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现代都市电子书 > 今天我们为什么结婚 >

第33部分

今天我们为什么结婚-第33部分

小说: 今天我们为什么结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修自家的房子。可是旅馆毕竟是临时的,人最后还是要回家的。

( 5 )一个值得关注和救援的群体

我关注婚恋,多是与本身遇到问题的年轻或不年轻的成年人交流。对于尚在父母羽翼下生活的孩子,我虽然也有关注,但终究认为婚恋于他们还是遥远的未来之事。

然而,“发现爸爸出轨,女儿该不该管?”一文的留言,使我看到父母发生

婚外情的数量之大、子女受波及面之广,显然已经不能说是特例,而是一个应当引起关注和救援的群体。

婚外恋一般会有避人的特点,尤其是要避开家庭成员,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现代资讯发达,上初中的子女往往已和父母享受同样的信息资源。对于那些流行的电脑网络手机等通讯工具,子女的使用经验和掌握速度恐怕更优于父母。许多孩子都是从手机短信、电话或网络聊天这样一些最普及的方式中获知父母的婚外情的。

这样看来,即使父母很小心,婚外情的“败露”也是迟早的问题。

更不要说有些粗心的父母认为孩子小,尚不懂事,根本不知避讳。

加之现代城市家庭大多为独生子女,这类家庭的一大特点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超级紧密。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父母越是与子女关系紧密、感情深厚,子女得知父母婚外情后受到的打击越大,叛逆倾向也越发强烈。

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太多的子女在得知父母婚外情后与之反目成仇的故事。

即使那些表面反应平静的家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会受到根本性的损害,子女不再视父母为最亲近的保护人。尽管父母事后作出许多努力,但子女却感觉永远缺失了这份亲情,原本美好的父母子女关系会变得面目全非。这显然也是发生

婚外情的父母要估算到的“成本”。

对于子女来说,往往越年轻,对父母的

婚外恋就越不能理解,当然就更不能接受。

从社会现象上说,在男权社会,男性婚后面对的诱惑更多,其婚外恋比例显然高于女性。因而,那些与父亲关系特别亲密的女儿,在父亲出轨后往往更加痛苦。

父母的婚外情不仅影响到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更影响到孩子自身的成长和身心健康,最大的危害还在于,将导致孩子对社会和人生的许多负面认识,如对亲情、爱情、婚姻失去信心,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失去信任。

这种心理阴影可能伴随孩子终生。

更有一部分孩子选择叛逆,他们不仅放弃了曾经的人生目标,有些不自觉地以自暴自弃、一蹶不振来惩罚父母,导致人生的毁灭。

这自然都更该是发生婚外情的父母要估算到的成本。

同时,社会很难对这类孩子提供有效的救援。婚外情涉及家庭隐私,且在社会的公共道德上不被支持,孩子遭遇此种变故会感觉孤立无援,耻于将自己的困境告诉他人。他四顾茫然,父母曾经是最坚实的心灵依靠,现在恰恰成为最无法沟通的壁垒。

孩子向谁诉说?

只能独自消化苦果。

( 6 )受伤的心灵 如何自我救赎

那么,怎样帮助这些孩子自救呢?

一、首先是精神的自救。要告诉他们,父母的事情和自己无关,用不着为此感觉羞耻。同时,要明白人生不会一帆风顺,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

父母的婚外情固然使亲情受损,甚至家庭由此解体,这当然是挫折。特别对于未成年的孩子,这算得上残酷。然而,挫折教育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必备条件。要学会把父母的婚外恋看成人生中的挫折,提前的挫折教育可以使自己得到锻炼,从而在精神上更强大。

能够从中走出来的孩子,会获得优于同龄人的成熟。这样,在将来面对自己的婚恋时,就不会那么幼稚,不会理想化,会比别人更懂得把握双方的关系,从而得到幸福的婚姻。

二、年轻人的自救还在于观念的改变。千万不要觉得父母有了婚外情,自己就那么惨,那么倒霉,那么自卑。要从这样的经历中成长起来,学会用大人的眼光看待世界。

要明白,父母发生婚外情有很复杂的原因,你不一定都能理解。

有时是父母之间原本就存在问题,婚外情的发生有其必然性。

有时是父母一方经受不住诱惑,一时的感情出轨,但家庭的基础还在,双方的感情还在。

这时,作为子女首先是正视现实,减少痛苦,同时也尽可能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以子女的特殊角色尝试化解家庭危机。

比如女儿发现了父亲的婚外情,要不要和父亲谈一谈,用什么方式谈;要不要告诉母亲,怎样告诉母亲;奇書网这些特别考验一个孩子的智慧与能力。

处理得不好,一个本来小有问题可以保全的家庭可能因为不慎而被彻底破坏。

处理得好,一个有着重大危机的婚姻可能因此得到修复而重获幸福。

若子女一时拿不定主意,或者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时,不要急于行动,要给自己一个思索的时间,要三思而后行。婚外情,不说,是隐性问题,说了,就成为公开的问题。“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话说出去了,就很难收回来,并且造成后果。

有时永远不说也许是更正确的方法。

三、一般说来,夫妻感情出现问题,只是彼此间的事情,双方都不会迁怒于孩子。

但由于经常发生的争吵,父母较之过去脾气会暴躁一些,对子女的关注和体贴会少一些。孩子会由此感觉受到冷落甚至伤害。这时,孩子不要急于为任何一方打抱不平,更不要因为父母婚姻出现问题就对所有的婚姻持怀疑态度。一百年前的中国女人还裹着小脚,但现在T型台上的女人多么“开放”,发生在父辈身上的事不一定会在儿女身上重演。

留言中有些孩子谈到报复,想要报复出轨的父母,报复那破坏了父母婚姻的第三者,这更是不可取的。即使可能实现报复,其结果受伤害的不会仅仅是要报复的对象,它会殃及更多的人,〃奇…_…書……*……网…QISuu。cOm〃包括父母,甚至自己。

还是那句话,

婚外情是父母的事情,不论他们之间的关系发生怎样的改变,子女和父母的关系是不会变的。

永远不要用自己的不上进来惩罚父母。

一定要明白,你是在为自己学习,为自己努力,为自己成长。你的未来属于你自己。

45。她为什么要说“父亲不如西门庆”(

“发现爸爸出轨,女儿该不该管?”引来大量留言。

留言的多为年轻人。

有的是发现父亲的婚外情,有的是发现母亲的婚外情。

看来这类现象并不孤立。

一个女孩这样形容自己发现父亲婚外恋后的心情,“我绝对饶不了他”。

这使我想起不久前媒体广泛报道的“女大学生状告父亲”,觉得该事件中折射出许多深刻的东西。

对一个问题的认识通常可以有多种角度,我是从情结、心理行为模式的角度切入的。

( 1 )女儿对父亲究竟有多大仇恨?

几个月前,在国内多家媒体看到一则报道:十九岁的大学生王静本来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亲是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干部,母亲在一所职业中专工作。然而这一切,在女儿“发现”父亲有了“另外的女人”之后,完全改变了。

一直以父亲为骄傲的王静当然不愿接受现实,有很长一段时间,她执著地希望留住父亲对家庭的感情,想方设法挽回父亲与母亲关系。当所有的努力都告失败后,王静毅然选择了“战斗”。自2005年6月13日起,在整整一年的时间里,王静两次只身进京到中纪委举报父亲“包养二奶”的“恶行”,并强烈要求组织上“清除这个败类”。

虽然举报引起了有关部门的相当重视,但其后给出的结论却让王静无法接受。经反复调查,王静父亲并无“包二奶”的行为,因而也不可能对其作出任何惩罚。

举报无果,固执的王静并不气馁,又自办了“反二奶网”。面对记者的采访,王静指着电脑上那些揭露父亲的文字说:“父亲节就要到了,这是我送给爸爸的特殊礼物!”

再说父亲。

面对女儿的进攻,王静的父亲一方面仍然坚持

离婚。另一方面,他选择了沉默。为了躲避媒体和女儿的纠缠,他甚至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只身到另一城市生活。当他终于决定面对媒体时,语调平静:“要是去年或者前年提到这事,我的眼泪会哗哗地流,但现在不会,流给谁看呢?你看看我的头发,就是这三年白的;你看看这皱纹,就是这三年添的;你看看这胳膊,瘦成了这个样子……生不如死啊!”

王静的父亲向记者坦言:“我们父女俩感情很深,她从小就很信任我,一些女孩子的事也跟爸爸说,甚至不跟她妈妈讲。她上学忙的时候,我每天都去食堂买了菜给她送上楼去,后来不住在一块儿了,我还经常去学校门口守候着,等她放学了一块儿去饭店,点上两个菜,父女俩聊会儿天。有一次我过生日,买了四个菜去找女儿,我问她:‘你还记得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她说不记得了,我说:‘是你爸爸的生日。’然后我就落泪了,女儿也跟着我落泪。”

我们在这段与女儿关系的陈述中可以读到另一番意思,王静的父亲与妻子的关系并不亲密。

当记者再问:您和妻子的矛盾已经三年了,为什么从没见您发表过您的看法呢?

王静的父亲说:我是为了女儿啊。我们是有血缘关系的,将来她总会有长大成人的那一天。要是那时候人家都议论她告父亲这件事,会对她造成什么影响?再说她是个女孩子,将来还要嫁人,男朋友会怎么想?”

当记者再将这些信息传达过来时,王静斩钉截铁地表示:“将来爸爸进了监狱,我会去监狱看他,因为他永远都是我的爸爸,但我不允许他在外边包‘二奶’。”

此事在媒体关注下被迅速放大,成为一个事件。信息时报与搜狐网更是推出联合调查:“女儿举报父亲包二奶”,对于王静的行为,您有什么看法?参与调查的人意见纷纭。有支持王静的,觉得就该大义灭亲;也有认为王静的行为太过极端,不应以如此手段伤害父亲。

为什么本来只涉及一个家庭内夫妻父女关系的事会在全国引起这么大的新闻热潮呢?想来并不奇怪,在这则新闻中,不仅有“包二奶、反腐败”这些响亮词汇,还有“女儿状告父亲”这样的特殊情节,它尤其刺激奇特,自然容易成为新闻。

在依靠“组织”惩罚父亲的愿望不得实现时,王静采取了更为极端的手段,将父亲的“丑行”公布在网上,并使用了爆炸性标题“父亲不如西门庆”。

西门庆何许人也?

这是一个在中国社会妇孺皆知的反面人物。在《 水浒 》中,他勾引人妇,害死了老实木讷的武大郎,即使在封建社会,也是遭人唾弃的人。而在《 金瓶梅 》中,西门庆更是风流成性,妻妾成群,醉生梦死,生活奢靡。

王静对父亲究竟有多大仇恨,使她不惜用这样的狠话伤害父亲?她与父亲,她的父亲与母亲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其中的许多细节外人难以揣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事件脉络已大致尘埃落定。在舆论的如此高压下,在中纪委的督促下,至少现在可以证明:一,父亲并不腐败;二,父亲并没有包二奶。在女儿指控的意义上,父亲已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