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晚唐 >

第152部分

晚唐-第152部分

小说: 晚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进长的很是魁梧,不过不是那种肌肉发达的健壮,而是身宽体胖,还挺着个不小的肚子,不到三十的人留着两撇八字须,很有股奸商掌柜的风范。听到李璟问起,他连忙起身回答:“职下和几个属下商议,打算马上就准备春耕,去年冬不是太冷,雪也下的不多**,许多有经验的老辈人都说今年可能还会是一个大旱天气。因此我想不如先种一季高粱,然后再种一季大豆,这两样都还算抗旱。”
李璟摇了摇头:“岛上田地甚少,全加一起不过千余亩,一亩按最高一石算,一年也不过得千余石粮。实在是有近于无,分下各家的地我们可以不管,由大家去随意耕种。不过官上的这些田我看就不要再种粮食了。现在我们粮食不差那点,不过蔬菜却是不足,出去采买费钱不说还麻烦。因此我的意思是你管的这田庄今年就都种菜,七百亩地全种上菜,各种各样的蔬菜。”
“全种上菜?”
“没错,岛上几万人的菜也不是那么好种的,如果到时种的好吃不完,我们还可以晒干菜,淹咸菜、泡菜。你的农庄也可以多招一些人,老人、女人、孩子都行,一些军中退下来的伤兵残疾老兵也可以招过去。另外你们还可以把一些庄中的青壮组织起来,闲时还可以出海捕鱼,丰富下大家的菜盆子。”
种菜、养猪养鱼、甚至是养鸡鸭等,这些不光光是为了丰富菜食,也是补充营养。而且吃的肉蔬丰富了,岛上人的营养跟上了,各种疾病也能少一些。更关健的,有这些肉蔬等搭配着吃,油水营养跟上了,其实粮食的消耗也将会大量的下降。粮食这玩意必须是土里种出来的,是宝贵的东西,但是如鱼这些却这完全是大自然给的,能捕多少就捕多少。
“总之,惊蛰春雷已响,这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了,大家要多加努力。我事先在此承诺,干的好的,年终的时候有奖励,奖励有可能是新城中的新房子,也有可能是岛上的田地,以及钱帛奖励。不过如果干的不好,大家到时可就得接受惩罚。”
就在此时,侦察都的队正段山匆匆走入厅中,向都将头李维轻声报告。
“将军,大谢砦的剿贼舰队已经启航!”

第195章 战舰齐发

李璟闻言一笑,“终于出动了吗?这支舰队多少条船,又有多少人?”
“大小战舰三十余艘,其中斗舰两艘、海鹘十艘,另外还有走舸四艘,艨艟八艘,游艇十二艘。”李维仔细的向李璟报告着最新探查到的情报,脸色肃然道,“我们的人还发现南岛出动了一艘楼船,船上打的封字幡,不过船上究竟是封彰还是封寻或者是其它封姓将领还不清楚。”
听到楼船两个字李璟也不由的动容了一下,楼船,早在西汉就有楼船将军,到隋初,杨素所造楼船可谓大矣,“上起楼五层,高百余尺,左右前后置六拍竿,并高五十尺,容战士八百人”。唐代的楼船,杜佑说:“船上建楼三重,列女墻、战格,树幡帜,开弩窗矛穴,置抛车垒石铁汁,状如城垒。忽遇暴风,人力莫能制,此亦非便于事,然为水军不可不设,以成形势。”楼船乃此时海军装备中最主要的作战舰船,武器配备齐全。
楼船这个东西按李璟的理解,其实更擅长于湖泊中作战,水深浪小地方大,才能从容展开战斗,以庞大的战舰,和舰上的大量士兵和诸多威猛武器虐别人的小船。但到了长江口,风浪大时就会有翻覆的危险。这就更不要说是海上了,楼船最多也就只能在近海上无风浪时扬威耀武展示一番,按唐人自己说的是以成形势,不可不设,起的完全是威慑作用。
李璟听到大谢砦出动了楼船的时候动容,并不是因为楼船是此时唐朝水师中最大的战舰,而完全是因为楼船背后透露出来的信息。像楼船这种作战性能并不佳,威慑作用大于战斗作用的战舰,一般的水师中都很少装备。据李璟所知道的,登州水师王进这样的正牌水师部队,也只有两艘楼船,而大谢砦的兵马比登州水师多,也不过是三艘楼船而已,就连都里镇的联合舰队,那只完全用钱堆起来的水师,据说总共也只有八艘楼船。
这种完全就是起威慑作用衬脸子的战舰,基本上就是显摆用的,轻易是绝不会出海的。要是一个风浪不小心翻掉了,任谁都会气的出血。可是现在,封彰居然派出了一艘楼船,那就说明他对这次的剿贼很认真,而且还说明此次大谢砦肯定派出了一个重要的人物出海,要不然,绝没有资格驾驶一艘楼船出海。
是封彰吗?不太可能,封彰这样的老狐狸应当不会轻易离巢,他更多会是在大谢砦城坐镇指挥。除了封彰,那么最有可能的就是大谢砦的副兵马使封寻了。
看来这回封彰真的是下了血本了,李璟听着封彰出动的那些战舰,啧啧的差点直流口水。封彰一共出动了三十七艘战舰,清一色的全是战舰,其中斗舰、走舸、海鹘和楼船都是战斗舰,艨艟和游艇则属于辅助舰。
斗舰,船上设女墻,可高三尺,墻下开掣棹孔,船内五尺又建棚,与女墻齐,棚上又建女墻,重列战敌,上无覆背,前后左右树牙旗、幡帜、金鼓,此战船也。斗舰是梯级复式结构,水兵可以梯级排列迎敌,划船者则隐蔽于船内,通过棹孔划船,是此时海军主要的作战船只。一艘斗舰浆手就有数十,舰上最多可载除浆手外水兵百人。斗舰长达十二丈,宽三丈,船深一丈,吃水六到七尺,船楼高八尺,指挥台高八尺。舰上两帆!
走舸,舷上立女墻,置棹夫多,战卒少,皆选勇力精锐者,往返如飞鸥,乘人之不及,金鼓、旗帜列之于上,此战船也。走舸速度快,当主要用于突袭和冲击,是海上进攻的利器。与斗舰比起来,走舸要小上许多,船上数十浆手,但水兵不多,一般也就十几二十人。
除了斗舰与走舸之外,战斗类舰中还有重要的一种就是海鹘船,这种船头低尾高,前大后小,如鹘之状。舷下左右置浮版(板),形如鹘翅翼,以助其船,虽风涛涨天,免有倾侧。覆背上左右张生牛皮为城,牙旗、金鼓如常法,此江海之中战船也。海鹘所配备的浮板是一种特殊的平衡装置,可使舰船在遇到大风浪时保持平稳,有此装置就可大大增强舰船的抗风浪性能,在气候恶劣的条件下,在江河或海上作战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海鹘船的抗风浪性极强,到了晚唐此时,海鹘船还有了更新的改变,如大谢砦的海鹘在船舷两侧加装铁板,增强防护能力;在船首加装犀利的铁尖,用来冲击敌舰,因而被称为“铁壁铧嘴平面海鹘战船”。这种战船拥有一千石的载重量,长十丈,宽一丈八尺,深八尺五寸,底板阔四尺,分成11个水密隔舱,两边各有5支橹,可以载士兵108人,水手42人,是一种结构坚实、战斗力强、能冲击敌舰的新型战舰。
这次大谢砦出动了十艘海鹘,其中就有四艘是刚改装过的新式‘铁甲战舰’。
除了楼船、走舸、斗舰、海鹘这四种专用于战斗的舰船外,封彰这次还出动了艨艟八艘,游艇二十艘。
蒙冲,以生牛皮蒙船覆背,两厢开掣棹孔,左右前后有弩窗矛穴,敌不得近,矢石不能攻。此不用大船,务于疾速,乘人之不及,非战之船也。东汉刘熙《释名释船》则说:“狭而长曰艨艟,以冲突敌船也。”这表明艨艟采用封闭型结构,外配装甲(生牛皮),造型小巧灵活,速度快,当主要用于突袭、侦察、通讯联络。
狭而长,艨艟船上截兵很少,这是快速度极快的突袭舰。而游艇,相当于小号的艨艟船,多用于联络和侦察之用。
楼船和斗舰都是超大战舰,楼船高达十丈,而斗舰长十二丈。楼船上下五层,方首无帆用浆,而斗舰却是帆浆齐用,双帆且浆手隐藏于甲板之中。论性能,斗舰更适合海上作战,而楼船最大的作用还是威慑力,以及巨大的船甲板上的那些重型大型器械。
一艘楼船可载兵八百,一艘斗舰载兵五百左右,一艘走舸五十,一艘海鹘一百,一艘艨艟五十,游艇十人。李璟心中一算,如果这些战舰满员的话,光水兵就有三千五百,如果再加上浆手船员,那么算下来能有六千之数。
这个结果让李璟的眼皮微微跳动,大谢砦的兵额才不过三千,可现在封彰派出一支舰队去扫荡海贼,就出动了三十七艘大小战舰,兵马六千。封彰能派这么多人出来,那肯定不是大谢砦的全部。他的大谢砦城肯定还留有不少的兵马,甚至就是其它五堡七戍也一定还有兵马驻守各岛。
如果这样算下来,他已经能粗略推算出大谢砦的兵马数量了,至少已经过了万,如果大胆点推算,肯定早已经过了万了,如果把那些船员浆手家丁也都算进去的话,估计往大点推算两万都不是没有可能。
这样一想,李璟顿时有点心惊肉跳的感觉,他憋着气壮着胆子弄了四千人马,十多倍于自己的兵额。没想到封彰不显山不露水,坐镇大谢砦十年,其实私下的兵马更多。
“这些战舰和兵马都是从哪里调动的,是大谢本岛,还是其它各岛都有?”李璟面色凝重道。
“是各岛都有,五堡七戍,除了我们沙门镇拒绝出兵之外,其它各岛都派来兵马,有三成人马和战舰都是大谢砦的人,其实则是各岛兵马。据我们的估算,这次封彰集结三十七艘战舰,水兵约两千,浆手船员约一千,共计三千人马。我们从大谢砦上的眼线处得知,也差不多是这个数。”李维答道。
“三千?”李璟一皱眉,这个兵员数量与船员数量明显不符。
“三十七艘战舰都没有满员,全都只有半数。特别是那楼船上据说只有一都百余人,而且斗舰上人也不多。”
听到这个结果,李璟的表情明显的松了一松。不是六千而是三千,这个数字让他松了一口气。
“我们派去青泥浦的船差不多已经到了吧!”李璟突然问。
“应当到了,昨夜上半夜出的海,水手都是经验最丰富的老海贼,随行的还有我们侦察都的副都将玄成大和尚亲自出马,绝不会有事的。听说这李灵甫原本不信神佛,可后来娶的妻子却是个释家教徒,连带着把他也说的信了佛。玄成打着少林僧的旗号,估计这次的事情会很顺利。”李维轻笑,派玄成做为出使青泥浦的使者,这个提议还是他提出来的。
李璟点点头,“那就好,子俊,我这里有一封写好要给封彰的信,你一会派个兄弟给送到大谢砦去。”
看到递到面前的这封信,李维愣了一下,这是封最就写好并用火漆封印好的信件。可偏偏选在大谢砦的军队出海后送给封彰,这其中难道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面对着李维疑惑的目光,李璟笑而不答,“你把信送过去就好了,好戏终于要开场了。”

第196章 李璟就是眼中钉

“什么时候了?”封彰迷糊中被年青貌美的侍妾叫醒,眼睛还带着红丝,木然着脸不满的问道。要不是这个女人在妻子不在日子里给了他诸多慰籍,定然是要受他一顿斥责的。“大郎哪都不错,就是还差这么点定力,我都已经把砦城的大部份军务交与他全权处置之权了,可一有点事情,他还总是这么不分时间地点的跑来找我拿主意,哎,这样子也不知道哪天才能独掌一面。”
这个侍妾已经跟了封彰多年,十五岁他收她入房之后,封彰从青州前来大谢砦上任,家中原配的正室也是青州的大族出身。夫人一听要去海岛上就没了兴头,坚决不肯离开青州。最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