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扬明 >

第92部分

锦衣扬明-第92部分

小说: 锦衣扬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便是“道”它是天下所有规律!总和,是最根本的法则,只要能够了解道,就可以明了世间所有的一切。做到的人便是圣贤,所以称圣贤之道。
  绝不能否认这种方法,因为真有人做到了。最早的是尧舜禹汤;最牛逼的是老子,生而知之,他便是道,道便是他,无需苦苦探寻;孔子和孟子、以及其他的子们也做到了,当然要费劲…许多……如果这些例子太远,那么几十年前还有个王阳明,他仿佛也做到了。
  如果推而广之,跳出儒道硌窠臼,看所有的唯心派别,就会看到佛教的六祖慧能、德山临济,都已然悟道了……佛教有自己的法门,讲究的是顿悟。
  但无论是儒释道中的哪一家,能得道的实在大少大少了,根本不能为普罗大众所用,甚至可以说,除了极少数天才中的天才外,普罗大众都不可能用唯心的思想,来真正认识、了解、甚至掌握这个世界。可悲的是,自从汉朝以后,华夏大地上,便只有这三家的哲学,也就决定了,将近两千年来,中国人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了解和掌握裹足不前,难以寸进。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虽然一开始,西方被我们落得实在太远,但我们等了人家一千五百年,他们就是属乌龟的也追上来了。因为人家没有罢黜几家,独尊一家,所以亚里士多德的衣钵有后,并发扬光大,形成系统的学科,最后连教廷都奉为金科玉律,不容任何人质疑……虽然这本身就违背了亚里士多德的精神,但只要他的学说存在,便会催生出一代代追求客观真理的勇士,最终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杨明坚信这一点。
  弄清楚这些形而上的东西,便是解决形而下的问题,按照杨明的认识论:这个世界的运行,有其巨大的惯性,短时间内是改变不了什么的,但借助天时地利人和,抓住要害处用力,时间久了,是会看出效果来的。
  在杨明看来,现在就是那个时刻……其实在南宋时,主流便斥理学为伪学,只是后来朱元璋以皇权强行将其扶为正统,暨科举考试。指定教材,才树立起它的权威地位……这也从侧面证明,历史绝大多数是由少数精英创造的,我等草民在幸运的时候充当背景,不幸时候充当工具,仅此而已。
  但后来在正德年间王阳明成圣,心学大兴,对理学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而且理学从天理、灭人欲的格物之法,也已经不符合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享乐社会的要求,已经到了摇摇欲坠的地步;而心学的兴起,虽然是最纯粹的唯心主义,但它最可贵的地方,是反权威,随心而动、随意而行,给朱元璋窒息了的华夏民族,带来了一股清新自由的空气!
  更有甚者,王学中最为激进的学派,更是狂得没边,什么孔子真子,那都是假道学;什么圣人之言、那都是放屁;什么三纲五常,那都是扒灰的人才能想出来的。总而言之,打倒一切权威,藐视一切准则。
  现在王阳明虽然还没有登上历史的舞台,但是这起码可以反馈给杨明一个信息,王学的发展起码有很大的市场,人们开始对朱理学产生怀疑了,这是对思想改革一个好的信号。
  事实上,现在的封建礼教也渐渐松弛了,女人离异再嫁,还是不可想象的,但现在,似乎也没什大不了的;杨明更切身的体会是,青楼妓院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各种艳情小说极其流行,涌现了许多优秀作者和忠实读者群……杨明就是后者中的一员,比如他偷看金瓶梅的事情。
  这是最好的年代,这是最坏的年代,在老道学们,大明将要礼崩乐坏,无可救药,只能一边摇头嗟叹,一边偷看肉蒲团;在享乐者看来,这是一场将要举行的盛会,需要做的是尽情狂欢;而在杨明看来,这是历史给予的黄金机会,要抓紧一切时间,将科学的根基楔进大明王朝,相信随着越来越宽松的社会环境,人们会有越来越多元化的选择,其中必有希望之花,盛开的土壤。
  其实这个时候天已经放亮了,但是,两人又是哭又是长叹的,哪敢出来打扰。同理,归马文升也早醒了,只是一直在装雕塑罢了,这下终于可以活动一下酸麻的脖子,对二者道:“您两位还真能聊到一块去。”
  “可能本质上,我们都有些疯性。”杨明笑笑道:“劳烦马大人不要跟任何人提今天的事。”
  “还不放心我?”马文升感到大受侮辱道:“我走出了名的嘴巴上锁。”
  简单吃完了早饭,项忠便跟着杨明,马文升一同来到了大堂,遣人去寻来了汪直,如今第一路大军十五万只剩下四万,归杨明统领,第二路大军十八万还剩下八万,由马文升统领,两路败兵统合起来也有十余万了,现在不是跟汪直算账的时候,相反,这个是若是想要大家都不遭殃,只得摒弃成见,暂时抱成一个团,将太平军击溃再说。
  当然,事情也不能这么算了,汪直必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所以汪直从御马监中挑了几个无关轻重的人物出来做替罪羊,好让三人能够揭过这一页。
  不过这三人又岂是这么好糊弄的,商议之后决定剪除汪直身边的羽翼才能让他永远记住这次痛,三人决定这一次让杨明来处理,毕竟人家是锦衣卫出身,锦衣卫对付没卵子的阉人最有心得……
  三人正在说话间,卫士进来禀报道:“汪公公来了。”
  杨明点点头,卫士便出去请汪直公公进来。
  杨明起身没走到门口,便见汪直公公一脸喜色的进来,大声嚷嚷道:“大人,来自首了,来自首了。”
  杨明呵呵笑道:“汪公公做了什么亏心事,要找我自首啊?”汪直面上的笑容明显一滞,讪讪道“您可真会开玩笑……”
  “难道不好笑吗?”杨明似笑非笑道:“看来我天生不适合逗笑。”
  “不不,好笑”汪直公公才确定他是在开玩笑,赶紧放声笑道:“是在太好笑了,哈哈哈哈……”笑完了,才接着道:“这一次汪某出兵纯粹是受了小人蛊惑,是他们前来自首!”
  “哦?”杨明面露喜色道:“真的?”
  “可不是。”汪直公公道:“就在今早,他们到营中,已经被秘密送到我这里来了,现就跪在我府中的演武场上,等候大人们发落。”
  “很好。”杨明道:“我等换身衣服,咱们便去看看。”于是转回后堂,让卫士换上官服。
  在后堂,马文升问道:“这汪直,大人还准备惩治吗?”
  “这个……”杨明接过官帽,轻轻裁在头上道:“现在还不是时候,等过一段时间吧,会有人来收拾他们的。”说完便神色平静的走出后堂,来到汪直公公面前道:“咱们走吧。”
  在汪直公公的陪伴下,杨明来到了演武场上,便见台阶下跪着十几个军卒,看来就是那自首的魁首了。
  下人搬了椅子,杨明一撩衣袍下襟,大刀金马的坐下,目光再次扫过那些人,面上的笑容渐渐凝固住了,他感到有些不对劲,观这些人恐惧的目光,委琐的神情,显然只是连些汪直都记不住的小角色。

  ☆、第一百一十六章 彼此彼此

  “都到齐了吗?”杨明面无表情的问那几个曾到军营谈判的御马监武官道。
  几人稍稍迟疑,但还是点头道:“到齐了。”
  “你们保证?”杨明淡淡问道:“这就是你们见的那些人?”
  “没错,就是他们。”几人应道。
  “很好。”杨明点点头,便不再说话。他不开口,汪直公公等人也不好出声,只好在那里静静的等着,却让下面跪着的人,感到了巨大的压力,许多人的身子,甚至开始不由自主的颤抖起来。徐瞒举终于憋不住,出声道:“大人,您倒是说个话啊……”
  “说什么?”杨明望着他道。
  “跟这些人说说朝廷的政策啊……”汪直小声道:“自首从宽啦,下不为例呀之类的……”
  “没什么好说的。”杨明一挥手道:“推下去杀掉!”
  汪直等一众御马监武将都愣住了,站在那些自首人员后面的御马监武官也没动,呆呆望着杨明转不过弯来,甚至连跪在地上的自首人员也惊呆了,呆若木鸡。
  “还要本官再说第二遍?”杨明沉声道,这一声唤醒了惊呆的人们,一身威武飞鱼服的锦衣卫排众而出,取代了御马监的官兵,两人一个,手麻脚利的把那些乱卒五花大绑,小鸡似的提了起来,便要押往外厢。
  那些自首人员这才如梦方醒,一面挣扎着,一面大声叫道:“你怎么这么武断?”
  “哼……”杨明一抬手止住锦衣卫的动作道,“本官说的是带头闹事的那些个人来自首,而不是你们这些替罪羊!”
  说着一拍扶手道:“尔等竟敢蒙骗本官,难道不该杀吗?”
  “我们就是带头蛊惑汪公公的那些人啊。”其中一个大声叫道。
  其余人也纷纷附和道:“是啊,我们当日歃血为盟,要建立一番功业,这才蛊惑汪公公的。”
  “每个都是,不信您派人去打听打听……”又是那带头的吆喝道。
  “没那必要。”杨明淡淡一笑,吩咐锦衣卫道:“把他们单独别处,询问当日的起因经过,具体细节,立刻问取口供,拿来比对!”
  “是!”校场北边有一溜单间,应该是存放武器兵甲的,正好当作临时的审讯所,于是锦衣卫们将十几个自首人员,如拎小鸡一般,带去分开审讯。
  天空阴沉沉的,校场上的气氛更加压抑,杨明静静坐在那里,就如暴风之眼,安静却蕴藏着无比的破坏力,让人胆战心惊。
  汪直公公艰难问道:“大人,您……您是怎么看出,他们是假冒的来着?”
  “汪公公。”杨明平静的望着他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次的贸然发兵,每个人扮演的什么角色,无论他是台前还是幕后,本官已经一清二楚。”
  听杨明这话,像是说的那些士卒,又像是别有所指,让汪直公公等人心中忐忑。随口应付道:“大人明察秋毫……”
  “真要是明察秋毫。”杨明淡淡道:“倒霉的就多了。”说着便闭目养神,把汪直公公和一干武将晾在那里,心里好不忐忑,这分明是话里有话啊……
  锦衣卫的动作十分麻利,不过小半个时辰,便有千户拿着口供,进趋杨明身前,单膝跪下道:“大人,已经都问完了。”
  杨明拿过来,一张张翻看,不由笑起来,道:“看来他们的眼神不大好啊,问他们歃血为盟,用的是什么血,有说是自己的血,有说是鸡血,还有格血、马血、甚至还有鸭血……难道是鸭血粉丝吃多了吗?”
  他说得好笑,众人却笑不出来,尤其是那几个方才满口保证的御马监武官,更是无力的跪在地上,道:“大人英明,我们方才有所隐瞒,这些人里只有几个是罪魁祸首,其余的都是他们拿来凑数的。”
  “尤其是几个领头的,都不在其列。”既然有人说了,其他人自然要抢着坦白道:“他们当时跟我们商量,怕大人痛下杀手,所以要留下一半在军营里守着,以备事情有变。”
  “为什么不告诉我?”杨明冷哼一声,目光如剑的盯着他们道:“你们到底和谁一伙的?”
  军官看着不敢说话,汪直公公只好出声道:“这事儿他们跟我说过,我也是怕节外生枝,才决定不告诉大人……”说着挤齿一丝笑容道:“反正现在事情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