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聊斋志异-白话简写版 >

第21部分

聊斋志异-白话简写版-第21部分

小说: 聊斋志异-白话简写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财,现在大概可以给你了吧!”月生连忙问:“在哪儿?”父亲回答说:“明
天给你。”月生醒后觉得奇怪,还以为是贫困中过于想得钱而作的一场梦。第二
天,挖土修墙,意外地挖到大量金钱。这才明白父亲从前所说的“没有多少人”
,原来是指家中人相继去世之后的意思。

  41、柳 秀 才
  明朝期间,青州兖州一带发生蝗灾,渐渐地蝗虫又飞集沂州。沂州的县令非
常忧虑。一天办完公后睡在衙门里,梦见一个秀才来拜见。秀才相貌雄健,身材
高大,说有防御蝗灾的办法。县令听说后连忙问他到底有什么高招,秀才答道:
“明天西南方路上有个骑着大肚子母驴的妇女,就是蝗神。只要向她哀求,就可
避免一场蝗灾。”县令感到惊异,第二天,真的准备了酒菜去了城南。等了好久
,果然看见有个披着褐色披肩的妇女,一个人骑着头母驴,慢慢地往北走。县令
立即烧香,捧上酒,在道旁迎接,等走近了,便拉住驴不让她走。妇女问道:“
县令,你要干什么?”县令哀求道:“区区小县,请您可怜可怜,不要让蝗虫出
来吃庄稼吧!”妇人说:“可恨那柳秀才多嘴,泄露了我的秘密!应当让他自身
受害,不损庄稼是可以的。”她喝了三杯酒,一下子就不见了。后来蝗虫又遮天
蔽日地飞来,但不落在田地里,都停在杨柳树上。蝗虫经过的地方,柳叶都被吃
光。县令这才醒悟,原来秀才是柳神。有人说:“这是县令爱护百姓而感动了神
灵。”这个县令则被柳神的牺牲精神所感动。

  42、瞳人语
  从前,长安城有个读书人名叫方栋,这个人很有点才名,但行为轻佻,不守
礼节。每次在路上看见出游的少女,便轻薄尾随在后面。这一年,清明前一天,
他偶然在城郊散步。见有一辆小车,四周挂着红色的绣花帏幔。几个青衣丫鬟跟
着车子慢慢行走。其中有一个小丫鬟与众不同,她乘坐一匹小马,容貌美极了。
方栋悄悄走近车前一看,只见车帘大开,里面坐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女郎,红妆艳
丽,方栋看了顿觉眼花缭乱,神魂颠倒。于是紧追不舍。一会儿跑到车的前面,
一会儿又跑到车的后面,尾随了好几里路远。忽然,他听到车内的女郎把小丫鬟
叫到车边说:“给我把车帘子放下来。哪里来的疯狂小子,这样不停地偷看我!
”小丫鬟遵命放下了车帘,并愤怒地对方栋说:“这是芙容城七公子的新媳妇回
娘家,不是乡下人的老婆,可以任凭你胡乱偷看!”话刚说完,丫鬟在车道上顺
手抓了一把尘土朝方栋脸上砸过去。方栋两眼被土眯住了,好半天也睁不开,等
他再睁开眼睛时,车马已不见了。他惊疑地回到家里,觉得眼睛疼得难受,忙请
人拨开眼皮检查,发现眼球上已生了一层薄膜。过了一夜,眼睛越发疼得厉害,
眼泪不断地往下流。眼中薄膜越长越厚,几天后便长得像铜钱那么厚,而且右眼
球上也长了一个螺旋形的厚膜,任何药物都治不好。方栋懊悔不已。他听别人说
诵《光明经》能解除灾难,于是手捧一卷,请人教他诵经。开始读时,他还有点
烦躁,过了一段时间后,心情就渐渐平静下来了。他每天从早到晚盘腿静坐,手
持念珠,默颂经文。像这样坚持了整整一年,邪念全打消了。
  有一天,方栋忽然听见左眼中有人在小声说话:“这里面黑漆漆的,叫人难
受死了!”右眼中像有人回答说:“我们一起出去游玩一下,出出这里的闷气。
”话说完后,方栋渐渐感觉到两个鼻孔中似乎有小东西蠕蠕爬出去了,弄得鼻孔
痒痒的。过了好长时间,它们又从鼻孔中回到眼眶里面。方栋又听到它们在说话
:“好久没有到园亭里看一看,珍珠兰都已经枯死了。”方栋向来喜闻兰花的芳
香,在自家的园内种了许多种兰花,常常亲自去浇灌它们。但自从双眼失明后,
便将兰花的事搁置下来了。现在听说兰花死了,他马上问妻子:“兰花为什么枯
死了?”妻子反问他是怎么知道的?方栋便把刚才听到的话告诉了妻子。妻子赶
紧到花园里去查看,兰花果然已经枯死了。妻子感到十分奇怪,便悄悄地躲在房
中等待“怪物”出来。她看见有两个小人从方栋的鼻孔里爬出来,他们还没有豆
粒大,迷迷糊糊走出门去,越走越远,逐渐不知他们的去向了。不一会儿,两个
小人又回来了,飞到方栋的脸上,又像蚂蚁入穴那样钻进方栋的鼻孔。两三天内
都是这样。方栋又听到左边的小人说:“隧道弯弯曲曲的,你我来往很不方便,
不如我们各自开一门。”右边的小人说:“我这边的墙壁太厚了,开门不那么容
易呀。”左边的说:“我在这边试开一下看,我好与你在一起。”听它们说完后
,方栋隐约觉得左眼眶像被人抓裂了一样。过了一会儿,方栋睁开眼睛一看,能
看清室内的桌子和其它东西。方栋好不高兴,马上告诉妻子。妻子仔细地察看他
的眼睛,发现脂膜破裂的地方有个小孔,黑眼球荧荧发亮,就像半粒花椒那么大
。又过了一夜,方栋左眼内障完全消尽了,仔细一看,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
而右眼上的螺旋形的厚膜依然如故。他们才知道两个瞳人合居在左眼眶内。方栋
虽然瞎了右眼,但视力却比失明前更清楚了。从此以后,方栋的行为一直很检点
,并得到乡邻们的称赞。

  43、画 壁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首诗描绘的就
是观画者的心境。下面这则故事讲的却是“人入画”的故事。有一天,孟龙潭和
朱举人偶然走进一座僧庙。庙内的殿宇和禅房都不是很宽敞,一打听,才知这里
只有一位老和尚。老和尚听见客人问话,赶紧整了整身上的衣服出来迎接,并引
客人到处游览。殿堂两侧的壁画非常精妙,壁画上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东边壁
上画的是天女散花图。图上有一个披着长发的仙女,手拈鲜花微笑着,眼波流盼
。朱举人目不转睛地望着这位仙女,不知不觉心动神摇,竟站在那里冥思凝想起
来。他忽然觉得自己的身体轻飘飘的像腾云驾雾一样,飞到壁画上去了。只见楼
阁重迭,已不再是人间世界。忽见一个老和尚坐在法坛上讲经说法,有许多和尚
在周围站着听讲。朱举人也混杂在众和尚中间站着听讲。忽然,他感觉到有人暗
中在扯他的衣袖,回头一看,原来就是那位披发拈花的仙女。仙女对他微微一笑
,就朝前走了。朱举人连忙跟了上去。仙女走过有曲栏的走廊,进入一间小室里
面,朱举人在室外犹豫不前,进进退退。少女回过头来,举起手中的鲜花,远远
地做出要他进来的手势,朱举人这才快步走进小屋。过了不一会儿,忽然听到屋
外靴声铿铿、锁声锵锵,紧接着便是粗野的吆喝声和纷杂的辩说声。仙女连忙与
朱举人一起向外边偷看,只见一个身穿金甲的使者,面色漆黑,一手拿着铁锁链
,一手提着铁锤,众女子都站在他周围。使者问:“全到齐了吗?”众女回答说
:“都到齐了。”使者说:“假如有谁私藏下界凡人,你们应共同检举她,切莫
自找麻烦。”众女又一齐回答说:“没有这样的事。”使者转过身去,瞪着两只
鹰一样锐利的眼睛,在屋里四处扫视,似乎将要搜索全屋。仙女吓得要死,脸色
像死灰一样,惊慌地对朱举人小声说:“你赶快钻到床底下去!”她一边说,一
边打开壁上的小门,仓促地逃走了。朱举人趴在床底下,吓得大气也不敢出垂。
一会儿他听到靴声响,有人来房内,然后又出去。一会儿又听到喧哗声越来越远
,他心里才稍微安定了一点。然而门外经常有来往说话声。朱举人因蜷缩床下太
久,觉得耳内像蝉叫一样嗡嗡作响,两眼直冒金花,那种痛苦不堪的情形简直无
法忍受,只好强制自己静听屋外的动静,耐心等待仙女进来放他出去,他甚至连
自己是从哪里来的都忘记了。
  孟龙潭也在殿中观赏壁画,可等他想起同来的朱举人,转眼一看却不见了,
便问老和尚。老和尚笑着说:“他前去听讲经说法了。”孟接着又问:“在什么
地方?” 老和尚说:“前面不远。”过了一会儿,老和尚用手指轻弹墙壁喊道:
“朱施主,玩了这么长时间还不出来?”这回壁画上马上现出朱举人的头像,只
见他侧着耳朵站在那里,似乎在听、在看。老和尚又喊道:“你的朋友已等你多
时了!”朱举人这时才从墙上飘落下来,灰心丧气,如同木头般地呆站着,两眼
痴呆无神,双脚颤抖发软。孟龙潭见他这个样子大吃一惊,忙问他是怎么一回事
。朱举人把自己的经历说了一番,说当时自己正趴在床下,忽听到雷鸣般的叩击
声(老和尚弹壁声),便出房来探听。他们三人再同看壁画上的拈花仙女时,见
她头上螺髻已高高翘起,已不再是前面所看到的垂髻仙女了。朱举人吃惊地给老
和尚行礼,请他说明这件怪事的由来。老和尚笑着说:“幻景都是由人的内心产
生来的,我怎么能说得清楚呢?”朱举人因疑团解不开而心灰意冷,孟龙潭因担
惊受怕而傍徨无主了。二人只得起身,顺着层层台阶走出了寺庙。

  44、王 六 郎
  许某人,家住在淄川城北郊,以打渔为生。每天夜晚,他都要带酒到河边一
边饮酒一边捕鱼。他喝酒时常常把酒洒在地上,祷告说:“河里溺死鬼请喝酒。
”他这样做已经成习惯了。别人捕鱼一无所获,而只有他总是捕到满筐的鱼虾。
有一天晚上,他像往常一样一个人在河边喝酒。不知什么时候来了个少年,在他
身边来来回回地走。许某一向乐于助人,看见少年便邀请少年过来喝酒,少年挺
爽快地与他共饮起来。这个晚上没捕到一条鱼,许某感到很失望。少年站起来说
:“请让我到河的下游为你赶鱼去。”说完,少年便飘然而去。没过多久,少年
回来了,说:“大批的鱼来了。”许某果真听见了鱼的唧唧呷呷的声音,连忙把
网拉起来,一下子捕到了好几条一尺多长的大鱼。他高兴极了,对少年表示感谢
。少年要走时,他要送鱼给少年,少年不要,说:“多次喝你的酒,这点小事哪
里算得了什么。你如果不嫌弃,我以后还要为你帮忙。”许某说:“我才与你饮
一次酒,怎么说已喝了多次呢?你肯永远这样关照我,可我没法报答你的盛情。
”许某问他叫什么,少年回答说:“姓王,见面时你就叫我王六郎好了。”两人
就这样告别了。
  第二天,许某卖掉鱼,多打了些酒。晚上到河边时,那少年已经先到,两人
便高兴地饮起酒来。喝了几杯后,少年就替许某下河赶鱼。就这样过了半年。
  有一天,少年忽然告诉许某说:“自从我们相识以来,彼此情谊胜过同胞骨
肉,遗憾的是分别的时间快到了。”听他的话说得很凄惨,许某吃惊地问他这是
为什么。他几次想说而又不肯说,最后说:“我们两人感情很好,说出来你不会
害怕吧?临别前,不妨直说了吧。我是鬼,因为平时喜欢喝酒,喝醉了淹死在这
河中,当鬼已好几年了。以前你捕的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