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晚唐 >

第788部分

晚唐-第788部分

小说: 晚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锢肌⑸轿髯芏搅踯磕铮瞽Z的后宫都快凑起两个满编伙了。
以前李璟在外没时间,如今呆在燕京,便也只好开始轮流分配时间陪这些妻妾儿女。李璟不兴什么翻牌子,每个人都得照顾得到,她们的娘家势力都不小,李璟也不能随意冷落了谁。除了宫里的这十来个,外面的四个还得照顾到。又得抽出时间陪陪那已经快凑成一个都的儿女,李璟有时真感觉**乏术。
今天李璟按时间表轮到去陪于幼娘,今年三月她为李璟生下了一个嫡长子,如今在宫里身份是万分尊贵仅次于李母韩氏的,连一向强势的王惋君都完全被她压下了势头,虽然王惋君有三个儿子,可惜她非正妻王妃,因此她的三个儿子也只能是庶子。就是早就封了兰陵郡王的长子李德昭,他也仅仅是个庶长子,在这个宗法时代,庶长子和嫡长子之间的差距,简直是隔着一道天涧。
于幼娘一成亲就怀上,然后第一胎就生下一个嫡子,这确实让于氏一族高兴万分,让王惋君在暗地里咬碎了银牙。可没有办法,虽然于幼娘二十多岁产子,可却一样顺利。现在,第一个儿子生下才刚刚九个月,她却又已经怀上了,若是再生下儿子,那她在秦王宫里的地位可就真正无人可以动摇了。
李璟今天特意放下手中事务,好好陪了陪于幼娘和孩子。中午吃饭的时候,于幼娘对他提了一件事情,就是希望李璟能够给嫡子李德元正式封王。李德元才九个月大,于幼娘已经迫不急待的让他向天子请封李德元为王。他心中叹气,于幼娘原来不是那种喜欢争的人,要不然当初也不会等了他七年。可于幼娘也是一个脾气十分倔强的人,她若真有了这意思,那这事情就得认真考虑了。
给儿子封王只是小事,但这背后却牵扯到一件大事,那就是秦藩的世子继承人之位。王惋君所生的庶长子李德昭今年已经将近七岁,这几年李璟虽然管的不多,但他立下了不少严格规矩,加上有个一心望子成龙的娘管着,因此也是十分懂事的孩子,小小年纪,却有些少年老成,读书练武样样都很出色,且有礼貌,教他的那些学士们也都对李璟夸赞他聪明好学且有礼,并且满怀仁义宽慈之心。除了他不是嫡子,李德昭小小年纪已经体现出了一个合格继承人的各种特点。
李德昭一直让李璟满意,因此这些年来,他也是唯一获得郡王爵位的儿子,剩下的那几十个,最高不过是郡公。
以前王妃王桂娘没有儿子,且又绝了再生儿子之心,一心礼佛,秦藩上下也就把李德昭当成了世子对待。可是如今,于幼娘也是正妻王妃,她还一嫁入宫中就生下了嫡子,虽然那孩子现在才九个月大,可无可争议,按这个时代的礼法,有嫡不立长,有长不立贤的规矩,李德元一出世,就已经自动成了秦藩世子了。
于氏在此时提出要为李德元请封王,背后之意不言自明,他们是感受到了李德昭对李德元的威胁,想要早早把世子名份定下来,以绝了秦藩内部的争议分岐。
庶长子兰陵郡王李德昭的背后,是王惋君和她的父亲王普,叔父王盖。以及当初都里镇那个圈子背后的诸多山东关陇的门阀世家。除了母族的势力,现在秦藩也有许多赞同立长不立幼的官员,他们觉得李德昭贤明,且又已经七岁,立一个年长些的王子明显对整个藩镇稳定来说更好。毕竟李德元太年轻了,而且,谁能知道李德元长大了之后是否如李德昭一样联盟贤明?
当然,李德元却拥有着正统的嫡长子名义,且他的母亲是秦王正妃,他的母氏一族势力也不弱,于幼娘在宫里就有着三位堂姐妹一起,更何况于氏一门,四兄弟,有三个是在外节度使,各握一镇兵马,剩下一个在燕京那也是挂着参加政事的史部尚书。他们与崔氏、郑氏等几个大门阀一向关系极好,他们的势力甚至超过了王氏,并且,有着正统这个名义,秦藩中倾向支持李德元做世子的人更多。
李璟曾经以为,像这种继承人之争,起码也得十年之后才有可能上演。却没有想到,他才刚刚三十,进入而立之年,正是最年富力强的时候,秦藩内部却已经开始有了这种争端,他就需要在这个时候做出选择。
这几年秦藩飞速扩张之下,并非就没有内患。只不过,一些内部的矛盾,被接连不断的胜利所掩饰起来,那些矛盾被暂时的压制着,但余烬并未熄灭,若是口子被打开,随时都会有可能死灰复燃。
秦藩这一年多时间扩张的脚步开始暂停,因为数年大战后巨大的消耗使得元气大为损伤,藩内百姓生活也开始降低不少,有些人已经开始趁机活动了。
人无远患,必有近忧啊。
刘芸娘抱着才半岁多点的儿子带着一阵奶香味走了进来,年关将近,已经在山西做了一年半总督的刘芸娘也赶回了燕京。一来是想念李璟,二来前来参加元旦的朝集。元旦王宫太和殿大会,所有京外省、州、县的法政军等各级主官都要前来燕京参加会议,汇报工作,并接受考核。
“你怎么一人做在这里,我一阵好找!”刘芸娘在李璟身边的熊皮软椅上坐了下来。对于李璟,她并没有太见外的用那些敬语,反而如同老夫老妻一样的随便直接。
李璟喜欢这种直来直去,转头看着这个女人,当初让她去山西,其中有借她威望的意思。但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刘芸娘在这个总督位置上干的很不错,她不但能带兵,转换身份来处理民政也干的很好。一直密切关注着她的李璟,在知道她的一些努力和成效之后,便下达指示,让山西的左右巡抚使和下面的各司厅全力配合她的工作。在山西呆了一年多,刘芸娘居然能一边带孩子坐月子一边处理公务。秦军攻占代北一年多以来的这段时间,山西在刘芸娘等人的治理下,一次造反的事情都没发生过,移民的那些事情也很顺利,那些强悍的边地豪族边民,也渐渐驯服。
半岁多点的儿子李德裕仿佛感应到了父亲的存在,睁开了红红的眼皮,露出一双漆黑的瞳孔,好奇的打量着李璟。
“这小子,看来还认得我,知道我是他爹!”李璟高兴的从刘芸娘的怀里抱过儿子,高高的举了几下,惹得小德裕咯咯的笑,李璟凑上去亲了他的脸蛋一口,结果钢针般的短髭刺的他生疼,顿时哇的就哭了。李璟连忙又将他举起,想要哄他笑,结果这个儿子一边哭一边直接对着他爹撒了一泡童子尿,正好尿了李璟一脸。
李璟哭笑不得,刘芸娘一边笑着一边抢过孩子,当着李璟的面,直接解开外衣,撩起了小衣,一对**鼓胀的**顿时弹跳而出,裸露在冬曰的暖阳之下。
“刚吃过没一会,这又饿了,真是能吃。”刘芸娘笑着将**塞进李德裕的口中,小家伙有奶就是娘,终于安静下来,只是安静的**着奶水。
李璟坐在一边擦着脸上儿子的尿,一边也笑道:“好小子,你还是头一个敢朝本王头上撒尿的家伙,就冲这一点,将来一定也是个好汉。”

第906章 螳螂挡车

王景胤站在他深州行辕内的那副大沙盘旁,想着那些令人头痛的问题,一时之间,竟有一种束手无策的感觉。
“副帅!”一个牙兵小心翼翼的走到他跟前,轻声禀道:“博野军使王景敔将军已经奉令回来。”
王景胤心不在焉的嗯了一声,头也没回,目光依然盯在整个沙盘上面。深州位于成德镇的镇、赵、冀、定的东北面,被四州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围起来。在深州的北面,则是灜州,再往北是莫州。
深州是成德镇的战略要地,这里连通其余四州,滹沱水自河东过镇州,然后经过定州最南端进入深州,并流入瀛州河间,过莫州。此外,深州的东面还有两条几乎贯穿整个河北的大河,漳水和北运河永济渠,加上自西向东的滋水、木刀沟、洠A水这四条横穿镇定深三州的支流。深州可以说是河北中部地区的门户。
不久前,田令孜挟持天子,并攻击了杨复恭。逃亡成都的唐廷内乱,田令孜和杨氏兄弟这两个太监集团爆发冲突,随时准备动手。两个太监都各自拥有数个藩镇支持,几十万兵马。他们一乱,整个大唐的天下都为之震动。
而就在这样一个时刻,自上次夺取了整个代北之后已经低调沉寂了一年半之久的秦藩,突然再次睁眼醒来,露出了他锋利的牙齿,向成德镇下达了一个最后通牒,让他们三天之内投降朝廷。所谓的投降朝廷,实际上也就是让他们投降秦藩李璟。
这个最后通牒一下,整个成德镇都人心慌慌,惊恐万分。不少的将领都提议投降李璟,毕竟秦藩之强大有目共睹,李克用、李全忠等先后都败在了他的手下,自李璟入关以来,已经先后吞并了卢龙镇、义武镇、沧景镇、大同镇、雁门镇河北河东五镇,至少未有一败。尤其是上次代北之战,李璟只是出动了小部份兵马,就已经大败沙陀,连夺两镇,且歼灭了南下的二十万胡骑。
甚至,成德镇的前任节帅王景崇,和魏博镇前任节帅韩简,两个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的老帅,都直接被李璟的刺客暗杀了。
现在,河北河东,李璟的对手只剩下了成德和魏博,而魏博还在南面,李璟突然抓住这个机会要对成德对手,时机抓的太好了。成德镇外无援兵,内新丧主帅,现在的节帅只是个十岁孩童,如何跟李璟斗?
成德诸将没有人去问王镕的决定,十岁孩童能做出什么决策?
不过最后时刻,王景胤出现,斥责了那些主降派。王景胤是王景崇的兄长,王景崇是嫡子,他是庶长子。因此当初王景崇的父亲死时,成德镇诸将因为王景崇太小,而没有王景崇接帅位,却也没有让年长的王景胤接帅位,而是让王景崇的叔叔继承了帅位。等到王景崇叔叔病重,又把帅位交给了王景崇。两次,都没有把机会给他。
王景崇遇刺,诸将商议由谁继承帅位,不少人提议王镕太小,理应将帅位交给王景崇叔父的嫡子继承。
第三次,王景胤在帅位继承上完全没有资格。
不过,这一次,他开口说话了。身为成德镇副节度使,王景胤最后站出来提议由九岁王镕出任新帅,诸将中还有人不服,王景胤和他的弟弟王景敔率牙兵封锁镇州牙城,最终迫使王氏一族其它的族人,以及诸将都一致同意由王景胤接掌帅印。
王镕接过帅印后,身为叔父的王景胤继续担任副节度使,然后由其弟弟王景敔担任博野军使,并升降一批军官,重用二人心腹,实际控制了成德镇。
秦藩下最后通牒让成德镇投降,不少人愿降,因为秦藩对待听话投降的将领待遇还不错,比起被俘投降的待遇相差极大。而王镕这个新节帅,没有人在意他,不仅因为他小,而且明摆着这只是一个傀儡。王景胤因为只是庶子,所以根本没有机会做上帅位。因此他才一力反对由其叔父的成年嫡子继位,而是力主支持才十岁的侄子继位。
关键之时,王景胤再次站出来,大声的说不。
诸将可以降,他们降了说不定曰后富贵更甚。甚至他的侄子王镕也可以降,因为他只是一个孩子,且有一个节帅的头衔,如果投降,李璟虽然不会再给他权利,但富贵一生是少不了的。
唯独他王景胤和王景敔兄弟俩不同,他们是成德镇实际的控制者,却又没那个名份。若是成德降了,李璟为了控制成德镇,肯定不会容忍他们留下。不管如何,他们绝不降李璟。
不少将领虽然对他如此决定充满担心,可是如今成德镇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