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越战的血 >

第799部分

越战的血-第799部分

小说: 越战的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营长!”郑嘉义有气无力的说:“我们找到了一个快要倒闭的罐头厂,他们生产的各种罐头长年积压,几个仓库堆得满满的,一听说我们想要他们高兴得不得了。”
    “运输上有困难吗?”我问:“离火车站会不会很远?”
    “不会!”郑嘉义回答:“距离火车站只有十几公里,而且他们答应会负责运到火车站。”
    “那就好!”我点了点头:“定金的事情解决了没有。”
    “解决了!”郑嘉义说:“也许是因为担心我们不愿意买,所以这批原本价值十余万元的罐头他们只要价十万,定金只要一万就够了。”
    “很好!”对此我感到很满意,顿了下就问着郑嘉义:“你口气怎么这么没劲?都跟个丧家犬似的!”
    “营长!”电话那头的郑嘉义尴尬的回答道:“咱们……可是欠了一百多万,卖这罐头能赚几个钱啊?何况这都是人家卖不掉积压下来的,我不信咱们就能给他翻个十倍的价钱卖出去喽!”
    “这又不是让你只找这一家。”我说:“何况你怎么就知道我们没办法把它翻个十倍的价钱卖出去?!”
    “这……”电话那头的郑嘉义不由唉了一声:“营长,实话跟说,俺也是在为战友们担心。咱们这些在战场上同生共死的战士们现在还能聚在一块成立个公司不容易。也正是因为这样咱们才拼死了干。就算不要工资也没事。只要能有一口饭吃。但是现在……眼看这公司就要散了……做为负责卖玉米的经理,我觉得挺对不起大家的。”
    “有句话叫商场如战场。”我打断了郑嘉义的话道:“也就是说你们也跟我们一样在战场上,区别只是你们没拿枪。想想,当初你在战场上碰到困难的时候就是今天这副孬样吗?!”
    最后一句话我几乎就是冲着电话吼出来的,那一头的郑嘉义似乎是被我骂醒了,沉默了一会儿就回答道:“是,营长。我明白该怎么做了。”
    放下电话后我对郑嘉义的转变感到欣慰……军人就应该这样,不管是在战场还是在商场。也不管是面对什么困难,都要有信心以最好的状态坚持到最后一刻。
    要知道,咱们在战场上面对的可是生与死的问题,商场上的事怎么说也是为了身外之物,再难过的坎难道还会有生死关难过?!
    另一方面,不管我愿不愿意,这件事还是给部队造成了影响。
    不过我并没有回避这个问题,这事如果往坏处说的话,那就是让战士们分心了。但很多事情却是可以把坏事变成好事的。
    就像现在这样,一百多万的亏损对合成营的战士的确是个不小的打击。这对他们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先进公司这个强而有力的后盾没了,他们有一天退伍的话这生活可能就没有保障了。这无疑会给他们心理上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
    然而……
    我很快就想到,我们合成营本来不就是要适应各种逆境或是在强大的心理压力下保持旺盛的斗志吗?
    于是我就把这次机会当作对合成营的一次心理素质的测试,看看谁能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保持战斗力。
    结果发现情况并没有我想像的那么糟,做得最好的就是狙击营……他们可以说基本没有受到影响,我想这也许是跟他们有进行过专门的心理素质的训练有关。
    其次是特工连。
    特工连会受到一些影响这是在我预料中的,毕竟刚刚就有几名战士因伤不得不复员。而特工连里还有不少达到这样“条件”的准复员人员,他们就会在想,要是明天就不得不复员了那该怎么办?现在可是百万大裁军时期,自己走上社会后能找到工作吗?能养活自己或是家人吗?!
    凡事关心则乱,正因为这样特工连在淘汰赛中又有两名战士在射击项目上被刷了下来……射击这玩意很多时候是会受心境影响的,如果在瞄准的时候不够专注而走神的话,那成绩不可能会达到我们的要求。
    再来就是战术连的。
    战术连被淘汰的人就有七个之多,这同样也不意外,战术连的兵有许多都是军校生选拔上来的,而之前那些军校生有相当一部份就是因为“走后门”、“走关系”才进军校的,于是比例稍多些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对此我并不觉得可惜,甚至还觉得有些庆幸,因为一旦到了战场,这部份心理素质不够好很有可能会因为逆境而影响到战斗力的战士,不仅可能会使自己置于危险中,还有可能给整支部队带来一些不确定的因素。
    另一方面,好消息却不断的从杨先进与郑嘉义那边传来。
    杨先进在苏联方面的进展十分顺利,记得他第一天到达莫斯科的时候就吃惊的在电话里对我说道:“营长,真没想到,这里吃一碗面都要几十块人民币,其它食品更是贵得一塌糊涂,而且各种食品都紧缺,据说两百种必须的消费品至少有一百八十种缺货,这就使得这里的物价不断攀升,几乎是一天一个样。相反却是推土机之类的玩意却便宜得无法想像……”
    “唔!”闻言就连我也感到吃惊,食品都紧缺到这程度了。
    不过想想也觉得这没什么奇怪的,要知道这时的苏联可是两面作战,一方面要无偿的支持越南,另一方面又深陷阿富汗泥潭,再加上与其展开冷战的还是美国……美国做为苏联的敌人自然会拉拢他的盟国比如英法等西欧国家对苏联发起的阿富汗战争发声谴责并对其进行制裁,再加上苏联自身的工业就偏重重工业,于是很快就形成了这种情况:食品短缺物价飞涨。
    看来这步棋我们还是走对了。
    
    第六十三章 飞机
    
    从苏联这样的现像就可以看出一点,一个国家的工业结构乃至经济结构各方面会平衡其实是相当重要的。
    在工业结构上,如果轻重工业不平衡就比如说苏联,其重工业的发达和发展那是有目共睹的,这使苏联在坦克、战机、导弹、航天等许多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当然,这其中在航天方面是美国人先登上月球的,但很多人怀疑这只不过是美国人为了把苏联比下去而设下的一个骗局。
    说它是骗局不仅是因为美国方面给出登月视频上的种种漏洞,更重要的是……登月舱从地球上发射的时候,需要一个那么大装着那么多助推燃料的火箭,只有这样才能逃离地球的引力飞往太空。那么同样的,当登月舱从月球上逃离月球的引力是不是也需要一个火箭助推呢?虽然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但如果像视频那样仅凭登月舱的燃料就能逃离月球引力那无疑是个笑话。
    由此可知其实苏联在这时期在重工业方面有许多甚至超过美国,于是才会出现这时代苏攻美守的局面。比如苏联战略导弹是美军的1。4倍,核力量几乎是美国的3倍,坦克是美国的五倍……79苏联根本不顾美国的反对而发动阿富汗战争,就是在这种基础上做出的决定。
    当然,这也有一部份原因是美国之前深陷越战的泥潭经济和军事都遭受到严重打击。
    但是重工业的强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能说明所有的问题,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因为轻工业过于薄弱就使苏联在发动战争才几年的时间就出现各种必须的生活用品都出现紧缺的现像。甚至我还知道。在不远的将来苏联这个强大的帝国也会因为其不合理的结构而轰然倒塌。
    所以。正确的发展方向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
    农业为基础是关乎到生死存亡的问题。
    一个国家就算工业再强大,如果没有农业……只需要把这个国家从外头一围,百姓的生活都成问题了,那什么坦克、战机、军舰全都变成了破铜烂铁。
    这也正是我国在未来数十年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也兼顾农业并进行补贴的原因。
    工业就不用多说了,工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科技。
    这其中轻工业更多的是关乎民生,比如烟草、酒、玻璃、塑料、纸……平时在生活中要是少了这些东西那就差不多变成农业社会了。
    现在的苏联就是因为没有注重这一点而深受其害,甚至还可以说苏联人没有“吃一堑长一智”的这种智慧,苏联是因为经济结构不合理而崩溃的。到后来俄罗斯的时候还是没有吸取这教训,整个国家的经济将近百分之七十是来自能源出口和加工……这一来不是把脖子伸出去给人宰吗?只要把石油价格往下一压俄罗斯就进入一个冰河世纪了。
    当然,这些是不需要我关心的,我现在要关心的就是杨先进的这笔买卖能否顺利做成,或者就赚来的钱够不够把那一百多万的大窟窿给补上。
    不过应该是能做到吧……时间过得越久我心里就越是不确定,心里反反复复的就在计算着:苏联奇缺食品和生活用品,而我们这边可以用“泛滥”这个词来形容,这么一来就可以赚不少了。另一面苏联重工业产品“泛滥”,而我们却是奇缺,于是又可以赚上一笔。也就是说一个来回两头都赚钱。这样短时间赚够一百多万应该不是太大的问题。
    但事情没确定下来总觉得有件事放心里挂着,做什么也没心思……从这一点来说。我自己的心理素质也不够好。
    终于在五天后我又接到了杨先进从莫斯科打来的电话……
    “情况怎么样?”我迫不及待的问。
    “营长!”杨先进有些激动又带着些不确定的口音回答道:“接收食品和日用品方面是不成问题,这边的价格普遍比我们那贵上十几甚至几十倍,也就是说运一趟扣去成本的话大慨能赚十倍的钱,而且这边的买家给我们的话是有多少就要多少。”
    “嗯!”一听到这话我就稍稍放心了,能赚十倍的钱,那我们手里十几万也就可以翻个一百万。
    “苏联那边的产品呢?”我问。
    “所以我说要让你拿个主意……”杨先进回答:“我们之前按你的意思联系推土机、挖掘机之类的,的确要比国内便宜得多,只是要从莫斯科运回北京可不近,一方面是运费高,另一方面是时间长,咱们这一来一去只怕半年都过去了。”
    杨先进的话我是明白的,要知道这时我国铁路网可没有那么发达,再加上现在因为战争铁路运输一直都很紧张,咱们从北京到云南都要一个多月呢,这到莫斯科来回一趟半年那还算少了。
    另一方面,咱们这又是做生意,时间太长的话就会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或者也可以说风险,比如咱们千辛万苦的把货运到莫斯科,万一价格起了变化人家不要了毁约了怎么办?
    所以,出于降低风险的考虑,应该是越快做成越好。
    “结果听说我们想要用罐头这些东西跟他们换……就有一个苏联人主动找到我们头上了。”杨先进接着说道:“可是这一家……”
    “这一家什么?”听着杨先进欲言又止的样子我就不由有些不耐烦了:“有话快说,别吞吞吐吐的。”
    “是!”杨先进回答道:“他说想用飞机跟我们换。”
    “啥?飞机?!”闻言我不由愣了,也难怪杨先进会这样拿不定主意,这生意可是大得让人有些受不了了。
    “是什么飞机?”我问。
    “图154。”杨先进回答:“一共四架,飞机我看了,全新的中型客机。”
    “要价多少?”
    “一架一亿人民币!”杨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