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穿越架空电子书 > 浮生小记 作者:金波滟滟(晋江金牌推荐vip2015-06-04正文完结) >

第193部分

浮生小记 作者:金波滟滟(晋江金牌推荐vip2015-06-04正文完结)-第1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听那边刘三娘子对王妃说:“陆刺史非常热情,不但让我在崖洲随意看织机,招待也特别好,临行前还让我给王妃带了不少礼品,我正要让人给王妃送过去呢。”说着将礼单递给王妃。
    王妃接过来扫了一眼,便笑着说:“陆刺史倒是个细心的人。”
    司马十七郎上前接过礼单,上面都是王妃喜欢的小东西,什么果脯、果干、椰子、棕榈之类的林林总总几十样,马上便想起了旭儿曾告诉他的一件事。
    为了将新鲜的荔枝运送过来,陆刺史特别将整株的荔枝树移栽到大木桶里,放在船上送到鹿岛,这些果树到了鹿岛虽然养不活了,但是树上的荔枝吃起来却刚刚好。
    “这陆五郎还真会讨好王妃呢,”司马十七郎等刘三娘子走后道:“西北产的水果更好,这次我把凉国打败了让他们年年进贡,想来我们回到平北城就应该送来了。”
    “我还给你留了一个宝贝呢,是这么大的一块玉石,够做一张玉石床的,不过要等冬天结了冰才能送过来。”司马十七郎用手比着,还在西北时,见到这块与床差不多大的玉石后,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想到只有王妃用着才合适,但那时他们还处于冷战阶段,所以他便一直没有对任何人说。;
    男人就这么爱攀比吗?卢八娘赶紧反对,“不要送了,实在太劳民伤财。”这样大的玉石重量应该是上万斤的,运送时只能先在路上浇水结冰,再由人畜拉回来,非常费力。
    司马十七郎心里已经想好一定要给王妃做个特别大的玉石床,把别人都比下去,所以早已经打定主意,不管多麻烦一定将玉石运回来,因此只是评论起陆五郎,“我听说他把崖洲建得不错,很得当地百姓爱戴,只可惜品德有亏。”
    陆家被贬到崖洲时,有好几位妇人和离留京,王妃的妹妹卢九娘是一个,陆五郎的夫人也是一个。卢八娘却笑道:“陆刺史的夫人并不是真心与他和离,而是只有和离才能留在京城帮陆家打点,所以算不上品德有亏。”
    “那他也比不上我……”
    卢八娘嗤笑着打断他,“王爷不必与别人比,只比我就好了。一直也都有人想撞到我面前,可是我却从没动过心,王爷可是不如我?”
    别人暂且不论,但是陈春暄的心思没有人比司马十七郎知道得再清楚了,但是他一点也没有怀疑过王妃。所以这句话说得司马十七郎心服口服,惭愧不已,“王妃说的对。”
    但是他犹豫了一下还是与王妃靠得更近了说:“我也有几句话要说,王妃你可以把心思对旭儿说得那样清楚,又讲了那么多的道理,但为什么不这样对我说呢?”
    司马十七郎的眼睛看着卢八娘,深情而专注,又含了无限的委屈,“若是王妃也如此讲给我听,我想自己也不是那种听不进的人吧?”
    卢八娘一向灵牙俐齿,但现在却哑口无言,刚刚飞扬起的眉眼也不复原来的骄傲。
    司马十七郎说得很对,自己虽然对他说过不许他纳妾,却从来没有敞开心胸地与他谈一谈,讲讲道理,只是把心思都放在了围追堵截上了,然后就甩手离开,确实太简单太粗暴,完全不符合自己平时的行事作风。
    这是为什么呢?
    卢八娘将头埋进了司马十七郎的怀里陷入了沉思。

  ☆、第百十四章 最是无言坦诚相问嫣然一笑王府欢腾(二)

卢八娘毕竟是个理智聪明的人,很快就认识到,原来自己从来没真正相信过司马十七郎,从内心深处就给他打上了一个迟早要离开自己的标鉴。所以每次遇到问题总是没有全身心地解决。
    是的,如果自己能更多一点信心,早点把问题摊开解决,司马十七郎未必不能理解,只看他到现在没有自己发话一直没随便收过人就知道了。
    一直以来,卢八娘都是认为自己完全正确,是司马十七郎负了自己,而命运和不同的想法观念更是造成他们分开的罪魁祸首,现在想来实在是可笑,原来责任最大的原来是自己!
    如此想来,在鹿岛上暗自嗟叹,伤心落泪有多么不值!原来自己本可以一直幸福地生活。
    好在,现在还不晚,司马十七郎竟然又一次来接自己,卢八娘满心欢喜,竟然低泣起来,“幸亏你来了。”
    司马十七郎并没有想到王妃会有这么大的反应,倒有些慌了,赶紧拍拍她的后背,“都是我的错,快别哭了,你正有身孕呢。”
    “我没事的,”卢八娘抬起脸笑了,“我是高兴你还能来接我,如果把我一个人留在鹿岛,我该怎么办?”
    “那怎么能?”司马十七郎笑道:“我一直想的是,你若是不肯同我回去,我总会想出办法来的。”
    然后他们就都想起了司马十七郎潜进城堡的事了,二人一起大笑起来。
    顺儿这时跑了进来,“父王母妃,有什么事这样高兴?”
    “乖儿子,过来。”司马十七郎近来都这样叫他的三儿子,因为他突然觉得顺儿实在太乖了,不用吩咐就能帮自己说话,平时淘气点不过是小节而已。他将儿子抱在怀里,指了指桌上的棉布说:“父王和母妃因为棉布纺织成功而高兴,从此淮北会有更多人穿得更好更暖了。”
    然后捷儿也被接了过来,这期间他见过母妃数次,倒是第一次见到父王,亲热之态自不必说。不过他还是拒绝了一同回平北城,要继续在书院学习。
    既然已经到了青山城,司马十七郎又带着卢八娘给他的皇祖父和父王上了香,还去火器厂看了看。
    因为卢八娘身体状况,回平北城不免多用了些时间,他们俩所性把这段行程当成了旅游散心。成亲这么多年,他们能如此悠闲的时候并不多,所以带着顺儿一路玩回来。
    顺儿最喜欢到新鲜的地方看看,不急着赶路他最高兴,不过等到进了王府,他却不由得高声欢呼起来,“我们又回来了!”
    原来小小的孩子也知道恋家,卢八娘更是如此,觉得淮北王府的一草一木都那样的亲切。
    而她想念的大儿子旭儿笑着迎了上来,殷勤地扶着她回雍和殿,又说:“母妃,这次应该给我们生个妹妹了。”
    司马十七郎站在一旁微微一笑,只这样简单的几句话,就让他感觉到淮北王府重新恢复了生机和热闹,变回他熟悉的家。
    虽然每天还是与过去做事,但是心情就是不一样的!
    旭儿在空闲时悄悄地在父王朵边说:“父王这么快就把母妃接回来了,真没想到啊!”
    “这有什么想不到的!”司马十七郎拍了拍旭儿的头,“其实你母妃也一直在等我去接她呢。”
    然后他又教导儿子说:“男人嘛,要大度些,你懂了吗?”
    “是。”旭儿虚心地受教了,这话听起来很对,而且父王又一向英明,最根本的是父王去了鹿岛没多久果然将母妃接了回来。他半点也没想到,父王其实是受了自己的启发才能把母妃劝回来。
    卢八娘休息了几日,不顾家人的反对,恢复了接见贵妇们的活动。
    毕竟她离开几个月了,城内已经有人一直在置疑王妃为什么滞留在青山城不回,虽然她早已经准备了生病的官方解释,但还是让很多人不大相信。如今卢八娘现身后,方知她有孕在身,不便上路才先留在青山城,也算将事情圆了过去。
    董青河前些日子被派去京城给董侧妃上坟,而小董氏则出家为她的姑姑祈福,至于她是真的斩断红尘还是权宜之计卢八娘并没有追究,她要的结果已经达到了就可以。
    当然董家的事肯定有人会知道,卢八娘并没有特别掩饰些什么,淮北还没有人敢公开说她的坏话,就算是有人想败坏她的名声也所所谓,她宁愿给大家留些忌惮,得罪她的下场就是如此。
    小董氏的结果给所有打算送女人进王府的投机者一个严厉的警告,此后,在淮北再也没有人敢打淮北王的主意了。
    淮北王妃的这番举动,包括她在此之前在沙县公开审杨月婵案的详细经过,都极大的促进了淮北女人的地位。就在当年,就另有一例诰命夫人和离案。
    从某种角度讲,女人能够自由地离婚,就是女性社会地位的进步。
    十月怀胎,瓜熟蒂落,卢八娘果然如大家所愿生下了一个女儿。
    司马十七郎就是再重视儿子,对姗姗来迟的小女儿也疼到了骨子里,旭儿捷儿和顺儿也都欢喜至极。一家人最喜欢围在小床边看着小小的女婴,她的每一个动作都那样可爱,引起大家一片赞叹。
    “母妃,你看小妹妹笑了!”
    “小妹妹笑得真好看!”
    这么小的孩子哪里会笑?但是卢八娘随着大家一起看着小婴儿,竟然也觉得她笑了,“就叫她嫣然吧。”
    在怀着捷儿时,司马十七郎就说如果生了女儿就由卢八娘起名,这也是常见的风俗了。现在他听了便笑着说:“嫣然一笑,真是好名字!”
    “是好听!”顺儿也表态,“正好先生刚教了这个字,我觉得写起来也很好看。”他的想法一向与别人不一样。
    “司马嫣然,我们的妹妹一定每天都很开心,”旭儿说着仔细地看着小嫣然,“母妃,我觉得嫣然长得比我们都漂亮。”
    旭儿长得很像司马十七郎,特别他长大后从神态气质上与他的父王更为神似;而捷儿就是卢八娘的翻版,就连爱好都相近;至于顺儿,可以说既有司马十七郎的影子,也有类似卢八娘之处,唯有刚生下来的小嫣然,似乎谁也不像。
    但是刚刚满月的她已经能看出是一个小小的美人,特别是笑的时候特别婉约可人。
    “嫣然与你们的姑姑长得一模一样。”司马十七郎温和地说,看儿子们似乎没有明白,就又解释说:“不是湖阳姑姑,而是你们父王一母同胞的小姑姑。”
    这么说小嫣然应该也很像司马十七郎的生母了,那个传说中很美但命运却不济的女子。
    卢八娘恐司马十七郎伤感,就笑着向大家说:“嫣然这么漂亮,你们都喜欢她,母妃都嫉妒了!”
    “母妃也漂亮!”顺儿扑到卢八娘的怀里,儿子总是认为母亲是最美的。
    大家越发笑得开心。
    司马十七郎也与卢八娘商量,“嫣然太小了,我们今年就不回京城了,等明年她满了一周岁再走。”
    定下要回京城已经过了一两年,却由于一件又一件的事拖延下来了,“不如你带着旭儿回去吧。”
    “现在急的不是我们,等一等不要紧。”司马十七郎从容而镇静,现在的形势很明朗,淮北势大,朝廷羸弱,主动权完全在司马十七郎手中。
    可以说如果他振臂一呼,只消一两个月就能将皇帝从*上消灭。但是越到这个时候,他越发谨慎起来,与朝廷保持着足够的礼仪来往。
    卢八娘明白他不想落得个“篡”字。
    所以早些进京城与晚一些真没什么,现在十七郎要等的只是时机。
    这
    些话就是在儿子面前也不好说,于是司马十七郎又找了个理由,“如果有合适的,我们还要给旭儿选一门亲事,所以一起去比较好。”
    “我也去帮哥哥选亲事!”顺儿认真地宣布。
    “好,父王带你到京城见见那里的曲水流觞,北湖风光,”司马十七郎看一眼装做没听到的旭儿,又向在一旁笑着的二儿子说:“捷儿的亲事也可以一起相看,比旭儿晚些办就行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