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统天下 >

第381部分

明统天下-第381部分

小说: 明统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半天的时间他同样便可以到达哈密。此时哈密是甘肃的门户,占领了这里嘉峪关便直接呈现在阿喇哈青森的眼中了。

所以到了吐鲁番之后阿喇哈青森举棋不定的停了下来。

到了这里之后阿喇哈青森便不得不做出选择了,是继续北上进入蒙古和巴图蒙克会和然后按照之前双方商量的计划行事呢,还是从这里直接越过哈密进攻嘉峪关。

说心里话阿喇哈青森想要直接从这里进攻嘉峪关,而之前他没有遵守双方的盟约而是擅自的南下天北的原因也和这个有一点的关系。

天北此次本来不再阿喇哈青森和巴图蒙克的计划之中,但是对于天北与天南阿喇哈青森一直念念不忘。

瓦剌这些年来一直想要扩张,但是向北是荒无人烟的西伯利亚,而向东便是鞑靼,这几十年来瓦剌和鞑靼交锋的时候始终落于下风,所以阿喇哈青森自然也不敢将扩张的方向选在了东边的鞑靼身上。

而向西则是中亚了,不过虽然中亚土地广袤,但是那里本身的国家不少,实力不弱,而且那里的草原稀少,进攻那里很可能得不偿失,所以考虑来考虑去阿喇哈青森便将自己扩张的方向选在了南边的亦力把里也就是此时大明的天北与天南身上了。

其实在阿喇哈青森之前的几代统治者也是将天北等地当做了自己的盘中餐的,不过可惜那个时候瓦剌命不好,多次的南下都是以失败告终了。

在所有人的心中越是得不到的东西才是越好的,也越能够勾起人的,瓦剌多次占领天北不成,所以在阿喇哈青森的心中得到天北的渴望也就越大了。

正是这种渴望才让阿喇哈青森做出了违背双方盟约的事情来,阿喇哈青森提前出兵半个月就是希望能够在半个月内占领天北以及天南,然后自己便可以去和巴图蒙克汇合了。

这样瓦剌无疑抢占了先机了,真正的战争还没有开始瓦剌便已经占领了大片的土地了,到时候不管最后战事的结果如何,瓦剌都算不亏了。如果最后大败明军了,无疑瓦剌占领的地方就可以扩大了 ,而即便到时候蒙古这边失败了,有了天北与天南了,瓦剌也算是保底不亏了。这就是阿喇哈青森心中一直以来的打算。

而且阿喇哈青森还有一个想法便是将此次南下的突破口选在嘉峪关,攻破了嘉峪关到时候大明在北方所有的腹地都将成为蒙古人驰骋的牧场了。

而现在,在吐鲁番的阿喇哈青森必须要做出选择了,是直接进攻嘉峪关呢还是继续北上和巴图蒙克汇合,之前南下的不顺让他不得不考虑清楚了各种利弊。(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四百三十八章 主攻延庆

半天的时间,半天过后,阿喇哈青森终于做出了选择,虽然阿喇哈青森的性格犹豫面对抉择的时候往往踌躇不定,但是现在却没有时间让他思考几天了,所以半天之内他必须做出选择。 

想来想去阿喇哈青森绝对还是应该以大局为重,如果此次阿喇哈青森南下一切顺利的话他一定不会有任何犹豫的按照自己心中所想的占领天南与天北,然后直接从天南越过重兵把守的甘肃直接进攻大明的腹地,但是这一次南下的不顺也对阿喇哈青森有一点的打击,同时也让他一下子认清了行事,让他更加切合实际了。

此时的阿喇哈青森已经认识到了自己在一开始和巴图蒙克商量的南下之策才是最好的方法,而自己私下里所计划的现在看来更多的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况且此时他自己的方法也行不通,还是直接北上和巴图蒙克汇合更加保险一点。

坐在马上往东边望去,虽然距离嘉峪关还有将近百里的路程,但是阿喇哈青森感觉就像嘉峪关就在自己的眼前一样,不断的诱惑者他前去进攻。

“以大局为重。”强压住自己进攻嘉峪关的,阿喇哈青森不断的告诫自己。

“全军继续北上。”虽然已经快到晚上了,但是阿喇哈青森也不决定在吐鲁番这里过夜了,他还真怕自己过了一个晚上之后会改变主意。

一夜的赶路,到了天亮的时候。大军已经到了草原之上金山的脚下了,这是阿喇哈青森才下令大军进行暂时的休息,已经到了这里了,阿喇哈青森也不会在返回去进攻嘉峪关了。

上午的时间收拢兵力之后阿喇哈青森三十五万的大军在金山脚下安营扎寨,生火造饭。到了下午过了一半的时候,大军已经休整的差不多了, 在阿喇哈青森一声令下大军立马开拔往东边而去。

这一次大军的目标正好便是金山东边的亦集乃。从金山到亦集乃将近两百里地的路程,在骑兵的脚下只能算是一个短途的距离,从下午开始。连夜里大军没有任何的休息,到了早上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阿喇哈青森已经率领着大军到了亦集乃的范围之内了。

早早得到消息的巴图蒙克也是天还没有亮的时候便已经安排了人在亦集乃外面准备迎接阿喇哈青森的到来。

“哈哈,阿喇哈青森。你可是让我等候多时啊。”见到阿喇哈青森之后巴图蒙克表现的非常兴奋,之前对于阿喇哈青森私自出兵南下天北的事情他好像一点都没有记在心上一样。而巴图蒙克不提这件事情,阿喇哈青森自然也不会主动的去提起这件事情了,本来就是自己有点背信再先,况且最后也没有成功,说出来也是自己脸上没光。

在亦集乃外面阿喇哈青森和巴图蒙克寒暄了一阵之后便一起往亦集乃城里边走去,至于阿喇哈青森的大军则不得不大部分在亦集乃的外面安营扎寨了,亦集乃城内风吹不着、雨落不住的好生活他们是享受不到了。

如果是是巴图蒙克的二十万大军的话或许亦集乃还能够容纳得下,但是再加上阿喇哈青森此次带来的三十五万大军,加起来整整五十五万的大军。一个亦集乃根本就容纳不下,事实上此时还是巴图蒙克早就料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所以在大军进城之后专门为阿喇哈青森的瓦剌大军留下了一块地方,这才让阿喇哈青森能够将五万的瓦剌大军驻扎在城内,至于其他的则只能老老实实的呆在外面了,谁让瓦剌大军来的最晚了。

本来心里就有点心虚的阿喇哈青森自然不会在这件事情上和巴图蒙克斤斤计较了。估计在亦集乃也停留不了几天,就让大军在外面委屈几天也没有,只要让他能够驻扎五万大军在城内保证自己的安全便可以了。

当天晚上,巴图蒙克专门设宴款待了阿喇哈青森以及他麾下的主要将领,在宴席之上巴图蒙克没了之前的那些好脸色了,装作有点不悦的透漏了少许的对阿喇哈青森之前所作所为的不满。对此阿喇哈青森也只能委婉的向巴图蒙克保证绝对不会发生下一次这样的事情,这才让巴图蒙克不再追究此事。

故意透漏出对阿喇哈青森的不满只是巴图蒙克害怕在之后对方再次做出来背信的事情来,有了阿喇哈青森的保证他也放心多了,既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阿喇哈青森保证了,那巴图蒙克便可以相信到时候好面子的阿喇哈青森到时候不会轻易的做出来有损自己威信的事情来的。

这只不过是宴席的一个插曲,真正重要的事情还是巴图蒙克和阿喇哈青森商量有关之后南下的计划。

巴图蒙克的计划还是和之前的一模一样,集中所有的兵力直接全力进攻大明的北直隶等地,这一次巴图蒙克再次提出了这个计划之后阿喇哈青森毫不犹豫的便答应了,而且出乎巴图蒙克的意料,这一次阿喇哈青森不但爽快的答应了,还亲自提出来了到时候以巴图蒙克为大军的主帅,而他阿喇哈青森则为副帅,当然具体上双方谁的大军还是归谁管这一点不变,不过作为主帅在之后的行军布阵之上两人之间则将以巴图蒙克的意见为主。

这一点可谓是大大的出乎巴图蒙克的预料,两军的主帅这个位置巴图蒙克当然想当啊,事实上在自己和阿喇哈青森之间巴图蒙克认为也就只有自己才有这个能力出任两军主帅的,阿喇哈青森的能力他巴图蒙克一点都不放心,如果让阿喇哈青森做主帅的话他巴图蒙克宁愿直接投降大明,也不愿意看着最后蒙古在对方手中灭亡的事情发生。所以一直以来在他的心里。他巴图蒙克都是主帅的不二人选。

不过虽然心里这样想着,但是巴图蒙克却从来没有讲这些讲出来,这个时候已经不是几年之前的时候了,那个时候鞑靼还是最强大的时候,面对瓦剌鞑靼还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所以如果是哪个时候的话巴图蒙克当然有底气说出来自己担任主帅的事情了。

但是此时的实际情况确实鞑靼已经不是几年之前的鞑靼了,此时的鞑靼面对瓦剌的时候完全处于下风。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同样的没有实力也就没有底气,此时巴图蒙克手下的实力大不如从前。所以他巴图蒙克当然也就没有底气去主动的和阿喇哈青森争夺这个主帅的位置了,而且一直以来巴图蒙克说的都是两人平起平坐、不分主次,遇到事情了一起商量行事。

就连这个好阿喇哈青森平起平坐的地位其实也是巴图蒙克好不容易争取到的。

在两年多前巴图蒙克刚刚打败的时候。他能够活命而不被朱厚照彻底的歼灭,靠的还是阿喇哈青森最后的出手相救呢,那个时候的巴图蒙克大军几乎全军覆没,手下大将死伤过半,当时的巴图蒙克面对阿喇哈青森的时候十分的谨慎与小心,他一改之前的样子,从来没有做出来让阿喇哈青森感到不满的事情,没办法,自己小命都在人家的操纵之下巴图蒙克那里不能不做小弟啊,虽然自己几年之前还是那个大哥。

那个时候是巴图蒙克实力作为弱小的时候。同时也是面对阿喇哈青森最没有底气、最没有发言权,也最没有地位的时候。

一直到之后朱厚照率领着明军开始撤出草原,巴图蒙克到了漠南的北部蒙古,有了时间休养生息之后巴图蒙克的实力才开始慢慢的恢复,不过那个时候面对阿喇哈青森他还是不得不处处低人一等行事。因为他还必须要瓦剌的支持才能尽快的恢复自己损失的实力。

不过巴图蒙克到底是一代雄主,能力远远不是阿喇哈青森能够比拟的,在阿喇哈青森的手中瓦剌一直都是原地踏步的,但是仅有原来鞑靼四分之一地方的巴图蒙克却能够在乱世之中用尽手段在短短两年之内便将自己的实力恢复到了之前的一半左右。

这个时候虽然巴图蒙克手中的实力还是比不上阿喇哈青森,但是最起码面对他巴图蒙克已经有了立于不败之地的实力了。

巴图蒙克之所以敢提出来和瓦剌结盟对抗大明的事情来和自己实力恢复是离不开的,如果巴图蒙克还是和两年多以前那样实力衰弱。他一点不敢去提出来和瓦剌结盟的事情来,一个实力极其弱小的实力去主动提出和一个实力远远强大与自己的实力结盟,最后被吞掉的可能性才是最大的。

阿喇哈青森一直以来犹豫不决的性格给了巴图蒙克很好的再次提升自己威望的机会,此时的蒙古上下除了之前投靠了大明的那些势力之外,鞑靼和瓦剌军中普遍存在着仇视大明的情绪,当巴图蒙克主动的向阿喇哈青森提出两国结盟以对抗大明的时候阿喇哈青森的犹豫不决让瓦剌军中的那些将领心里面普遍有点不满,虽然他们不会因为此而推翻阿喇哈青森,但是最起码敢于主动提出来南下大明的巴图蒙克在他们的心中更加的像一个勇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