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贾宝玉新传 >

第161部分

贾宝玉新传-第161部分

小说: 贾宝玉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堵胤锡被某些历史学家称为南明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之一,连著名的史可法、何腾蛟、瞿式耜等人也不能与之争锋。
  据史载,堵胤锡在战略上非常有见地,他从维系明室、共同抗清的大局出发,真心实意地联合大顺军余部,负责改编和联络忠贞营,亲自前往李自成余部劝降招安,后来又力主联合据守云南的大西军。他深知腐朽已极的明廷不要说恢复中原,就是勉撑危局也只有依靠大顺军和大西军这两支农民军。
  堵胤锡的这种作为在后世看来显然是正确的,只可惜在当时却屡屡遭到何腾蛟、瞿式耜等“正人君子”,当面指责他什么“滇与忠贞皆国仇也,厥罪滔天。公大臣,偏欲与此辈交结,何意?”……在民族危机极为深重的时候,这些人不仅对颠倒了敌友关系,更有栽堵胤锡“勾结国仇”之意,使得堵胤锡虽有才华却无法展布他的雄才大略。
  历史总是有着令人惊奇的重合,从某种角度而言,堵胤锡命中就是避不开被人栽罪……原本的时空中他是被人冠上“勾结国仇”,而在王燃到来之后,他又成了“里通外敌”。
  “看来这堵胤锡还真是一个人才……”告病在家的王燃精气神十足地躺在椅子上将《光明日报》与自己的《岁月宝鉴》对比着翻看……这两份材料对堵胤锡的事情都有所记录。
  “是个人才你还把人给抓起来,还这不许探监,那不许送饭的……天牢的死囚也不会这样……”昭仁公主坐在王燃身边,轻点着王燃的额头:“瞧瞧,人家问你要证据呢……”
  “证据?那还不容易?!现在都不用燕山,茗烟就能办妥……你想办他什么罪吧……投敌、叛国还是贪赃枉法?”王燃笑着说道:“说实话,当年的秦桧确实高明,一个‘莫须有’就废了国之栋梁……陷害忠良也不是人人都能行的……”
  “怎么,你还真的要拿他当牺牲品吗?”昭仁公主虽知道王燃是在说笑,可还是禁不住问道。
  “牺牲品?”王燃淡淡地笑了笑:“想当牺牲品也得够分量,他一个人恐怕不能胜任……”
  王燃第二天便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话,《人民日报》头版大大的标题非常醒目,“初审堵胤锡获得进展,黄得功被怀疑卷入‘里通外敌’案中”。
  第六卷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第二十三章 疑兵之计
  金陵城的舆论已经被《人民日报》搅得乱成了一团。
  开始时,虽然《人民日报》与《光明日报》处于“鸡同鸭讲”的状态,但还有迹可循……两方的观点鲜明,一方要求朝廷惩治内部蛀虫,一方大力宣扬北伐外敌。这一阶段一直持续到王燃从苏州回来。
  当堵胤锡抵达金陵后,舆论的主导权完全被《人民日报》掌控。在贾珍等人刚被押解进城时,《光明日报》还先发制人的提出了要朝廷尽快实践诺言,“透明”公开地审理此案,随即便被堵胤锡以“里通外敌”之名被抓而带偏了方向。
  当然,王燃在把堵胤锡请回去协助调查之前许诺“在查明‘里通外敌’这一大案后,立刻就会展开对贾珍等人的严查,给大家一个交代……”
  面对王燃不时抛出的一些似是而非的堵胤锡通敌证据,《光明日报》的精力完全被牵制到这上面,所有版面都用于逐条批驳《人民日报》列出的证据。
  王燃的态度很让清流们恼火,他根本不和你争辩,今儿拿出的证据被你否了,明儿再拿一条,丝毫没有被驳斥后的脸红,而拿出的证据也是要多牵强附会就有多牵强附会,大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文字狱倾向……堵胤锡写过的文章、作过的诗、发过的牢骚、说过的话,不管真假全部被整理出来用于勾连。
  对于《光明日报》偶尔提出的诸如“堵胤锡是被骗回来的吗?”、“堵胤锡被捕是否有另有隐情?”、“宁国府案件的真相何时才能大白于天下?”等问题,《人民日报》更是直接不搭理,任你问几千遍。就当没听见。
  而且王燃声称对贾珍等人要“透明”地公开审理,但对堵胤锡的审理却是完全黑令 。……自堵胤锡被请进情报厂协助调查以来,就没有外人再见过他,是生是死、是好是坏根本无人知咖 。……这也得亏是明代,对囚犯的人权没什么可讲的,不需要遵守什么扣留时间不能超过二十四小时、四十八小时之类的规定。至于什么律师则更是没影的事儿,否则堵胤锡怎么也能和外界通通音信。了解一下情况。
  虽然王燃向朝廷各位大员保证堵胤锡地人身安全,但还是有很多大臣要求参与到对此事的审理之中,只不过均被王燃以国家情报厂乃独立办案机构以及目前事实未清、不宜牵涉过多人为由加以推脱。
  可让清流们怒不可遏地是,王燃自己说不宜牵涉过多人。可堵胤锡的事儿还没个说法,王燃就直接把黄得功牵涉了进来。
  ……
  依据王燃原本时空的记载。黄得功显然应该是一位忠君爱国的将领,在当年地江北四镇中,就他与高杰二人没当投降将军。当年金陵被满清所破,弘光一行从南京仓皇出逃至黄得功大营。此时黄得功部已经成为南明的最后一支富有战斗力的队伍。当然也成为清军招降的重点,而以黄得功的武勇若是投降清军,其待遇自是不言而喻。
  不过黄得功尽管已经意识到明廷的无可救药,但仍然决定效忠到底,把这位昏愦地皇帝迎接进自己的军营,把刘良佐派来招降的使者处斩。引兵出战。
  只可惜在满洲重兵压境、刘良佐现身说法之下,黄得功部军心已变,叛军趁黄得功不备,暗中猝发一箭,射伤黄得功,黄得功最终自刎而死。
  黄得功的结局在王燃到来之后似乎已经发生了转变,按时间算已经过了他自杀的日子,不过从目前看来,他的前景好像也并不太好。
  据说堵胤锡曾说过一句“我大明想要中兴,应与外互通有无……”,此话便成为堵胤锡“通外”地有力证据之一,而据调查,堵胤锡这句话是在与黄得功一起闲聊时说出来的,这也就是黄得功被牵进来的第一条证据。
  既然有了嫌疑人,这调查取证工作就好办多了,很快《人民日报》就又转换了重点,铺天盖地的全是黄得功“里通外敌”的说法……什么黄得功为何在金陵被围之时按兵不动、坐视清军包围金陵城,什么黄得功为何不听时任兵部尚书的史可法将令赴扬州参战、致使扬州十日血案发生?
  这些问题在平常都很好解释,当时兵部给黄得功的任务是驻守铜陵以防左梦庚部,其余三镇的主要任务则是守护金陵以防满清,而史可法是不是有将令令其远赴扬州参战已不可考。事实上,当时那种情况,若是黄得功弃铜陵赴金陵或是扬州,不但于事无补,更可能使左军有机可乘,落入“前有狼、后有虎”的境地。
  可这些事经过《人民日报》的“完美诠释”就变了味道,正所谓,谎话说上一千遍就成了真理,经过连续几期、长版面的报道分析,黄得功已经隐隐约约地给老百姓造成了一种打算“私下与满清篝合,一同瓜分南明江山,故一直消极抵抗满清……”的印象。
  这无疑让整个清流沸腾了起来,随着《人民日报》改弦易辙,撤下关于洪承畴,换上黄得功,“北伐”的口号突然销声匿迹……但凡比较有想像力的同志都猜出了王燃的意图。
  ……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是三国曹植的七步诗……”北京城多尔衮府内,龚鼎孽拿着新一期的《光明日报》替多尔衮讲解最新的形势。自有《光明日报》与《人民日报》以来,多尔衮是一期不缺都有订阅,这也算是为南明的经济做了一些贡献。
  “看来。这帮清流和我们的意见一样……贾宝玉已经开始广造声势,准备对黄得功动手了……”听了龚鼎孽的解释,聪明的多尔衮笑着说道:“没想到他们这么快就上了套……这贾宝玉也够阴的,为了庇护家人、排除异已,居然栽了黄得功这么一顶黑帽子!……嘿嘿,你们汉人还真的很擅长这个。”
  “摄政王英明。”龚鼎孽赶紧附和道:“不过奴才总觉得有些不妥,这件事似乎太顺利了……贾宝玉虽然护短。但治军极严,麾下近几十万人马,不论是他赖以起家的特种部队,还是收编自其它部队地军士。都鲜少扰民,这次却为包庇家人犯法而……”
  “你们汉人就是这个德性。前怕狼、后怕虎,做事瞻前顾后……顺利不好吗?非得弄得苦尽甘来的才是正途吗?”多尔衮带着明显地不屑,打断了龚鼎孽说道:“告诉你吧,贾宝玉已经是骑上考虑背了。想不打都不行…”
  “贾宝玉这几招看上去是把清流们牵的满山转,又是洪承畴、又是堵胤锡、又是黄得功的……可说白了不过是象想把大家的注意力从宁国府一事上转移下和…可光嘴上吵吵能盯多长时间?只有打!……” 多尔衮看着唯唯诺诺地龚鼎孽说道:“贾宝玉做得很聪明,他给负责宁国府一案地堵胤锡和黄得功都扣上了‘私通外敌,的罪名,只要能落实这个罪名,他们有罪,被他们抓的人自然就无罪……这也是贾宝玉为什么提出先办堵胤锡一案。再办宁国府一案的原因……”
  “可堵胤锡和黄得功会轻松就认罪吗,‘私通外敌’可是要灭族地罪名…”多尔衮接着说道:“那只有看谁的拳头硬了……成王败寇,谁赢了自然就是谁说的办…”
  “摄政王的确英明,奴才不能如小恭听着多尔衮解释完,忠心耿耿的龚鼎孽眉头还是没有完全展开:”奴才只是觉得此事刚开始不久,目前贾宝玉与黄得功的矛盾还不够深,贾宝玉怎么这么沉不住气“……这不像是他地风格,以前不论在河南、山东,还在他在处理国内其它势力,贾宝玉给人的印象总是力求谋定而后动……”
  “风格?一个黄口小儿有什么风格?不过误打误撞而已……”多尔衮长笑不已:“依本王看来,黄得功与贾宝玉早有积怨……黄得功是目前南京唯一一个堪与贾宝玉一拼之人,贾宝玉既领为兵部尚书,怎可能放任这股势力在外?江北四镇他已得其三,还留着这一个干什么?贾宝玉之所以拖到现在才动手,一则是要留一段时间消化手中的势力,二则等待一个合适的借口……”
  “说实话,本王也觉得此时并不是贾宝玉动手的最好时机……一来山东新败,折损了他不少人马,二则他前一阶段刚用兵于东瀛,剩下的人马还要防守河南和山东,能用于对付黄得功的兵力并不多……”多尔衮说道:“但目前的局势却是逼得他不动手不行……在我们的帮助下,南京现在是黄得功与清流联手对付贾宝玉……贾宝玉、若是退让,在朝,其权力将被清流瓜分,于老百姓中的威信与人气也将大为降低,在野,则将坐视黄得功飞扬,给各地军阀树立起一个很不好的例子……贾宝玉年青新贵、傲气十足,怎么可能忍下这口气?”
  多尔衮这句话倒是以已度人,他之所以能走上今日的满清权力中心,便是踩着无数同族人之鲜血爬上来的,他的亲哥哥、堂哥哥、亲侄子、堂侄子,诸多都成为了他的牺牲品。
  “摄政王的见识自然高奴才万倍……”龚鼎孽忠于国事、敢于进谏的品性表露无疑:“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