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空明传烽录 >

第24部分

空明传烽录-第24部分

小说: 空明传烽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道:“人生原是一场大梦,梦醒之日,追抚往昔,若还能记得些甚么,那才不枉了这一场梦。”桓震仰头大笑,一面笑,一面扬长而去。
  傅山连忙替桓震陪礼,道:“老大人恕罪。我这哥哥日来心中十分抑郁,言语之间偶有冒犯,尚望老大人莫要介怀。”赵南星拈须道:“老夫大把年纪,岂能与毛头小子一般见识。”又道:“然而小哥与令兄终日侧身贼中,不免与涅俱黑。”傅山摇头叹息,撇开话题,道:“敝兄去意已定,老大人若再留在此处,凭我一人之力未必便能照拂万全。这就让小子送老大人离去罢。”说着便要搀赵南星起身。赵南星摇头道:“老夫不走。”顿了一顿,道:“除非尔弟兄二人随我同去。”傅山哭笑不得,心想你堂堂一个朝廷大臣,怎地缠上了两个毛头小贼?
  赵南星似乎瞧出了他心思,喟然道:“那也不必瞒你。老夫自万历二年入仕,至今在官场中打滚已是五十二年。五十二年来几沉几浮,早已把一己功名看得不值一钱。然而国家政治,日渐糜烂,老夫实是死也不能瞑目。如今秦晋一带盗贼猬起,朝廷却是一味麻木不仁,老夫说一句不祥之语,国之大难将至啊。”傅山以往也曾听父亲纵论天下大事,深觉赵南星所言有理,不由得问道:“然则老大人以为该当如何?”
  赵南星苦笑道:“老夫以一垂死戍卒,旦暮未知,又能如何?但贼中既少一人,国家便多一人。一己微力虽不足道,但要老夫坐而视之,非但不忍,并且亦不能也。”傅山霍然动容,一躬到地,道:“傅山谨受教了。”
  回头再说桓震,一路直回山寨,到得自己帐中,惠登相却已经在那里相候多时了。他一见桓震回来,当即扑通一声,拜倒在地。桓震吃了一惊,连忙伸手把他拉了起来,道:“二弟你这是做甚么?”惠登相满面羞惭,道:“今日之事,小弟给哥哥陪礼。”桓震摇头道:“我自要走,不干你事。”惠登相提起手来,拍拍给了自己重重两个耳光,直打得面颊又红又肿。
  桓震叹道:“这又何必?二弟,我与你说,我今日之去,如同当日之来,都是情势如此,不得不然。你并无半分不是,以后千万不可耿耿于怀。”惠登相瞪大了双眼,十分不解。桓震也不与他详细分说,只教人取酒来,道:“咱们弟兄结义以来,从没能兄弟单独对酌。今日哥哥要与你喝最后一回酒。”过不多时,傅山也赶了回来。桓震酒量甚浅,略用几杯便即停杯不饮,倒是惠登相一个人抱了酒壶,左一杯右一杯地喝个不了,终于颓然醉倒,伏在桌上呼呼睡着了。
  桓震见状,心道此刻不走,更待何时?简单取了两件衣服,揣了平日积蓄的几十两银子,便与傅山告辞,头也不回,径自出寨。
  他一径北行,不多时便到了山口。正走间,突然觉得似乎远远一骑,从寨子方向疾驰而来。他不愿与山寨中人诸多废话,当下跳入路旁灌木中,蹲下身子,向外观看。 
 
 
 
  
 前传 昔我往矣 二十四回 前路
 
  桓震伏在路旁,拨开灌木,露出两只眼睛来向外观看,只见一骑飞奔而至,马上竟似坐的是两人,天色昏暗,倒看不清面目。那骑愈奔愈近,马上骑士大声呼唤“大哥”,却是傅山的声音。桓震一跃而出,叫道:“我在这里!”
  傅山勒住马头,跳下马来,跟着却又从马背上扶下一人,竟是赵南星。桓震奇道:“这做甚么?”傅山笑道:“赵老先生有话要与大哥说。”桓震不明所以,望着赵南星,只听他道:“老夫有一个早年至交,其门人弟子之中,有一个与老夫交情甚好的,如今在遵化做个兵备使,两位若往投之,老夫可保此人必以客礼相待。”桓震摇头道:“多谢老大人美意。只是桓震并不想做官。”在他心中,始终觉得明代政治腐败,早已无法挽救,哪怕自己再怎么立志要做一个好官造福乡里,一旦入了官场,要想逆流而上那是再也不能,只有随波漂浮,却又对不住自己的良心,是以一口拒绝。赵南星呵呵笑道:“你道官是说做便做的么?老夫举荐你去,也不过是充个佣书幕僚,以后进身之途,全要靠你自己打拼,老夫却帮不得也。”桓震这才明白,心想去去无妨,好在幕客的自由度甚高,若不适意时,自管抬脚便走。忽然想起一事,问道:“老大人如今却往何处去?”赵南星叹道:“天子流我于戍所,但教老夫一日不死,便不能擅离,自然是回振武卫去。”
  桓震正要答话,却听又是一阵马蹄如鼓点般急响,远远有人飞马而来,转眼已到目前,那骑士飞身跃下马来,桓震一瞧,却是吴天德。他跳下马背,第一句话便道:“军师快走!”桓震奇道:“怎么了?”吴天德怒道:“那班贼厮鸟们,暗地里商议说军师知道我寨中许多机关隐秘,倘若就此投了官府,引大军来攻,山寨必无幸日,是以要纠合部众,前来追拿。老子实在不忿这般人的作为,特意赶来送军师一程。”桓震心中感动,他与这吴天德虽然平日交好,但不过只是一同闲聊谈天的朋友而已,在他自己这一面,并不觉有甚么特别的交情,现下自己有事,吴天德竟特地前来相送,足见义气深重。当下点了点头,道:“桓某知道了。现下桓某打算往蓟州一行,料想他们也追不到蓟州去。”指着赵南星道:“某这里却另有一事,要烦恳吴大哥一力承担。”吴天德见桓震不要自己送行,本来不乐,但听他又说另有事情相求,当下道:“何事?快说!我怕他们就快追来了。”桓震道:“这位赵大人,请吴大哥送他回代州去。”
  吴天德想也不想,一口答应。傅山却道:“小弟随大哥同去。”桓震心中一动,想那山中众人既然对自己如此疑忌,必欲除之而后快,傅山留在那里,太也危险,倒着实不如与自己同去。当下道:“那好,我们……”一句话没说完,只听得远远一阵喊声嘈杂,竟是山寨中人已经追了上来。吴天德急道:“快走,快走!”桓震摇头道:“不必。”瞧着人马来向,咬着牙道:“桓某倒要会一会他们。”傅山哭笑不得,心想对方个个都是悍匪,你一个赤手空拳的书生,拿甚么去会?当下便要强行拖他上马。桓震左右不肯,正拉拉扯扯间,对方已经赶到,当先一人喝道:“兀那鼠辈,容不得你走!”却是刘志。
  桓震挺身而上,凛然道:“你待怎样?”傅山暗道不好,哥哥气昏了头,竟将自己性命也不放在心上了。刘志冷笑道:“若留得你这厮,必是大大祸害,且除了你。”桓震不怒反笑,道:“尔等今日杀我,明日官军便至,以我一人的性命,换你全寨两千余性命,桓某这笔生意实在大赚便宜,绝不蚀本!”刘志嗤道:“好大话儿!难不成你还有甚么撒豆成兵,呼风唤雨的伎俩不成?”他虽然口上如此说,但知道桓震身边有个惯用奇计的傅山,平日虽没把他放在眼中,此刻却也暗暗疑心,当下迟疑不进,并不立刻令部下擒杀桓震。
  桓震见恐吓奏效,心想打铁须趁三分热,当下道:“你们大将军是我结义兄弟,虽然桓某今日离了营寨,他必也遣人探问我消息下落。难道你就不怕他惩治你么?”刘志哈哈一笑,道:“这世间如此之大,少了一个两个人,又有谁能发觉?”说着凶像毕露,亲自擎刀,就要上前砍杀桓震。
  吴天德使的是一根白蜡杆子,平日盘在腰间的。见势不妙,手臂一抖,甩出了白蜡杆,杆头一点刘志,喝道:“要害军师,先过姓吴的这关!”刘志咬牙道:“这人已然叛寨而去,你还要叫他军师,显见是他一党。”高声喝道:“兄弟们,吴天德勾结外人,危害山寨,大家伙一起上啊!”众喽兵轰然答应,一起持刀涌上。吴天德哪里怕他,使开白蜡杆,高声呼喝,战在一处。
  他虽然武艺高强,无奈对方势众,又碍着三个不通武艺的文人须要时时照护,不多时便落了下风。刘志甚是得意,亲自举刀,劈头向桓震砍来。
  桓震将身一斜,堪堪躲开,刘志第二刀却又劈来。这一下已经避无可避,桓震轻轻叹了口气,闭目待死,突然起了一个念头,自己身死之后,魂灵会不会又回到原先那个世界去了?又或者是连身体也都一起?想到自己的尸体逐渐透明消失,旁边众人惊讶无比的样子,不由得心中竟感十分有趣。
  吴天德给多人缠住,分身援救不及,眼看刘志这一刀便要砍在桓震颈中,傅山赵南星一起惊呼。耳中只听扑通一声,却是刘志仆倒在地,身下汩汩流出鲜血。桓震叫道:“二弟!”一人从地上爬了起来,竟是惠登相。
  原来他酒醉醒来,得知了众人的图谋之后,立刻飞骑追赶,追到山口,见到双方一团乱斗,刘志举刀向桓震斩下,情急之下双足一蹬,站上了马背,飞身扑下,正中刘志后背,顺势扭住他手腕向下一按,刀尖调转方向,刺入了他自己腹中。
  惠登相惊魂初定,只是呼呼喘气,望着桓震说不出话。桓震醒过了神,心下也是后怕不已。刘志手下见首领已死,兼且还是死在大将军手下,当即一个个抛了兵器。吴天德便也不为已甚,收了白蜡杆子。
  桓震不愿多说,向惠登相道了声“多谢”,对傅山等人道:“走罢!”顺手牵了刘志之马,正要认镫上马,惠登相一步上前,攥住缰绳,道:“大哥当真要走?”桓震默然点了点头。惠登相心中难过,一时无语。桓震笑道:“不必如此。”想起傅山曾对他说的一句话来,当下道:“一日兄弟,一世都是兄弟。”抖开缰绳,纵马而去。傅山与赵南星共乘一骑紧随其后,吴天德向着惠登相抱拳为礼,也上马扬鞭追了上去。惠登相站在夜色之中,望着几人的背影愈去愈远,心中一片空落落地,不知道自己这二十三年人生,究竟是为了甚么?
  却说几人连夜赶路,离了小五台范围,吴天德和赵南星便要转向西南方向,桓傅两人却是东行。赵南星从怀中取出一封预先写下的荐书,要桓震收好了,带去遵化交给兵备副使耿如杞。桓震感谢一番,握手而别不提。
  这夜两人宿在长宁镇,桓震想起蒋秉采,不知他现下如何,心中甚是挂念,便想绕道去一趟灵丘。反正左右无事,也不怕耽搁了行程。灵丘也在西南方向,倘若明日一早上路,或者还能追的上赵南星。岂知次日正要启程,却听得两个客商闲谈,说是蒋秉采因为灭蝗打杀人命,两个月前已经被夺官削籍,还乡去了。他原籍是在江南扬州,想必此刻已然到家了罢。如此一来,再往灵丘已然无益,不如径去遵化。
  要往遵化去,京师乃是必经之路。何况桓震也想在京中打探一下周老祖孙的消息,毕竟雪心与自己曾有婚约,至少也要知道他们现下是否安好,周士昌的气喘之症有无加剧。当下与傅山说了,傅山听说要去见未来大嫂,自然无有不可。两人一路东行,途中并不耽搁,不过十月底间,已然赶到了京师西南的卢沟桥。
  这卢沟桥乃是当时京城左近的一个名胜,数百年来“卢沟晓月”一直便是文人墨客吟咏景致的绝好题材,桥上行人来来去去,既有那“平明骑马过卢沟”的五陵少年,更多的却是“车中却听浑河水,阅尽归骖日夜流”的牢骚客。卢沟桥距离京城约莫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