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高衙内新传 >

第561部分

高衙内新传-第561部分

小说: 高衙内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昨天才得到消息,高强自然不可能有时间从容布置,他只是来得及自己作一下功课,同时知会了两个确定会在这件事上站在自己一边之人。譬如现在,他只是向下丢了一个眼色,登时便有一人出班道:“臣左企弓有本进奏!”
  梁士杰眉头一皱,心说此事难道走漏了消息?为何左企弓竟似早有准备一般?眼光不由得便向郑居中和叶梦得两个人溜了过去,他可不是笨蛋,第一时间便想到了左企弓一介新附降人,朝中别无朋党,除非是一手招降他们的高强才会通风报信给他们,至于消息来源则多半不出这两员高强的死党了。殊不知这还真是冤枉了郑叶二人。
  赵佶一见是降人,没来由地一皱眉头。何故?只因左企弓虽然也是燕京世家,书香门第,但这辽国的生活水平比大宋差了一些,奢侈程度更加没法比,左企弓从小过惯了寒酸日子,做派言行都和赵佶这样锦衣玉食的精细富贵相去甚远,犹如二十世纪末中国的城乡差别一般,都市贵公子的赵佶看到乡下土财主的左企弓,他能有什么好脸色?
  好在自幼刮练严格,金殿之上赵佶还能自持,便即作出一副宽宏仁主的姿态,笑道:“卿家久居燕地,知彼民情风俗,所奏必是好的。”
  左企弓连忙称谢,遂将本子奏上。要说这位燕京降臣到底也是从小读圣贤书的,虽然行文方式和引用经典的习惯和中原儒士稍有差别,不过居然也是让高强一般儿听不入耳,照样是靠着关键词加以拼凑,当然他那副燕京口音就没法改了。
  左企弓倒是一片赤诚,这几件事关系到燕京无数世家大族的身家性命,由不得他不据理力争。其所述理由也大致妥当,只说梁士杰所论有据,只是燕地初定,民心稍安,不可于此时大动,只能择其要者先行,次者缓行。具体而言,则田亩可清丈,田赋须厘定,但授田则须缓,待黄册造就,三年以后燕的开始征收赋税时,再量授民田才好;盐茶法则必须缓行,原因很简单,老百姓没钱,不但老百姓没钱,世家大族手里也没钱,要知道前年燕地才大旱,以至于到了要吃人的地步,现在去哪里找钱出来买盐茶!
  至于一体授官,那就问题不大,不过左企弓还是强调燕地受北虏(身为宋臣,辽国又当衰弱,左企弓当然也就毫不客气地管辽国叫北虏了)统治二百年,人情风俗与中国殊异,当参用燕地土官与内地流官,最好是燕地的官员来到汴京参见铨选之后,能再返回燕地去做官,那就上上大吉。
  高强听罢,心里还在感叹,你瞧人家左企弓多么识得大体,我还担心他们燕人穷,担负不起往返汴京选官的费用,人家干脆就忍了,提也不提。不过似他这样想法的人显然不是全部,至少梁士杰就不作如是想。
  左企弓目下是封为权礼部左侍郎,只因他未曾经两省及侍从官,故不得为正任侍郎,不过也是从三品的大官了,依例赐穿紫衣。这当然是看在他是降人的份上,特旨加恩所致。只是在梁士杰看来,你一介降人便有这样大官作,好应对本相感激涕零,惟命是从,见本相说及燕的政事,赶着出来摇旗呐喊还差不多,怎敢独持异议?
  不满归不满,他却不能自已冲锋陷阵,好在为相数年,手下自有一帮党羽,登即便有人跳出来加以反驳,大道理一套又一套。左企弓也不是不懂得明哲保身的人。不过他世居燕地,拉家带口的一大陀,现在的面折廷争就是最好的明哲保身了,一时哪里肯让?于是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金殿上顿时吵得不可开交。
  赵佶听了一会,几乎要打哈欠,心说这等议事,哪有昨夜的唱曲听起来爽利?一想到昨夜的唱曲,顿时就想起高强来。他是平燕首功,对于燕的政事谅来亦有发言权,便即点将:“高小卿家,语涉燕云,何以不闻卿家出言?”
  高强闻言,忙出班道:“陛下,臣职司兵事,政事殊非所长,兼诸位臣工所言皆有是处,方倾耳听之,故未有以言。”横竖没到见分晓的时候,他还是先装装样子的好。
  赵佶点了点头,正要再说,忽听有人在下面道:“故事,两府各有所司,问计则可,决事则不可僭越,高枢相所言,深合己身之分。”
  叉叉的,这是哪个混蛋戳本衙内的脊梁骨?分明是想要抬我上架么!高强心头火起,转身去看时,却见是一个不大相熟的殿中侍御史,心说你一个从七品的小官,换以前你敢说我一句不是?定是有人想要试试本衙内的水深水浅,要是就这么中了你的招,往后可不知要被人欺负到哪里去了!
  不爽归不爽,他可不能公然和监察御史放对。一来是双方身份不合,对方明显是炮灰一个;二来监察御史地位超然,职司弹劾纠偏,纵使是对着皇帝大放厥词,皇帝也得听着拉倒,不能不许他说话。
  好在自有人出来替他撑腰,郑居中见高强面色不善,当即出班道:“陛下,固然两府各有职司,然而事涉新定之地,虽武臣亦可为边帅守臣,独枢相不得参政事耶?此臣所以不解。”
  好帮手!高强大是赞赏,毕竟是读书人,叉叉的正着说也是有理,反着说还是有理!
  那监察御史当然可以再度反驳,不过郑居中官居尚书左丞,正经的行政集团顶层官僚,指责他的话就得提着乌纱帽上本弹劾了,他虽然是炮灰,却也不能盲目乱轰一气,当下也就闭上嘴巴不说话了。
  赵佶见国舅出来说话,自然要给几分面子,欣然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况且高卿家文武皆能?自不妨直言,三省亦可择其可采者损益之。”
  得了金口,高强先行谢过了,次后道:“陛下,臣先听梁相公陈词,深觉有理;嗣后闻左侍郎言事,又觉有理,顾二者之间歧见之处,乃缓急不同耳,梁相公谓须速定,左侍郎则坚持宜缓。然臣之所以事陛下者,首曰理财,次谓兵事,政事殊非所长,今勉强为言者,不得不出于理财计耳。”
  高强号称理财圣手,人所共知,即便是有意与他作对如蔡京者,亦不得不对此服膺,而他的晋身之阶亦是由此而出。当话题来到这个领域,朝中能与他掰手腕的人就一个都数不出来了:“燕地毕竟如何?人咸谓燕的土地富庶,农桑极盛,然臣计其田土,丰腴处未必过于河北,而况北地连年灾荒岁凶,百姓艰食,燕的百姓易子而食者,五年中有二年如此。昔日熙丰行新法,上下有钱荒之叹,直至本朝官家登大宝,始得钱引之用,上下通行无滞涩之弊。如今燕地经辽苛政民生疲敝,闻市井中铜钱皆无,惟以绢为市,此所谓困极之时,若骤行盐茶等法,臣恐百姓无钱市易,而有司惟有出自强行抑配之法,是乃促民铤而走险,岂盛世所当有?”
  说到这里,君臣都已了然,高衙内显然是反对梁士杰的主张的了,这一点与之前几年中,两府之间配合默契的情形,真有天壤之别!只见梁士杰不动声色道:“高枢相雅善理财,人所共知,今燕地欲行诸法,本相亦忧钱荒之生,却好有燕起居入朝,说道可将大通钱庄在燕地各州开设,行钱引之法。俾可令泉货流转,市井复苏。”所谓泉货者,就是指钱,换个说法而已,读书人的习惯。
  高强肚里暗笑,燕青这是挖个坑等你跳下去呢,亏你还在这里说嘴!面上却现出不豫之色,冷笑道:“大通钱庄是本相一手所建。燕起居守成而已,本相岂会不知其理?须知钱引之行,全仗信用,而此物惟有本朝有之,如燕民素为辽臣,如何识得!倘若期以数年,俾燕地与中原商旅流通,货物周转,钱引渐渐为燕民行用,自然可解钱荒之患。如今却不可行,再者,燕的百姓无钱买盐茶,梁相公却说可用钱引。莫非是想要每户百姓先发给钱引若干,而后再行收取?”
  这最后一句话显然是出于揶揄了,梁士杰就算再不懂金融,也不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他心中亦是恼怒,大家相交十年,对于高强的能力他已是充分高估了,却没料到在这件事上,高强竟会如此和他针锋相对!
  按照梁士杰的想法,如今高强乃是众目所向,行事应当处处低调才是,这正是他在权力之路上更进一步的大好机会,这燕政三条便是由此而发。一旦这几条得以通过,而且并非出于高强之手,他梁士杰的影响力势必益发大增,更可趁着这个机会带挈自己地党羽们从燕地大捞一把,借以收买人心,为他进位左相造势。
  此际高强言辞犀利,咄咄逼人,梁士杰自然不能轻易言败,相反为了触手可及的左相之位,更要加一把力,当即道:“高相公所称理财事,自是道理,却无非是涉及盐茶而已。盐茶乃是民生所需,不可一日无之,高相公既然说燕地不可如中国一般行盐茶法,且说百姓无钱买盐茶,莫非是要朝廷在今后数年将盐茶尽数白白发放给百姓不成?”这一句却是反唇相讥,取的便是高强的语意。
  “嘴皮子倒是厉害,梁士杰毕竟还是有些本事的。不过呢,现今本衙内是风口浪尖,好歹你们文官们正忙着抢左相这个香饽饽,暂时顾不上我,而赵佶却又被本衙内摸顺了毛,一时半会也不会来和我为难,不趁此时立威,更待何时?怨你自己运气不佳罢!”高强冷笑一声,应声道:“梁相公,燕地盐价仅为河北之半,甚或更低,谅来相公当深知之。非但是盐价,即便是粮价茶价绢价,燕地无不低于中国甚多,此乃是宋辽之间二百年隔绝所致,彼北虏之人,食货之道安及中原?一旦通行无阻,民间商贾往来,以燕地之低价,骤然易以中国之高价,未知百姓何以为生?”
  这并不是个别现象,譬如现代两德统一,东德的经济较为落后,于是虽然西德在统一之后极力援助东德,其的百姓的生活仍然是先来了个大倒退,经历了十几年才渐渐转了过来。在现代发达的金融和物流等条件下,要弥合两地间的经济差距,尚且花费如许之久,何况是在古代?
  无奈这现成的例子没法举出来,害得高衙内要多费多少口舌功夫。
  高强尚且苦于说理,梁士杰就更加不知如何应付,相比起一般的官僚来,他起码有一点好,那就是从政多年,对于政事甚为娴熟,也晓得百姓在朝廷法度下的反应究竟如何,因此高强这般说法,他倒也能够理解。无奈现今是有进无退,当年张商英刚一上任,新官的三把火统统被高强灭了一个遍,于是从此无所作为。这等前车之鉴,如何不教他忌惮?
  当和高强一个阵营的时候,他唯恐高强不厉害,然而现今大家公开放对,才晓得这位年轻衙内肚里的料子。眼见得赵佶听得连连点头,好似意有所动,而手下党羽们一个也帮不上腔,此种问题专业性太强,那是涉及到整体经济规模和通货膨胀结构的,这些读惯儒家经典的大臣哪里应付得来?
  梁士杰苦于应对,便想要找援兵,眼睛一溜之间,不禁一亮,何不教此人去和高强打对台?“陛下,臣敢请燕起居演说理财之要,俾可收攻玉之效!”
  燕青?群臣的眼光齐刷刷地转向了这位当初高强的铁杆手下。
  第十四卷 三朝北盟 第一四章
  起居舍人号称右史,自然是坐在大殿右手。何以会有座位:这右史说白了就是皇帝身边的记录员,平时一言不发,只是埋头奋笔疾书,其劳动成果是编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