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傲气凛然 >

第61部分

傲气凛然-第61部分

小说: 傲气凛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生琢磨着,估计是新军一帮将校又要溢茗帮他们说话,要扩招新兵、买枪买炮什么的,直到昨天元宵节过去,溢茗还在和朱将军他们开会商量办法。老师离开的事,虽然官场上也有零星传言,但溢茗从未问起,学生想找他说说也一直没机会。”袁金铠如实汇报。
赵尔巽点点头:
“这小子就是个忙碌命,唉!你说,先给溢茗挪个地方好不好?让他到一个清静的位置上休息个一年半载的,等他老师回来接任这个总督之后,一切都好办。”
袁金铠连忙点头:“学生也是这想法,只是一时想不出妥善去处。”
赵尔巽沉思了一下,重新躺下微微闭上眼:“连接川西的电报线架到哪儿了?”
袁金铠一愣,立刻明白老师的意思:“通到雅安了,正往康定接呢,估计夏天前就能修通。”
“去给尔丰发个电报,问问尔丰的意思,完了你去问问溢茗怎么想,这两天让他也不用来请安了,有什么事直接跟你说,估计全川上上下下的官员们要把我这门槛踏破,他来了也没工夫说话。”赵尔巽吩咐道。
“明白。”
西历一九一一年二月二十日,农历辛亥年正月廿二,雨水。
霏霏春雨笼罩大地,成都东南郊锦江两岸,薄雾茫茫,吐出新芽的绿草和千枝万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合江亭秀美的倒影在孱孱流淌的水面上隐隐浮动。
狭窄的客运码头似乎一夜之间变得宽阔了,原本凹凸不平满是积水的地面变得非常的结实平整,来往的大小船只在新军官兵们的低声引导下,纷纷靠向两旁临时搭建的木板小码头,把大半个码头让给一艘崭新的英国内河客轮。
合江亭下,码头四周,全都是前来为总督赵尔巽送行的文武官员和各界民众,以码头为中心的锦江两岸,人头攒动,旗幡如林,本是一场四川文武官员发起的送别,变成了成都和周围十几个县民众都来参加的盛大仪式。
百姓从心底里感jī这位给自己带来四年安定生活的总督,虽然他身穿满清的官服,但他是个汉人,而且是名扬全国的大儒,仅此一点就让无数民众从心底里尊重他,何况在他近四年的治理下,四川全省风调雨顺、百业复苏了。
码头上,处在数百文武官员簇拥中的赵尔巽神情jī动难以抑制,他遥望四周高呼“大人保重”、“一路顺风”的数万民众,眼泪是擦了又擦仍然滚滚而下,为官数十年,他从未经历过如此场面,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在离开的时候,得到四川民众如此厚爱。
码头上众官员中年纪大的忍不住呜咽起来,年轻的也都频频叹息感动不已,心想将来自己若能获此待遇就不枉此生了。
搀扶着赵尔巽的是师爷袁金铠和shì卫长郭铁城,身穿笔tǐng副参领军礼服的萧溢茗站在赵尔巽身后,紧靠萧溢茗的女子一身白sè印花旗袍,头上戴着顶小巧的遮阳帽,一圈白沙将她的容颜笼罩其中,就像薄雾中的合江亭一样,亭亭玉立,婀娜秀美,她就是萧溢茗的心上人易姐。
冗长的告别完毕,官员中响起古老的送别歌声,随即引发所有官员的共鸣,歌声越来越大,苍凉而又低沉,整个天地似乎都因歌声而变得一片萧瑟。
难以自制的赵尔巽挥挥手,在袁金铠和郭铁城的搀扶下登上客轮,萧溢茗拉着易姐的手,领着一队shì卫跟随而上,身穿洁白礼服的英国船长和大副带领十几个船员整齐列队,举手敬礼。
汽笛鸣响,客轮缓缓驶离码头,在成千上万民众的祝福声中顺流而下,缓缓消失在雾茫茫的江面上。
客船驶出数里,客舱里的赵尔巽终于平静下来,他叫过萧溢茗,拉着这位后辈的手不悦地问道:“你跟着我干什么?”
萧溢茗眼珠子再次发红,深吸口气,低声回答:“到下游十五里码头小侄再下去。”
赵尔巽长叹一声,握着萧溢茗的手低声叮嘱:“你现在是边军参领了,不能再有这么多的婉转柔肠,带兵的人就该有带兵的样子……易姑娘,老夫恐怕无缘参加你们的婚礼了,今后要是有机会,老夫也活得长一点的话,别忘了和溢茗一起带孩子给老夫看看。”
“师伯……侄女记住了。”
易姐跪下行大礼,珠泪再次夺眶而出再也不能言语。
赵尔巽伸出手虚扶一下,两个女仆已经上去左右搀扶,赵尔巽再次转向萧溢茗:“今天这场劳民伤财的送别,是你捣腾出来的吧?”
萧溢茗如实回答:
“码头是提督府和成都府衙临时修补的,工商界人士感jī师伯数年来的轻徭薄赋大力扶持,是自发前来相送的,小侄只叫来这艘江川客运公司的船,让这艘船把师伯送到上海,免去途中辗转更替徒增劳累。
“至于数万民众汇聚锦江两岸,小侄事先也不知道,也想象不到,这都是师伯的仁政感动巴蜀万民的结果,师伯不是曾对小侄说过吗?‘百姓心里自然有杆秤’,小侄今天总算看到了这杆秤的威力。”
赵尔巽大为欣慰,不知不觉望向窗外,看到江岸上不时有民众肃立静观,其中不少人还对着客船挥手致意,禁不住再次长叹:
“是啊!民心……老夫自问对得起巴蜀百姓,可数年来也只是抱残守缺,甚少建树,离开时竟得到万民相送,感动之余也深为羞愧,这民心啊……
“溢茗,你的老师一时半会儿回不来,临走之前,老夫没什么送给你,就越俎代庖给你改名字吧,你心地善良,暗存拯救万民于水火的远大理想,就把溢茗改为益民吧,你在短短数年中突飞猛进,方方面面成绩卓然,大有一鸣惊人之势,所以老夫再给你取个字号,就叫一鸣吧。”
“谢师伯!师伯的恩情,益民永铭肺腑,恳请师伯安顿之后,时常来信教诲小侄”
萧溢茗再次跪下泪流不止,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赵尔巽扶起箫溢茗,哦不,现在该叫萧益民了,两人一起来到窗边低声说话,周围众人随着赵尔巽的目光望向舱外,叹息声声深受触动,箫益民更是心潮起伏,感慨万千。


   

第五十八章 新鲜出炉的“振字营”

  
辛亥年新历二月下旬,军部电令终于下达:
因康藏地区战事激烈,兵员物资耗费甚巨,特准四川边防军增设“振字营”,驻地成都,负责边军各营军需物资储运事务,兼具招募训练之权责。
四川常备军分成两个部分,新军和边防军。
边防军在分驻四川各地的镇边营、靖边营、泰安营、达字营、寿字营之后,增加了一个驻扎成都的振字营,原有的成都将军府的两个营内卫部队继续保留,直属北洋军部管辖。
成都北校场如今已是一片荒芜,只有坐落在大水塘西南角的破庙被修葺一新,首任振字营管带、陆军副参领萧益民此时正端坐在大殿之中,这座破庙,乃是数年前那个冬夜,他和兄弟麻刚栖身的地方。
大殿北面的菩萨塑像已经没了踪影,约为一百平米的大殿中的原有陈设已被清理一空,整面墙壁变成一副巨大的川康地形图,边军各营的驻扎地点在图上标注分明,(纵)横交错的河流和山川路径清清楚楚,只是没有里程和标高等数字。
原本方方正正的香案供桌均已撤去,换上了实木制作的厚重文案,大殿两侧整齐摆放两排高背椅子和间隔的茶几,墙壁粉刷得洁白耀眼,左边墙上还挂着面硕大的瑞士机械钟。
振字营新任参谋官、正军校郑长泽站在文案旁向萧益民报告:
“江汉路延长至西城墙的工程完工大半,估计十五日后铺就沥青路面,大营东南角紧靠汉江路的警戒塔开始修建,工程营询问是否顺便修建围墙?”
萧益民摆摆手:
“不急,不急,围墙不但不能修,营房暂时也不急着修,只需修好大营四个角的四座钢筋混凝土棱堡就行了,中间荆棘丛生、断垣成片的区域都不急着动,只需修好东面三个池塘的堤岸即可,这样就能与在建的军火库连成一体。”
郑长泽会意地笑了笑:“成都警察总局的局长陈光远大人派人送来请柬,邀请大人三日后赴宴。”
“赴宴就免了,把大营外靠城墙的五十多亩地划给他们也是赵大人的意思,不用谢我。”萧益民实在没工夫赴宴,振字营正处于草创阶段,诸多事务都需要他拍板定夺。
身穿正军校军服的枟毅大步进来:“大人,新军统领朱将军携程参谋长、尹参领到来。”
萧益民一愣,连忙站起来出门迎接,看到朱庆澜和程潜、尹昌衡在卫兵的引领下,艰难地绕过几丛荆棘和乱石,转过倒塌一半的墙壁小心走来,忍不住咧嘴一笑,大步迎上:
“朱将军、二位老兄,什么风把你们给吹来了?有事派个人过来叫一声即可,小弟肯定随叫随到。”
朱庆澜几个纷纷笑骂萧益民口是心非,言语间似乎毫无芥蒂,比以前更为亲近了。
这也难怪,总督赵尔巽调离之后,萧益民也离开了油水横流的兵备处,调到边军统帅赵尔丰麾下。如此一来,萧益民与新军各部没了利害关系,新军将校们自然也就心情大好,面对急流勇退的萧益民也亲切很多,就连萧益民破格连升两级担任新成立的“振字营”管带,大家都认为是应该的,不少人还说,以萧益民的能力和学识,哪怕连升三级也不为过。
尹昌衡满脸堆笑地打完招呼,几步跳上一旁的小土包,遥望满目荒凉的校场,连连摇头:“溢茗老弟,西教场不是剩下很多好营房和操场吗?将军府的两个营只有六百余官兵,根本用不了那么多,怎么把你打发到这片废弃的地方?”
萧益民看到朱庆澜和程潜都感兴趣地上去观望,只好跟上去,指着校场南面正在施工的江汉路延长线解释:
“等前面的道路修好,也就没这么难看了,几年前北校场还是挺好的,虽然坐落在成都西北角交通不便,但胜在清净,地盘也够宽,慢慢修吧,总有一天能修出个样子来的。”
“是个好地方,可惜了!溢茗老弟也够辛苦的,估计是凤山将军不愿意让你的振字营驻扎西教场,才把这地方指定给振字营的吧?”朱庆澜的消息还是很灵通的。
程潜却有不同的见解:“我觉得这地方非常好,要是资金充足,建好后绝不逊于东校场和东郊新大营。”
萧益民苦笑着说:“关键是没有资金啊!否则那里能轮得到小弟?”
众人理解地点点头,尹昌衡指着汉江路南面的大片库房,问道:“成都府不是要重建常平仓吗?怎么没见动静?”
“还建个屁啊,三十万两特别拨款一下来,就被府衙和两个县衙那帮孙子私下分掉一半,振振有词地说要集中财力人力,全力以赴尽快修好御河两岸,为成都民众营造个花园式的安居区域。。。。。。这群***!要是制台大人还在,非剥了他们的皮不可,现在可好了,换上王大人来当总督,那帮孙子开始肆无忌惮地贪墨了。”
朱庆澜张口就是一通牢骚,估计在新总督王人文那里没得到什么好处。
萧益民一听,不由乐了:“朱老哥,大人离开之前,不是刚给新军下拨三十五万特别款项购买火炮枪支吗?你怎么还有这么多牢骚话?”
朱庆澜收回目光:“今天哥几个就是为这事来的,走!到你的大庙里喝口水,坐下慢慢说。”
大家一同走向庙宇,尹昌衡看到大门外空荡荡的也没个牌匾,纳闷儿下开口就问:
“溢茗老弟,怎么连牌匾都不挂一块?哪怕竖根旗杆挂上你的‘振字旗’三个大字也是好的,起码让人知道你的大营在这儿啊!”
“千万别,要是真挂上‘振字旗’,说不定一夜之间萧某就成为全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