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猎清 >

第217部分

猎清-第217部分

小说: 猎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这场军营里的爆炸,只是掀开了爆炸的一个开头。总督府、船厂以及城里,一些重要的设施,都响起了剧烈的爆炸声,把进城的沙俄官兵同样吓的草木皆兵。
    看着那些重要的军事设施,还有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全部在爆炸之下成为废墟。带队的上校,也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明白这是安民军有意布置的陷阱。
    好在报喜城总算平安回到了他们的手里,这也算不幸中的万幸。若是报喜城被夺,只怕远在帝都的那位沙皇,也会大发雷霆吧!
    可这位上校所不知的是,当刘兴华甚至回到瑗珲之后。再次发表通电,向全世界宣布此次战果。同时宣布,解救在海兰泡生活的几千大清遗民。
    这则电报,无疑又在沙皇的脸上,狠狠的甩了一巴掌。尤其在通电中,刘兴华明确表示。安民军不承认,清廷跟沙俄签定的瑗珲条约。
    若下次有实力。他必定带兵收复,那些被割让给沙俄的国土。这样霸气的宣言。让许久没听到安民军有什么动静的全国百姓,无疑再次想起这位真正的英雄来。
    相比之下,清廷的处境无疑非常尴尬。那怕他们宣布,为了整顿军务,开始在各省组建新军,采用洋人练兵之法强军,却根本没多少百姓买帐。
    在很多百姓看来,光有嘴皮子功夫没用。朝廷若真想振奋民心,那就跟洋鬼子好好打一仗。最不济。趁次机会收复东三省,总归也比隔岸观火来的强啊!
    发完通电的刘兴华,也清楚远在京城的那些王公贵族,只怕会对他恨的牙痒痒。毕竟,不承认这些签定的条约,也变相的骂他们无能,守不住老祖宗打下地彊土。
    看到安民军展现出来的实力,同样在紧锣密鼓商量对策的岛国方面,也在讨论要不要向安民军出售那些机械设备。有人同意。自然就会有人反对。
    同意的人,给出的理由是,他们不卖其它洋人一样会卖。虽然这些机械设备,对清国人而言是很先进的机器。可对岛国还有其它国家而言。这些机器都不算先进。
    既然能从安民军手里赚笔钱,又能拉拢到这支实力强大,在武器研制上还非常领先的清朝反抗军。对于岛国而言。无疑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可在反对者看来,若是安民军借助这些机械设备。打造出一个工业系统来。随着安民军的实力扩张,谁敢说这支军队。将来不会成为他们岛国的对手呢?
    有资格讨论这件事情的岛国大臣们,心里都非常清楚。那块富饶之地,他们曾经视为天朝上国的泱泱大国,他们可是一直很贪婪的,希望将来有一天能真正占领那块国土。
    如果把这些设备卖给安民军,将来不是给他们增加侵略清朝的阻力吗?所以,他们是反对者,觉得让沙俄跟安民军两败俱伤,才是岛国最佳的选择。
    总之,这样的争执一天不解决,那些机械设备就不可能运到清朝来。而大战开启的刘兴华,也没太关注这件事情。毕竟,现在是小鬼子想拉拢他呢!
    结束报喜城之战,沙俄人终于明白。现在的安民军,已经拥有越境打击他们的能力。这意味着,不能光想着包围安民军,他们还需要部队守住那些与安民军接壤的地盘。
    不得不,再次抽调重兵,守住那些与安民军接壤的边境城市。其它赶往黑省增援的部队,也不断快速集结当中,等待着大雪消融之后的第二次围剿战。
    在沙俄不象前次那样冒进,相反稳打稳扎开始拉紧战线之时。刘兴华扩充起来的部队,除了一部分保留在后方阵地,提防沙俄的偷袭之外,其余重兵一样云集前线。
    这段时间生产出来的枪支弹药,也开始陆续往前线输送。相比前次刘兴华在开战前,带领一支部队渗透出去,将沙俄的后方搅的一片混乱。
    如今潜进根据地的队伍,只有一支扩大的雪狼特战队。他们要做的,还是跟以往一样。在开战前,想尽一切办法,破坏沙俄的运输补给线。
    重重大军包围之下,再想渗透出一支上千人的部队,自然不是那么容易。可分成几个小队的雪狼特战队,想突破这些沙俄人设制的包围圈,自然没有什么问题。
    那怕如今沙俄,已经宣布大战期间,所有军事重城都实施最严格的盘查政策,晚上还全面执行宵禁条例,希望将被偷袭的机率降到最低。
    可整个黑省,无数的农村跟小城镇,一样是雪狼活动的天下。在那些情报站的帮助下,雪狼特战队员,也开始蛰伏起来,坐等刘兴华发来的作战命令。
    一直关注黑省局势的各国,还有清朝百姓。得知这次沙俄,抽调了近二十万大军,集结于漠北地区。也能感觉到,这二十万兵力是什么概念啊!
    看这情形,沙俄是铁了心要剿灭掉安民军。那么这次,安民军能否打败沙俄的进攻,重新取得战斗的最终胜利吗?
    面对这种情况,刘兴华果断收回外围的游击部队,全部进入一线阵地参加防御作战。只保留一些,擅长山地作战的游击队员,关注沙俄的部队动向。
    尽管这次沙俄又集结了十多万大军,对外更是号称二十万。除此之外,漠河一侧的沙俄部队,还将刚从德国买到,射程同样能达到十公里以外的火炮,给拉到漠河一侧。
    打算借助这种最先进的陆战火炮,跟驻守漠河的炮兵部队,好好来次炮战。若是有机会,他们集结在边境的部队,便会展开突击战,从漠河一侧发动突袭。
    对此,刘兴华完全就没怎么在意。根据截获的电报,沙俄这次从德国高价采购来的火炮,是德国最新研制,射程能够达到12000m,口径达到150mm的长管加农炮。
    在沙俄人看来,这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火炮,却不知道这种火炮的最远射程。目前炮兵旅装备的122mm榴弹炮,最远射程已经远远甩它一条街。
    为了让沙俄人彻底明白,在火炮方面,他们根本别想胜过安民军,早点死掉靠火炮取胜的想法。刘兴华在离开漠河时,又给炮兵旅六门新火炮。
    既然德国卖给沙俄新式的加农炮,那刘兴华同样将加农炮给拎了六门给炮兵旅。甚至口径,比沙俄买来的要小20mm,可射程远远是对方的两倍还多。
    这种130mm的加农炮,在后世的华夏炮兵部队,也算一款战功显赫的火炮。甚至这款火炮,后来被淘汰进国防储存仓库的时候,还陆续卖出去不少。
    身为炮兵旅长的王二小,听到这种火炮最远射程能够达到30公里,嘴巴都乐的合不拢。这样的火炮射程,只怕再给沙俄还有德国一些年,他们也研制不出来。
    后面的事情安排妥当,前线的防御布置,同样井然有序。各师各团的炮兵部队,都在战前陆续添置了新的火炮。单单这些火炮,就能让沙俄的大军明白鸡蛋碰石头的后果。
    打算打防守反击的刘兴华,对于守住根据地还是充满信心。目前他所要考虑的,就是何时发动反击。又如何抢在沙俄反应过来前,将整个黑省全部给拿下来。
    明白以安民师扩充的部队,虽然能守住比现在更大的地盘。可刘兴华非常清楚,一支不到五万人的部队,想守住一个黑省确实有点难度。
    为此,他给忠勇军还有义勇军都发去指示。那就是,趁着他们这段平稳发展的时间,最大化的扩充部队。等到黑省光复之后,将这些训练的部队派遣到黑省来。
    对于这样的命令,依兴阿跟马双枪自然不会多说什么。虽然他们很想,以自己的根据地为基础,配合刘兴华收复黑省的作战。可他们都知道,这样太快了。
    真把吉林跟盛京的沙俄人都赶走,那么三省之地对安民军而言,地盘无疑太大了。除了管控上会出问题,还有一点麻烦的就是,安民军将承受三面受敌的情况。
    如果安民军真的占领了东三省,首先跟沙俄无疑结了死仇。其次贪婪东三省的岛国,肯定也会蠢蠢欲动,趁着安民军立足未稳,钻进来抢占地盘。
    还有就是清廷方面,这帮‘宁予外邦,不予家奴’的朝廷王公贵族们,只怕会拼死跟安民军战斗到底。誓死扑杀这个,有可能威胁他们统治的安民军。
    所以,暂时夺下黑省平稳过度一段时间,让沙俄挡在清廷跟岛国。在刘兴华看来,是最短安民军积累实力,期待来日再战的绝佳机会。贪多嚼不烂的话,还是有道理的啊!(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三章 视察猎豹团
    从光绪二十七年(1901)开始的清俄交收东三省谈判,因列强干涉暂时中止。《辛丑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陆续从北京撤走,交收东三省事宜再次提上日程。
    时间到光绪二十八年,原先谈判的主要参与者杨儒、李鸿章相继逝去,清政府遂派外务部会办大臣王文韶负责与沙俄交涉。俄国一再制造借口,拒不从东北撤兵。
    眼看第二次反围剿在即,东三省的民众自发组织的激烈反抗,英、美、日等国以利害冲突,也出面干涉,迫使沙俄不得不作出撤兵的姿态。
    光绪二十八年(1902)三月初,沙俄驻华公使雷萨尔与清外务部总理大臣奕劻、会办大臣王文韶在京城,终于答应签订《交收东三省条约》,以换取清廷不支持反抗军。
    条约共四条,规定俄国将东三省归还清国。沙俄自签字起十八个月内分三批撤离东三省;沙俄驻军撤离前,清政府不在东北“另添练兵”。
    沙俄撤退后,清政府将在东北驻军人数“随时知照沙俄”。沙俄方面交还山海关、营口和新民厅沿线铁路后,清政府应给予“赔偿”。
    这些条约的签定,似乎让很多人看到东三省和平收回的希望。可一些明眼人都知道,沙俄之所以选择在这时,答应签定这个条约,原因只有一个为了即将打响的围剿战。
    相比各国列强跟清朝军民,关注这个所谓条约的签定。刘兴华却很敏锐的看到,岛国跟英国签定的同盟条约。其矛头直指沙俄同时。却也暴露两国欲吞并清国的野心。
    ‘山雨欲来风来楼,屋漏便逢连夜雨!’
    说出这两句话的刘兴华。同样意识到时间的紧迫性。就算安民军现在实力,比去年增加了几倍。可相比越发糜烂的局势。这点实力依然是杯水车薪啊!
    临战前,将前线战事交给各师师长负责指挥,刘兴华又一次来到莫山娃与袁庆恩主导训练的猎豹突击团。他知道,这是震摄诸国的一支杀手锏部队。
    一年多的时间,猎豹突击队从排级单位,扩建成团级部队。六十辆在仓储器存放的两栖战车,全部安放到突击团的战车仓库之内。
    这一年的时间,仓储器燃油战备仓库的油料,也消耗了不少。那些油料。原本是作为储存油料,一直由仓储基地看守的,却便宜了刘兴华。
    虽然油料库的资料,还足够刘兴华再用上几年。可刘兴华同样清楚,一旦仓储基地的战备油料用完,安民军的机动力量,都将成为趴窝动用不了的铁疙瘩。
    正是预料到这些情况,刘兴华也迫切需要实力,建立属于华夏的炼油化工产业。而目前这些技术。全部掌握在外国列强手中,想买到这些设备难度不是一般高。
    那怕目前列强,在华夏并没发现石油。可刘兴华非常清楚,就在黑省有个地方。拥有着令世界都为之震惊的高质量油田。除此之外,远东油田储量同样丰富。
    前世俄国之所以,能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