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晚唐 >

第827部分

晚唐-第827部分

小说: 晚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如匪,全是些强盗,顺手抢走一些粮食,还算是好的。有些大吃一顿,还把所有的牲畜也带走,甚至有的把强壮的男人带走,有的连年青的女人也带走。
穿铁胸甲的秦军骑兵长的跟部族骑兵们一个样,根本没什么区别。
不过他背靠着院门上细听了片刻,却觉得有些奇怪,外面的秦兵并不是在砸门,而是在敲门,很有礼貌的敲门,这让他万分的奇怪,什么时候当兵的居然这么客气了?
外面的敲门声还在继续,想了想,高富还是小心翼翼的打开了门,外面的秦军实在是太多,既然他们现在这么有礼的敲门,他觉得自己还是应当在惹怒他们之前,先把门打开为好。
门刚一打开,一个高大的部族兵跨了进来,手持着骑枪对他点了一下头,用有些生硬的渤海话说,“粮食,给!”
高富脸一苦,连忙赔着笑脸道,“长官,俺家都早断顿了,实在拿不出粮食了,长官行行好,放过俺家行吗?”
那个高大的如黑熊一样的秦兵依然固执的说:“秦军,粮食,给!”
后面也小心探头的全家人都糊涂了。
这时,门外又进来一个高大的秦兵蕃骑,他的肩膀上挂着一枚红色的肩章,上面有两把交叉的长矛,还有一道细折杠。两把交叉长矛代表着初级士官,一道细折杠则标志着他是一名下士。高富并不知道秦军的军衔等级,只是觉得这个后来的秦兵肩膀上的花纹比前面那个的复杂一些,好看一些。而且,这个大个子长着一张渤海人的脸,和他们涑沫水靺鞨族人很像。
果然,那个高个子斜跨一步立正,用十分纯正的靺鞨语说:“我们是秦军第九军团的士兵,秦王知道渤海啵B府发生**,因此特命令我们给你们每家发一袋粮食,救急的,请你们收下。”
高富心匠张大了嘴巴,真他娘的见鬼了,什么时候见过当兵的说话那么客客气气的,不但不抢劫歼银,甚至还主动的拿出粮食来送人?他脑子里充满了以往渤海军的强征,还有契丹兵的烧杀抢掠歼银的画面,反差实在太大,以至于脑子一时很难转过弯来。
那个靺鞨下士挥了挥手,黑熊一样的奚兵立即把骑枪往墙上一靠,跑了出去,很快从院外的村路上的爬犁上扛了一个袋子进院放到地上。那个靺鞨下士立正又一次强调:“这是秦王殿下送给你们救急的粮食!”说完,他和大黑熊一起转身走了出去。
高富一家人愣了许久,最后还是高富的爷爷,一个靺鞨老猎人上前,打开了那个粮食袋,里面的东西并不算多。有一个木桶里装着一桶芋粉,大约有五斤,另外还有一桶鱼罐头,约有十斤重,最后还有一小袋的粟谷,约有一斗。
东西确实算不上多,可在这个冬季里却绝对算的上是珍贵。
“粮食,真的是粮食,还有鱼罐头。”六十多岁的老爷子两眼放光,满脸不可置信的惊叹道。
高富十二岁的弟弟和九岁的妹妹也都一下子从后面跑上前,围在那个袋子前,目不转睛的盯着粮食。
十二岁的高贵伸手去摸鱼罐头,结果他母亲一下子拍开了他的手。
“小心有毒!”
一句话,让全家人都不由自主的退后了两步。
是啊,秦军为什么这么好心送他们粮食?他们不来抢劫,就已经是天大的好人了,却还送他们粮食,这就奇怪了。就算他们的秦王是他们渤海王的女婿,可也不会这么好心吧。要知道,这小袋粮食,在如今,却是珍贵无比的。在这样饥饿寒冷的冬天里,甚至能救一家人的命。
也许,这粮食里下了毒,他们要把他们全毒死?
高富这样想着,又觉得不对劲,秦军要杀死他们,也用不着浪费这么多富贵的粮食吧。
他还在百思不得其解之时,弟弟高贵已经趁他们不注意,一下子打开了那个罐头上的封腊,迅速的从罐里抓起一片肥腻流油的鱼块,一把就送进了嘴里,然后大口的咀嚼起来。
他的母亲吓坏了,那个皮肤有些黑糙,前些天差点遭到契丹兵们强暴的妇人惊慌的抓住二儿子,一面按着他低头,一面去抠他的喉咙。
“快吐出来,那是有毒的,你想被毒死吗?快吐出来,吐出来就没事了…”
高贵却紧紧的闭着嘴,一边还在用力吞嗯,嚼的满嘴都是油。
“不,我不吐,就是毒死,也是个饱死鬼,好过当个饿死鬼!”他满嘴的鱼肉和油,吱吱唔唔含混不清的说道。
最后,他一口把鱼全吞了进去。
他的母亲见已经晚了,不由的坐在地上号淘大哭,她认为儿子已经吃进了有毒的鱼,马上就要死了。
一直过了许久,高贵也没有出现半点不良反应。
他感觉那块鱼已经消化的差不多了,他又嘴馋的望着那个打开的罐头,小声的道:“也许我就要死了,不如让我再多吃点毒鱼吧。”

第945章 贵族的抉择

老猎人搭着孙子的手腕,感觉他的脉像,并翻开他的眼皮,让他张开嘴,许久之后,老猎人道,“你死不了了,那也不是毒鱼。”
孩子的母亲依然有些不敢相信,“他们真的给我们送粮食,不是下毒?”
高富这时也觉得自己刚才的想法很有道理,马上道:“哪有人下毒还送这么多粮食的,娘你冤枉好人了。”
九岁的妹妹这时低声道:“娘,我也要吃毒鱼。”
一阵咕噜咕噜的肠胃响动声不合时宜的响起,妇人犹豫了下,“再等等,等天黑时你二哥没事,我们就吃鱼。”
天黑之后,高贵依然没有半点事情,于是,一家人生起火,高高兴兴的把取了那肥腻的鱼肉片,混着野菜煮了大锅野菜鱼罐头汤,吃了一个肚子鼓胀,回味不已。
这天晚上,整个靺鞨小村子里都弥漫着一股久违的饭菜香味,甚至有一个只剩下独自一人的老头子,一次煮了一大锅粟米饭,就着鱼罐头吃,结果大吃特吃,直接吃的撑死了。开始大家还以为是中毒死的,着实一阵慌乱,最后终于确认,是吃的太多撑死的。
晚饭后,村里的老老少少们都聚在一起,谈论着这古怪的事情。
回家后,高富的爷爷强压着怒火听完了孙子高富的话,他的愤怒一下子爆发了,“什么,你们两个兔崽子要去给秦人当向导?不行,你们还要不要命了,你才十四岁,你弟弟才十二,我不能让你们去吃断头饭,你爹出去还没回来呢,你们要是再走了,这家里怎么办?”
“爷爷!”高富努力的道,“咱们全家都要饿死了,要不是秦兵给我们这点粮食,咱们这个月都撑不下去。可他们给的粮食只能救下急,到明年雪化还长着呢,那段时间怎么办?野草没的挖,猎物也没的打,咱们总不能一家都饿死吧。再说了,我们也只是去给他们做向导,顺便帮忙运下物资,这可不是白干的,他们都说好了,一人一月有六斗米呢,有这些粮,咱们一家都能撑过这个冬天了。再说了,咱们这也是知恩图报,吃了秦兵的救命粮,给他们做点事也是应当的。更何况,他们也是在帮咱们打那些契丹狗,早点赶走那些契丹狗,咱们这里也能恢复安宁啊。”
十二岁的高贵自从吃了鱼罐头之后,已经是铁了心要去给秦兵干活挣饭吃了。他在一边帮腔道:“爷爷,以前官军来征我们服瑶役,还只有一点点口粮呢。现在给秦军办事,一人能换几个人的口粮,这样的好事,咱们不干,别人还抢着去干呢。”
“要去也是我去,你们不能去,还太小了。”老猎人最后也妥协了,一家人在这样的大雪封山的季节,家里没有了存粮,确实撑不下去。有个挣粮的机会,不能放过。可他心里又还在对秦军如此的行为有些怀疑,他活这么大年纪,可从没见过这样的军队呢,就算是从东土来的唐军,可也没这么好吧。他觉得,这个险要冒,也只能他去。
祖孙还在争论,敲门声又响,那个靺鞨下士走了进来,他旁边还跟着一个同样肩章的秦兵。
靺靺下士先是低头行了一礼,然后和颜悦色的对他们道:“老人家,我们是秦军第九军团的士兵,在秦王的统领下,我们刚刚已经把附近的部族兵击败赶走,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向北敌占区挺进,以收复更多渤海地区,解救更多渤海百姓。不过,如今季节,道路难行,我们想请村里组织些人,用雪橇冰犁,帮我们一起运送些物资和粮食,当然,我们会给报酬,而且全部用粮食支付,这点请放心。”
老猎人同意了这个要求,立刻到村里去召集剩下的村民们。老猎人曾经是村里有名的猎手,猎过猛虎,因此在村里很有些人望,加上大家也都刚得了秦军的甜头,在听说给秦军干活有报酬,而且报酬还都是粮食支付时,顿时,人人激动,踊跃报名,村里一下子不论男女,只要能动的,下到十岁以上,上到七十以下,都抢着要去,一会不到,老猎人就已经召集到了一百多号人。
这几年,渤海部族占领区的百姓,曰子实在是苦不堪言,活下来的都是那不幸中的万幸的一群人,虽然活下来,可也是被饥饿折磨的奄奄一息,谁知道,在这个临近死亡的大雪季节里,他们竟然得到远在数千里之外的中土秦藩的军队的赈济。他们心中,秦军顿时成了传说中的王者之师,仁义之师,相比起来,渤海的官军和部族的侵略军,都成为了地狱出来的凶魔恶鬼。
许多年青的少年们,甚至在追着那些铁胸甲的秦兵们询问,想要也加入到秦军之中去。在他们看来,秦军有着威风的铠甲,华丽的披风,精致的军服,以及丰富的配给。他们骑着高头大马,拿着犀利的武器,永远也不用担心挨冻受饿。对于那些在身体最需要营养的时候,却一直挨着饿,整天半饥不饱,而且还得时时担心害怕,担忧提防着部族军来劫掠,渤海官兵来强征的靺鞨少年们来说,秦军,简直就是他们心中最向往,最理想的职业。
第二天的清晨,老猎人正在打点着行装,经过全家人最后的争论,老猎人同意了全家老少男女五口人一起去给秦军赶车挣饭吃的提议。老猎人六十多岁,但身子还算结实,儿媳三十还不到,生了三个孩子,可猎人的女儿,身子骨结实着呢。若不是这几年饿坏了,她一样是个能开一石弓的好猎人。两个孙子,一个十四,一个十二,这几年没吃饱,身子长条了,可却没有肉,显得两根竹竿子一样,但也都还算健壮。唯一的小孙子才九岁,有些弱,不过他们也不放心把她一人留在家,哪怕她到时不能算工钱,可带在身边也是有个照应的。
小姑娘很是兴奋,在门家扫着雪,这时,她看见几辆爬犁在几匹大马的拉动下飞驰而来。村长家门口两个抱着枪的秦兵扔下手中的烟,迎了上去。
“是山外的贵人高家的老爷和他家的几位公子来了。”小姑娘认出了来人,那家人也姓高,但却是高句丽贵族,在方圆百里内有名的大地主,豪族,家中祖上听说还是高句丽的王族分支呢。他们这个时候过来,肯定也是听说秦兵在发粮,还在招募渤海当地的向导和民夫呢,他们肯定也是想来挣秦兵粮食的。小姑娘想着,飞快的转身朝院里跑去报信儿。
村长家的屋内火塘边,正在烤着火的大尉营主许建听到新晋下士那弃勃报告说山那边的高氏父子前来时,摩擦着手掌嘿嘿笑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古人诚不欺我。看看,又一个渤海贵族豪强主动前来,咱们在这里是越来越如鱼得水了。”
那弃勃肩膀上挂着两矛一细折,正色道:“都是秦王殿下英明睿智,运筹有方,也是营主指挥有力!”
这一记马屁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