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 >

第104部分

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第104部分

小说: 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橘逸势孤伶伶地坐在空海斜后方,一种略感不满的神情挂在脸上。
  自窗边望去,庭院春色一览无遗。
  槐树新绿摇曳,牡丹也开始绽放。
  西明寺是长安屈指可数的牡丹名胜。
  由于牡丹花季里,西明寺也对一般人开放,赏花客应该很快便会把此地弄得热闹异常。
  “喂……”
  逸势自空海身后唤道。
  “方才起,你一直在写些什么?”
  “种种事。”
  空海头也不回地响应。
  他说话的口吻,听来有些喜不自禁。
  “种种事,是什么事呢?”
  “就是种种事啊。”
  “光说种种事,我怎么听得懂。”
  逸势闹别扭地响应。
  然后——
  “原来如此。”
  空海在书桌上搁笔,终于特意转过身来。
  “原来因为我不理你,所以你觉得很无聊。”
  空海嘴角浮现一抹笑意。
  “才、才不是这样。”
  “那,不然是为了什么?”
  “我是要你告诉我,你在写些什么。你却故意卖关子不肯告诉我。”
  “我没有卖关子。”
  “那,你说说看。”
  “我该怎么说呢?”
  “你在写的是什么?反正,大概是和这次的事有关吧。”
  “没错。现在刚好写完了。我写的是乐器。”
  “乐器?”
  “就是要带去华清池的东西。”
  “要带什么乐器去呢?”
  “编钟、编磬、鼓、瑟等等。”
  空海将方才振笔疾书的纸张,递给逸势。
  逸势接手一看,上面果真写着乐器名。
  编钟。
  编磬。
  鼓。
  瑟。
  琴。
  笙。
  排萧。
  篪。
  “其他的,我还打算凑齐五弦月琴、十弦琴等。”
  “包括昨天你咐吩赤的那些吗?”
  “是的。不仅乐器,似乎还需要搭配的衣裳等。今天我又重新誊写了一遍——”
  “——”
  “我还想召集会使用胡国乐器的人——”
  “——”
  “不仅乐器,食物也要考虑。这样就得召募会做胡国料理的人,还要准备琉璃酒杯、葡萄酒。为了怕忘记,所以才写了下来。”
  “你也会忘记?”
  “不,不是怕自己忘记。是要让负责收集的人记住。”
  “负责收集的人?”
  “总之,待会赤来了,我就拜托他去收集。皇上遭逢困难的时刻,不方便公开收集这种器具,所以必须秘密行事——”
  “——”
  “何时、何地、如何成行,我把一切安排全都写了下来。”
  “你说,要办一场宴会?”
  “嗯。”
  “你也说过,要在华清池举行。”
  “对,我说了。”
  “做这件事到底和这次的事有没有关系,我还是搞不清楚。”
  “逸势,你放心。老实说,我也不太清楚,我只是觉得该这么做——”
  “咦?”
  “守护皇上的方法,并非仅限于对抗妖魅吧。”
  “你的话,我还、还是听不太懂。”
  逸势响应。
  空海展颜一笑,随后喃喃自语般说道:“可是,太慢了。”
  “太慢了?”
  “赤来得太慢了。”
  空海话才刚说完,外面便传来大猴的呼喊声:“空海先生。”
  “怎么了?”
  “赤先生来了。刘禹锡先生也一道来了。很焦急的样子。”
  “快请他们到房里来。”
  空海语毕,不久,赤便出现了。
  刘禹锡站在赤的身旁。
  脸色欠佳。
  “怎么了?”空海问。
  “我替柳宗元先生传话来了。”刘禹锡响应。
  文人出身的刘禹锡,是柳宗元的好友。现在,两人同在王叔文手下共事。
  刘禹锡和赤一道出现,难道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情?“传什么话?”空海开口问。
  “昨晚,皇上仿佛精神错乱——”
  “唔……”
  “惠果和尚虽也设法帮忙,却说危险时刻或许即将来临。”
  “危险时刻?”
  “皇上和惠果和尚都很危险。”
  “唔。”
  “他没告诉我详情。请您见谅。这件事若传出宫外,后果将会很严重——”
  “我知道了。”空海点了点头。
  他心里十分明白,攸关大唐天子生死之事,岂可轻易泄露风声。
  “那,我这边也要赶紧行事了。这些器具,请您安排。方法由您决定——”
  空海将逸势手上的纸张,及书桌上搁着的纸片,一道交付给赤和刘禹锡。
  “知道了。”
  刘禹锡颔首致意,却满脸不解。
  他不明白,在这种时刻,空海为什么要筹办宴会,还要召集这么多乐师?不过,这些疑问却不能明说。
  “请您代我向柳先生问安。我这边也会尽力而为。”
  空海说毕,赤和刘禹锡同声说道:“告辞了。”
  两人立即离去。

  空海和逸势离开西明寺,走在路上。
  大猴也久违地同行。
  最近大多留守在西明寺的大猴,语带兴奋地说:“好久没和空海先生出门了,真是高兴。”
  一行人向西行,漫步在春日喧闹之中。
  在街坊中走动的人们,谁都不知道宫里正在进行什么事。
  因阿伦·拉希德这件事而死人的案子,虽曾喧腾一时,但从长安这百万人口的城市看来,也不过就是部分人茶余饭后的传闻罢了。
  无论任何事件,均将被吞没进此大城市内部,然后失去踪影。
  宛如亲身体验此巨大城市所具有的伟大机能,空海脸上浮现憨笑,深呼吸地走在路上。
  “空海,我们到底要去哪儿?”
  逸势问道。
  因逸势还没听到空海说出目的地。
  刘禹锡和赤告辞之后,“我们也走吧。”
  空海如此说,随即起身。
  “走?”逸势反问。接着又问:“去哪儿?”
  “去了就知道。”
  空海要逸势起身,自己跨前一步后,再度回头。
  “对了,大猴,你也一道去吧。”
  语毕,空海催促逸势,离开了西明寺。
  “去西市。”空海说。
  “去西市做什么?”
  “我心里有个打算,想去找个东西。”
  “什么东西?”
  “荔枝。”
  “荔枝?现在荔枝能弄到手吗?”
  “所以才要去西市啊。总不能每件事都托赤去办吧。”
  西市人声鼎沸,一片嘈杂。
  众多店家在此摆摊。
  空海有如识途老马,漫步在栉比鳞次宛如迷宫般的店家之间。
  “喔,就是这儿。”
  过了一会,空海顿步,立在毛笔店门前。
  店头陈列大大小小的毛笔,店内有个自发老人。
  “这不是空海先生吗?”
  老人先扬声召唤。
  “好久不见了。”
  空海脸上浮现笑容,向老人打招呼,说道:“李先生,这位是我常提到的橘逸势。”
  介绍完逸势,再介绍大猴。
  “逸势,这位是来自蜀地的李清水先生。在长安,像李先生这样擅长制笔的人很是罕见。”
  空海说毕,李老人满脸笑得皱成一团,说:“不是很罕见,是绝无仅有。”
  “李先生教了我各种制作毛笔的技法。”空海向逸势解释。
  “那,空海先生今天大驾光临,有何贵事?”
  “我有件事,非先生帮忙不可。”
  “噢,什么事?”
  “你可不可以帮我找到一些荔枝?”
  “荔枝?!”
  “是的。”
  “这——很难哪。”
  “所以,才来请托先生啊。”
  空海若无其事地响应。

  “说到荔枝,还得再一个月才会运到长安。即使运来,数量也很少。”
  “应该是这样吧。”空海点了点头。
  就算南方采收了荔枝,也有距离上的问题。
  果实采收后,光是不让它腐烂而运至长安,就要大费周章。
  “即使弄得到手,也要花不少钱。”
  李老人思索某事一般,瞄了空海一眼。
  沉默片刻后,突然又说:“我不能打包票。”
  “当然。”
  “我只能说,尽力而为。”
  “这样就行了。”
  “我去几处可能得手的地方问问看。要是荔枝已运到长安了,就可能弄到,要是还没运来,即使是我,也没办法哪。”
  “您知道可能有的地方吗?”
  “知道是知道。长安的有钱人家,每年均竞相抢食荔枝。这时,有人已在收购途中,也有人舍蜀地、远赴南方收购去了。运气好的话,其中某人的货或者正好在此时运到长安了——”
  “——”
  “不过——”
  “不过什么?”
  “量太多可就没办法了。”
  “是。”
  “而且还要花不少钱。”
  “我知道。”
  “因要从货物中偷偷挪出若干——”
  “是的。”
  “必须货已运到长安,才有可能办到。”
  “我明白。”
  “那,何时想要?”
  “最迟三天后一大早——”
  “三天后?”
  “很抱歉。由于时间紧迫,所以才来请托先生。”
  “嗯。”
  李老人抱着胳臂沉吟道。
  “那,总之,三天后的早上请人到这儿一趟。要是拿到手了,就交给他。”
  “应该是个叫作赤的年轻人会来这儿。”
  “是吗?”
  李老人点了点头,继之对空海说:“荔枝弄到手,我也要向您请托一件事。”
  “什么事?”
  “虽然我不知道您现在在忙什么,但要是事情收拾妥当了,请您务必陪我下盘棋。”
  “在下乐意奉陪。”
  空海微笑点头应允。

  空海和逸势走在在杂沓的人群中。
  此刻,正是离开李老人家,迈步街头的时候。
  大猴亦步亦趋跟在两人身后。
  迎面而来的行人,看到鹤立鸡群的大猴,莫不讶异于他的庞大身躯,而让出路来。
  托大猴的福,空海和逸势举步都很轻松。
  “不过,空海,这样妥当吗?”
  逸势边走边问。
  “什么?”空海反问。
  “荔枝的事。弄得到手吗?”
  “可以到手。”
  空海爽快地回答。
  “李先生不是说他没把握吗?感觉似乎蛮难的。”
  “要是不行,李先生一开始就会说不行。”
  “可是——”
  “他那样讲,就是说,应该可以弄到手。虽然他没打包票。”
  “是这样吗?”
  “李先生是南方人。跟蜀地、南方颇有渊源。即使现在,他对那边的事还是了若指掌。”
  “话虽如此,荔枝不是季节性果实吗?就算李先生对南方再熟,也不能送来还没成熟的荔枝吧。”
  “比蜀地更南方,您觉得如何?”
  “更南方?”
  “他不是说过,长安那些挥金如土的有钱人家,竞相抢食荔枝吗?”
  “他是说过,那又怎样?”
  “逸势,老实说,李先生就是这类有钱人家。”
  “什么?!”
  “李先生所说的有钱人家,也包括他自己。”
  “李先生是有钱人家?”
  “没错。”
  “那,他为什么在那儿卖毛笔呢?”
  “制笔是他的嗜好。他不是为了赚钱才卖毛笔的。”
  “也就是说,李先生自己每年都抢食荔枝——”
  “没错。他常派人运荔枝到长安。”
  “——”
  “听李先生说话语气,荔枝虽然还没运到长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