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统天下 >

第3部分

明统天下-第3部分

小说: 明统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照儿,你可愿意?”看他不回答,朱佑樘又问了一遍。

“父皇,当太子有好处吗?”朱厚照奶声的问道。(真是明知故问啊。)

“哈哈,有,好处多着呢。”朱佑樘高兴的说道。

“那我愿意。”

“好,明日我就下旨。”

“谢皇上。”听到朱佑樘的话,张氏立马抱着朱厚照跪下谢恩。

看到张氏众人也都跟着跪了下来。不过大家的脸上都浮现着笑容。

“爱妃,请起。”

第二天,早朝。刚一开始上朝孝宗便当着大家的面宣布了太子昨天背出一首诗的事情。接着提议立朱厚照为太子,让大臣们商量一下。听到这个消息,这些大臣们立马便沸腾起来。

这些大臣们此刻的心情几乎都是激动与喜悦并存,不管是今天刚听到消息的人,还是昨天就已经通过自己渠道听过这个消息的今天得到最终确认人现在的心情几乎都是激动与喜悦的。大皇子是一个天才,这是此刻每一个人得想法。如果立这个天才皇子为太子,在找几位知识渊博、能力卓越的大臣来教导他,那么既今上之后大明就将再出一个明君,他们也将在明君的带领下实现心中报复,流芳千古。(孝宗时期的大臣基本上都是忠君为国,清廉耿直的。此时的内阁在明朝历史上的地位仅次于历史上著名的“三杨内阁”。)一想到这里,很多大臣便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了,纷纷要求立大皇子为太子。

“请皇上立大皇子为太子!”

“请皇上立大皇子为太子!”

……

……

……

“请皇上立大皇子为太子!”

跪下请求的人越来越多,一会之间大臣便都跪了下来,即使极个别心里不情愿的人也识趣的跪了下来,在大家几乎都支持且皇上也有意愿的情况下再反对就实在太不明智了,这点政治智慧还是有的。

“哈哈,好,既然大家都支持,那就立照儿为太子。王岳,拟旨。”

“是。”

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大皇子朱厚照半岁能言,未及一岁便能诵,惊为天才,经皇上与众位大臣商讨一致同意立大皇子朱厚照为太子。

还在坤宁宫呼呼大睡的朱厚照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立为太子,估计就是知道了,他也不会太过激动,因为他知道这一天迟早会到来的。在历史上朱厚照就是在这一年也就是孝宗五年被立为太子的。

朱厚照在呼呼大睡,对外界不管不顾,但是得知皇上已经下诏书立为朱厚照为太子后,皇后张氏和坤宁宫的宫女们可高兴的不得了。宫女们纷纷欢呼雀跃,向皇后道喜,张氏也是激动的流下来眼泪。俗话说自古无情最是帝王家,虽然这话有夸张的成分,但也从侧面说明了宫廷斗争的残酷。虽然她现在是皇后,今上也只有她一个妻子,但皇上还年轻,谁也说不准皇上哪天又会纳妾,倒是侯说不定皇上又会多几个儿子。当有一天她不再受宠了,那么她的儿子就成了她最后的依靠,她儿子的地位就决定了以后她的地位。现在她的儿子被立为太子,以后的皇上,那么她就是以后的太后。谁也动摇不了她在皇宫里的地位。

历史上张氏的下场就是比较凄惨的。虽然孝宗就她这一个妻子,她也一直是皇后,更是在正德时期成为太后,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他的儿子是皇上并且健在的基础上的。最后她的结局非常悲惨,她的儿子明武宗朱厚照死后因为没有子嗣,奸臣江彬等心怀不轨,太后与大学士杨廷和定策禁中,迎立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为帝,史称明世宗。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世宗入继,称张太后为圣母,上尊号曰“昭圣慈寿皇太后”,也同时尊他的亲祖母邵氏为寿安太后。日子一久,世宗对张太后的淡薄态度就慢慢展露出来,他尊封自己生母祖母,对张太后并不十分礼遇,如有臣子上奏还降罪,又改称圣母为伯母。张太后弟弟犯罪,张太后苦跪求情不果,一病不起。终于,晚景凄凉的张太后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八月崩,谥号为孝康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而她刚刚死后,世宗就把她弟弟处死了。一直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十二月乙卯朔丙寅(十二日),改谥曰:孝成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盖后本谥“孝康”,与兴宗常皇后谥号“孝康”字相犯而改也。

所以说,在听到今上正式立朱厚照为太子后她高兴的喜极而泣,不为别的,就因为母凭子贵。

朱厚照一直睡到快中午才起来,当被告知此时是表现的很淡定。不过他这样的表现在众人看来很正常,一个不到一岁的孩子能说话就不错了,更不要说懂的太子之位的重要性了。如果他表现的非常高兴的话说不得反而会引起大家的疑心。

推荐一首老歌,陈星的。

 第四章 武宗八虎

“殿下,慢一点,别摔着了。// ”

“雪儿姐姐,你追不上。”

“殿下,慢点,等一下奴婢。”

宫后苑里朱厚照在和一群宫女们玩游戏,你追我赶玩的不亦乐乎。虽然朱厚照身体里有一个三十多岁的人得灵魂,但他此时还是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和宫女们嬉戏。童年是这个世上大多数人得一生之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时光。童年代表着无忧无虑,代表着天真浪漫,代表着调皮捣蛋,代表着欢乐无边。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童年离我们越行越远,当有一天猛地回首时,却发现童年已经渐渐的模糊了。留下的只是对童年的回忆与怀念。所以,虽然朱厚照的思维已经是成年人的思维了,但当发现有一个可以重新享受童年的机会时,他义无反顾的抛弃了一切,选择了欢欢乐乐的童年。所以从他接受穿越的事实时他就决定了要过一个欢欢乐乐的童年。

一个时辰后。

呼、呼、呼……坐在一块平坦的大石头上,朱厚照伸出舌头欢乐的喘着粗气,而冬雪则一手擦着自己眉头上的汗,一手拿着一把小扇子有一下没一下的为朱厚照扇着。

“雪儿姐姐,你累不累啊?”朱厚照看着冬雪气喘吁吁的样子,明知故问的问道。

“累啊,殿下,咱们都完了快一个下午了,你也累了吧,殿下?”冬雪回答后又问道。

朱厚照说道:“嗯,是挺累的。”

“要不咱们回去吧,殿下,再不回去的话估计娘娘就要担心了。”冬雪试探的问道。

看着冬雪有回去的意思,朱厚照也感觉玩的差不多了于是说道:“嗯,咱们回去吧。”

冬雪现在已经成了朱厚照的贴身侍女,平时朱厚照有什么事都是让冬雪去办的,而朱厚照平时也由冬雪照顾。所以两人的关系是除了孝宗和张氏外最好的。朱厚照和冬雪的关系非常亲密,两人虽为主仆,但实际关系就像姐姐和弟弟一样,朱厚照受后世影响,对人平易近人,对宫里的每一个人都很好。所以宫里的宫女们都乐意和朱厚照在一起玩耍。

冬雪现在一个十三岁的豆蔻少女,虽然只有十三岁,但古人发育较早,所以冬雪现在已经发育的初具规模,看起来楚楚动人,花颜月貌,让人忍不住想凑上去吃一口。平时朱厚照没少利用自己的年龄优势去吃豆腐。

朱厚照此时已经三岁了,这三年里他就是整天吃喝玩乐睡觉打屁,什么事实事都没干过过。之所以这样,一方面是因为他想好好地享受童年,不想受世俗之事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现在只有三岁,就是想为父皇出谋划策,估计父皇也不会听他的,反而会怀疑他是不是出毛病了或者受什么人指使了。他已经想好了,他的优势是五百多年,少个四、五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会影响大局。他给自己计划的是七八岁的时候在开始动用金手指来走出自己丰功伟业的第一步。虽然七八岁在别人眼里仍然是小屁孩一个,但那时别的孩子,不包括我们的“猪脚”。说实话朱厚照这三年里所做的事情已经把很多人震惊的说不出话来了。半岁能言,不到一岁便能完整的背诵一首诗,一岁便能写字,两岁能背唐诗一百首,三岁便能和人辩论且多有胜出。不知道震惊了多少人。这里面还发生了一件传遍北京城的趣事。

朱厚照刚满三岁没多久时,有一天孝宗和大臣商量想给朱厚照、找几个老师来教导他读书学习,这件事被朱厚照知道之后当天晚上就去找孝宗了,他现在才刚刚三岁,还没完够呢,怎莫能找老师呢,找老师就意味着要开始学习了,意味着要失去自由了,这是他现在不允许的,所以他当天晚上就去找孝宗去了。

乾清宫是明朝皇帝日常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明孝宗朱佑樘是个以国事为重的人,执政时勤勤恳恳,励精图治,不但一天两朝经常处理政务到很晚的时候。

此时太阳早已下了白班回家睡觉去了,而勤劳的月亮则散发着温柔的月光认认真真的注视着大地。

乾清宫里灯火通红,一片寂静,朱佑樘坐在御案前认真的批改着奏折。

“皇上”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岳的低声呼唤打断了乾清宫保持的安静。

听到王岳的声音,朱佑樘放下奏折,不悦的朝王岳说道:“我不是说过处理政务的时候不准打扰我吗”看来朱佑樘对王岳打断他处理政务还是比较生气道。

看到朱佑樘不高兴了,王岳连忙说道:“皇上息怒,臣也是不得以才进来的,太子殿下在外面求见陛下。”

“哦,他有什么事?”朱佑樘问道。

“老奴不知。”

“让他进来吧。”

“是。”

得到皇上旨意后王岳向外面走去。“太子殿下,皇上让您进去。”

进入乾清宫后朱厚照看到父皇坐在御案后,便行礼道:“孩儿参见父皇。”

朱厚照进来时朱佑樘已经重新开始批阅奏折了,听到朱厚照的声音,朱佑樘并没有停下,而是批完手上的奏折之后才抬起头说道:“这么晚了,你来找我有什么事?”

“父皇,听说您为我找了几个老师?”朱厚照试探着问道。

“嗯,你也听说了,具体是谁还没定呢,不用急,过几天就确定下来了。”

听到父皇好像误会自己来找他的意思了,朱厚照赶紧解释道:“父皇,我不是急着知道老师是谁,我只是想说现在就给我找老师是不是太早了点?”

“早什么早,你比别的孩子聪明当然要比别人早点学习了。”

“啊。”听到自己父亲的解释,朱厚照真是欲哭无泪,难道聪明也有错吗,早知道就装的笨一点了。难道以后欢乐时光要离我而去吗?不行,不能妥协,必学说服父皇,为了我的美好时光拼了。

“父皇,不行啊,我现在还是小孩子,还没到学习的年龄呢,您不能摧残小孩子啊。”

“哈哈,你又给我狡辩,不行。”

不行,一定要找到说服父皇的理由。找什么理由呢?诶,有了!

“父皇,曾子曾曰“君子思不出其位。”就是告诉我们要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孟子后来也说过这样的话。您现在是皇上,处理国家政务就是您的本分,而我现在只是一个三岁的小孩子,欢欢乐乐的享受童年的美好时光就是我现在的本分。所以,依圣人之言您现在不应该给我找老师。”

“哈哈哈哈……,想不到,想不到,为了不让给你找老师你竟然能说出这么一番话来。现在不让找老师,你想让什么时候找?”

“两年后吧。”

“行,父皇答应你了,两年后在为你找老师。”

“真的,噢……,父皇,你对我真好。”

“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