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 >

第28部分

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第28部分

小说: 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备经过襄阳时,诸葛亮再次劝他攻城,刘备却不忍心。他在城外大声呼叫刘琮,可怜的刘琮心虚惶恐,不敢露面,于是刘备前往刘表墓,向已故的老州牧流泪拜别。

刘备这一连串举措,使得他与刘琮、蔡瑁等人的形象形成强烈对比:一边是坚守刘氏立场,力抗外敌,坚韧不拔,重情重义;另一边却是专搞兄弟内斗,对曹操卑躬屈膝,个人利益至上。

许多荆襄的百姓和有识之士不禁提出疑问:“同样都是姓刘的,做人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于是,在刘备凛然正气的感召之下,许多有理想、有志气、有抱负的荆州“非亲曹派”人士,愿意放弃稳定的生活,选择跟随刘备,力抗北方侵略者。

南郡枝江人霍峻首先率领家乡民兵部曲数百人加入刘备军团,南郡宜城人、时任临沮县长的向朗也归附于刘备,共同向南撤退,其余跑来追随的平民百姓更是如流水般。当刘备走到当阳县时,整个撤退队伍已经膨胀到十余万人之众,所携物资数千辆。

庞大的队伍拖慢了行军速度,一日只能行进十余里,于是便有幕僚向刘备建议:“眼下最重要的是退保江陵,现在我们人数虽多,但都是一些不能作战的平民,要是曹军赶来,该怎么抵抗?”

刘备摇了摇头:“要想成就大业,便要以人为本,今天这么多人追随我,我怎么可能弃他们于不顾?”

有许多后世学者认为,这是刘备作的一场政治秀,无非是要笼络人心,《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不就曾经说过“曹操占天时,孙权占地利,刘备则占人和”这样的话吗?

笔者想说的是,即便刘备的许多举动都有“笼络人心”之嫌,但相信至少这次不是。

经过了十余年的摸爬滚打,刘备依然是当年那个会带着数千饥民去救徐州的刘备。他一定清楚当时情况的紧迫,但他却没有办法拒绝那些平民口口声声“刘将军”的呼唤,也无法放下当一个大哥的身段,至少在最后一刻来临之前,他要陪在这些追随者的身旁,同甘共苦。

他听天由命了。

当然,还存在另外一种可能:在他看来,这只不过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罢了。

刘备有可能在事前,稍稍估量了一下曹操进军速度:樊城距江陵二百公里,而宛城距江陵三百二十公里,倘若刘备离开樊城时曹操刚好离开宛城,那么曹军必须要以刘军一点六倍的速度前进,才有可能在到达江陵之前赶上刘备,这还不计入曹操在襄阳受降时必要的耽搁,因此即便行军速度被民众拖慢,刘备认为时间上多少也还有富余。

如果按照以上的逻辑推理,刘备当然有充裕的时间带领百姓赶到江陵。然而刘备毕竟离开曹操太久了,他忽略了曹军实力的强大,也低估了曹操要将他赶尽杀绝的决心。

曹操大军才刚进新野,便已得到了刘备南撤的消息,曹操深恐刘备取得江陵的军事物资,与自己形成僵持,于是丢下辎重,轻军前往襄阳,简单接受刘琮的投降后,随即由新降的荆州将领文聘带路,出动五千骑兵向南追击刘备,而这追击军中的主力,便是曹军中最精锐的虎豹骑。

虎豹骑应该是曹操于官渡之战前后所建制的特种部队,组成人员由军队中的百人长(大概相当于现在的连长)或是特别骁勇的骑兵所组成,精锐勇猛自不在话下。曹操将这一群杀人机器交给曹仁的弟弟曹纯带领,曹纯严谨明理,将这支部队带得相当妥帖。

建安十年南皮战役时,就是由虎豹骑斩下袁谭的脑袋;建安十二年远征乌丸的作战中,虎豹骑又俘获乌丸单于蹋顿……

我们有理由相信,虎豹骑是一支专司“斩首行动”的机动部队,其精锐程度,完全可以和击毙本·拉登的美国海豹突击队相提并论。

面对“逃跑天王”刘备,曹操再度投入这支“斩首部队”,目的无他,就是要刘备的脑袋。

话说这支特种部队从襄阳展开强力急行军,一天一夜不停歇,向南直追出三百余里,差不多就是一百五十公里的样子,终于在当阳县长阪一带遇到了刘备的主力。

曹军在没有休息的情况下直接投入战斗,彻底震撼了还在散步的刘备军,刘备部队一触即溃。此刻的刘备哪里还能顾得上父老乡亲,甚至连自己的老婆孩子都不要了,二话不说带着几名近卫调转方向,朝东方开溜,留下至今戏份还不太多的张飞与二十骑断后。

话说张飞选定了一条河流桥头,将桥梁拆除,沿河据守,并命士兵扬起尘土,掩盖其虚实。待追兵追至,张飞于河畔瞋目横矛大喝道:“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

其声势威猛,即便最精锐的虎豹骑也不敢贸然挺进。曹纯见前方烟气弥漫,心生疑惧,忙令左右査看当日气象报告。不一刻手下回报:“今日官方数据,PM2。5值正常,天气良好。”曹纯仰天笑道:“天气良好而烟尘滚滚,必有伏兵!”遂下令撤军。

张飞长出一口气,叹道:“连最精锐的虎豹骑都被骗过了,还是官方数据会坑爹啊!”

以上当然是笑谈,摘自互联网,略加改动,只求博列位看官一乐。

不过,当时曹纯的确不曾下令追赶,想来当时渡桥已毁,虎豹骑的军士大概也已经累极,于是放弃了追击,给了刘备一条活路,从而也在虎豹骑的作战史上留下了不光彩的一笔。

另一方面,被刘备抛下的家眷们则成为了曹军主要的攻击目标,此时便该是赵云上场的时候了,他怀抱未来蜀汉帝国的统治者刘禅,同时保护甘夫人,惊险地逃过曹军的追击,不过刘备的另外两个女儿就得不到赵将军的庇佑了,惨遭俘虏。

另外,徐庶的母亲也是在此战中被曹军所俘虏的,从而导致了之后的“徐庶进曹营”。

真实的史料上并没有赵云屠杀曹营杂鱼,或是张飞一嗓子吼死夏侯杰的记载,不过能在天下最精锐的虎豹骑面前全身而退,刘备的这批核心卫队,也算是值得表扬了。

经过了一整日的奔逃,刘备终于暂时摆脱了曹军的追击,当时绝大多数部队都已经走散,辎重全都丧失,令刘备又回想起当年在徐州、小沛和汝南时的破败情景。他不禁慨叹:七年荆州安稳的日子,原来只是幻梦一场,到头来还不是又沦落成一只丧家之犬?

坏消息还没完。

这时徐庶跑了过来,哭哭啼啼说他老妈被抓,他方寸已乱,留下来也不会有作为,所以向刘备辞行,改投曹操。

另一边又有人传来消息,说赵云已向曹操投降。

刘备正自恼火,于是将手戟丢向那人,大吼道:“你给我闭嘴!子龙绝不会负我!”

当然,说出这番话来,刘备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依常情推之,在这种局面之下,赵云即便投降也是可以理解的,就算是关羽,不也曾被迫降曹吗?然而这一天噩耗接踵而来,早已使他疲于应对,他只有靠吼上那么一嗓子,才能宣泄一下郁积在胸中的块垒。

“辛辛苦苦二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我招谁惹谁了我?”

笔者相信,这才是那一声怒吼背后所蕴含的真意。

好在那天稍晚些时候,刘备总算得到了一丝安慰。

赵云带着小刘禅与甘夫人归来(不过刘备并没有把儿子摔在地上),而关羽的水军也已到了离长阪不远的汉水渡口。于是刘备强打起精神,带着残兵败将前往渡口与关羽会合。

只是眼下前往江陵的道路已被截断,江南四郡也迟早要沦为曹操的囊中之物。望着深秋的汉水,刘备不禁再次陷入绝望:这盘下了二十年的棋终究走到了终局,最后输的人还是我。什么王霸,什么兴复汉室,什么天下,只不过是一场笑话罢了!

然而,刘备的人生总是在山穷水复的地方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就在那一天,刘备的大帐中来了一位陌生的访客,此人是个高大魁伍的青年,操着一口淮南口音,指上的厚茧,说明他曾是个箭手。他虽穿着儒服,却仍掩不住那股豪杰气质。

他的名字叫鲁肃。

第六回 火烧赤壁

江东野望

从这一刻开始,江东孙家正式进入刘备的生命之中。以下为行文方便,简单介绍一下孙家势力的来龙去脉。

孙家出自扬州吴郡富春县,也就是今天的浙江杭州下辖富阳市一带,这里曾是元代大画家、《富春山居图》的作者黄公望的隐居地。《富春山居图》因历史原因被毁成两截,分别是《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各自藏于浙江博物馆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时间两幅残作合璧展出,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大盛事,富阳也因此而蜚声海内外。

话说孙家在这里世代担任地方小吏,算不上显赫,而将这个平凡的家族推上汉末历史舞台的是孙坚孙文台,他靠着不断讨伐民变累积战功,汉灵帝时官至长沙太守。随后孙坚在关东联盟讨伐董卓的作战中,带领部将加入袁术阵营,成为联军中战力最强的部队,破胡轸、吕布,并攻陷洛阳。

之后孙坚仍听令于袁术,于公元191年进攻刚刚入主襄阳的刘表,结果在一场夜间作战中,孙坚遇伏,遭流箭射毙。

孙坚死后,他的长子孙策仍仕于袁术帐下,并于公元194年奉袁术之命进军江东。孙策仅花了五年的时间便征服半个江东,受朝廷拜为讨逆将军、会稽太守、吴侯,成为天下最年轻的诸侯。

一半是为报杀父之仇,一半是为了江东基业,自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起,江东政权便持续向荆州发动攻势,孙策于建安四年首度攻打江夏,孙策死后,接手的孙权则前后于建安八年、十二年与十三年三度进军江夏,终于在建安十三年初击破夏口城,击斩江夏太守黄祖。

孙权随即任命胡综为江夏郡鄂县县长,建立滩头堡,为更进一步西进作准备。

鲁肃正是江东进军荆州的重要推手。

他是淮南东城县人,家境十分富裕,但他从小便不务正业,整天射箭击剑,设想奇谋诡计,还变卖祖产,撒钱大搞帮派活动(典型的富二代),成为他人眼中的怪人。

后来鲁肃透过周瑜的引荐,加入了新成立的孙权幕府,成为孙权相当亲近的幕僚,鲁肃为这位年轻的主子做出了一套大胆的发展策略。由于是孙、鲁二人在榻榻米上谈话的内容,因此一般又称此策为“榻上策”。

根据鲁肃的想法,曹操篡汉已是不可逆的趋势,因此孙家既不宜守着“朝廷外藩”的定位,也不宜与曹操直接对抗,优先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西面的荆州,只要征服荆州,孙家便有鼎足天下的实力,届时直接称帝以摆脱曹操名义上的控制,再图谋天下,建立新的大一统王朝。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诸葛亮向来忠于汉王朝,有着很深的“汉室情结”,所以他为刘备制定“隆中对”,目的是希望帮助刘备恢复汉室荣光。如果当时刘备稍微表露出一丝想要称帝的念头,恐怕诸葛亮是不会出山的。至于后来刘备称帝,那是由于内外部条件已基本成熟,加之曹丕已经称帝,诸葛亮只好顺其自然。

而鲁肃则没有这个思想包袱,他制定“榻上策”的目的,便是为了使孙权称帝,反而孙权本人非要推脱不可。

诸葛亮与鲁肃所制定的总体纲领虽然大同小异,但两者的初衷却不可同日而语。

话说孙权虽然没有在第一时间表示同意,但之后的三伐江夏,显然是依循着“榻上策”的调子。

在历经了五年的奋斗,抛洒了无数军民的血汗之后,孙权和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