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命运的抉择 >

第223部分

命运的抉择-第223部分

小说: 命运的抉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就是国,朝廷就是朝廷。由不得你象个商贩般讨价还价。国家就如一个巨灵,一国之民就象是其身体的四肢、五脏、筋脉、血轮。失去了四肢、五脏、筋脉、血轮固然成不了一体。但若是没有了躯体光是四肢、五脏、筋脉、血轮亦不能独活。”周子衡语调同样坚定的说道:“国家既然作为一个巨灵就有其自己的意志。而国家的意志就是我等全体国民的意志!”
  “子衡兄,那你口中的国家又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如何能证明我等是一国之人?”朱震麟听罢低头思索了一下问道。
  “当然靠得是同宗同源的血脉相系。效忠于我中华一族,归属于我华夏文化者既为一国之人。”周子衡得意的回答道。往日与朱震麟辩驳是他因为没有相应的理论驳斥总是落于下风。可今日一辩却让朱震麟也闷了一下。
  “子衡兄,你说的这该不是王夫之、顾炎武等东林党人提出的‘巨灵说’吧。”符晓勤忽然插口问道。
  眼见被符晓勤一下说中了出处,周子衡当下脸颊微微一红道:“是啊。特别是他们在《东林时论》上发表的‘国民论’简直就是一语击醒梦中人。正因为有太多的人‘知有天下而不知有国家’、‘知有一已而不知有国家’。所以在面对历次外族入侵时才会出现如此众多的汉奸。因此我大明急需重塑造民族精神与国家意志。”
  “啊,那篇东西我好象也见过。两人好象年纪都很轻但在江南士林却是响当当的人物。听说那顾宁人以前在国会上还当众讥讽过首相。”朱震麟恍然大悟道。
  “对,正是他二人。不过我更欣赏的是王而农。顾宁人许多想法都太过偏激了。”周子衡点头补充道。
  听周子衡这么一说李正宇心中不由咯噔了一下。难道还有比他们口中所说更为激进的论调?原本还想好好接受中原文化的他立刻就打起了退堂鼓。这种思想,这种论调是绝对不能传到朝鲜去的。传过去给那些“贱民”学去了岂不是天下大乱了嘛。心里虽是这么想可李正宇的脸上还是挂着谦逊的笑容问道:“中原的学术可真是博大精深啊。听得在下是云里雾里的。”
  “别说李公子是云里雾里呢。你瞧就连我们几个知己好友也是各持不同的观点啊。”孙克咸指着朱震麟与周子衡哈哈一笑道。
  “不过,我倒觉得如今士林的论调是杂而不乱。”符晓勤想了想开口说出了自己一直以来的观点。
  “哦?晓勤兄,何以见得啊?”孙克咸等人听罢不由面面相窥了一下问道。
  “掐指算来小生来南京也快半年了,也接触了不少学派和论调。除去那些哗众取宠、迷信玄幻的论调。除去各个学派在诗词文赋风格上的争论。只单单从民生社稷来说。大明的士林现在有三种论调。”符晓勤说罢伸出了三根手指头道:“一是:君为贵、社稷次之、民为轻;二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三是:社稷为贵、民次之、君为轻。”
  “恩,好象有那么几分道理。”朱震麟听罢若有所思说道:“晓勤兄,说下去啊。”
  “所谓‘君为贵、社稷次之、民为轻’实为独夫论调。历来都有不少学者对这种‘一家之天下’的论调进行批判。然而此种论调却是最为根深蒂固的论调。至今仍有不少人死抱着想法不肯放。”却听符晓勤一一分析道:“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多来自于那些受西学影响较重的学者。他们强调民众个人的权利,以‘契约说’为其理。因此得到了许多商贾平民的支持。其中又以岭南的云山学派以及阳明学中的泰州学派最为激进。至于‘社稷为贵、民次之、君为轻’主要是由江南儒林的东林学派提出的。他们强调一切都要以社稷为重,以国家为重。因此如今不少大财阀和缙绅都支持这样的论调。甚至连军方也对这样的论调大加赞赏。”
  “‘社稷为贵,民次之,君为轻’这话其实是最讨巧的。何为社稷?是重民众的利益?还是重当权者的利益?每个人念这句话都能品出不同的味道来。真是严守中庸之道啊。”孙克咸以玩味的口吻说道。
  “惭愧,还是克咸兄看得透彻啊。”
  “晓勤兄客气了,想必你应该也看出了其中的端疑了吧。其实也没什么。任何一个学派一种理论都是希望能得到上位者赏识的。”孙克咸不置可否的说道。
  “听你们两个这么一分析,难道士林的争论很快就能有个结果吗?”周子衡眉头一皱问道。
  “那可不一定。我们的首相大人可不是这么好糊弄的。这样的争论或许会象春秋时期那样持续百年也说不定。甚至还会出现新的圣人呢。”朱震麟打趣的说道:“晓勤你说呢?”
  却见符晓勤望着窗外晴朗的天空微微一笑道:“我不在乎会不会出现新圣人。我只是想去欧洲看看。看看传教士口中那些与大明孑然不同的国家到底是什么模样的。” 
 
 
 
  
第一部 第一百七十六节 朝鲜使节
 
  君主、社稷、民众若是放在一起让李正宇选择的话。相信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君主”,并且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因此当李正宇告别了符晓勤等人走下茶馆时他心中就早已酝酿好了自己的打算。那就是认真学习明国的军工技术回去整顿朝鲜军队。但决不能让明国的异端邪说流入朝鲜!想到这儿李正宇的连上忽然笼起了一股霜似的威严。却见他突然一个左转走进了一条不起眼的小巷。
  此时在小巷中正停着一辆黑色的马车。而在马车的两旁站各着四个衣着华丽的精壮大汉。细眉,丹凤眼,高颧骨一看就知道是高丽人世。那几个大汉双手抱臂目不斜视的站在那里自有一股摄人的威严。然而当他们看见李正宇时均露出了一种卑微的神情。
  “主子,请上车。”一个身材矮小的男子献媚着为李正宇打开了车门。另有一男子连忙知趣的趴在地上做起了垫脚石。却见李正宇连正眼都没瞧他们一眼,只是冷哼了一声便踏那男人的背脊上了马车。坐入马车后立刻就有一个打扮鲜亮的朝鲜美女恭敬的给他递上了茶水。李正宇接过茶水喝了一口淑了淑口后冷冷的命令道:“回客栈。”
  “是主子。”那男子恭敬地关上了车门,马车也就此平稳的行驶起来。宽敞的车厢中只剩下了李正宇、美女和一个面容枯瘦的中年人。李正宇却丝毫没有在意这中年人皱着的眉头,而是一边抚摩着美姬的胸脯一边一边懒散的问道:“崔参赞,我要你办的事都办得怎样了?”
  “回世子,世子要的书籍臣已经一一购得。至于各种类型的工匠寻找起来还需花费些时日。特别是有关火器的工匠明国管得特别严厉。”崔参赞恭敬的回答道。
  不错,眼前的这位李正宇正是朝鲜世子李淏。这次李淏自告奋勇的接下出使明朝的任务。一来是此次出使事关重大。二是李淏本人对新兴的隆武朝也充满着好奇。于是在他的一再请求下朝鲜王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并派遣精通汉务的参赞崔真明作为副使协助李淏。但崔真明在心中对于眼前这位世子殿下可并没什么好感。在他看来李淏来南京的这段日子里根本就是在不务正业。整日不是收集些奇淫技巧之物外,就同一些无关紧要的穷书生来往。丝毫没把求见南明首相的重要任务放在心上。
  “恩,这事我知道了。不过我先前说要筹集的那些报纸就不要了。还有要抓紧招集熟练的工匠,价钱提高些没关系。”李淏一边把玩着一个景泰蓝的机械钟一边由衷的赞叹道:“中原的东西就是精致。你瞧这自鸣钟多么精巧美丽。就算是红毛传教士前些年上贡自鸣钟都不能与之相媲美。”
  “遵命世子。不过那报纸真的不要带回去了吗?”崔真明不放心地问道。心想前几天你还一个劲的叫嚷着要看报纸。怎么才几天就变挂了呢?万一改天有要起来怎么办?对于世子反复无常的性情崔真明算是早已见识透了。
  “这事你不用管。”李淏满不在乎的回道。不过继而他又犹豫了一下补充道:“这样吧,我要的报纸你还是给我收着。但只许带回去一份,更不许让别人看见。”
  “遵命世子。”
  面对崔真明有气无力的回答李淏不由微微一笑问道:“崔参赞,明国礼部那里联系上了吗?”
  “回世子,臣已经同南京的礼部交涉过了。对我等这次的出使明国官员显得很热情。礼部左侍郎陈大人和光禄寺少卿侯大人还亲自接见了臣,表示会尽快安排世子秘密觐见隆武皇帝陛下的。另外觐见时需要进贡的贡品臣也已经准备好了。”一听李淏问到了正事崔真明立刻就来了精神,连忙拿出一份清单回答道:“还列了一份清单如下:水貂皮二十张、雪狐皮一百张、高丽人参二百支……”
  “好了,好了。这你自己做主就行了。”李淏不耐烦的挥了挥手打断了崔真明的报告。历来进贡宗主国都不会在意贡品的价值,只要是藩属国的特产就行。开句玩笑的说如果朝鲜的特产只有高丽大白菜那进贡白菜也行。却听李淏继续问道:“崔参赞,孙首相那里接触得怎样了?”
  “回世子,世子想单独见孙首相的话恐怕还要花时间安排一下。”崔真明尴尬的回答道。
  “哦?见个臣子比见皇帝还困难吗?这女人的架子可不小嘛。”李淏冷笑一声又问道:“那我们送去的礼品她收了吗?”
  “回世子,那孙首相没有收您的礼品全都退了回来。并派人传话说世子的心意她领了,但作为臣子不能越界之举。还对因其公务繁忙未能亲自接见世子表示歉意。”崔真明将首相府的回话一字不漏的传给了李淏。其实一提起孙露来,崔真明心里还真不是个滋味。早在五年前他便与孙露见过面了。那时的孙露还不过是个小小的参军。靠着在台湾大败红毛夷的名气以及其商会在东亚海域的势力才勉强得到了崔真明的接见。可转眼间这女人已经是天朝的首相了,如今却是自己想方设法的要求得她的接见。还真是风水轮流转呢。
  “真是个有趣的女人。算了,那就再等等吧。反正我也想在中土多待些时日。是吧,丽姬?”李淏说罢捏了捏那美女的脸蛋。引得那丽姬发出了一阵银铃般的笑声。一旁崔真明见此情形不由皱起了眉头却也只好无可奈何的回道:“遵命世子。臣一定尽快解决此事。”
  “崔大人,你不用那么紧张。难得出来一次就应该好好享受才是。”李淏说罢转而又悠然的问道:“崔大人,端午节有空吗?”
  “啊,端午节?没,没事。”崔真明被李淏这么突然一问不由楞了一下。却见李淏狡诘的一笑道:“既然没什么事。那就一起去看赛龙舟吧。听说这里的端午节很热闹会有许多活动呢。”
  ※       ※       ※
  正如李淏所言明朝的端午节当然是极其热闹和重要的节日。虽说一提起端午节人们立刻就会想到该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但五月属仲夏是瘟疫流行的季节,俗称“恶月”。因此为了消灾辟邪无论是民间,还是皇家在五月初五都会举行一系列的仪式或祭祀活动以驱除瘟神、企求平安。这次又恰逢第三军团顺利的收复了四川。于是今年的端午同往年相比又多了一层不同的意义。负责皇家祭典的礼部如今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