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统天下 >

第496部分

明统天下-第496部分

小说: 明统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这些贯穿全国的直道之外,还有很多环地区的直道,不过那些都要地方的官府来继续勘探以及施工了。

除了已经这个已经开始施工了的四条京城纵横线之外,大明另外一个巨大的工程就是蒙古以及哈萨克的水源改造工程。

从开始施工到现在,这项工程以及实行了快十年了,今年传来好消息,耗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之后,这个工程终于进入了末尾阶段了。

就现在,整个蒙古草原还有哈萨克地区的地形已经和以前完全的不一样了,五年多没有回去过哈萨克的穆伦德克在去年回去了一次之后回来告诉朱厚照说他简直以为自己去错了地方了,那还是到处荒漠的哈萨克吗?

随处可见的草原以及农田,时不时出现在眼前的水网,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穆伦德克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人力所造就的,完全就是在和大自然相抗衡了。

在不断的开槽河道引流水源之后,虽然比不上那些降雨充沛的地方,但是在哈萨克目前却也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见到一条留着水的河流。以前还是荒漠的地方现在已经变成了草原,以前是草原的地方,现在已经可以种植粮食了。

而蒙古草原的改造同样也是这样,蒙古草原本身水源就比哈萨克的多,所以改造起来也方便了许多。

现在不管是还在那里的蒙古人,还是从奴儿干迁徙过去的部落,亦或者是大明迁徙过去的汉人,都已经不需要不断的随着水源而不停迁徙了,他们只需要坐在家门口就已经完全可以有足够的水源以及足够的草地。

在蒙古草原之上,汉人独特的房子已经随着大量汉人迁徙过去慢慢的流行了开来,那里的人已经慢慢的开始进入固定居住的时代了,游牧,很有可能在未来的几十年之内在那里要消失了。

对于大明以及当地的游牧民族来说,这是一个双赢的居民,大明对当地的掌控越来越强了,而当地的游牧民族也不用再过着像祖先那样不断迁徙的生活了。能够好好的活下去,没人愿意去过那种整日颠沛流离的生活。

安定的生活、丰富的物质,平等的生存权对于他们来说是最需要的。

 第六百二十章 :《三十年商业改革方案》

现在由朝廷主导的移民补偿标准已经越来越低了,甚至迁徙到有些地方朝廷除了分给少量的土地之外已经没有任何的补偿了,就连分配的土地面积也在越来越少。/ ‘

以前虽然朝廷的迁徙移民都是自愿的,但其实实质还是朝廷在拿着大量的银子在诱惑,在求着那些老百姓们迁徙到那些偏远的地方去。

不过现在的这种局面已经完全不同了,以前蒙古和哈萨克是没人愿意去,那里是人们眼中荒芜的代名词。

但是现在,随着朝廷的大力扶持以及大规模水网改造工程的完成,已经迁徙过去的百姓的生活大部分比他们还在家乡的亲人或者朋友的生活还要好。

这些人大量普遍的存在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无数还在大明腹地挣扎在贫困线上下的人开始动心了,根本就不用朝廷给什么补偿,他们自己就非常迫切的迁徙到外面去。

如果说以前的蒙古以及哈萨克加起来能够养活百万的人口就顶天了,那么随着水网改造工程的完成,增加了大量农田以及草地的那里养活两千万左右的人口绝对没有任何的问题,毕竟这两个地方的地域实在是太大了,但从面积上来讲这两个地方的面积加起来都快比得上新*中*国的面积了。

要知道现在的蒙古草原可是直接覆盖到了西伯利亚的中北部的。虽然西伯利亚苦寒,但是根据以前的先例。那里养活几百万的人口还是没有问题的。

当初朝廷制定的迁徙计划是百万大移民,事实是现在实际迁往蒙古以及哈萨克的民众已经不能用一百万来统计了。据户部详细的统计,现在通过户部主导的迁徙民众已经超过了三百万了,而且现在还在不断的增长过程之中,预计未来人口会更加的多。

由于大规模水网改造的完成以及迁徙移民支出的大规模下降,这给朝廷节俭了不少的开支也让朝廷可有有更多的钱财花费在修路以及刺激人口的增长上面。

不过随着第一批修路款的之出以及第一批人口刺激计划的支持,顿时国库立马空虚了,“银子,银子。还是银子。”

现在朱厚照整日一睁开眼睛想地第一件事情就是怎么增加赋税,他从来没有如此的对银子有过渴望。

为了开源,为了增加赋税,还得从商业上想办法。现在从商业税上想办法已经不只是朱厚照的心思了,整个朝廷大部分的官员已经对这个达成了共识。

这两年商业赋税的年超过三千万两,以前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原来商业也可以带来如此多的赋税,一旦让这些官员尝到了甜头了。他们就开始把目光都盯在了那些商人的身上。

当年五月,在京城国子监爆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争论,争论双方所辩论的焦点就是商人以及商业对于大明乃至整个民族的重要性?

士农工商?几千年来的排名以及将商人以及商业活动的地位压在了最低,他们的作用也被贬斥的一无是处。

这场辩论一开始是一个商人子弟对几个传统文人辱骂商人感到不满,愤而前去辩论,结果没想到事情越闹越大。最后国子监之中大量的商人子弟和传统的文人都加入到了这场辩论之中。

现在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的国子监之中都是招手的那些参加科考的传统文人,后来由于朱厚照为了钱财曾经大量的贩卖过一批科考名额,以及特别赏赐给那些迁徙以及定居到蒙古或者哈萨克的商人子弟科考的名额,现在每一年参加科考的商人子弟不在少数。

朱厚照还是低估了科考对于商人的诱惑性。在迁徙获得科考名额的政策出台了之后,一时之间大量的商业家族开始安排年轻有为并且有学识的后代子弟迁徙到这些当时所谓的荒芜之地去。

为了改变家族的命运。吃点苦算什么?而且这些商人子弟的到来并不是自己一个人,家族安排他们到那里是想要他们将来好参加科考的,到了那里当然不能把时间花费在读书以外的事情上了。

所以家族里不得安排几个丫鬟或者仆人什么的过去伺候着,不得让多带点钱财。

同时这些人的到来也带动了当地商业活动的大量兴起,有些商人子弟实在是没什么才能,以前商人科考无望,读书的也不强烈,所以他们选择优秀的家族子弟其实也是矮个里面挑将军。

这些商人子弟有些道了那里之后渐渐的感觉科考无望或者发现了自己根本不是读书人的料之后就慢慢的把心思放在了其他上面了。

商业是他们所涉及的最多的,在这上面他们有更多的天赋,而且当地确实是由于商业不发达留下了大量的商机。

由此,蒙古和哈萨克的商业活动也被这些人给慢慢的带动了起来。

不过还是有一些人是学习的料的,大量坚持下来的商人子弟在朝廷有意的照顾之下很多都获得了秀才的身份。之后其中优异者更是被朝廷选拔为了贡生得意进入国子监学习。

国子监中商人子弟贡生和传统文人贡生的争论在大明具有开篇的意义,由于最后整个争论蔓延到了整个国子监,并且也已经把社会上的大量文人骚客们牵连了尽力啊,朝廷对于这件事情不能不管不问。

那些来自商人子弟的贡生从一开始就处于被压制的地位,因为和那些一千多年的儒生势力相比,他们的实力太过于弱小了,特别是蔓延到了社会上之后,那些大量的文人骚客大都是儒家的坚定支持者,那些人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是空前的,他们几乎主导了整个舆论的氛围。

渐渐的大量的商人也被这间舆论的争论所牵连,很多大明有名的富商被那些文人骚客写在文章里被指名道姓的谩骂,似乎辱骂和批评那些商人是一件多么光彩的事情,所以当有了引了开头之后,顿时无数的文人把一个一个奸商的嘴脸开始显现了。

本来大明商人大都低调行事,但是现在他们想要低调也不行了,于是慢慢的商人们也开始反击了起来,他们舞文弄墨不行,但是他们有银子啊,大明的文人很多,最不缺的就是那些穷酸秀才,这些人只要给他们一笔银子让他们改善一下生活,写什么文章都不怕。

从商人开始反击,这件事情在社会上的争论已经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如果是以前这样的情况是绝对不会发生,也是不可想象的,商人什么时候这么大胆了,这要是放在以前,敢花银子操控舆论,第一天准定有锦衣卫找上门来。

那些商人们是不敢,但是如果有人在背后给他们撑腰了,那就不一样了,透过无数繁杂的吵闹,细心的人就会发现,,皇家商部的掌舵人木拓在这里面时隐时现的展现自己的存在感。

哦,一下子好多人想明白了,原来这些商人仰仗的是木拓这个皇亲国戚啊。

不过皇亲国戚又如何,当年皇太后的两个兄长不还是一样被他们整天的写文章谩骂,甚至弹劾,顿时无数的人把攻击的目标直接瞅准了木拓。

到了这里,所有的人都知道事情已经发展到了末尾了,木拓已经被直接攻击了,就看接下来这件事情朝廷或者皇上如何表态了,如果双方都不闻不问,那就代表那些传统的儒家文人们已经大获全胜了。而这个时候如果朝廷或者皇上插手支持了木拓的话,那就说明对待商人的态度,朝廷本身发生了转变,之前长达几个月的争论很有可能就是朝廷的自导自演而已,那些文人骚客们只不过是被朝廷当了一回枪使。

很快,一锤定音的声音开始慢慢的传了出来,礼部在朱厚照的示意之下开始宣布取缔士农工商的说法。

这是一个颠覆性的决定,士农工商,似乎从春秋开始,这就慢慢的深入了所有人的骨髓之中的思想了,几千年来莫不是如此,但是现在朝廷却要取消士农工商这种排位的说法了。

这是什么意思?发生在如此的关口凡是对局势关注的人都会明白朝廷这是要力挺商人了,无数的儒家文人们一阵哀嚎,纷纷大声的疾呼,那些士大夫们也开始坐不住了,本来以为不会出现什么变故的他们没想到朝廷竟然会力挺那些商人,作为几千年来的统治阶阶级,士大夫们如何原因和地位低下的商人为伍。

而无数的商人们则开始欢呼雀跃,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

而在礼部发声了之后朝廷又陷入了趁机,好像这件事情就这样结束了一样,不过那些都只不过是假象。

正德十二年八月末,朝廷重磅出击,直接不经过任何朝堂议事就发布施行了。

这个商业改革的方案是朱厚照亲自制定的,里面大量结合了现在大明的实际以及未来的一些商业模式,是大明商业的一个颠覆性的改革。

网网

 第六百二十一章 :国*企的官商与皇商

商业改革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是已经不推行不行了,朝廷需要大量的钱财来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这些钱财从哪里来?只能从商人以及商业活动上抽取。// 

所以为了增加商业税,朝廷不得不改变过去对于商业抑制的方法来鼓励以及扶持商业活动,整个大明的商业活动越繁盛,朝廷可以和收到的赋税就越多。

其实之前大明的商业方面也有够一些改革,比如朱厚照出台的等等,这些都是对商业的有限改革,不过这些改革都是从规范商业活动出发的,对于根本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