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统天下 >

第509部分

明统天下-第509部分

小说: 明统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句很不好听的话,现在整个大明朝的人,百分之九十九的都是文盲,你说你给这些人讲教育的重要性,他们能够听得明白吗?他们自己估计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一定会写。

在这些人的眼里,估计让孩子去上学还不如让他们跟着自己到地里帮帮忙好呢。

平均一个县城创办三所县小学和一所县中学,这是内阁根据可能入学的幼童的数量计算出来的,而且在五到十年之内,这些县小学还不一定能够坐满学生。有钱的都请私塾了,没钱的贫困人家对这个也不重视,而且也不一定能够上得起这个学校的。。)

 第六百四十三章 : 逐步推进

县小学和县中学并不是免费的,本来朱厚照也是想着免费办教育的,出发点是好的,就是有点不切实际了。 //

户部给朱厚照算了一笔账,单单第一步在全国所有县里面设立最少三个公办的县小学和一个公办的县中学。

不说以后的投入,就是把这么多的学校建起来最少就需要花费上千万两的银子,你建一所学校,要么重新建造,要么购买其他房屋当做学校,但不管怎么样,全大明那么多的县,加起来学校更是数千所,如此多的房屋构建本来就是一个花费巨大的工程。

而且光是有房子还不行,学校吗,你不得有各种配套设置,这些哪一个不需要花费银子。

而且这还是学校投入之前的,那以后学校的各种日常开支,还有那么多的教师,这些不都给发放俸禄,要不然谁那么好心的免费当教师啊。

上千万两银子已经不少了,不要看现在大明一年的财政收入已经近亿了,但是全大明花钱的地方多了去了。

现在是大明扩张的关键时期,那所有的银子都必须要紧着军队花销,维持庞大的常备军队、后期补给,武器的损耗、更换乃至新装备的研发,这些都是花费巨大的项目。现在大明还加上了一个海军,那花费更大了。海军向来就是一个烧钱大户,说句不好听的,海军就是靠银子堆出来的,建造一个最大军舰花费都要超过百万两银子的。而且一旦未来发生了战争了。那花费更是大了去了。现在基本上每一年的财政收入有超过三成都要流入军*费里面去。

除了军费之外,就不说维持庞大的官僚体系的开支了,就是数目繁杂的基础设施建设,每一年花费都不比军费要少了。

可以说,这一千万都是户部算来算去从这里省一点,从那里省一点才凑出来的。

教育想要免费是没可能的,那样的话花费就不是一千万两了,而是两三千万了。所以抖着户部拿来的账本,朱厚照也不得不忍痛着把自己想的免费教育办成收费的。

好在虽然是收费,但是这些收费却并不高。减少收费的标准这一点朱厚照还是能够办到的。基本上学生只要分摊以后学校的工本费以及教师的一部分俸禄便可以了,至于其余的开支,则全部由财政买单。

这已经是朱厚照能够从户部那里要来的最低收费了,不过即便如此,未来基本上在不考虑物价上涨的前提之下,一个学生每年的学费也在两两银子到三两银子之间,不同的地区可能会有所差别。

而一个家庭供养一个学生完成十二年的基础学习,可能需要的花费在六十两以上。这里面除了包含学费之外,还要包含这个学生十二年的其他开销。

户部为什么敢和朱厚照说即便是把学校开出来了。全国的学生也不会多。根源就在这里。

六十两,对于那些有钱人来说根本就不算多。而且现在有钱人都是请的私塾,短期之内这种现象根本不可能改变。所以即便开了学校,一般情况下在观念不改变的情况下那些有钱人家的子弟也是不会到这些前期可能教育质量较低的公办学校的。

而有钱人不来,那六十两银子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负担了,这可能就是很多人一年的收入了,用一个家庭一年的收入去供养一个学生,这是多么大的一个负担啊。况且还有很多乡下的家庭根本就达不到这个收入水平呢。

除了这个之外一个家庭一般男孩也不止一个,一个学生都不一定供养的起,多了就更不可能了。

花这么多银子供养有个学生。未来还不一定能够考上秀才,与其这样还不如让他们早点下地干活补贴家用呢。

不管怎样,第一期的教育计划已经在去年开始实施了,而且也已经不可能再发生更改了,再等两年之后,这些学校就全部都要投入使用了。

而且为了保证未来有足够的教师群体,朱厚照还率先推出了国家教师公务员体系。

从去年开始。礼部已经开始着手从以前每一年在册的秀才以及科考落地的考生里面挑选适合的人来充当这些学校的教师。

而且这个教师还是终身制的,虽然朱厚照知道这样并不是很合理,可能会让大量的庸人或者道德败坏的人充斥在教师队伍里面,不过这个终身制还是得实行。

没办法。现在是国家求着这些书生去当教师,你不给人家足够的好处,谁去给你当教师去。要知道当了教师,可是不能再参加科考了。

其实这个第一期的教育计划只是一个开端,真正重要的还是以后的计划。

比如在内阁已经颁布的规划里面,等到第一期计划实行十二年年之后,第二期计划就将立马开始。

根据第二期计划的内容,从正德三十年开始,县小学和县中学的数量就要开始逐步的增加了,到时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一般情况下每个县里面县小学数量不能低于十个,县中学的数量不能低于五个。偏远人口贫乏地区,可以适当的减少一到两个学校数量,而人口较多的地区则可以适当的增加。各个地方倒地建造多少学校,都将由内阁根据各个地方的人口以及幼童的数量来确定。

而且除了增加了学校的数量之外,从第二期开始,每个学生的学费都将减少半分之五十,这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减少的是一个巨大的花销。到时候完全可以刺激更多的家庭把自己家里的幼童送入学校来。

而且经过前十二年的时间,估计到时候整个大明对于教育的氛围都会不一样,特别是那些贫困的家庭,可能会更加的重视对于子女的教育。这些都将进一步的增加学生的数量,也对于国家教育计划的开展也是十分有利的。

而且从这个时候开始,在重视基础教育之上,高端教育的计划也将被提上日程。。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六百四十四章 :百年教育

如果说高端教育,目前大明所具有的最高端教育可能就是在南京以及京城当中的两个南北国子监了。/

这两个学府绝对是国家级别的学府,整个大明能够与它们相提并论的学府一个没有,而且大明有相当一部分的官吏都是从这两个学府当中出来的。

不过朱厚照对于这两个国子监不怎么满意,虽然这两年因为朱厚照把这个科考改制了,所以南北两个国子监按照科举新添的内容增加了几门学科。

不过几百年的老传统了,早已经渗透早这两座学府当中的那种迂腐、固步自封却是无法褪去的。

所以朱厚照便想到了再开几所学校的心思,大学。真正现代化的高端学府。

从第二期的教育普及计划开始之后,内阁将主持在京城开设文华和理华两所大学。其实这两所学校的名字还是朱厚照给起的,完全就是以现在北大和清华作为的模板,两所大学一个是文科性质的,主要讲授现在传统文人所学的知识之外,加上了商学、律法等。而另外一个就是理科性质的,主要讲述明算、格物等方面的内容,而大学学年则同样为四年的时间。

而且从这个时候开始,那些参加县试的考生就可以多出来一条可以选择的道路了。

按照规定,到时候凡是在县试当中通过的学生在获得了秀才身份之后可以进行一次选择,是进入县学以便将来参加科考,或者是直接进入两所大学当中的任意一所。而且即便是进入了大学,他们将来也可以获得参加科考。

而且除了这些通过县学考试的人之外,其他虽然没有通过县学考试,但是成绩同样十分优异的人同样可以报考两所大学,只不过到时候他们就不可以随意的选择了。

考虑到将来这些人从大学毕业之后其优异性,他们都可以在走出大学之前获得一个步入正途或者为朝廷相关部门工作的机会。不过如果他们自己放弃的话。则可以从事自己想要的工作,当然前提是遵守大明的各种律法。

俗话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这两所大学,就好比是星星之火,当这两所大学已经成熟了之后,当大明已经足以支撑建造更多的大学之后,在全国各地已两个大学为模板的大学肯定会陆续的拔地而起。

这是第二期的计划,而真正花费即将大规模增加的是从第三期计划开始实施之后,在内阁的规划之中,第二期计划实施二十年之后。如果那个时候朱厚照还在的话,那就是正德五十年了。

第三期计划除了增加了每个县城里面的县小学以及县中学的数量之外,已经开始往更下面的镇里面发展了,凡是大明正式规划的镇,在第三期计划开始之后,两年之内,必须建造一所符合内阁规定的镇小学以及一所镇中学。

大明的县以及其他县以及的行政地区有数百个,但是如果以镇论起的话,那就是数千个了。所以说越往下。财政的花费就会越多。

而在第三期规划里面,大学也将迎来一次迅速的发展,在前面二十年里面,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之后。朝廷就将以两所大学为基础,在全国每一个省份里面最少建造两所大学,同样是一所文科性质,一所理科性质的。当然如果是综合大学同样可以。

从这个时期开始,大明的高端人才培养就将在全大明全面展开了,而且相信到时候肯定能够让大明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发展。

如果不出意外。再过二十年至三十年之后,就是第四期计划实施了,这个时候出了继续增加全国各地的小学以及中学的数量,以保证每一个想要上学的人都有学校可读之外,大明的教育就将第一次进入免费阶段,或者说是义务阶段。

这个时候,所有六年的小学基础教育,就将从当初的收费变成免费的,而且中学收费同样也要再次见面超过百分之五十。

在前期的规划里面,朱厚照更多的是考虑教育的数量而没有考虑其中的公平性,而这个时候实施的免费就是公平性的一个尝试。

免费教育将进行到底,在这一期的规划末端,根据前面几十年所实施的情况,估计内阁就会制定出相关的用于中学的免费措施了。

同时女校的建设也要从这个时候提上日程,她们的路子估计和前面数十年的路子是差不多的。

那个时候估计随着大明社会的发展,在大明男女平等的观念就可以深入人心了,现在开办女校,估计都能够让人给砸了,不过那个时候可能就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了。

当然,这个时期也会建造更多的大学,甚至可能会开放私人资本进入教育领域。

不过估计那个时候就已经是朱厚照所见不到的了,他不可能永生,所以他只能尽可能的把一些有关教育的成功的核心经验运用出来,为大明设置一个长期的教育规划。

未来的大明需要依据这个规划,但是同样的,也不能把他们的路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