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高衙内新传 >

第607部分

高衙内新传-第607部分

小说: 高衙内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兵少而示之多?要知道,辽东再怎么说也是有七万正兵在籍,比女真举国之兵都不少,新到诸军还没计算在内!
  果然数日之后,马彪的侦骑便从开州城下传回了最新的消息,开州城上依旧飘扬着宋军的旗帜!这算得上是一个好消息了,不过与此同时亦有一个坏消息,韩世忠仍旧无法击败城下的女真兵,甚至还连续败了两仗,所幸伤损不多。
  “以韩统制之能,背嵬军之勇,尚且连败于金兵之手,足见其兵已较先前为多,看来我军之疑兵之计,亦已令金兵不能安居而待。”朱武用手点划着开州左近,那上面代表金兵的黑色标记已经越来越多,惟独代表其国主阿骨打的那颗最大的黑星尚未定位。
  “不错,末将麾下侦骑这几日亦多有与金兵斥候接战者,虽互有胜负,然辨其部伍,前后所见已有四十二猛安之众,计其兵数不下三万众,若兼以南路金兵时,谅来足有五万众,于金兵而言已是举国之众。而至今不见阿骨打之合扎亲兵者,恐其今番并未亲来,也未可知。”马彪这几天算是最辛苦的了,在辽阳到开州之间往复奔驰,随处有大的敌情都要他去亲自验证一下,眼窝都深深陷了下去。
  高强抱着膀子,好生委决不下。从开州城传回的消息,陈规对于守住开州充满了信心,事实上金兵连日攻城,根本连一个能到达城墙脚的都没有,近七八天来更是再也没有向开州发起一次进攻,好似已经丧失了攻下此城的信心。
  不过开州城下平静异常,外围的战斗却益发激烈起来,韩世忠的背嵬军从开战到现在,几乎是每日都要进行战斗,大到近万人的骑兵对战,小到数十人的硬探交锋,无日无之,虽然总体来说是略略处于下风,但女真兵也没能威胁到他所屯驻的来远城,其部至今尚保持着自由活动的能力,亦使得女真大军不敢言深入。而在开州的北边,女真兵的活动亦开始频繁起来,除了马彪的所部侦骑,曷苏馆路的熟女真兵也曾与金兵有零散接触,不过也不知是不是金兵有意绥靖,双方几乎都没有见血。
  可是,究竟要如何夺回主动权呢?高强到底也打了几场仗,平燕那样十几万人的大型战役也经历过了,好歹这几万人的战斗指挥起来还不会昏了头。他心里明白,眼下自己这边看似是把局面稳定下来了,然而却始终没有取得主动权,当然在他守住了开州和五女山城两个要点之后,金兵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实现突破,大抵是一个僵持之局。
  倘若是个老将的话,对于这样的局面多半会大为满意,大家耗下去就是,只须耗到六大将从汴京回来,大举动员辽东兵马,再加上燕山路的援兵,十万大军推出去,任他女真玩什么花样也没用,想跑都得扒层皮下来。
  可是高强却不是老将,甚至连一个老人都还不是,在这样的僵持局面中,他却是一日比一日更为焦躁,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前进与稳守之间摆动,唯一能让他保持理智的,就是到现在还不知道阿骨打本人到底在哪里。
  “阿骨打决计要来,此战事关金国根基,若是败于我兵,则新降诸部皆有贰心,倘我这厢遣使招诱,复以大兵临之,契丹再乘机夹攻。他那大金国焉能自立?阿骨打纵使身患绝症,亦必临军!”这是高强始终坚定不移的判断,从金国的形势而言,这实际上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若是不能将辽东的挑衅一举打下去,那就是一个覆亡的局面,以金国的微薄兵力,要和宋辽这两个当世大国长久耗下去的话,任谁都能看出其下场如何。所以阿骨打一定会来!而当阿骨打现身的那一刻,便是辽东决战的序幕拉开之时!
  “怪哉,何以契丹迄今尚未出兵?那秦桧也不知弄什么鬼,这点小事都办不好!”当高强初到辽阳之时,便遣人传出讯息,要大宋驻辽国常驻大使秦桧立即将辽东战事的消息通报辽国,依照双方新近订立地盟约,辽国应当即刻出兵攻打金国。对于几年来被金兵打的狼狈不堪的契丹来说,这本该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报仇雪耻就在今日。哪怕契丹兵再怎么畏金兵如虎,意思意思出兵骚扰一下总能办得到吧?
  可蹊跷就蹊跷在,一个多月过去,快马都能从辽阳到辽国中京大定府跑两个来回了。契丹那边根本一点消息都没有!在高强的心中,不期然又想起了高庆裔当初所说的那句话来:“难道说,契丹当真和金国达成了默契,要背弃新定的盟约,与金国这等大敌联手夹攻我辽东?可恶秦桧,成与不成,总该有个回信与我,果然汉奸坯子就是不可靠!”
  论理说来,契丹和金国乃是死敌,万万没有可能和解的。不过话说回来,这国家和国家之间也实在没有什么一定的事,话虽说什么“永恒的利益”,不过这利益判断本身还牵涉到价值观问题,你的利益判断未必就是别人的利益判断,尤其是在这场北地的变乱之中,算起来得利最大的还不是金国,而是大宋朝……
  正自烦恼,忽然有人来报,说道苏州王伯龙押粮到此。
  高强接报,小小喜欢,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王伯龙这厮运粮腿脚倒快,这已经是他第二次从苏州关平安抵达辽阳府了,往返一次只须十天挂零,对于运粮队来说算是难得。
  哪知过得片刻,厅堂外传来的竟是一把粗豪低沉的特异嗓音:“高宣抚身当大敌指挥若定,令强敌不得门径而入,真叫本王大开眼界。”
  童贯?这死太监不是在旅顺口猫着不敢出来么,什么风把他给吹了来?高强心中虽然不大喜欢,终究要应付一下,赶忙出外降阶相迎,笑道:“不敢当,童大王这不也是亲赴前敌?彼此同为国家效命,皆分所应当。”
  童贯轻轻笑了一声,把手一挥,身后闪出两员将,齐声道:“末将见过高相公!”高强一看,却是认得地,一个大将王禀,一员小将刘光世,童贯身边的胜捷军正副统制,当日在汴梁时也曾见过来,只是这胜捷军在跟随童贯收复云中之后,便驻扎云中,怎么会到了辽东?
  “好教宣抚相公得知,官家自闻知辽东遭兵寇之后,有宵旰之忧,即日下诏三省及枢密院共议退敌之策,又虑辽东之兵力不足,故将某家昔日所选胜捷军由燕山路调发来此,庶几可助一臂之力。”
  高强胸口一阵气闷,想我从燕山路调自己的兵马,一个月了不见踪影,你这厮从云中调来的亲信居然都已经到了?这不必问了,燕山路原本并无海运港口,那点可怜的运力若是都让你的胜捷军占了,能腾出船只来载运我的常胜军才怪!
  怪道这死太监胆子忽然大了起来,敢跑出安全无比的旅顺口,到辽阳府来分功劳,敢情是手头有了自己的实力了……高强不动声色道:“原来如此,我军又添生力,本帅甚是欣慰,但不知今次中原到来援兵几何?”
  王禀身高足有一米八以上,生得极是雄壮——这也不是个别现象,童贯选胜捷军的首要条件就是个子高,军中一水的长人,全军统制的王禀当然矮不到哪里去——他上前一步,沉声向高强道:“禀宣抚相公,胜捷军五千骑,皆已到来,齐供相公驱策。某等于燕山登船之时,已见燕山常胜军数万人次第登船,其先者昨日亦当于辽东登岸,至于何时能到燕京,则非末将所知。”
  这话倒是出乎高强意料之外,没想到身为童贯的心腹大将,王禀居然一上来就摆出俯首听命的姿态,全然没有派系隔阂。只不过这胜捷军虽然吹的厉害,历史上打契丹却是完全没有任何作为,反被杀得丢盔弃甲,去年随童贯打云中时,表现也只平平,最后更是由于抢功而违反停火协议,突袭了已经准备撤退的萧乙薛辽军,凡此种种,令到高强心中对于这支军队的印象极差,这不过是童贯的一支私兵而已。
  正道了声有劳,却听童贯笑道:“某在旅顺口,见相公遣人来取家眷北上辽阳,欲举家与辽阳共守,如此忠勇实令人感佩,故而不揣鄙陋,也要前来与相公共进退。如今女真兵止步开州城下,前进不得,而我大军云集,正用武建功之时也,不知相公以何时进兵?官家在汴梁亦旦夕望我等破贼消息。”
  高强瞳孔顿时微微一缩:怎么,又想玩这一手,抢功摘桃子?居然用皇帝来压我!
  第十四卷 三朝北盟 第四九章
  监军这种职务,并非大宋朝独有,唐朝时宦官掌神策军,便是自一介监军始;监军亦非全然都是坏事拖后腿的人,比方眼前这位童贯,当年与王厚出兵青唐时就起过不小的作用,若不是他一力扛下赵佶要求退兵的旨意,那一战还未必就能打胜。
  然而监军最大的作用,乃在于出征的将士能够忠实地执行来自于朝廷的命令,保证军中的大小事务得以上达天听,等如是朝廷和皇帝设在军中的耳目。这并不是当朝之人吃饱了没事干弄出来,专门给自己人添乱的把戏,事实上统兵大将能规规矩矩做人的,古往今来都没有几个,什么杀降纳叛、掠俘冒赏之类的事,每朝每代都没有少过,而且越是权重功高、叱咤一方的大将,干起这种事来就越发肆无忌惮,这也是拥兵自重的一种表现。因此监军,作为监察权的一种体现,也是给军队这个笼中猛兽上的一条枷锁。
  不过这种监察权落到自己头上,那就不大令人愉快了,尤其是在一心为混沌不明的战事担心之时,高强更觉得童贯对于自己军事决策权的干涉不怀好意。
  好在他的地位比寻常的统兵大将要好上许多,童贯虽然是宦官,也深得赵佶的信用,然而单凭高强自己也有上达天听的能力,他却不需要象寻常的军中将领一般忌惮这位监军了,当下便皮笑肉不笑:“久闻童大王知兵,方今本帅举棋不定,正要向童大王请教。”说着身子一让,作个请的手势。
  童贯嘴上倒谦虚了两句,脚下却不停留,昂然直入宣抚司正堂。高强方要与他并肩入内,忽然又有两人上前叉手施礼,高强定睛看时不觉大喜,其中一人乃是王伯龙。料来是奉命押粮到此交令,那也罢了,另外一人却是前往旅顺口搬取高强家眷的牛皋,他既然回来,那不用说,女眷如李清照等也都已经入府中了。
  当下收了王伯龙的令箭,将言语勉励几句,命他一同入正堂议事。牛皋这头却不暇理会了,到底公事要紧。
  这宣抚司的正堂原本是象寻常的衙门一样,中间一座高高几案,两边排列官吏衙役。不过高强到了此间之后,民政是一概不问,皆命本处的诸曹司去管。这也是他的一贯做法,原本对于亲民官还要负责审判之事,他就颇有微词,好在大宋朝也是用专门的文官来执掌司法地,间中参用吏人。他便索性完全不理诉讼等事。专心只管兵事。
  因此这座大堂自然也是与众不同,中间一个大大的沙盘,墙上一副大大的辽东地理图。周遭摆上一圈座位,几案上也有茶水点心,一众参议官在其间忙碌来去,哪里有半分象个帅司的样子?倒是和后代的军队指挥部有些相似。
  童贯进得这正堂,就找不到自己该坐的位子了,只好站在那里,等到高强从堂外进来,看他坐哪里。怎知高强一脚跨到沙盘旁边,把手连招:“童大王,待本帅将现今辽东兵势说与你知。”童贯无法,也只好干咳一声,来到沙盘旁,王禀与刘光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