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鼎革 >

第425部分

鼎革-第425部分

小说: 鼎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到达,让他这几天留在驿馆,哪里也不要去,随时等待官家的召见。

“终于回来了。”谭纵不由得松了一口气,扬州和苏州之事,看来可以做出个了断了。

第二天上午,谭纵正在院子里由乔雨陪着练习刀法的时侯,宋馆主忽然走进了院子,立在一旁直到谭纵练完刀法。

“宋馆主,你有何事?”谭纵将刀扔给沈三后,一边用湿毛巾擦着额头上的汗水,一边漫不经心地问道。

“谭大人,今天早上有人托下官将这个东西交给大人。”宋馆主躬身走到谭纵身旁,笑眯眯地从腰里摸出一样东西交给了他,低声说道。

“对方是什么人?”谭纵定睛一看,是一封密封着的信,他抬起头,不动声色地看向宋馆主。

宋馆主闻言,满面笑容地解释,“下官也不知道对方的来历,今天早上一个陌生人突然找到了下官的家里,给了下官五十两银子,让下官将东西带给大人。”

听到这个解释后,谭纵瞅了宋馆主一眼,感觉他不像是在撒谎,于是起身走回了房间,拆开信奉一看,里面是一封信和半张金票,确切的说,那半张金票应该就是自己给漕帮帮主孙望海的那半张。

谭纵并没有先拆开信,而是拿出自己保留的那半张金票与信封里的那半张轻轻往中间一对,两张半截的金票随即完美地吻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整张。

望着手里吻合在一起的金票,谭纵的嘴角流露出一丝笑意,看是官家的这次突然回京使得漕帮幕后的那些后台再也无法沉住气,因此派人来通知自己,他们终于做出了最为明智的选择。

谭纵随后打开了那封密封着的信,信里的意思很简单,同意谭纵提出的要求,并且跟谭纵详谈,时间和地点由谭纵定,信的最后写着两行字,“鲁氏米铺,鲁重山”和“飞流直下三千尺”。

如果谭纵没有猜错的话,这个鲁重山就是对方给自己的接头人,而后面的那句“飞流直下三千尺”就是暗号。

看完了信,谭纵将其丢在了烧茶的小炉子给烧了,现在官家回来了,他正好可以请示官家如何处理漕帮的事务。

中午,吃完了午饭,谭纵悠闲地躺在院子里的凉亭里的一把太师椅上闭目小憩,苏瑾坐在一旁,轻轻地用扇子给他扇着风。

苏瑾敏锐地感觉到,自从宋馆主给了谭纵一封信后,谭纵的心情好像就变得舒畅起来,也不清楚那封信里写了什么。

“相公,刚才游大人来过,见相公在休息后又走了。”等睡梦中的谭纵睁开眼睛,懒洋洋地伸了一个懒腰时,他已经睡了一个多小时,见他醒来,苏瑾笑着说道。

“游洪升!”谭纵闻言顿时感到有些意外,大晌午的他不休息,来找自己做什么,难道有事?

不过,既然游洪升没有说明来意,那么谭纵也就懒得猜测,如果真有事情的话,游洪升还会再来的。

果不其然,不久后,游洪升再度登门,坐在椅子上颇为局促地喝着茶,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游大人,你有什么事,不妨开口直说。”望着神情复杂的游洪升,谭纵微微一笑,,他有些好奇,究竟是什么事情令游洪升看起来如此的为难。

“大人,下官此来有事相求。”游洪升闻言,放下了手里的茶杯,站起身,冲着谭纵一拱手,恭声说道,“湖广地区从开春后就滴雨未下,赤地千里,旱情严重,庄家预计颗粒无收,请大人看在那些受灾百姓的面上,帮他们一把吧。”

“旱灾!”谭纵闻言顿时一怔,他这几个月来一直在忙扬州和苏州的事情,根本就没有注意到湖广出现旱情,听游洪升所言好像十分严重,于是沉吟了一下后,冲着游洪升说道,“这种赈灾的事情应该由户部负责,本官好像无能为力。”

“受灾严重的几个州府一个月前已经来京城向户部汇报旱情,希望能尽早拨下赈灾物资,安抚民心,可户部的官员直到今天还在为拨下多少赈灾物质而争论不休,按照这样的办事效率,不等赈灾物资到达,湖广已然形成了饥荒。”游洪升神情凝重地看着谭纵,“湖广盛产稻米,是大顺第一产粮大区,今年已然受旱,如果不能安抚受灾的百姓,不仅影响到来年的粮食产量,更是极易激起民变。”

听到这里,谭纵只能摇头苦笑了,一般来说,上报灾情的不仅有当地州府的官员,还有当地监察府的人,两者的灾情汇报将成为户部判断灾情的依据,户部据此拨下赈灾物资。

确定灾情是一回事,可是往下发放赈灾物资又是另外一回事了,里面牵涉到多方利益,往下发多少赈灾物资,每个州府如何分配,以及经手的官员获得多少好处,稍有一方的利益不能满足的话,这赈灾物资就难以往下发放。

“游大人是如何得知湖广灾情的?”猛然,谭纵意识到一个问题,沉声问道,除了户部的官员外,京城的人谁会关心千里之外的旱灾。

“实不相瞒,长沙府派来京城汇报灾情的官员是下官曾经的下属,今天一早无意中在街上遇见了卖菜的内人,进而知道了大人也在这里,因此就带着湖广几个受灾州府的官员来驿馆找下官,希望大人能在官家面前美言几句,早日使得户部拨下救灾物资。”游洪升闻言,宏声向谭纵说道。

“原来是这样。”谭纵点了点头,“此乃国之大事,本官有机会的话,自会向官家禀明。”

“谢大人!”游洪升见谭纵答应了下来,连忙冲着他躬身行了一礼,通过他对谭纵的了解,只要谭纵答应下来的事情,那么一定会办到。

谭纵才不相信那名长沙府的官员今天早上在街上是“偶遇”游洪升老婆的,天下间哪里有这么巧的事情,官家要回京的消息刚刚传来,他一大清早地就去街上轧马路,而且“凑巧”遇见了游洪升老婆。

凭借着游洪升的智慧,肯定看出这是那名官员刻意而为的,目的是通过他让谭纵在官家面前美言几句,使得他们能尽快拿到赈灾物资。

就像谭纵说的那样,湖广的旱灾乃国之大事,为了大顺,为了那些灾民,游洪升岂会与其计较这些。

谭纵现在只是认为户部的那些人是为了私利而没有及时下拨湖广地区的赈灾物资,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赵云博和赵云兆会在里面兴风作浪,进而在湖广地区掀起了轩然大波。

第四百六十三章   伺机报复

第二天上午,京城七品以上的文武百官在内阁阁老和皇亲国戚的引领下齐聚在城外,恭迎官家回城。

作为监察府江南六品游击,谭纵有幸加入到了迎接的队伍中,不过却排在了官员队列的后面,在黑压压的人群中毫不起眼。

由于人太多,谭纵不仅没瞅见官家长什么样,就是连官家所乘坐的御辇都没能看清,只觉得旌旗招展,锣鼓喧天,一派喜庆热闹的场面。

官家的御辇进城后,五品以上的官员随着御辇进宫见驾,至于五品以下的官员就地解散,从哪儿来的回哪儿去:他们品级太低,没有官家的传召根本就进不了紫禁城。

谭纵夹杂在那群六、七品官中,随着人群往城里走去,由于周围的人都不认识他,倒也没人来骚扰他,落了一个清闲。

“谭大人!”谭纵刚走进城门,耳旁忽然响起了一个声音,扭头一看,一个陌生的中年男子快步走了过来,从官服的补子上看也是个正六品的官。

“阁下是……”谭纵觉得自己并没有见过这个人,不动声色地问道。

“在下安王府管事汪海潮。”中年男子微微一笑,表明了身份。

“原来是汪管事,久仰,久仰。”原来此人就是赵云安的大管家,谭纵闻言,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冲着中年男子拱手说道,如果不是此人自报家门,他还不知道安王府的管事叫汪海潮。

“我家王爷三天后在醉月楼里设晚宴,请大人届时前来赴宴。”汪海潮走上前,笑着向谭纵说道。

“请转告王爷,梦花一定准时赴宴。”谭纵闻言,以为赵云安找他有事相商,于是冲着汪海潮拱了拱手,微笑着回答。

汪海潮并没有过多地停留,向谭纵一拱手,快步离开了。

回了驿馆后,穿戴整齐的谭纵有些紧张地在大厅里等着官家的传召,可是出乎他意料的是,他一直等到傍晚,也没有宫里的人来向他宣旨。

难道官家有什么急事需要处理,如今朝廷里有什么比扬州和苏州的事情更加重要?吃完了晚饭,谭纵郁闷地坐在凉亭里的太师椅上,一边摇着一边仰望着天空中闪烁的繁星,心中猜不透官家的意思。

“相公,吃块西瓜解解暑。”苏瑾走了过来,从身后侍女手中的托盘里拿起一片沙瓤西瓜,微笑着递到了谭纵的面前。

“瑾儿,你说官家今天还招不招相公进宫?”谭纵坐起身子,咬了一口西瓜后,向苏瑾说道,所谓关心则乱,他现在的心情有些急躁。

“那要看看相公的事情重要不重要了,如果相公的事情很重要的话,那么无论再晚,官家也会宣相公进宫的,官家之所以没有宣相公,一定是有什么考虑。”苏瑾感觉到谭纵心浮气躁,于是微笑着说道。

敲山震虎!听闻苏瑾此言,谭纵眼前猛然一亮,官家越是在晚上召见自己,那么越是能给外界以震慑和遐想。

谭纵相信,如果自己晚上被官家召进宫里的话,用不了多久,京城里的那些势力的眼线就会把消息传递出去,这样一来的话,谁都清楚官家对江南之事有多看重,那么明天在朝堂之上也就不会有那不开眼的去触官家的霉头。

想清楚了事情的缘由后,谭纵的心中不由得舒坦了许多,大口大口吃起了西瓜,苏瑾微笑着看着他,她清楚谭纵的肩上一定担负了极重的压力,否则不会心乱的。

吃完了西瓜后,谭纵特意去洗了一个澡,他在家里待了一天,身上早就出汗了,既然要见官家,怎么也得洗干净吧。

谭纵洗完澡,正在苏瑾的伺候下穿官服的时侯,猛然听见院子里响起了一阵凌乱的脚步声。

“监察府江南游击谭纵何在?”接着,一个尖细的声音传进了谭纵的耳朵里。

“太监!”听到这个声音,谭纵的双目不由得一亮,看来该来的总算来了。

整理好衣服后,谭纵快步走了出去,只见院子里站着一名中年内侍,身后还跟着几名侍卫。

“本官就是谭纵,不知道中常侍此来何事。”谭纵走上前冲着那名中年内侍一拱手,说道。

“官家口谕!”中年内侍望了谭纵一眼,尖着嗓子高声说道。

谭纵闻言,连忙向下跪去,就在这时,苏瑾将一个软垫子放在了他的身前,一来是地上太硬,直接跪上去不舒服,二来也是怕弄脏了官服。

“宣,监察府江南游击谭纵进宫见驾!”等谭纵在软垫子上跪好后,中年内侍这才尖声说道。

“臣,接旨。”谭纵闻言,双手按在软垫子上磕了一个头后,高声说道。

“谭大人,请吧,官家还在宫里等着呢。”中年内侍宣完口谕后,一侧身,冲着谭纵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谭纵随后和中年内侍上了等在驿馆门口的一辆马车,在侍卫们的护送下向紫禁城走去。

“中常侍路途辛苦,一点儿茶资,不成敬意。”马车里就谭纵和那名中年内侍,片刻之后,他从腰里摸出了一张银票,笑着递进了中年内侍的手里。

“这是杂家应该做的。”中年内侍低头看了一眼银票,微微一怔,随后冲着谭纵露出了笑容,不动声色地将银票塞进了怀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