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贾宝玉新传 >

第149部分

贾宝玉新传-第149部分

小说: 贾宝玉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家的主体由两部分构成,贾家先祖兄弟二人,因功被封为荣国公和宁国公,后各传承一脉。一脉就是贾政、贾宝玉这一支,位于金陵的荣国府。另一脉就是贾敬一支,位于南京地区东部宁国府境内的的宁国府,而根据地理位置的偏差,这两府又被贾家人习惯地称为西府和东府。
  宁国府原先的掌门是贾敬,只不过这位贾府里学位最高的贾敬对修道练丹的兴趣明显高于管理家务,现在他又迷上了化学实验……据卞玉京说,她与贾敬目前正在研究一种非常“轻”的“轻气”,这种气体在充进皮囊后竟然可以浮在半空中……王燃二话不说,立刻加大了对该项实验的资助力度。
  贾敬的全部精力巳全部投在了别的事情上,家族事务便继续传了下去。目前东府里名义上的管事人便是贾珍、贾琏兄弟二人和贾珍的儿子贾蓉。说是“名义上”,是因为这爷仨一个赛一个的只知道吃喝玩乐,根本不理仕途经济,家中事务的管理大权实际上是掌握在他们三人的媳妇手里。
  除却贾珍媳妇尤氏此次没来外,袭人口中所说链二奶奶是贾链的媳妇。学名王熙凤,蓉大奶奶是贾蓉的媳妇,学名秦可卿,这两人虽然一个是二奶奶,一个是大奶奶,但却是婶子和侄媳的关系。
  “王熙凤?这个名宇好熟悉啊……”王燃喃喃道。的确,再没有读过红楼梦的人。对这个代表着女强人地名字也肯定是如雷贯耳……不知道王熙凤,就和不知道王重阳一样令人奇怪,虽然这两位没什么可比性。
  当然,不仅仅是王熙凤。秦可卿也是相当出名的人物,当年她与王熙凤同列金陵十二叙之列
  “当然熟了……”一旁地袭人俏笑道:“原本我们两府就经常走动。两位奶奶一年怕不要来上个好几回,对您更是喜爱的不得了……琏二奶奶自不必说,走到哪里都带着您……便是蓉大奶奶,虽说是您的晚辈。但毕竟年纪长您几岁,也是亲密的很……便是对着您原先那些千奇百怪地‘毛病’,也都没见她们着恼……”
  不知袭人想起了什么千奇百怪的‘毛’,,俏脸一时竟有些发红,王燃心中也加速跳了两跳,顾不上再问别地。赶紧甩了甩头,制止了自己的思绪往下继续延伸,抽身离开了怡红院。
  “呜呜呜……老祖宗,您可要替我们作主啊……”,王燃刚走进荣国府里老太太住的地方,一阵明显有些压抑的哭声便传了过来。
  听哭声很不熟悉,估升应该就是传说中地王熙凤和泰可卿,王燃心中不禁奇怪了起来,不是应该“丹唇未起笑先闻”吗,怎么成哭了。
  果然就听到老太君的声音:“凤丫头、蓉哥媳妇,你们不要担心……等宝玉来了,我跟他说,一定给你们做这个主……”
  说起来,王燃虽然没有通读过《红楼梦》,但对王熙凤确实有比较深的印象……王燃上学时的语文教科书中就曾节选了《红楼梦》中“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这一段做为教材,里面对王熙凤有较多的描述,而王燃之所以记得这么牢,并非因为他对语文课感兴趣,而是因为他那位以严谨著称的语文老师对学生们地要求是通篇背诵,王燃还曾因为背错了几个字而被罚站一堂课。
  不过这时候的情节显然与教科书已有了很大的差异。其实认真说来,王燃来到这个时空后已经发现有很多事惜与自己印象中曹雪芹巨巨的描述有着很大不同,当然这也很容易理解……曹巨巨本身就堪列YY之鼻祖,小说与事实不符也没有什么还奇怪的。
  只是听老太君的意思,此次王熙凤两人到金陵来与自己有着不小的关连,王燃带着点疑惑迈进了内厅。
  内厅里显然已经乱成了一团,季执、薛宝钗、林黛玉、昭仁公主,包括在大观园里住着的柳如是姐妹,只要今天可以不去“上班”的都已经在了里面,正与老太君、王夫人一道劝慰着两个女子……虽然着不请脸,但用膝盖也想的到这两个女子肯定就是王熙凤和秦可卿。
  再一次冲淡王燃对王熙凤“女强人”的印象,面前的两个女子坐在那边哭得梨花带雨,一幅受了天大委屈的可怜模样。
  “宝玉,你来得正好,”老太君虽然老眼昏花,但却是第一个发现了王燃,显见她对此事强烈的关注,老太君指着王燃颤颤地叫道:“你珍大哥哥府里出了事,你这个当家主的一定要给他们做主!”
  众人的目光立刻全部转向王燃的方向,王熙凤和泰可卿两人也抬起头来……王燃轻松就可以判断出来,两人都在二十岁出头,其中年纪稍长一些的女子自然就是王熙凤,其容貌果如教科书中所说,“彩绣辉蝗,恍若神妃仙子洲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析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一旁的秦可卿也是相当地出色,虽然她与王熙凤一样都没有威妆,也没施什么脂粉,却是一样的天生丽质。
  不过此时显然不是选美的时候,王燃已经注意到薛宝钗等人看向自己的笑容中透着一丝苦笑,王燃立刻明白了老太君要他做的这个“主”不会不会是一件简单的事。
  果然不出王燃所料,王熙凤两人千里迢迢地跑到金陵来哭诉,因为宁国府三位当家的男人都被抓了起来,而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连王燃也颇觉头疼的原江北四镇史一的黄得功。
  “他守的是池洲府的铜陵,我们住的是宁国府,地分两区,本来井水不犯河水……”王熙凤抬起已经哭得有i些肿的美目,象抓住救命稻草一般抓住王燃的手,埂咽地说道:“可那黄得功却偏听市井百姓不翔之言,不分青红皂白,强行派兵将我们家大爷、二爷和蓉哥儿三人都抓了去……宝兄弟,你可得救救你的哥哥和侄儿啊……”
  “宝二叔,”秦可卿也拾起头柔弱地说道:“我们家大老爷、二老爷和大爷都是冤枉的,黄得功严刑逼供,非逼着大老爷他们承认什么‘谋财害命’之罪……过一次堂就把他们打昏过去了三次……”
  “这还了得!这个狗官眼里还有没有王法了?!竟敢对我贾家人刑训逼供……是想造反了吗?”老太君虽然不是第一次听她们说起这件事,但还是气得浑寿乱颤……这也难怪,贾珍、贾琏、贾蓉都是她的孙子、重孙子,老人家疼爱晚辈之心自古皆然。
  王燃不觉苦笑,这就是特权阶级的习惯性思维……跟它作对就等于造反。
  “依孙媳妇看,那黄得功倒未必有心造反……”王熙凤松开拉着王燃的手,抹了林眼泪说道:“不过是想捏咱们贾家的错罢了……只是这‘谋财害命’四个字却不知从何说起……我们东府虽不在金陵,却也一直格守祖训,结善邻里,厚待下人……真不知我们贾家什么时候得罪了他……”
  王燃心里一跳,刚才王熙凤松手的时候,明显地可以感觉到她使了一些“暗劲”,但现在看去,除了满脸的悲切感伤外却什么也看不到。
  王熙凤的话显然提醒了老太君,老人家不觉站了起来,气喘吁吁地冷笑道:“凤丫头你是不知道,我们贾家最近的确得罪了不少人……你宝兄弟年纪轻轻便身居高位,又立下了勋天之功,压住了很多人的风头,难免惹得一些人不高兴……”
  王熙凤脸上透出恍然之色,颇有深意地看了王燃一眼,又转头而向老太君,抽泣着说道:“那现在要如何是好……”
  “凤丫头不要担,此事交于你宝兄弟办就行了……”老太君转头看向王燃再次重申到:“这黄得功明显是冲着咱们贾家来的,咱们荣宁两脉荣辱一体,你一定要给你哥哥们讨个说法出来!”
  夜深的大观园怡红院里还亮着灯,在这个本该享受温柔的时侯,王燃却在一脸郁闷地与他的莺莺燕燕们讨论问题。
  话题的确让人不愉快……任何一个人得知自已的“家人”被“刑训逼供、栽赃陷害”都不会有什么好心情。
  牵涉到贾氏一门嫡传子弟的安危及荣辱,荣国府上下都是深为关注,王熙凤与秦可卿两人自然是天天凄凄惨惨戚戚,便是老太君和王夫人等人,也是经常派人前来催问事情的进展状况。
  “凤丫头成日家说嘴,霸王似的一个人,现在却被唬得如此可怜……哥哥和侄儿的处境可想而知!……朝廷的大事我们不过问,但不管怎么样也得先把人从黄得功手里救出来再说……”,这是老太君和王夫人等人每次见到王燃必说的一句说。
  在她们心里,贾珍、贾琏、贾蓉三人定然是每天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朝不保夕,恨不得王燃第二天就把他们救到眼前才好,当然对她们这种爱护子侄之心,王燃自然可以理解。
  说心里括,王燃已经开始适应起自己在这个时空中的身份,“贾宝玉”这三个字带给他的不仅仅是亲情、友情、爱情,对这个家庭的责任感也在不断的积累中……尽管他与宁国府根本没什么接触,但心底还某顺理成章地有一种亲切感。
  寿为贾家家主,“替宁国府出头”自然是王燃推不掉的责任,而王燃也没有想推的意思。更重要的是,王燃也有着其它不能推地理由。可话说回来。此次想要“出头”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宁国府这件事出的还真不是时候……”薛宝钗轻叹道。
  薛宝钗说的不错,这也正是让王燃感到头疼之处……认真说来,这件事在人物、时间、地点三要素方面都有问题。
  人物方面,一边是是贾家是目前以王燃为家主,要王燃负责任的宗族之地,事情的另一边则是黄得功这一支实力强劲、排行榜上仅次于王燃地南明军事力量……王燃与黄得功显然没有什么交情。甚至可以说有点捌扭……王燃来了江北四镇中的三镇,黄得功有兔死狐悲之感及暗中提防之心也无可厚非。
  时间方面。现在正值王燃全力运作“总体战略”地关键时刻,根本没有心思用在别的方面,后院起火是目前的王燃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而如果此事处理不好、显然会影响他计划地实施。
  地点方面。一来黄得功与王燃可说是分别守着南京的两个方向,王燃防范地是满清。黄得功则卡着左梦庚西下的要冲,双方的形势有些类似于靠背而守,王燃北上,黄得功就等于在他的背后。如果出事,后果自然严重。二来此事不是发生在金陵,据王熙凤所言,贾珍三人已被扣押在黄得功军营、想解决这件事,光在路途上就要耗去不少时间。
  可以说。此事换个时间或是地点或是人物,王燃都不至于这么为难……虽然王燃已经派人去调查此事地前因后果,但不论此事的是非曲直如何,王燃都将面对一个两难的境地。
  如果调查回来的结果证实王熙凤所言是真,黄得功“刑训逼供、栽赃陷害”属实,在这个时候讨要说法也不是一件容易下决心的的事情。
  黄得功既然敢抓人,肯定就不可能在你三言两语之下轻易地把人交出来……如此虎头蛇尾不符合黄得功的习惯,黄得功在军中绰号“黄闯子”,其性格地武勇不惧可见一斑。
  很明显,想让黄得功放人,没有拿得出手的说法、不使出一些过硬的手段根本不可能!否则,王熙凤她们自己就可以办妥,哪还用找到金陵来?!
  但是真要动手,就必然要担起刀兵相见的风险,黄得功部队的战斗力不容小视,虽然拼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