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高衙内新传 >

第421部分

高衙内新传-第421部分

小说: 高衙内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怕吓死你!
  “相公明鉴,倘若真能如此,确是朝廷之福。百姓之福,只是此事眼下却急不得,非得民间百业兴旺,百姓所产之物随时可以在市面上售卖成现钱,而官员所需也可以于市面上随手购得。那时再行此法,方是水到渠成了。如今么,只好依旧这么着罢!”
  梁士杰于施政方面经验比高强丰富得太多。只这么一说,他也已经想通了其中的利害,情知火候不到,也就作罢,转问道:“如今流求巡检司已经建立,不过听彼处官司上报,当地人都说此地叫做台湾。尤其是先期由应奉局派去那里开辟甘蔗种植园之人,俱都这般叫法,不知从何而来?”
  “从何而来?当然是从本衙内这里来的了!”高强偷笑,摇头道:“此事不可得而知,只是既然民间这般叫法。所谓约定俗成。愚意不妨就将此岛改称台湾岛,流求巡检司便改名台湾巡检司也好。”
  梁士杰点头称是。道:“此乃小节,巡检司奏称此的气候温湿,土地丰沃,禾稻生长极易。因此一季熟后,粮米便不假外求。今以遣人往福建等地购求短生稻种,看看能否一年两熟乃至三熟,倘能如此,诚为大利。”
  高强懒懒的,心说你这还是以粮为纲的老思路,殊不知台湾现在地广人稀,种那么多粮食出来,吃不完又运不出去,等着谷贱伤农么?幸好从一开始就打好了种甘蔗熬糖的主意,否则被你们这些官员一搞,只消出现这么一点挫折。登时就会一帮文人跳出来引经据典说这说那,主事的官员只要根基不稳顶不住。好好一件事就此夭折也说不定。
  “相公,粮米足食便罢,无需种得太多,愚意巡检司只需按视地方,维护街市,清剿盗匪便可,至于民愿种米还是甘蔗,一概凭其自愿。至于收甘蔗熬糖,以及贩卖粮米等事,自有我应奉局来往船队为之。”
  第十二卷 燕云中篇 第二一章
  高强这般说法,本是想让梁士杰明白,对于台湾这块由应奉局开辟的新土,他是决计不会轻易放手的。应奉局本来只是一个专门为皇室采买诸般玩物的小机构,但是高强拉大旗扯虎皮,正是利用了寻常官吏和地方豪强都难以正面对抗这御前应奉的大旗,以此来为民间的商业活动提供庇护,由此生发开去,如今的应奉局其实已经成为了一个集采购、生产、国内国际贸易、开矿、技术研发等等为一体的超级托拉斯。
  不想他这么一说,梁士杰却微微一笑,道:“贤侄,今日我邀你同车共谈,其实主旨还是为了你这应奉局之事。实不相瞒,自去年博览会以后,朝廷各地都有官员上书,称应奉局手伸的太长,已经闹的州县官连两税都收不齐全,商税更是连供养征税的尉监官都不够,启请朝廷明确应奉局所承办事项,有的更干脆提出要撤掉应奉局,以正国法。”说着袖中取出一叠札子来,高强粗粗一看,少说也有三十来封。
  他沉住了气,接过来翻了翻,见大多是东南地方官的上书,也有些来自广南和川中四路,荆湖也有不少。这几处倒真是应奉局势力发展的最厉害的所在,就拿江州来说,此地本是鱼米之乡,民生富庶,商旅兴旺,等到应奉局介入之后,象混江龙李俊这类民间势力就像苍蝇见了血一样,一股脑都聚集到应奉局的大旗之下,从此就像披上了老虎皮,耀武扬威不可一世。
  这种情形多了,自然就将原本属于地方官管辖范围的一部分人和经济都给剥离了出来,由此导致税赋的下降,那也不用说了。高强原也想到会有这类抱怨出现,不过这么一下子给梁士杰拿出如许奏折出来,视觉上还是极有震撼力的。
  他试探地问道:“梁世叔,这些札子……”适才梁士杰已经改口叫他贤侄了,摆明了是讲私谊,因此高强也就不称呼他的官职。
  粱士杰摆手道:“多半都是夸大其词而已,我都留中不报了,想来这其中纵有些不守国家法度之徒,多半都是冒充你应奉局的名义行事,此种招摇撞骗之辈最是可恨,贤侄还须饬令各处严加整治,莫要落人口实才好。”
  高强心里明镜似的。粱士杰虽然和自己在政治上是一条战壕,不过他代表的乃是文官集团的利益,哪有这么好说话?这话其实是有另一种解读方法的:大家都是一家人,我当然向着你,帮你顶着这些压力也不是问题,不过你也不要叫我难作,识相点收敛一下就是。
  高强便即点头,又谢了梁士杰,遂道:“梁世叔,小侄也有一议在此。自今凡有份应奉各州县。均由应奉局依据其应奉物品多少,折价酌情补以银钱,算是这御前应奉扰民的一点抵偿,世叔以为如何?”这等于是花钱买平安了,高强也明白,应奉局终究是属于正常系统之外的机构,要是喧宾夺主的话,很有可能会畸形发展,甚或引起社会动荡,那就违背了他创办应奉局的初衷了。以这样一种方式将原本应该由官府征收的赋税归还给州县,既可以博得地方官的好感,同时仍是帮助民间商业和百姓免除了官吏豪强地苛索欺压,何乐而不为?
  粱士杰见高强如此上路,心中大喜,道:“我早料贤侄心在国家,今果然不错!似此则州县袖手可获大笔赋税,无官吏之费,又无刻录之名,对朝廷又有了交代,一举而三得,何其妙哉!何其妙哉!”一面夸奖高强,一面从怀中又取出几封札子来,在高强面前一扬,道:“此乃广州、泉州、杭州三处市舶司弹劾应奉局船队夹藏私带,逃避市舶司博买抽水等事,我意贤侄如此公忠体国,怎会出此?一概批驳了回去,贤侄可要看过?”
  高强敬谢不敏,心说果然是官字两个口,本衙内的船队岂止是夹藏私带,根本就是明目张胆地走私,欺负的就是这时代海关法不健全,几处市舶司弹劾的还是轻了。现在只要朝中摆平了,市舶司一年少赚点又有什么打紧?再者说了,如今市舶司都是归当地知府直接管辖的,既然应奉局肯分钱给他们,州县官的利益有了保障,他也不在乎市舶司受点损失,堤内损失堤外补嘛!
  今日这场暗盘交易,说白了就是朝中有人好做官,如果高强不是身居如此要职,又和梁士杰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更有财力和办法去摆平州县官和应奉局之间的利益冲突,这一关哪里这么好过?高强望梁士杰深深谢过了,心里却叹息道:“若不是想到蔡京有自封太师、总领三省这一招,你梁中书原本是我的最佳盟友,如今却只能本衙内自己奋斗了,可惜呀可惜!”
  梁士杰自然不晓得他肚子里的鬼话,又许他应奉局自行组织前往台湾垦殖地移民,以及专责收购当地所产蔗糖之权限,算是对高强作出的一个补偿。这部分收益是原先财政赋税体系里面所没有的,不会触犯到现任官员们的利益,也就不会引来官场中的明枪暗箭,因此梁士杰拿来给高强作人情,大方的紧。
  几件事说完,马车已经到了梁士杰府门,高强告辞下车,骑马赶奔博览会,寻着许贯忠商议一番后,便给杭州燕青写了一封密信。信上几桩事,首先是将自己今日和梁士杰的车中密议说了一遍,要他会同各处钱庄和应奉局派出机构,看详应给州县的钱数,拟个条例上报。同时告诉燕青,此事应当会同石秀办理,只因高强从一开始就防着应奉局扩大之后,自己也难以控制这么一个庞然大物的腐化,因此一直命石秀分遣人手,于各地监察应奉事务。如今这事是要从各地应奉司手上抠出钱来,涉及到小团体的利益了,不得不防。
  第二桩,说的是台湾之事。既然已经得到了朝廷的首肯,他这里便可以放手施为,将中原那些游手好闲、无地可种之人都吸纳到台湾去垦殖,将来若是规模大了。这宝岛上的出产必定能成为应奉局的又一个利润增长点。其实若不是为了缓解大陆上已经快要无法承受的人口压力,这台湾岛的垦殖事业最好是使用奴隶来完成,想想当初美洲大陆上棉花种植园的发展,浸透了多少黑奴的血泪,又带来了多么高的利润?这等原始积累最为管用,只需不是本国人流的血泪,高强才懒得管。不过这么一来,长久以后又会导致当地移民的去中国化倾向。那高强不就成了台独的温床?一想到自己的名字会和某扁一样臭,高强不寒而栗,当即息了这念头,一心一意组织宋人上岛殖民罢了。
  第三桩便是关于蔡京了。既然眼下燕青备受蔡京的赏识,不管是蔡京瞎了眼以为可以笼络燕青为他所用,还是蔡京有意为之,企图利用燕青来误导高强,总之现在燕青在蔡京府中出入自由,上下皆熟,大可趁机用事。而高强给他的任务没有别的。就一条:找到哲宗实录的编修所在!这是蔡京借以复相、重掌大权的杀手锏。高强躲无可躲,避无可避,惟有迎头痛击。索性利用这件事将蔡京打的彻底不得翻身,那才是一劳永逸了。
  至于锁定哲宗实录编修所在之后的事,那就不需要燕青这种高级人才亲自出手了,在石秀手下,以时迁为首,有的是鸡鸣狗盗之徒。因此高强向身在梁山,辅佐张叔夜打理梁山军诸事务的石秀也写了一封密信,命他即刻招集各类专门人才,赶赴杭州听从燕青调遣。这信中还特别写明,要他前往东平府。将那圣手书生萧让给带上,借用他能模仿各种名人书法的能力,这件事正好用得着。
  这信写完,高强拿起来看过了,提笔又加了一条:东平府中有个叫做金大坚的,善刻玉石印鉴,也教一并带去。这俩人是“搭子”,缺一不可,这次有燕青看着。小乙是个精细人,远胜吴用这种半吊子军师,想来不会出现象水浒传中用错印鉴的那种低级乌龙。至于这俩人本是良民,石秀要怎么“说动”他们,那就不是高强操心的事了,拼命三郎纵横江湖,若是这点小事都搞不定,要他何用?
  第二天下了朝,刚出了宫门,迎面朱武就迎上来,附在高强耳边道:“衙内,许总管传了消息来,说道唐庚已经入市了!”
  高强精神一振,原本他昨日出言激使张商英,就是想逼他早点出手入市,好捉他的马脚,张天觉果然上道,这么快就上钩了。话说回来,其实高强在现代时也常爱看什么创世纪、大时代一类的片子,对其中运筹帷幄、决胜股市地主角们颇为向往,那种一秒钟几十万上下的刺激感,可不是一般人能享受到的。如今自己也可以参与其中,而且是正牌男一号,岂可不赴现场观战?
  当即快马来到博览会,装模作样转了一圈,不一会就到了三楼交易所。他是这交易所的最大股东,自然也有象何执中、郑居中他们一样的贵宾房,只是衙内一向事忙,也不指望从这里捞钱,因此这房子多半时间都空着,偶尔许贯忠会开了来看看现场。
  今日衙内有兴前来看交易所,排场先得摆足了。只见左边是绝代美少女李师师,右边有博览会执事许贯忠,左手捧了一杯香浓的大理二十年陈普洱茶,右手持一柄当代名人苏轼题字的蜀纸扇子,门外站着两个专门服侍贵宾的黄马甲,负责来回传递买卖消息。
  架势摆足,高强探头下望,只见一片沸腾,众马甲们忙的人仰马翻,扯着嗓子在那里象比试嗓门一样地叫,隔了老远根本听不清说的是什么,那黑板上的数字每隔一会就会变动,这几个经过高强特别简化的阿拉伯数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