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猎清 >

第256部分

猎清-第256部分

小说: 猎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他们愿意的话,便能加入东北军各地成立的建筑队,在那里找到一份技工的工作。凭借这份工作的薪水,他们也能养活一家人,自然非常珍惜留在东北的机会。
    对于刘兴华实行的多项移民政策,东北军中还是有不少反对的声音。最重要的,还是不少人担心,这些沙俄人会对东北的统治形成威胁。
    可在刘兴华看来。要想最大化提升东北的发展速度跟工业底蕴,吸收这些沙俄避难的工人,无疑是最快捷的方式。况且,他不认为接收这些工人。就会让东北出现什么变局。
    根据目前东北开设的工厂数量,这些从沙俄过来的技工,在这些工厂的比例都不多。可一个沙俄技工的存在。至少能培养十个左右的东北技工。
    这样的速度,也有助于提升东北工人的积累。而这些加入东北工厂的沙俄技工。为了获得更高的工资,他们不象以前清廷聘请的技工那里藏一手。相反都教的很认真。
    沙俄技工们愿教,那些同样渴望找到安稳工作的东北学徒工自然也愿意学。一教一学之下,东北各大工厂的熟练工无疑就多了起来。
    有了这些大批成长起来的熟练工,建立在东北各地的工厂便能开工生产。这种工业发展的速度,渐渐让原本反对移民的人,也开始明白刘兴华的良苦用心。
    熟练工人队伍的扩大,东北军管控下的兵工厂、船厂、机械厂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刘兴华最为关注的兵工厂,已经能设计生产口径在150的火炮。
    而建设在锦州跟旅顺的船厂,前者已经能够自主生产民用船只,后者却开始组装第一艘八千吨级排水量的巡洋舰。这种工业发展速度,同样令关注东北的各国震惊。
    相比东北潜心打造工业系统,清廷却跟以前没什么两样,依旧不死不活的待在京师,做着名义上的天下统治者。而实际上,朝廷对于各省的管辖权,已经没以前那样强大了。
    就在各国觉得,东北军取代清廷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时。一则突然爆发的起义,却令清朝的局势再次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新组建的同盟会,在广州再次进行起义。而这次起义的规模,相比以前无疑要大的多。清廷在广州训练的新军,大部分加入了起义军,短短两天不到广州便被完全占领。
    原本按照历史进程,这场新军起义会延后几年,在那位执掌天下的慈禧太后去世后才会爆发。可因为刘兴华在东北的异军崛起,由孙仲山发起的二次起义最终又提前爆发。
    广州起义取得胜利之后,革命军的规模一下子发展到两万余人。这次突如其来的起义,让清廷真正感受到了威胁,立刻调集各地新军准备平叛。
    在各方关注东北军,对于这次革命军起义有什么说法时。刘兴华却罕见的表示沉默,对孙仲山发出的联合推翻清廷的通电,同样没给予任何回复。
    甚至让清廷跟各方看不透的是,在革命军攻占广州,并正式组建国民政府时。刘兴华却下达,东北军进入休假轮换期,让不少正规军的官兵享受探亲假。
    谁都清楚,这个时候东北军应该进入战备。可偏偏刘兴华,却下达了让官兵大批休假的命令。看这情形,似乎对广州革命军的提议,并不是很在意。
    也许是看出,刘兴华跟这支革命军打出推翻满清,建立共和的口号不一样。清廷再次启用袁世凯的北洋新军,命其前往广州平叛,并严令各省新军加强军火管控。
    对于革命军占领广州之后,广州巡抚也被枪杀在巡抚公衙之内,清廷驻守在这里的八旗兵,也被革命军枪杀殒尽。很多清廷官员也醒悟过来,在这点上东北军无疑仁慈了许多。
    如果让革命军的势力进一步扩张,那么等待满清官员的命运,都难逃喂枪子的命运。所以清廷对于此次出兵,依然出奇的意见统一,要拿革命军杀鸡骇猴。
    就在革命军不断扩大战果,开始向周边县城出兵之时。刘兴华第一次发表通电道:“惊闻广州再生战事,汉青深感忧虑,却也知此乃民心思变之必然之事。
    东北军无意插手此事,只希望革命军跟朝廷能多为百姓考虑,不要将战火漫延到无聊辜百姓的身上。对于此次革命军起义,东北军保留追究幕后元凶的权利。
    其次,在此次交战当中,汉青不希望看到,东北军开设在广州地区的商铺,出现任何损失。如果革命军敢抢夺东北军商铺之钱财与物资,东北军保留追责之权利。”
    这份通电一出,很多人似乎都从通电中看出,这些革命军起义似乎不是那么单纯。而事实上,在革命军起义之前,东北军的情报部门,已经截获大量的情报却一直没泄露。
    新军起义前,那些大量出现的武器,其中很大一部分虽然来自东北军。可实际上,这些军火却不是东北军提供,购买这批军火的另有其人。
    在刘兴华看来,革命军的起义,只是点燃这个国家战乱的引子。东北军想要和平统一,只怕不太可能了。而这幕后策划者,正是贼心不死的岛国政府。
    正当各国关注革命军跟北洋新军的碰撞时,让各国觉得非常意外,却有所领悟的是。岛国统治的半岛,同样发生了一场暴乱。而这次暴乱的制造者,就是半岛的反抗军。
    这次同样规模不小的暴乱行动,让岛国在汉城方面的驻军,还有其扶持起来的傀儡政府,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整个汉城,更是被炸的一片狼籍。
    虽然这次暴动,只针对岛国人跟傀儡政府,宣布对此事负责的,也是一支在半岛很有名气的反抗军。可谁都知道,这支反抗军没这个实力,制造如此大规模的暴乱。
    那这事是谁做的呢?
    岛国清楚,清廷似乎也清楚,甚至革命军也清楚。这一切的矛头,都直接指向东北军。可岛国方面,只能打落牙往肚里咽,加紧搜捕那些暴乱份子。
    看似两场没关联的起义跟暴动,却恰恰告诉很多人,广州二次起义如此顺利的原因,很赖人寻味。而革命军方面,同样有人看清了这其中的奥妙所在。
    但不管如何,既然举起这杆造反的大旗,他们就必须抗争到底。眼下袁世凯的北洋新军重兵压境,对尚未平定地方的革命军而言,将是一次极大的考验。
    能挡住北洋新军的进剿,他们便拥有了立足之地。如果挡不住北洋新军,他们现在的胜利,又将变成过眼云烟一般。而这场胜利,最终又会属于谁呢?(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三章 东北军之谋
    伴随北洋新军再次出征,在东北军身上栽了个大跟头的袁世凯,非常清楚这次围剿对他有多重要。打不赢东北军,说穿了还是北洋新军实力不足。
    可眼下这支扩大张近三万人的革命军,其中只有一万左右的新军,其余近二万都是扩充起来的所谓革命军。连这些人都打不过,袁世凯自问没法向朝廷交差了。
    跟前次一样,这次同样集结了六镇兵力的袁世凯,以三路合围的方式,试图一举击溃革命军在广州附近布下的防御阵地,以尽快解决这场起义行动。
    根据朝廷送来的资料,袁世凯也清楚革命军后面,到底是谁给他们提供大量的军火。最初有些担心的袁世凯,在得知汉城发生暴动,岛国人死伤惨重时,他就知道这事是谁做的。
    看着身边几位重要的心腹干将,袁世凯也很感叹般道:“这个刘汉青,还真是个狠角色。不找革命军麻烦,却找岛国人的麻烦。最厉害的,明知是他做的,岛国人还不敢吭声。”
    对于袁世凯的感叹,段祺瑞也点头道:“确实,如果这次革命军身后,站的是东北军,只怕我们根本不用动手。如果是岛国人的话,到可以好好打一次。”
    ‘芝泉,不可大意啊!虽然革命军身后,得到岛国人的资助。可据我所知,这些革命军官兵打仗还是很用命。真两军交锋的话,你必须用全力才行。’
    ‘是,慰帅!’
    在北洋新军的将领们。开始盘算着与革命军的交手之时。在广州的都督府,孙仲山跟几位起义领导者。同样在进行紧张会晤商量对策。
    看着三路合围的北洋新军,孙仲山同样有些凝重的道:“克强。我们前线防御准备的怎么样?这一战,关系到我们这个民主政权,能否扎根于此。必须全力以赴才行啊!”
    担任革命军军长的黄新,跟孙仲山也算老搭档。面对这样的询问,黄新同样很谨慎的道:“单论兵力,北洋新军是我们的两倍,实力上我们差北洋不少。
    其次根据我们打探到的情报,北洋新军带了不少火炮过来。而我们部队里,很欠缺火炮这种重型武器。两军交战的话。只怕会吃亏啊!逸仙,我们能再问对方要点火炮吗?”
    对方是谁,孙仲山自然也是清楚。面对黄新的询问,孙仲山摇头道:“只怕不行!火炮不比其它步枪之类的武器,如果他们再支援火炮,只怕我们就被动了。”
    事实上,有关岛国资助他们起义的事情,孙仲山跟黄新都清楚,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可想要革命的话。不付出一些代价自然不可能。
    可现在的情况是,东北军一直盯着岛国方面的动作。前次汉城的暴动,就可以称的上是一次警告。如果岛国再支援火炮,天知道东北军会干出什么事情来。
    旁边一位同样担任一师之长的程爵邦。却感叹道:“要是东北军能跟我们联手,还怕这些清廷的狗腿子吗?真想不明白,这个刘汉青有实力为何不动呢?”
    对于程爵邦的感叹。众人心里都有些不是滋味。可孙仲山还是道:“他跟我们想实现的理想不一样,在东北他同样实行独裁式的统治。而我们要的是民主共和。
    如果让刘汉青取代清廷,只怕又是一个封建独裁统治者。这次只要我们挡住北洋新军的围剿。我相信在广州我们能建立一个,比东北军更强大的革命根据地。”
    独裁?事实上东北军实行的统治,还真的有些独裁。只是到过东北,并且见过刘兴华的黄新明白。刘兴华实际上,也比较欣赏民主共和建国。
    但在刘兴华处置满清的态度上,黄新则显得有些不认同。在他看来,满清统治华夏这么多年,杀了多少同胞。这笔血债,必须要跟满清清算才行。
    而刘兴华的意见,则是希望国家能平稳过渡,最大化保存国家的元气。不论满清也好,其它民族也好,真正建立一个各族和平共处的国家。
    在黄新看来,刘兴华说他们追寻的理想太过天真。黄新何尝不认为,刘兴华所希望看到的国度,根本不可能实现呢?满汉结下的仇,岂是这么容易解的?
    观念上的不一样,让当时初见刘兴华的黄新,多少显得有些失望。可他必须承认,如今的东北在刘兴华的统治下,确实成为华夏最为富饶跟强大的地方。
    可刘兴华不思进取的态度,让黄新同样很看不惯。在他看来,此刻的刘兴华,兵力如此雄厚,为何不一举铲除京师的满清政权,最后再实现民主共和呢?
    东北军一直窝在东北,在黄新看来就是刘兴华,不希望分权的原因。只要东北军不出东北,谁也不能把刘兴华怎么样,刘兴华在东北不是皇帝胜似皇帝。
    在北洋新军跟革命军开始交锋时,刘兴华的帅府之内,其实并没想象中那样平静。各地发来的电报,让刘兴华同样每天忙于处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