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穿越架空电子书 > 浮生小记 作者:金波滟滟(晋江金牌推荐vip2015-06-04正文完结) >

第128部分

浮生小记 作者:金波滟滟(晋江金牌推荐vip2015-06-04正文完结)-第1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上?”蒋歆惊疑道:“秋收时胡人一贯南下抢粮,淮北王无需北上,胡人来劫掠时截杀他们即可。”
  “正是因为胡人南下抢粮,所以我才要在他们挡在属地之外!”司马十七郎斩钉截铁地说:“我们淮北军种出的粮食,一颗也不会让胡人抢走!”
  蒋歆其实是不信的,“不知淮北王如何能挡住胡人?”
  “我自到淮北后一直在练兵,如今已经做好了与胡人一战的准备,正要在今年秋天收复失地,驱逐胡人。”司马十七郎笑道:“前些天尚家大公子来淮北大营,我已经邀请他局时一同出兵,建立功业。蒋将军既然来到淮北,便替我将一封信带给尚将军,我正要请尚将军与我一同北上会猎。”
  尚爽早已经老迈,根本不可能再带兵出征,伴随身体的衰弱,他的胆子也越来越小,不管对来自哪一方面的威胁,他更多的选择退让。司马十七郎想也不用想就知道尚爽一定不会接受自己的邀请。
  但是尚颉和蒋歆呢?他们肯定不会看着尚喆带兵出征取得战功,司马十七郎就是想把更多的尚家人马带到北伐中去。
  至于他的目的,倒不全是想让他们帮忙打击胡人,尚家军作战的能力根本不行,他们不是胡人的对手,司马十七郎背地里对卢八娘说:“他们能帮多少忙我也不指望,我只是想把他们调出尚家大营,免得我出征时他们对淮北军大营造成威胁。”
  司马十七郎出征的计划是早就制定了的,以胡人武力之强,他一点也不敢轻敌,于是便打算将淮北军绝大部分的精锐都带走,但是留守大营肯定会非常空虚,而就在大营西边的尚家就是潜在的隐患,于是司马十七郎便决定将尚家的主力也带到北边,这样就能使留守在大营中的卢八娘不必一心二用,专心秋收。
  卢八娘再一次感觉到司马十七郎和思路与自己很不相同,攘外必先安内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是自己,可能会先将尚家拿下再出征,又或者减缓北伐的步子,可是司马十七郎却用这样的方法将尚家的军队带到北边,既不让他们对大营造成威胁,又能得到尚家的助力。
  “真是堂堂正正的阳谋啊!”卢八娘赞叹了一声,“尚喆是答应了,那么蒋歆和尚颉怎么样呢?”
  “虽然蒋歆说还要回去禀报尚爽,但我觉得他们一定也会按时北上的。”
  卢八娘也赞成他的分析,“兄弟争权,更要争民心向背,且不说尚家与胡人早就结下血海深仇,只说尚喆北上,尚颉若是不去就输了,如果他对淮北军大营起了不该有的心思,那他一辈子都在道义上站不住腿,如此看来他一定也会北上。而尚爽呢,两个儿子都要北上,自然也会有看看两个谁更强一些的想法。”
  “陶耀光那里,过些天我也会送书信邀他一同北上。”司马十七郎告诉卢八娘。
  书信是一定要送的,这是表明态度,至于陶耀光是不是出兵倒不是重要的,陶家所在的雍州距离如今的淮北军大营相隔不过数百里,按司马十七郎的计划,他是想直接打到雍州的边界,到时候他们自然会见面。
  “这些日子我会加紧练兵,其余所有的事情就只能交给你了。”司马十七郎摸了摸卢八娘凸起的肚子,“你只要将政令收为已用,所有细务都一一分下去,千万别过于劳累。”
  “你只管安心练兵,所有军需物资我早已经有了安排。”

  ☆、第七十五章 多方调兵北上抢粮三人联手南下开矿(二)

  就在尚喆来见孟白的同时,陈春煊也借此机会重新回到了淮北。做为淮北军在楚州行动的大功臣,虽然知道的人非常少,但他却极为低调,做足了孟白的崇拜者的模样。
  过了十多天,卢八娘终于接到了陈春煊自称门下递上来的贴子,她给司马十七郎看,没想到他竟然并不生气,而是淡然地笑着对卢八娘说:“既然已经写了投靠文书,过来给主人磕个头也是应该的。”
  不过话里终究带了些醋意,卢八娘便笑道:“他来拜见我一定是有正经事情要说,你若是不愿意,我就不见了。只是你应该替我见见他,总要感谢他上次的帮忙吧,再有看看是不是找矿的事情有了着落。”
  听了这样大义凛然的话,想到王妃一直为的都是自己,她满心都是淮北军的大事,把全部嫁妆都投了进来,又正给自己怀着孩子,司马十七郎也觉得自己实在不应该心怀酸意,无奈他就是想通了,王妃不过当陈春煊是个可用的人才而要用他,但心里依旧酸得受不了,最后只得说:“你的下仆过来磕头,我为什么见,你替我赏他点东西就算谢他了!”说着几大步走开了。
  卢八娘见了陈春煊,她并没有一个人与他见面,还把孟白也叫了过来,毕竟是要避嫌的。作为一个成熟的人,卢八娘才不会引起无谓的风波,她现在既然想与司马十七郎携手奋斗,就要替他着想。把握好尺度,所有行为符合这个时代的风俗。
  当然除了避嫌,卢八娘还有一重更重要的原由,那就是为了生意。无论是从淮北军的立场出发,还是为了自己的私人利益,卢八娘都是要想办法赚钱,在本质是商人的卢八娘看来,差不多所有的活动都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她还有一个小小的私心,司马十七郎也好,世人也好,都知道自己把全部的嫁妆都用在淮北军北伐之上了,但其实,卢八娘在孟白手里一直保留着一部分财物。
  俗话说狡兔三窟,卢八娘给自己留的后路绝不止三条,但她确实将自己绝大部分的财产都用到了淮北军大营。
  现在与陈春煊、孟白一起发展采矿业,即是为淮北军找到一条新的财路,也是为自己再多一条后路,后路总是不嫌多的。
  时隔几个月,陈春煊再见到卢八娘,眼里已经没有了过去的狂热,时间是最好的良药,他虽然还是没有将淮北王妃从心头抹去,而且也从没打算抹下去,但是总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再外露了。
  卢八娘很满意他的转变,如果陈春煊还是过去的傻样,她也只好再冷他几个月。现在她总算可以与他说些正事了,于是话题在卢八娘的主导下很快就展开了。
  煤,这个时代人们通常称之为石炭,早已经得到开采和应用,并积累了很多的知识,比如大青山的冶铁所用的原料就有石炭,而且这时的冶铁匠人还懂得把煤粉碎,使之完全燃烧,以提高冶铁炉的温度。
  只是石炭的产量并不高,而且还很难得,并没有普及到日常百姓的生活中,就是在冶铁中也没有得到更充分的使用。就比如淮北军大青山冶铁用的石炭,就是用了很高的价格从淮南买来的,这笔支出是非常沉重的负担,要想将淮北冶铁工业发展起来,石炭的供应必是要先解决的。
  卢八娘认识陈春煊后就慢慢有了自己开采石炭的打算,薛家的财物使她有了启动资金,现在孟白又到了,更为此事增加了几分保障。
  孟白前世是文科的大学生,在高中的地理学习中曾经背过中国各地的物产矿藏,这些知识就是他如今不能完全清晰记得,也会有一定的印象,现在拿出来就是最宝贵的资源。再加上他顶着孟氏的名头,能带来很多方便,而卢八娘不大适合出面的时候也都可以推给他。
  陈春煊再一次被惊得神魂颠倒,他看了卢八娘写给他的一些矿产资料,琢磨了些日子,这次来也算是胸有成竹。没想到,又遇到了孟右军这样一个人物,心悦诚服地说:“过去我一直认为自己见识不浅,如今才明白什么是夜郎自大。”
  “我只是在孟家家传的书中看到一鳞半爪的,纸上谈兵罢了。”孟白倒也谦虚,他虽然见过煤炭是什么样的,但哪里知道它们在地下会是怎么一回事,至于铜矿铁矿银矿金矿的,更是只了解字面的意思,真要拿过来一块矿产,他根本认不出。
  卢八娘笑着将他们的话接了过来,“你们也都不要这样客气了,我想我们完全可以联起手来,先找到一处石炭矿开采应用,于公于私都是极好的事。”
  于是卢八娘、孟白和陈春煊没多久就定下了一同找矿开矿的意向。中国历来盐铁专卖,石炭这样的物资却没有得到朝廷的重视,就是金银铜等矿产在此时也都是允许民间经营的。所以这个选项并不至于惊世骇俗,而且非实用,如果能够成功,他们还可以进一步开展更多的项目,如石油、银矿金矿等等。
  看起来仙风道骨的孟白最为积极,孟府的经济之柱之一玉石产业随着益州齐挺自立而完全被掐断了来源,另一项嫌钱的生意酿酒业,又因为已经有人弄清高纯度酒的原理也开始生产,利润明显下降,所以他急于找到新的财路。要知道孟白如今的生活方式,差不是最烧钱的方法之一了。
  而孟白想维持他的名士风范,也只有继续他的这种生活,当然他也从心底里喜欢充满着魏晋风流的洒脱感受,一点也不想改变。
  陈春煊喜欢找矿,也喜欢赚钱,更喜欢因此与淮北王妃建立了名正言顺的联系,所以也他也充满了热情地同意。
  于是卢八娘承担了主要的投资,孟白负责指导找矿和利用他的名望与矿产所在之地的官员打交道,将矿山买下,陈春煊实地探测开采。
  石炭开采出来,在淮南的经营销售以孟白为主,卢八娘也会派出代表她的管事,而她应得的利益则直接用开采出来的石炭偿还,用来加大淮北地区冶铁业的发展,提高产出铁器的数量和质量。
  就这样,在前世可以挂名为某某矿业的公司成立了,因为眼下淮北的形势非常不稳定,也没有条件开展矿业,所以他们的第一步只能在淮南开展。于是陈春煊在定下方案后,很快就要离开了淮北,带着人手去了孟白提供的前世淮南一处大煤矿所在地寻矿。
  卢八娘和陈春煊都属于执行力超强的人,定下了计划就会马上着手进行,陈春煊在几天的商谈结束后,就直接提出告辞,卢八娘也不挽留,只是提了一句,“如果陈将军有续弦的打算,我可以将庶妹许配给你。”
  从应用手段上来讲,卢八娘并不讨厌联姻这种方法,成本低,见效快,也算好用。作为实用者,她接受这些事物的速度并不慢,不能接受的只是对自己不利的一方面。
  而做为家中的嫡长女,又成了王妃,只要卢八娘给卢四老爷夫妇一封信,他们肯定会把庶妹送过来。如果陈春煊答应,自己就同他成了姻亲,很多事情都会方便多了,卢家四房也会在其间得到实利。
  而为联姻而牺牲的庶妹,卢八娘并不认为这对她算是牺牲,陈春煊是个不错的成亲对象,没有卢陈联姻,也会有卢氏和其他姓氏的联姻,这个时代婚姻不是以个人喜好为标准的,而是以家庭利益为目标。
  陈春煊听了卢八娘的建议想也没想,就立即行礼答道:“不劳王妃费心了,春煊已经习惯于独身一人,倒也自在。”他完全明白卢陈联姻的好处,可却不打算勉强自己,既然命中注定得不到,守在她的旁边就好了,只是他还是心有不甘地叹了一句,“我以前从没有因为自己的出身而在意过,但如今却明白确是生平憾事。”
  淮北王妃是欣赏自己的,陈春煊完全能体会得到,如果自己也出身于高贵的士族,就能与淮北王妃早日相识,也可能还有夫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