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晚唐 >

第875部分

晚唐-第875部分

小说: 晚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这么多的好处,李璟岂能不心动。哪怕现在秦军的战略是先北后南,先东再西。按战略顺序,秦军的战略方向应当是先河北,再河东,然后河南,紧接着关中、陇右,汉中蜀地巴中,然后顺长江而下,夺湖北、破湖南,下江西,一路直取江浙,最后才是岭南等地。
不过,眼下若是不及早布局,只怕待将来秦军夺取了天下之时,如注辇国、三佛齐、爪哇等也羽翼已丰了。
第二天一早,李璟先将李让召来。
若要布局南洋,首先得看看自己的家底。若是家底不足,李璟也只得推后这个计划,若是家底丰,那么就得趁早布局。甚至,李璟的布局,还得依家底的丰厚,而制订不同的计划。
有钱就大打,没钱就先弄小点。
听到李璟一来就问钱,就算被李璟称为财神爷的秦藩大管家李七郎也不禁有些心惊的看了李璟一眼。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虽然说李让凭着早年就是汴州首富时积累下的理财手段,又得了师父李璟的许多真传秘笈,可管理着一个这样庞大藩镇的财政,还是十分辛苦的。
李让最怕的就是打仗,随便一场仗打下来,他就得白上许多发头。到现,他年纪轻轻,可却已经半白了头了。
秦藩其实现在还有一笔钱,而且还不少。这也多亏李璟先前狠心下达的百万裁军令,光是军费就节约了一大把了。而且诸多军工企业也开始转产,不少自用的军械厂就开始转出出售型军火工坊,还有一些甚至直接就从军工转成了民用,有的战刀坊,甚至直接改成生产犁具。这一进一出间,投入减少了,还增加了不少收益。另外全国十大军马场,也缩减了规模,出售了大批的次等战马,这又是一大笔钱。要知道,养战马,可比养一个战士贵的多了。
加上大批的旧式军械出售给秦藩的诸个联盟藩镇,以及李璟不久前刚下达的一道新命令,允许秦藩百姓登记领牌购买持有军械的通知,使得大量东北移民,以及漫长边境上的百姓们,都纷纷购置那些从军备库中淘汰下来的旧式军械,这又大赚了一笔。
还有秦藩的中央银行刚发行了一笔债券,三千万贯的债券全部售出。另外,秦藩户部和下面的几个二级部衙建设部、财政部等一起主持的大型项目,重建扩建徐州城工程,这个工程完全是按当初燕京的套路,刚立项,就开始卖地块等,早早就又赚了一大笔。另外,琉球岛等海岛上的诸多土地地租给各个前往开发的大家族赚了一大笔租金…
总的来说,李让的手里现在其实还拥有整整一个亿贯值的金银铜钱和钞票储备在财政部的金库之中。当然,他没有说出来,因为这笔钱虽然看似不少,可实际上在李让的财政预算表上,这些钱其实都早已经花出去了。
最大的预算支出是今年马上将要进行的河北之战的军费,另外还有数量不小的官员、将士们的薪水支出预算。此外还有几个大头,如同黑洞一样不停吞钱的纵贯线计划,今年就计划投入三千万贯进去,继续修这条还不知道得要多少钱才能填满的大洞。另外,教育支出也是一大笔,移民计划还在进行中,后续资金缺口还很大,另外东北的军事防御计划还要很多钱,东北开发的农兵屯田等,也一样还等米下锅。
一个亿,看似很多,可如果不能省着点,还差的多呢。
现在,秦王突然问他还有多少家底,李让真有些惊到了。
“没钱了!”李让咬咬牙,还是梗着脖子回道。所有钱都已经有了预算支出了,不可能再抽出来给李璟。
李璟愣了下,没想到得到了这么一个结果。
“真没钱了?”
“真没了。”
“要不,再发行一点债券吧。”李璟试着问,李让是财神,他既然说没钱了,那就说明确实没有富余的钱了。
“刚发行过三千万债券,再发行,不合适。债券发行太多,我们每年要承担的利息会增加很多,这个负担很重。”李让毫不犹豫的拒绝了李璟的提议。
李璟想了想,“要不,我们找东南各镇周转一点?”
谁知李让一听,马上道:“大王说到这事,我还正要跟你汇报呢。浙东的董昌,这个月的上供没有给。”
“也许只是迟缓几天。”
“都过了半个月了,绝不会是迟缓。”董昌是浙东义胜军节度使,虽为唐臣,可实际上因为他的地盘基本上都是在东南沿海,也就是处于秦军水师的随时随地的威胁之下,因此早在数年前,击败了刘汉宏夺得浙东之后,董昌就十分识时务的向李璟表了忠心了。
他不但向李璟表忠心,而且每个月还都向李璟上供,而且上供的数量不少。
每十天,董昌就派人向燕京贡品一纲。每纲有黄金一万两,白银五万两,绫绢三万匹。这是一笔丰富的供品,一金折五银,八贯铜。这批贡品,折合成秦藩的飞虎铜钱,正好值二十万贯钱。一个月三纲,董昌就相当于贡给李璟六十万贯,一年十二月,董昌就要送给李璟七百二十万贯,还不算其它比如李璟生曰,李母生曰、过年过节等送的,光一年,董昌差不多就要送给李璟上千万贯钱。
若非董昌这几年依靠着海贸,沾了不少光,也大赚特赚,一般人根本负担不起这样大的一笔钱。
若非如此,李璟也不会为董昌诸封义胜军节度使,并让水师为他保驾护航,且每年的海贸都让他占了不小的份额,甚至秦藩每年都拔给董昌大量的低价上等盐。
难怪李让这么在意董昌的上贡,一纲二十万,一个月六十万贯啊。这可是一大笔钱,平时月月送还不觉得,突然断了,就感觉到了。要是董昌知道李让对他送礼是这样的感想,只怕他早就停止上贡了。
“董昌每次派五百士兵护送贡品,若迟误时间,就必然全部处死。因此,董昌的这贡纲每次都是准的很,不多不少,每纲隔十天。可这次,都过了半个月了,都还没见到他的贡纲。”
董昌这个人,本来就是杭州临安的大富豪,本事没多少,眼光倒是还有一些的。这几年,他拼命的给李璟上贡,在浙东倒也过的滋润。而李璟为了在两浙搞平衡,也没顾钱镠一直想要取代董昌的愿望,只当是不知,一直让董昌位子坐的稳稳的。董昌也聪明,他给李璟的上贡,在诸藩之中都是最多的。
现在董昌突然停止上贡,不由的让李璟多出几分想法。莫非这董昌感觉翅膀硬了,就不想花这个钱保平安了?
想到历史上的某件事情,李璟的脸色不由的有些黑了下来。
他让人叫来了公孙兰。
“你马上派人去越州,打探下最近浙东镇有什么不寻常的地方,再探探董昌。”
公孙兰点头记下,头上的九鸟朝凤黄金步摇跟着一摇一晃,真如百鸟朝凤,竞相飞翔。“殿下怀疑董昌有二心?”
“这也不是没有可能,董昌在浙东也只了好几年了,可能他觉得自己实力已强,或者他舍不得再给我们那么一大笔钱,又有可能他觉得眼下形势有利可图呢?”李让在一边道。
李璟一挥手:“先打探清楚再说,事情没清楚之前,暂时不要打草惊蛇。”
董昌好歹是义胜军节度使,手下掌控着浙东镇八州地盘,李璟不想过于节外生枝。但愿只是押送贡纲的士兵路上耽误了,不然此事背后意义不小。
公孙兰回去后马上将此事安排了下去,结果三天之后,公孙兰就接到了东南传来的飞鸽急书。刚一打开,公孙兰脸色就不由一变,立即匆匆进宫去了。
“秦王,东南急报,董昌要称帝了!”

第994章 欲问天子名,日从日上生

董昌原本是临安土豪,乾符初,各地民乱四起,驻守在胡逗洲狼山上的狼山镇将王郢叛乱,攻掠浙东、浙西诸州,身为地方豪强的董昌组织土团抵御,以功升为石境镇将。后朝廷任路审中为杭州刺史,董昌却率先入据杭州,自称都押司,镇海节度使周宝也无力控制,只好表请董昌为杭州刺史。
成为杭州刺史之后,董昌招兵买马,实力渐强,杭州八都也都依附于他。特别是有手下大将钱镠,虽游侠无赖盐贩打手出身,可却着实有勇有谋,替董昌打了数个长脸的仗。
在杭州平稳的呆了几年,原本为草贼降将的浙东节度使刘汉宏垂涏于杭州的富庶,便悍然发兵攻打杭州。钱镠领命出兵迎战,前后打了几年,数战数捷。最后拥有八州地盘的刘汉宏反被只带着杭州一州数都兵马的钱镠打的节节败退。最后钱镠向董昌提议,乘胜反攻越州,灭掉刘汉宏。董昌最后答应了钱镠的提议,并许诺,只要钱镠拿下越州,那么他就将杭州赏给钱镠。
原本董昌的打算也很不错,他思量那刘汉宏乃是当年王仙芝手下草贼大将,数降数叛,如今坐上浙东镇义胜军节度使,虽然数败于钱镠手下,但怎么说刘汉宏也有八州地盘,这家伙又素来喜招兵,手下可谓是兵多如蚁。在他想来,刘汉宏虽数败,可毕竟是攻城客场做战,地利人和不占。可如今反攻入浙东地盘,形势肯定不一样。钱镠暗中搭上了秦王李璟的事情他早有所知,只是双方都没点破。钱镠主动提议去打越州,董昌当时想的便是来个借刀杀人。让钱镠去打,等刘汉宏和钱镠两虎相争,两败俱伤。到时,他再出手,既能夺了越州,也能压制下钱镠。
但结果却大出他意料之外,钱镠对刘汉宏之战,打的一帆风顺,顺风顺水。刘汉宏完全是外强中干,屡战屡败,不到一年的时间,拥兵十几万的刘汉宏就彻底的败了。钱镠不但夺下了越州,甚至还在惊讶之余反应过来的董昌派出的后续部队的支援下,把浙东镇八州地盘彻底的打下来了。
得胜之后,钱镠砍下了刘汉宏的首级。
董昌则喜洋洋的离开杭州走马上任,前往越州,自任义胜军节度使。虽然他心中对钱镠的忌惮又多了几分,可钱镠还是很识趣的,主动的将浙东八州地盘交给了董昌接管。见此,董昌得意之余,也不好反悔,便有些不太情愿的最后还是把杭州交给了钱镠。
从此,两浙地区局势越发的混乱起来。董昌是浙西节度使周宝的手下,可却转身成为了浙东节度使。而杭州是浙西镇八州之一,钱镠这个董昌手下,却成了杭州刺史。
名义上,周宝是董昌的上司,而董昌又是钱镠的上司,因此,两浙地区,浙东镇又成了浙西镇的隶属地盘,周宝成了两浙名义上的最高节帅。
当然,再往上,周宝又与李璟表面上是联盟合作关系,董昌也与秦藩是联盟,而钱镠又是李璟门徒和属下。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让人迷惑不已,但实际上,周宝、董昌、钱镠、甚至李璟,他们之间的关系都是相对独立的。谁也真正管不到谁,反正名义上大家都是唐臣。
董昌自从接管了浙东镇后,一开始也是激动之余还充满担忧的。根基不稳的董昌在刚到越州时,表现的很老实。他不但对实际上和他同级了的周宝自称下属,时时上贡,而且还对当时长安朝廷的李儇和田令孜也进贡不断。当然,浙东镇大半地盘都靠海,因此对于海上几乎都是李璟天下的秦王,更是顺服,每年向李璟进贡的钱财让人咋舌,远超钱镠和杨行密这两个李璟的门徒和大舅子。
董昌如此的顺服,李璟自然是乐见其成,很快,董昌也就成为了李璟在东南的代理人之一,和钱镠杨行密等都划入了秦军盟友的圈子。自此之后,秦藩和浙东镇关系进入密月期,董昌需要的是一个强大的靠山,以在淮南两浙地区站稳脚,李璟的秦藩正是合适的对象。秦军有强大的水师部队,随时能从海上增援,但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