是啊!”
徐晃点头道:“我打听过,好像就是叫做张松,字永年,是益州名士。
对了,先前来出使的张肃,就是那个被封了广汉太守的家伙,便是这个张永年的兄来…………,
曹朋心里,倒吸一口凉气。
怎么张松这时候就来到了荆州?
历史上……张松应该是在赤壁之战结束后,出使许都。
其人桀骛不驯,令曹操极为不满,于是拿出《孟德新书》炫耀。
不想那张松有过目不忘之能,瞬间把孟德新书通篇记下,而后背诵,说曹操是抄袭别人。惹得曹操把那孟德新书毁掉。
当然了,如今曹操即便是想要毁掉,也不太可能。
早在建安十一年初……《孟德新书》和《三十六计》就被曹朋以活字印剧之术刊印,并向外发行推广。首批一千五百册《孟德新书》和八百册《三十六计》早已经流通与市面之上,无需担心张松投机取巧。
曹朋所考虑的,是张松身上那张《西,地形图》,以及他在西川的人脉。
根据李儒送来的情报,益州而今的经济,极为混乱。随着大量的劣币投入益州,而曹操自建安十年开始整顿货币之后,益州的市场上圭,斥着大量的劣币……使得物价较之五年前……上涨了五倍之多。而且这个局面,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刘璋虽然有所觉察,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同样,河西商会通过过去五年间的不断交易,将益州大量财富输送到凉州n
这些财富,对于凉州而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曹汲在过去几年中,大面积推广桑基鱼塘,果基鱼塘以及桑蚕纺织等事务,需要花费大量钱帛。虽说有关中世族的协助但对于广袤的凉州而言,毕竟杯水车薪。据王双此次带来的账册,过往五年曹汲在凉州投入近三百七十万贯。其资金的总额,甚至比许都一年的税赋还多,而凉州也因此有了巨大改变。
凉州的富饶和繁华加速了河西商路的进一步开发。
这种良性的循环,令得凉州潜力无限……与之相对称的便是益州的衰落。
据说,益州而今有不少人,对刘璋心生不满。老牌的益州士人相对好一些,可是新一辈的益州士人,对刘璋已生出了抵触的情绪。
按照历史的发展,张松是因为刘璋无能,而生出反意。
那么现在,益州面临这样的困境,张松是否会对刘璋生出不满情绪?
对此,曹朋也有些拿不到主意……
送走了徐晃之后,曹朋又带着王双,巡视了樊城的守御。偌大的樊城,在经历了刘备逃离,迁移百姓的事件之后,变得冷清许多。虽然后来,王威率部追击江夏路,夺回了不少百姓,可是比之早先的繁华和热闹,却明显不足。登上城横,曹朋鸟瞰冷冷清清的樊城城市。
他心中不由得生出了几分感叹,回身对王双道:“刘备不除,必为国之大患。”
“公子,而今丞相大军来到,何不趁机消灭刘备?”
“消灭刘备?”
曹朋苦笑一声:“却谈何容易!”
刘备没有得诸葛亮之前,便天下。
而今有了诸葛亮,更如虎添翼……要消灭此人,绝非一桩容易的事情。
还要看曹操接下来会如何计划‘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曹朋长出了一口气,怎样都不能让那赤壁再次重现。
只是,这件事该如何与曹操说明呢?
曹朋心里面,还有些迟疑……总不能过去告诉曹操:你不能中连环计,你最好要小心那周公瑾。
和曹操见了几面,曹朋能感觉得出来,曹操而今,有些志得意满。
后世对曹操在赤壁之战的失败,有种和解释。
有的说曹操是因为得意忘形,也有的说,曹操失败,是因为时疫发生……曹朋记得,曹操曾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疾病。他曾写信给孙权: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郎虚获此名。
意思是说:所谓的火烧赤壁,根本不存在。
那把火是我烧的,结果却成就了周瑜的威名……
这是事实?亦或者是曹操的推脱之言?
曹朋也不太清楚。
不过职然突然想到了这件事,那曹朋就不敢掉以轻心。
“对了,明天派人去襄阳,询问一下,华佗、董晓、张仲景,何人随军前来。
南方气候多变,北人未必能够习惯,需小心时疫发生……另外,你立刻安排人,求购治疗时疫的药物,越多越好,不必在意钱帛!嗯,此时可以让从之出面,与刘聪联手在各地求购。”
“唔!”
王双跟随曹朋日久,对于曹朋的命令,绝不会有半句疑问。
他是曹朋的家臣,但如果论资历,恐怕也就是当年的夏侯兰周仓这些人,比他的资历老一些。余者,皆不如王双的资历。他很清楚,什么时候可以发问,什么时候不可以发问。曹朋虽不是以命令的口吻说出,但王双却知道,这件事情,他只需要去执行,不用去过问原因。
巡查了一圈之后,曹朋准备返回府邸。
在路过城门口的时候,忽听一阵喧哗……
“我不是奸细,我不是奸细!”
“怎么回事?”
曹朋停下脚步,举目看去。
只见城门口,灯火通明。一队军率围成圈,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王双立刻跑过去询问缘由,不一会儿的夫,就见傅禽押着一个男子,匆匆的来到曹朋面前。
“傅禽,这是何人?”
“回禀大都督,末将刚才在城门口巡查,发现此人鬼鬼祟祟。
上前盘问时,却注意到,此人虽是关中口音,却夹杂着益州的。音。问他时,他又不肯说明,说要面见大都督。末将正准备把他拿下,而后通禀大都督知晓……不想大都督却来了。”
曹朋闻听一怔,示意傅俞将那人放开。
火光中,却见此人身高在八尺左右,体型略显纤瘦。
看年纪在三十出头,相貌堂堂,仪表不凡。一双丹凤眼,两道浓眉,鼻直口方,颌下一缕黑须。
身着一身粗衣,却无掩饰那卓尔不群的风范。
曹朋眼睛一眯,开口问道:“你是何人,有何事见我?”
“你又是谁?”
“大胆……此乃我家大都督当面。
你划才不是说要见大都督吗?怎地如今见了,却不拜见?”
“你,是曹朋?”
那人盯着曹朋,沉声问道。
观其态度,不卑不亢,气度不俗。
曹朋一摆手,示意兵卒退下。他上前两步,朝着那人一拱手:“在下正是曹朋,未请教先生高姓大名?”
第651章 分崩离析的前兆
“在下受玄硕先生所托,有书信为证。/ //”
来人并没有报上自己的名字,却说出了一个让曹朋吃惊不已的名字。
玄硕先生?
那不就是李儒!
李儒早两年离开河西,前往成都主持大局。这两年来,他很少有书信传送,曹朋也只是从河西商会那边传来的消息,得知李儒的状况。据说,李儒在成都混的不错,颇有些如鱼得水的感觉。
而他在成都所用的名字,正是玄硕。
“先生,请随我府衙一叙。”
曹朋摆手,请那人和他一习离开。
来人倒也没有客气,从一名扈从手中接过缰绳,翻身上马。与此同时,曹朋又夸奖了傅俞几句,让他带人继续巡查,便领着亲随离开。一路上,曹朋和那人没有交谈,只是默默的行进。
来到府衙,曹朋请来人和他一同到书房说话。
他让人准备了蜜浆水,喝了一口之后,道:“书信何在?”
“书信在此。”
来人从衣袍的夹层里,取出一封信来。看得出,他很小心,在夹层里还专门有做了一个夹层。如此一来,即便是有人撕开了衣袍的夹层,还有一层掩护。他把信双手呈递到曹朋的面前,曹朋接过来,却没有立刻打开观看,而是把书信放在案上,目光炯炯,凝视着来人。
“还未知,先生大名。”
“在下正,扶风哪人。”
这原本只是一次非常普通的通报姓名,却使得曹朋心里一颤,手指敲击书案的节奏也为之一乱。
“正,孝直?”
这一次却轮到正吃惊了。
“公子也知孝直吗?”
我当然知道我怎可能不知道。
你这家伙,可是刘备入主西i”建立蜀汉的元勋臣。刘备夺取益州成,便授予正高位,在蜀汉集团当中,地位仅次于诸葛亮。后来,又是这正献策,鼓动刘备攻取汉中,并献计斩杀了夏侯渊。
刘备资历汉中王以后,正被任命为尚书令护军将军……对于正的奇谋妙策连诸葛亮也为之赞叹。这样一个人,曹朋又怎可能不知晓他的名字和来历呢?
不过,正不是益州人吗?
怎地听他口音,却好像是关中人士,而且他自己也说,是扶风哪人。这个‘郿人’,是扶风哪县人士的意思。这家伙是关中人士吗?亦或者,和那历史上的正,并不是同一个人?
可他也说了,他叫孝直嘛!
又是从益州而来,想来不会有错。
想到这里曹朋已经站起身来,绕过书案走到正面前,“未想竟是孝直先生当面朋方才多有得罪,还望勿怪。”
正闻听,不由得心里一阵激动。
他连忙还礼道:“正不过一卑贱之人,焉得公子如此大礼?“
正并不是客套,而是发自肺腑之言。他原本是扶风郡郿县人士,其父衍,也是当时关中高士。后来因得罪了权贵,而罢官去职,最后郁郁而终。在建安无年时,关中大乱。汉帝东归,李催郭汜又生了矛盾,相互攻击,令关中大地,狼烟四起,混乱不堪。在这积情况下,正和同乡孟达,一起入蜀避难,投奔了刘璋。
哪知道,到了成都,正才知道世事艰难。
他没有任何根基,虽被刘璋收留,却不得刘璋看重。相比之下,同乡孟达因武艺卓绝,从军而得重用,被刘璋的心腹大将张任所看重,提拔为校尉。正靠着孟达的接济,在成都勉强过活。不过,也因为这段时间的落魄,他倒是结实了不少成都名士。即将到来的张松,便是其一。
建安七年,正在益州滞留七载,才在张松的推荐下,被任命为新都县令。
只是,那新都也是个极为复杂的地方,正本身也不是一个善于内政治理的人物。面对错综复杂的关系,他在新都待了三年,最后不得不黯然离开。不过幸有张松帮衬,回到成都之后,又担任了代理军议校尉。
什么是军议校尉?
简而言之,就是类似于后世参谋的职务。
军中有事情的时候,你过去旁听一下,提一些建议。当然了,会不会被采纳,是另外一回事。
后世不是有一句话吗?
参谋不带长,放屁也不响。
更何况正这个军议校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