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聊斋志异-白话简写版 >

第28部分

聊斋志异-白话简写版-第28部分

小说: 聊斋志异-白话简写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天,崔母的弟弟死了,崔猛跟着母亲去吊丧。路上遇见一伙人绑架一个
男人。围观的人把路都堵住了,车子不能前进。崔猛上前打听。原来是一个大乡
绅的儿子,横行乡里,看到一个李申的妻子很漂亮,便命令他的家人勾引李申赌
博,用高息贷给他钱,并强迫他在借券上写明以老婆作抵押。李申输完了钱又赌
了一个晚上,欠了几千文钱的赌债。李申没钱还债,那个乡绅的儿子便派了很多
的人把他的老婆抢走了。李申在乡绅门前哭诉。那个乡绅的儿子大怒,把李申绑
在树上,棍打鞭抽,还用剑刺,逼李申立下“无悔状”。崔猛听了这个情节,打
算动用武力。崔母掀开车帘喊道:“哎!你又想干什么?”崔猛只得停下。吊完
丧后回到家,他气得不作声,也不吃饭,只是呆呆地坐着,好像在嗔怪什么。妻
子问他,他也不回答。到了夜晚,他和衣而卧,在床上翻来复去睡不着,第二天
晚上又是这样。有时突然开门外出,一会儿又回来躺下。这样过了三四天,妻子
也不敢多问。后来一次出去很久才返回,关上门就睡得很深沉了。后来才知道,
这天晚上,那个乡绅的儿子被人杀死在床上,肚子被剖开,肠子流了出来。李妻
也被杀死在床下。官府怀疑是李申干的,把他捉来惩治。李申被加上手镣脚铐,
脚上的踝骨都被磨破了,最终没有供认。一年多后,李申受不了重刑,只得违心
招供了,便被判了死刑。这时,崔母也死了。出葬以后,崔猛告诉妻子说:“杀
那个乡绅儿子的人是我,当时因为母亲还在,没有说出去。现在母亲的事也料理
了,我怎能以自身的罪殃及别人呢?我准备到官府去受死刑。”崔猛到官府去自
首。县官非常奇怪,给他上了刑具送到狱中,释放了李申。李申不答应,坚决承
认是自己干的。县官无法判决,只有将两人同时拘禁。李申的家属和亲戚都讥讽
责备李申,李申说:“崔公子所作的事,是我想做的,但我办不到。他代我做了
,我怎么能眼看着他去死呢?”坚决不肯改口,和崔猛争相招供。不久,衙门终
于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强迫李申出狱,以崔猛抵罪,并准备处以死刑。这时,正
碰上审查刑事案件的赵部郎来检查,赵部郎审阅案卷时发现了崔猛的名字,便让
旁人退出,喊来崔猛。崔猛进来抬头一看堂上的赵部郎,原来是赵僧,又悲又喜
地把事情经过说了。赵部郎犹豫了很久,依旧叫人把崔猛押回监狱,嘱咐狱卒好
好照顾他。不久,以自首为名给他免去了死刑,充军至云南。李申为了侍奉崔猛
,也去了云南。不满一年崔猛就被赦免回家。
  回乡以后,李申始终跟随崔猛,代他经营产业,料理家事。崔猛给他工钱,
他不肯要,对学飞檐走壁、舞刀弄枪之类的功夫,很是用心。崔猛待他不薄,并
帮他娶了妻子,买了田产。崔猛从此也痛改以前的鲁莽行为,每次摸到臂上老母
给他刺的十字时,就眼泪汪汪的。崔猛的仗义行为远近闻名,因此,乡亲们有了
什么事,李申常常借助崔猛的名义进行调解。

  63、陆 押 官
  赵公从官场上退下来以后,在家休养。有一天,有个青年人毛遂自荐,说是
要求给赵公抄写文书。赵公为人倒也随和,听说有人求见,便连忙请他进去。那
个青年长得清秀文雅,自称陆押官,说是干事不要工钱。赵公留下了他。他比一
般仆人聪明,往来的书信奏折书写得很工整。赵公和客人下棋,陆押官在旁观看
,只要他稍加指点,赵公就可赢棋。因此,赵公十分器重他。同僚和仆人见他很
受主人着重,开玩笑要他请客。陆押官答应了,问他们一共多少人?把别墅的管
家们都算在一块,一共有三十多人。众人以为这下能难住他,但陆押官不以为然
地说:“这很容易,只是客人多了,我自己不能仓卒间办好筵席,只有到酒店里
去请。”于是,把所有的同僚都请了来,到街口的酒店坐下。刚开始喝酒时,有
人按着酒壶站起来说:“各位暂且不要喝,请问今天是谁做东道主?作东的应先
拿出钱来押着,然后我们大家才可尽情吃喝。否则,一动筷子就几千铜钱,吃完
一哄而去,向谁要钱付账呢?”众人都望着陆押官。陆押官笑着说:“是不是觉
得我没钱付?我当然有钱。”说着,便站起来,从盆中捻起一团拳头大小的湿面
,然后又把面团捏碎成小块块放在桌上。一会儿,这些小块块面团化成了一只只
小老鼠,在桌上乱跑。陆押官随手捉了一只剖开,老鼠啾啾叫着,陆押官便从鼠
肚中取出一块银子,一会儿老鼠捉光了,碎银则放满了桌子。他对大家说:“这
些银子还不够喝酒吗?”众人感到奇怪。等吃喝完了,一算帐,只需三两银子。
大家把碎银一称,恰好够。众人要了一块碎银带回,向主人说了这桩奇事。主人
要他们把银子拿来看看,但一搜就不见了。回去问店主,店主说交作酒钱的银子
都变成了蒺藜。仆人把这件事告诉赵公,赵公便问陆押官。陆押官说:“朋友们
逼着要我请客,可我口袋里又没钱。幸好我年轻时学了点法术,所以就试了试。
”众人仍要陆押官去还酒钱。陆押官说:“某村的麦草还有麦子,再去簸扬一次
,可以收两担多,用来还酒钱还有多余的。”便找了一个人一同前往。当时,那
个村的管家正要回去,便与陆押官一同去了。到了麦场,只见那场子中有几斛干
净的麦子堆着。众人由此更加佩服陆押官了。
  一天,赵公去朋友家中喝酒,看见友人家中的堂屋有盆兰花,长得很茂盛,
赵公很喜爱,回家后还在赞叹。陆押官说:“您如果真的喜欢这兰花,我不难给
您弄到。”赵公不相信。可第二天早上到书房,忽闻异香扑鼻,见有一盆兰花摆
放在房里,而且花杆、叶片和在朋友家见的一样多。赵公怀疑陆押官是从友人家
中偷来的。于是问陆押官,陆押官说:“我家养的兰花,有千百株,何必去偷别
人的呢?”赵公还是不相信,恰逢那位朋友来了,朋友看见兰花吃惊地说:“怎
么和我家的兰花一模一样?”赵公说:“我刚刚买来的,也不知卖花人从哪里弄
来的。你出门的时候,见兰花还在吗?”那友人说:“我来时不曾去书房,不知
花在不在,但它怎么也不会跑到这儿来呀。”赵公看着陆押官,陆押官说:“这
也不难分辨:您家的花盆破了,有补镶的痕迹。这个花盆就没有。”客人仔细察
看,发现真是这样。于是不由人不相信。客人走后,陆押官连夜告诉主人:“早
上我说我家养了很多花,现在就委屈您走一趟,乘着月色去观赏一下。但其他人
都不能跟着去,只有阿鸭可以。”阿鸭是赵公的书僮。赵公便接受了他的请求。
赵公刚出家门,便看见已有四人肩抬轿子,正恭候在路旁,赵公坐进轿子后,轿
子立即跑得像奔马一样。一会儿就进了深山,只闻到奇香沁人骨髓。进到一个洞
府,只见房舍光彩夺目,和人间的绝然不同。房里到处都摆设了花、石,花盆精
美,鲜花艳丽,香气四溢,单是兰花一类就有几十盆,都长得很茂盛。观赏完毕
,像来时一样,赵公被轿夫抬回了家。陆押官跟随赵公十多年,后来赵公无病而
终。陆押官便和阿鸭离开赵府,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

  64、大 鼠
  明朝万历年间,皇宫里出现一只大老鼠,长得像猫一般大。这只大老鼠咬坏
了宫中不少器具,成为宫中一大隐患。宫里派人到处寻找民间的好猫来捕捉这只
大鼠,但那些猫反倒都被大鼠咬死吃了。对这只连捕鼠能手的好猫都对付不了的
大老鼠,宫中人人憎恨,可又无可奈何。
  有一次,外国进贡送来一只狮猫。这猫非同寻常,毛的颜色像雪一样白。太
监把狮猫抱去丢在闹鼠的屋里,关上门,偷偷在外面看。只见狮猫蹲了好久,才
见大鼠探头探脑从洞中出来。一见狮猫,马上狂怒着扑上去。狮猫跳到桌上躲避
,大鼠也跟着跳上,狮猫马上跳下去了。就这样,躲上跳下,不下上百次。众人
都以为狮猫害怕这只大老鼠,是个无用的“洋猫”。可过了不久,只见大鼠跳跃
得渐渐迟缓了,大肚子一起一伏,像在喘粗气。过了一会儿,它只得蹲在地上稍
稍休息。这时,狮猫乘机一跃而下,抓住大鼠的顶毛,直咬它的头。猫鼠翻滚着
互相搏斗,狮猫怒吼,大鼠啾啾惨叫。太监急忙推开门一看,只见大鼠的头已被
咬烂了。这才知道狮猫避躲大鼠,并不是害怕,而是在等待大鼠疲惫乏力之后,
再去咬杀它。这只狮猫运用的是敌人出击我退却,敌人退却我就出击的计策,结
果成功了。

  65、牧 竖
  有两个牧童在深山老林里迷了路,他们恰巧走到一个狼窝前,见窝里有两只
小狼仔。这两个机灵的小牧童连忙商量了对策,于是,一人捉住一条,分头爬到
相距几十步远的两棵树上。过了一会儿,老狼回来了,它钻进洞一看,小狼不见
了,急得团团转。一个牧童在树上对小狼又是扭脚,又是揪耳朵,让它嚎叫。老
狼听到小狼的叫声,仰头看见了,大怒着冲到树下,一边嚎叫一边连爬带抓。这
时,另一个牧童也在树上整得小狼嚎叫起来。老狼听到,慌忙四下张望,才看见
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嚎叫起来,老狼又回头奔跑过来。这样,老狼口中叫个不停
,脚下奔跑不止,来来往往跑了几十趟,渐渐跑不动了,叫声渐渐弱了。不一会
儿,就累得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又过一会,便一动不动了。牧童爬下
树一看,老狼已经死了。

  66、王 司 马
  大司马王霁宇是河北新城人,他镇守北方边境时,曾经让铁匠特意打了一把
大杆刀,刀面宽一尺,重千斤。他每次巡视边防的时候,就让四个大力士抬着。
每到一处,他总是让人把大杆刀丢在地上,故意让北边敌兵来拿。敌兵发现大杆
刀,打算扛回去,可就是拚尽全力,刀还是一动不动。王司马又暗里用桐木照大
杆刀的样子另做了一把,宽窄大小一模一样,外面贴上银纸,经常拿着这把假刀
在马上挥舞。北边敌兵看了,无不震惊他力大无穷。王司马还在边关外插上芦苇
作边界,芦苇墙横斜几十里,像篱笆一样,他还扬言说:“这就是我的长城。”
北边敌兵一来,把那些芦苇都拔下烧掉了。王司马又命人重新插上。不久,又被
烧了。这样搞了三次。到第四次时,王司马在芦苇下埋上火药炮石。当敌兵再来
焚烧时,火药炮石爆炸,敌人死伤很多。敌人逃跑后,王司马又像先前一样插上
芦苇。敌兵远远望见,都退走了。因此北边敌兵害怕王司马,对他服服帖帖。后
来,王司马年纪大了,请求告老还乡。他一走,边塞又紧张了。朝廷只得召他复
职。当时,王司马已是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了,便在皇帝面前极力推辞。皇帝安
慰他说:“只是麻烦你躺在那里镇守就行了。”于是,王司马又到了边塞。他每
巡视一处,就躺在帷帐中。北边敌兵听说王司马来了,都不相信。于是假说议和
,准备检验王司马是不是真的来了。议和时,卫兵掀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