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扬明 >

第4部分

锦衣扬明-第4部分

小说: 锦衣扬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会如何看他,自己的威信不免会大打折扣,身为姐夫的贾县令特地用重金给他买下了三道难题,贾县令也是读书出身,自然知道杨明在秀才之中算得上佼佼者,八股文,四书五经什么的是完全难不倒他的,所以这三道题五一不是奇难,完全超出了四书五经的范畴。
  幸好如此,否则,以杨明如今远非以前那般的读书功底,考些道德文章岂不是要吃个大亏!
  在擂台之上悬挂着三幅卷轴,很显然,就是此次的三道难题了,这三幅卷轴都是用红布遮盖住的,要在双方选手就位之后才能一一掀开。吴大用一身长衫,草包的摇了摇手中的折扇,“都快午时了,杨明这厮怎地还不来,莫不是怯了场,李县令,依在下看来,也不用再比了……”
  “哼,本官之前也没有约定具体的时限,如何能依你!”坐在首席位置上的李县令显然也是被杨明给气得不轻,这小后生今日若是不来,会稽县父老的颜面可就毁之一旦,届时老夫不好好惩治于他,老夫就将“王”字倒着写。
  一旁的贾县令倒是一位颇具阳刚之气的中年人,贾县令和李县令都是仪表堂堂,这是大明的官员都有一个特点,年轻是小帅哥,年老的老帅哥,县官很多时候不过是一种政权的象征,是朝廷的体面。若是长得实在太丑,让人尊敬不起来,未免有损官府的威严,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知县长得像陈佩斯,会是一种什么情况。
  所以,吏部在选官的时候,对待选官员的外表很在意,也有一本类似于手册的指导文件。
  官员相貌的上品首推“国”字脸,这种相貌威严正气,有官威;其次是“目”字脸,这中五官风雅俊朗,有亲和力;最差是“金”字型,上小下大,不过,戴上乌纱帽,倒也能遮丑。
  所以,有明一朝,能做上大官的,大多是美男子。于谦,解缙,李东阳,严嵩,张居正,都长得五官端正,儒雅风流。这些都是小问题,关键是明朝选官注重相貌,长得实在太难看,也拿不到实权职位,要想打破这个潜规则,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所以大明的官员都很自恋,扔到这绍兴府就更加怪相迭生,两县本就攀比成风。两位帅哥级人物做了两县县令,自然也会相互斗气,比如没事的时候比一比谁更有气质,长得更帅,贾县令自认为自己比李县令要帅,不需要帅太多,只需要一点点就足够了。
  此刻贾县令见到李县令恼羞成怒,仪态尽失,不由得心怀大慰,此起彼伏之下,自己就更阳光,更帅了,所以贾顺贾大人不阴不阳的道:“李县令此言差矣,若是你县杨秀才黄昏方到,且不是让两县父老都饿起肚皮候着,端的是好大的架子。”

  ☆、第五章 连破三关

  贾县令润了润嗓子接着道,“不若就以午时三刻为限,若是杨明还不到就算弃权认输如何?”
  “好,就以午时三刻为限。”李县令自知理亏,也不再争辩,静静的坐在太师椅之上假寐起来。人群之中熙熙攘攘,一位面容白俊,身材婀娜,着一身白袍的公子哥显露出了焦急之色,“这个棒槌,该不是睡着了吧?”这人正是女扮男装的郭玉璇了,正在郭玉璇浮想联翩之际,人群中传出了一阵哗然之声,“是杨相公,杨相公来了……”
  郭玉璇回眸一看,杨明今天身着淡蓝色长衫,脚上是一双白靴,长发竖起,显得衣冠楚楚,杨明微笑着向郭玉璇这边看了一眼,示意让她安心,郭玉璇俏脸一红,这才心下大定。
  杨明缓缓走上前台,对着两位县令拱手作礼,“让两位大人久等了,小生着实惶恐,还望大人见谅。”
  李县令终于转怒为喜,反观贾县令却大失所望,只得没好气的道,“什么惶恐不惶恐的,速速上台比试,莫再让两县父老苦等了。”杨明也不气恼,再次一拜,走上了擂台。偌大的擂台之上登时只有吴大用和杨明两人,一人风度翩翩,一人却俗气不堪,吴大用的势头瞬间就矮了一截,反之杨明的人气瞬间爆棚。
  “你就是杨明小子?”
  “阁下就是吴大用?”
  吴大用眼睛一眯,“哼,今日你若能知难而退,还能留有一丝颜面,否则……”
  杨明颔首道,“杨某既然来了,决不会就此作罢。”
  “那好,此次的规则很简单,共有三关,每一关就是一道题,每破解一道题以一炷香时间为限,请看第一题!”吴大用走到第一卷画轴之前,揭开了遮住画卷的红布,只见上面用蝇头小楷写着几句短诗。
  杨明定睛一看,只见上书,“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各层几盏灯?”
  坐在下首的李县令见到这道题也是两眼直翻白眼,急忙示意身边的衙门几位师爷人等,这几位师爷急忙取来笔墨纸张,开始埋头苦算了起来,这几位师爷当然不知如何让着手,只能是带入数字凭空猜想罢了,急得几人火急火燎般的额头直冒冷汗。
  杨明傻眼了,果然是传说之中的奇难问题?吴大用见杨明呆滞的样子颇为得意,以为杨明是彻底没了脾气,便道,“现在认输还来得及啊,投降只输一半啊……”
  杨明充耳不闻一般走到一旁的书案之前,心里开始思索这道奇难之题,这道题的意思是有一座塔,一共有七层,每层里面点着不同数量的塔灯,一共三百八十一盏,从上到下,每一层灯的数量都是上面一层的两倍,问每一层各有几盏灯?
  杨明奋笔疾书,设塔尖x盏灯,则:X+2X+4X+8X+16X+32X+64X=381127X=381X=3所以:第7层3盏、第6层6盏、第5层12盏、第4层24盏、第3层48盏、第2层96盏、第1层192盏。
  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数学问题,但是古代除了珠算以外,基本上还没有这样一套完善的代数方程,尤其是在这个以八股取士的年代里,代数只能被称之为小技尔。
  杨明终于停笔道,“各位,这道题在下已经算了出来,答案就是第七层三盏,第六层六盏,第五层十二盏……”
  贾县令豁然一声从太师椅之上站了起来,惊疑不定的望向杨明,站在一旁的下人提醒着贾县令道,“大人何故如此?”
  贾县令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一屁股重新坐倒在椅上口中喃喃道:“何至于此,何至于此,本官失算了啊!”吴大用此时看着杨明的模样仿佛看着妖孽一般,“不会的,巧合,绝对只是巧合……”
  “敢问吴公子,在下这答案,可是正解?”杨明面带微笑的问道。
  “不错,正是正解,算你侥幸过了这一关。”吴大用颇不甘心打得回答道。擂台下的会稽百姓一听此言自然是乐得满脸春风,不知不觉连腰杆也挺直了许多。下首的李县令一听此言,一颗高高悬起的心终于落了下来,回头狠狠的瞪了一眼几位满头是汗的师爷,李县令本打算让这几位师爷再杨明支撑不住的时候悄悄接济他一把,没想到……一群吃干饭的东西还抵不上人家一个人,一念及此处,李县令不言自主说出了那句脍炙人口的狗血台词:“饭桶,全都是饭桶!”
  “扑通……”几位师爷跪了一地……
  吴大用再次走到第二卷画轴面前,拉开了那层红布纱,只见上面写着第二道题:井绳一根,三折入井底余一尺,四折入井底差一尺。绳长几何,井深几何?
  这道题的大概意思是,有一根测量水井深度的绳子,将绳子折三折,使它的长度缩短为三分之一,那么就能够达到井底,并且还多出一尺,将绳子折四折,长度缩短为原来的四分之一,那么绳子到达井底还差一尺,问绳子有多长,水井有多深?李县令一听完这道题不由得愣了愣,老脸也经不住一红,因为已经出了的这两道题,他一道题也不会。
  他疑惑的看了一眼贾县令,“难道这厮近年打算转变风格不成?”思索无果之后,李县令只得再次瞪了一眼几名抱着算盘的师爷,“还不赶紧算,这次若是再失手,全部都给老夫滚回家去种地……”
  几位师爷急得满头大汗,幽怨的看了一眼擂台之上的杨明,手中算盘“啪啪啪”的响了起来。
  擂台上的吴大用看着杨明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颇为恼火,那难不成这厮又有了解题之法?想到这里,吴大用情不自禁将自己的猪头往杨明那边凑了过去,只见杨明的草稿纸之上画着许许多多的四角叉,三角叉,还有一些条条杠杠,吴大用忍不住脑袋有一些发昏的迹象,恰似文科生见到理科生的作业那般神情,偷窥无果,吴大用只得悻悻的缩回了脑袋。
  杨明嘴角翘起一个自信的弧度,设绳为x,绳为y,由题意可得:x/3…1=y,x/4+1=y,解方程得:x=24,y=7,所以井绳和井深分别为二十四尺和七尺。
  题解得差不多了,杨明停笔,只见一炷香才烧了一个指节的长度,杨明看看了看擂台下的郭玉璇,对她做了一个“OK”的姿势。郭玉璇俏脸一红,对这个独特的姿势感到新奇,“这登徒子这是不知羞呢!”
  只见杨明轻轻一摇折扇,“诸位乡亲,两位大人,这题在下已经解出来了,绳子长二十四尺,井深七尺。”吴大用和贾县令的脸上同时显现出了一丝恼怒之色,花费重金聘请了高人出了这三道奇难之题,没想到被杨明三下五除二就解答了,按照约定,三题解出了两题,就算杨明过关了,贾县令此刻已经暗暗下定决心,此子如此可恨,说不得事后,要让其吃吃苦头了。
  虽说杨明今日也为会稽县找回了脸面,可是李县令依旧很不爽,不爽的是如今自己乍一看手下的师爷怎么一看全是废物,会稽县衙都快改称“废品收购站”了。
  几位师爷从李县令危险的眼神中感受到了一股凉意,扑通,又跪了一地:“请大人再给我们一次机会!”
  吴大用哼了一声,“算你小子走运,这第二题也侥幸被你猜对了,今儿老子认栽了,改日定要你好看……”
  杨明道,“无论如何,这比试是在下赢了,不知阁下对我的承诺呢?”
  吴大用诧异的道,“什么承诺?”
  “三百两银子!莫非阁下想反悔不成?”杨明一把扯住吴大用的袖子,唯恐他跑了一般。吴大用着实没想到杨明和一般的读书人不一样,读书人不都是应该是金钱如粪土吗?吴大用心里也有自己的小九九,事后只要初一拖到十五,杨明一个没有后台的书生,倒也不敢拿他怎样,可是如今在两县父母官见证之下,他倒也有些怵于在两县百姓面前犯了众怒,只得唤过一边的小厮,“给杨相公装上三百两银子。”
  杨明抱着一个沉重的小匣子,生怕银子长了翅膀飞了一般,贾县令鄙夷的看了他一眼,愤懑的道,“一身铜臭,必为势利之徒尔,大用,我们走……”
  “慢着,今日说好了比试三关,这才比试了两次,如何能让两县父老尽兴?”
  “对啊,再比试一场就是了……”
  人群之中不知是谁在起哄,这一来,贾县令离去的道路被堵得水泄不通,贾县令只得带着一腔怒火返回,对吴大用道:“且让这厮再答一次罢!”看着贾县令吃瘪,李县令不由得捧腹大笑起来,“贾大人何故恼怒啊?这与民为乐正是我们做父母官的为官宗旨啊!”
  “李大人说的是,还不赶快去,还嫌脸丢得不够么?”贾县令恨恨的对吴大用道,这一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