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高衙内新传 >

第449部分

高衙内新传-第449部分

小说: 高衙内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究竟不是正牌花花太岁,高强这时便有些不知所措,莫非这一下有些孟浪,叫金莲接受不了?他慌忙将金莲放开,正要劝慰几句,哪知金莲刚离了他怀中,堂后屏风外忽然传来一声叹息,高强大惊,好似被人捉奸一样慌张,叫了一声:“谁在那里?”
  这一声叫出不要紧,金莲更加惊惶,竟是掩面直奔入屏风后去。高强脚下一转,也到了屏风后面,但见三个女人叠在一处,傻傻地望着他,正是金芝、师师和右京,只不见小环踪影,大约是在带着小长恭。
  高强霎时就明白过来,这必定是几个女人见自己这一年多来和金莲真正意义上的相敬如宾,心里着急,故此今天托名带孩子玩,给他和金莲制造了这么一个单独相处的机会。想到这里,不由得大恨,常言说的好,救人须救彻,送佛须到西,适才那关键时刻,正是二人关系将要发生质的变化的时候,金莲正在进退之间徘徊,被你们这么一搅,颜面上哪里过的去?自然只有掩面而逃了。
  衙内一旦想通,无名火腾空而起,喝一声:“哪个适才叹息的?与我站了出来!”
  三女都是有些眼色的,哪还不知道衙内好事不成,正在恼羞成怒的当口?不约而同地惊叫一声,穿花蝴蝶一般向后便走,高强哪里肯放,拔脚便追。
  这一追,就现出练武的必要性来。右京是东瀛忍术精通,行动快捷无伦;金芝自幼练的一身好武艺,便是高强与之对打,若不恃气力较大的话也多半不是他对手,这刻也自溜的快;只剩下师师自幼学了一手的音律琴箫,身体却不曾锻炼过,只跑出几步,便听她一声惊叫,已经被高强一把捞住。
  高强这下得手,反手一带,已将师师紧紧箍在怀里,喝道:“师师,适才可是你在屏风后出声?还不与我从实招来,免受皮肉之苦!”
  身临绝境,师师顾不上怨恨两个同党没有义气,反显示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来,昂首道:“衙内自家手段太差,拢不住金莲姐姐,却来迁怒旁人?师师只是不服!”
  被戳中了短处,高强咬牙切齿,一口叨住师师的耳朵,含混不清地喝道:“你再不说,莫怪我要用啮耳之刑!”这耳朵乃是师师的敏感之处,寻常只是用手搓椽也经受不住的,何况被口含着,被舌头挑着?惊叫一声,顿时半边身子便软了,只有嘴上兀自要强:“衙内欺我,师师不服……”又叫:“二位姐姐救我!”
  金芝和右京此时已经逃到了后院,远远看着高强和师师在这屏风后闹,笑的腰也直不起来,右京一面笑,一面道:“师师莫怕,纵然眼下着了衙内的身手,我姐妹日后定当为你报仇!”说罢,也不管师师骂她俩没义气,拉起金芝一溜烟地竟自走了。
  剩下师师独对高强,要害又被人拿住了,眼见反抗不得,师师也只得软了,求饶道:“衙内饶了奴家吧,实不是奴家出的声……”
  高强有了一声:“不用你说,我岂不知是金芝?你和右京两个都是心思灵动的,只有金芝心眼转的慢些,看不出这其中的关窍。”心想经今日这一闹,明日又不知用什么面目去对金莲?一腔“怨愤”,亦只得发在师师身上,当即轻轻啮住师师的耳垂。
  “衙内,衙内……这,这可是堂后啊……”
  第十二卷 燕云中篇 第四五章
  今十七月,种师道率得胜之师凯旋,以古礼献俘于宣德搂前,兼行阅兵式。原本当朝廷上有人提出要举行献俘仪式时,颇有些大臣主张喜廷眼下既然并不打算一举攻灭西夏,只是要稳固西北的战线。那就不该进行献俘式这类花头,以免刺激了西夏,导致和议不成,战事再起。
  高强嗤之以鼻,越众而出,当廷大声驳斥,说道现在是咱们大宋打了胜仗,是和是战,操之在我,说什么怕和议不成?凡和议必以武威为后盾,要是如今咱们打了败仗,你看看西夏人会是什么嘴脸,还会和你来谈议和么?正是要煊赫武威,震慑夏人,才好谈下对我大宋有利的条件来,保住西北十年太平,那才是最大的胜利。
  这位当今炙手可热的年轻大臣发话,那些反对献俘仪式者自然是鸦雀无声,赵佶也是今年轻皇帝,时下不过三十出头,正是好大喜功的时候。高强这发言恰对了他的胃口,于是金口一开,此事遂定,不但要举行献俘式。还要盛大其事,届时邀请中外使节一起到场观礼,以显示中华上国的赫赫威风。
  这一日,种师道率参与阅兵的人马走上御街。此役虽然进行短暂,但出塞作战的部队多达八万余众,自然不可能悉数进京。乃是每一军拣选一百名士兵,共计三千人进京面圣。此次阅兵,种师道也参照了去年高强搞过的玩意,搞的花哨无比,众官兵的队列操练尽管还不纯熟,不过操起来也已煞是好看了。加之这一仗又是对西夏的大胜仗,大长了民心士气,因此阅兵队伍在围观百姓中获得的喝影声竟比去年的阅兵还要响亮几分。
  待大军操过,便是领兵将帅种师道等人,押着此役俘获的重要俘虏行经御前。此役大宋是先围城后破城,因此城中西夏守军五千余人、民一万余人悉数被歼,统军梁多凌倒是硬气,战死殉国。那首起乱事树李阿雅卜大首领忒没骨气,居然又被捉了回来,部民也大多被宋军俘获,充作劳役。这批重要俘虏之中,便以李阿雅卜为首,余外又有夏国将校若干,其中戴银羽者就有十余人之多。
  赵佶见了这等威势,志得意满。身旁的大臣和各国使节的马屁声更是让他有些飘飘然起来。美中不足的是西夏使节拒绝出席,显得很不给面子。忽然之间,赵佶望见御街上队列中一人白发飒然,夹杂在宋军的红色军服中,显得格外耀眼,登即想起捷报上所说的此役先登武松来,招手唤过一旁侍立大臣中的高强,命他指认。
  高强对武松自是熟悉不过,便即点头称是,赵佶心下大生好奇心。当即命于宫中设宴,犒劳此役有功将士,自统领官以上皆得出席。
  大宴有功将士,自然少不得许多繁文缛节,不消——赘述。待行御酒至武松时,听闻是此役先登,功为最,赵佶大悦,便唤近前来,问了武松情事,知是去年阅兵曾赐过御酒的梁山招安头领,当即笑道:“当日高卿家奏议招安,说道尔等俱是身在山泽,心怀忠义之士,今日卿家为国立功,果应当日之言,且满饮此杯。”武松并无二话,慨然一饮而尽,赵佶见了这等洒脱,更是喜欢,但见武松一头长发大半已转成银白,偏生面色又是红润如少年,不由得好奇:“卿家,你去年来此时,亦不见这一头白发,今日为何这般?”为因当初梁山招安诸将中,只有武松一个是出家人打扮。因此赵佶对他印象颇深。
  一旁高强听见问这问题,倒有些尴尬,不期然又想起前日和金莲的纠缠来,心说贤弟啊,愚兄到现在和金莲的关系也没走上正轨,这算不算有负你的嘱托?武松却不望他,朗声道:“诚底河城之役,我军将士冲锋冒刃,一往无前,蹈死不悔,臣之儿郎多有折损,以故忧愁,一夜白头至此。”
  赵佶听了,叹息非常,因降诏此役阵亡及被伤将士从优抚恤,于常例外加倍给予,以激励士气。一旁枢密使侯蒙和副使高强一同应了。高强因奏武松一军远戍陕西已经一年,气西北息兵之后,谁许回戍原地,与其家人团聚。赵佶正在兴头上,一概照谁,趁着酒兴,又或者是武松这白发僧袍的造型刺激了赵佶的创作欲,皇帝即席命人备纸笔,挥毫泼墨,速成一幅御笔画,亲题为:“白发头陀先登图”,御赐给武松作为奖赏。
  看着武松领赏时那不卑不亢的样子,高强可是有点犯晕,心说这宋微宗的亲笔画,还是画的你本人,搁现在就已经是传家宝了,要搁后世,那得拍卖多少钱?
  御宴之后,论功行赏。主帅种师道于此役建议其策,率军一战功成,其功为最,着进为武信军承宣使,调回枢密院原职听用;武松先登有功,着加三官,封为中卫大失、果州团练使,乃是从五品的高官了,余人以功各自封赏有差。其实这一战集中了西北半数的精锐部队,领乒大将有不少都是青之留名的大将,如历史上第二次攻打燕云的大军都统制、刘光世之父刘延庆。东京保卫战中劫金兵营失利逃走的骁将姚平仲,第一次攻打燕云地西路军主将杨惟忠,历史上韩世忠的老上司王渊等等,今日都是济济一堂。不过这些人都是西军系统,那是童贯的地盘,眼下高强也不想和童贯生了嫌隙,因此便不上前兜搭,只是公事公办而已。
  高强又留了武松下来,与他说了出兵辽东之事。武松听说花荣已然先期前往,当即请缨要去,高强笑道:“花统领只是前部,往后几年当中,咱们这里派往彼处的大军势必与日俱增,多时数万人也是有的,你还怕没机会去么?只是你部方经血战,折损必重,还是先回独龙岗大营休沐士马,择补新卒,等候我这里将令便是。”武松见说的是,便也应了。至于金莲之事,武松竟是提也不曾提,还是高强心里过不去,和他略说了说金莲的近况,无非是母子平安之类。
  过了三日,童贯也回到京城。他是奉了赵佶御旨,此次与西夏谈判,便由他领衔。种师道和翰林学士知制诰叶梦得同参其事,由童贯领衔谈判,也是出于高强的奏议。他怕此次战役童贯无功,削了他的权势。难保这个野心勃勃的大太监不生猜忌,便奏称童贯在西北多年,深知宋夏之间形势,由他主持谈判当可不辱使命,等如是将这笔功劳送与了童贯。
  果然二人见面,童贯对高强的安排甚是满意,当然面子上还是要强调一下他的战略主张并非是畏战怯弱,而是万金之计,高强此计失之太险。”只是浇幸成功而已。高强反正已经得了功劳,自不来与他呈口头上的便宜,一一应了。
  由于此役宋军表现出了较强的战斗力,加之西夏这些年来一直处于下风,国中颇有不堪承受之态,因此这次议和过程相对顺利,只用了两天时间,两国便商定。以目前分界线为界定下盟约,无故越界者皆为背盟:此役所俘西夏官军皆予以放回,李阿雅卜所部则是大宋逃人,得以宋法治罪,不归西夏管辖;量减岁币十万。以后每年大宋付与西夏的岁币减为银十万两,绢八万匹,茶两万担。实际上,这十万匹两的岁币对于大宋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只要宋夏的边市一开,每年的官方榷场收益便足以支付有余,但外交上的事自然不能用单纯的金钱收入来衡量,这减少的十万岁币无疑标志着北宋对于西夏的战略优势正式确立。
  消息传出,汴梁官民一片沸腾。自然又是一批马屁文书飞向皇宫,按下不表。却说高强因为力主进取减底河城,在朝中地位又有所上升,因应形势,便奏请将军器监以及下辖广备攻城作、东西两作坊等划入参议司,便于整备军器,治装部旅。赵佶欣然应允,当有尚书右压张克公提出军器监监官职虽然虚设不除人,熙宁时乃是以两制官充任,诚为优秩。若划入参议司下管辖,恐乱臣僚之序。
  这种官制上的事,高强虽然已经不算小白,但到现在还是弄不大清爽,更不要说这些人说起官制来动不动就扯到几十上百年前的故事,他哪里接的上来?只有瞪目以对。好在朝堂上他的同伙也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