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贾宝玉新传 >

第243部分

贾宝玉新传-第243部分

小说: 贾宝玉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是深入民心,在雍穆格格心里,关外满清已然成为‘叛军’,剿灭它自在情理之中。
  不谈这些已经笃定成为王燃女人的女孩们,便是那些名分未定或不好定地,但凡与王燃有过交集。象布木布泰、顾媚等人无不在为这件事忙碌。而唯一显得有些无所事事的只有王燃一个人……王燃为自己的偷懒行为找地理由也很充分,依据现代管理理念,管理者最重要的是战略决策。而天天忙着具体事务无疑会有陷入局中之虞。
  说一个月长,是因为别看就是这短短一个月,却已经给了王燃较为充分的辗转腾挪空间,整个形势相较于一个月前已经有了相当明显的变化。
  山西方面。据山西传回来的消息,事情进展得相当顺利。堵胤锡的战略目光与顾媚的外交才能在这件事上再一次得到了验证。
  王燃的充分授权与姜壤重兵地随后跟紧,使得山西之事在最短时间内取得了最大的利益,不但原本答应反水地关宁军十二营信守了承诺。顾媚更又说动原本处理观望犹疑状态另外三营加入到革命的队伍。关宁军十八营中只有三个亲卫营没有应承反水,这也不是说他们就想死心塌地跟着吴应熊……考虑到己方的实力已经足够强。为避免打草惊蛇、也为避免夜长多梦,堵胤锡与顾媚两人根本就没和这三营吴三桂起家的老底子部队联系。
  外有顾媚联络说合,内有堵胤锡运筹帷幄,里应外合再加上绝对的兵力优势,起义军只付出了极小的代价便彻底平了山西境,而其后的事实更证明忠诚度与实力亦有很大地关联……在被明军与起义军视为最后顽敌的吴应熊亲卫三营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面临突变而坚持站在吴应熊一边。其余的则在堵胤锡发动的第一波武力攻击和政治攻势后选择了投降。
  吴应熊在睡梦中被活擒,现正压往京城的路上。与之同行自然还有顾媚以及那位被称为第一美人的陈圆圆。
  蒙古方面,由布木布泰一力促成的明、蒙亲戚之谊,使得蒙古各部与大明的沟通也是进展良好。
  当然,单纯的亲戚之谊并不能说明问题,满清在几十年的征讨中与蒙古众部之间的亲情纽带可谓是错综交替。但面对明军表现出的强大战斗力和生命力以及满清日落西山的事实,这些纽带显得那么脆弱。再加上王燃此番表现出的与蒙古交好的诚意,使得科尔沁部等蒙古重部纷纷承认了王燃‘讨伐叛军’的义举,站到了大明一边,确切地说是站到了王燃一边……科尔沁部首领,也就是布木布泰的父亲曾私下感叹,要是别女婿能自立为皇就更好了。明眼人谁看不出来明朝之所以能枯木逢春的真正原因。
  朝鲜方面,在王燃‘谁占了就是谁的’允诺刺激下,李君臣上下无不磨刀霍霍,拼着命地在边境集结重兵,据报,朝鲜在鸭绿江边已经部署了超过八成的兵力,不论是从兵力集结的速度还是规模都远远超过了历次的调兵,显然是打算借此良机好好捞它一票,实现他们跨出鸭绿江的梦想。
  至于此次战役的主角之一,关外满清的反应同样令王燃相当满意。尽管刚刚遭受完明军的强力打击,但毕竟是瘦死的骆驼,满清在这短短的时间内还是组建起了一支超过十万人规模的部队,这已经是他们的极限……根据王燃派往关外的密报,豪格此次在全族范围内征召的士兵,年龄跨度已是十二岁到五十五岁。
  “十二岁到五十五岁?能不能拿起枪还是两说呢……”阎应元看着手上关于满清征兵政策的情报,冷笑着说道:“很明显,满清已经被我们逼着激发出了最后一点战争潜力,只要拿下这一战,百年之内都不必再考虑关外边防之事了!”
  根据从前方不间断传回的各种情报,关外满清的情况确实不怎么样。
  多尔衮当年实行的是全族入关之策,满清的绝大部分实力都随着多尔衮离开了关外到中原打拼,东北黑土地上只是在盛京象征性地留下了一部分留守力量。随着战争重心的不断南移,满清在关外的战备自然也越来越不受重视,许多原本的战略要地、经济重镇因为满清族人的离开变得萧条,象原本明、清双方为之争战不休的大凌河、宁远等地的人口在一年之内便之剩下了四分之一不到,大部分人都听从了多尔衮的号召进了关。
  如果历史是按着原本的轨迹发展,满清的这种决策自然无可厚非……当时的情况对满清极为有利,所有“有识之士”都开始认同满清这位新的天下之主。
  可事实却与心志扬扬的满清开了一个大玩笑……随着“贾宝玉”的横空出世,满清一统天下的期望不仅落了空,而且还狼狈地被人赶出了关内,被迫重又回到关外休养生息。但多尔衮全族入关政策的负面效应所造成的关外萧条让满清这一愿望也得不到满足……人口、粮草、马匹、兵器均告严重匮乏,至于士气更处于了历史最低点。
  “就凭满清现在的状态,拿下它根本没有任何问题!当年他们那么强大还不是被我们一举赶出了关外?现在就更不用说了……”张煌言对形势的估计显然比阎应元更加乐观:“咱们这次可是明、蒙、朝三方联军协同、四路大军齐发、海陆两路并举!光听这声势就能把那帮家伙吓倒!”
  想要靠声势吓倒人,其前提条件之一自然是要让对方了解这一声势。关于这一点确实不用大家担心。
  说起来,虽然从作战计划的角度需要的是严格的保密,但事实上,王燃抛出的三方联军之议早已成为了半空开地事实……高丽使者、蒙古使者往来穿行于军营之中,明眼人谁看不出这其中的玄机?再加上满清毕竟在北京城立过国,现在虽然已经撤了出去。但肯定还是留下了不少细作、密探,尽管明军已经加大了反间谍工作,但短时间内想要全部肃清他们也确实很有难度。因此满清的细作虽然在王燃下属情报厂的打压下已经极端缩水,但像明、蒙、朝三方联军这些不需要太深入就能探听到的消息倒也还能侦听得到。
  更何况,王燃本来也就没打算隐瞒这件事。不仅仅是这个联军计划,便是胜利后三方的利益分配方案也早已流传出军外,象王燃在大营中对高丽使者亲口许下的“谁占到就是谁的”承诺更是象插上了翅膀一样飞遍了神州大地。
  “倒让朝鲜占了便宜!”黄得功在一旁边心有不甘地说道:“这帮高丽棒子可不是什么好东西!”
  黄得功与李岩前些日子一直在京外忙于练兵,此次出兵关系重大,王燃一方是全军出动,象黄、李这样的重将自是尽数召回共同商讨。黄得功出身辽东。对明、朝两方地交往历史颇为了解,对朝鲜扩大版图的野心自是洞彻,故而有此一说。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不给些好处怕也调不起他们的积极性……”李岩无可奈何地轻叹一声:“毕竟凭咱们现在的实力打任何一方都不是问题,可要同时对付他们两方或三方还是力有未逮,两害取其轻……对我们来说,越早解决满清越有利于整个大局……只能让朝鲜占些便宜了!”
  李岩是一个极具战略目光的将领,他自是明白解决满清问题的重要意义……不论是政治还是军事,满清在中原的影响力明显要远远超过朝鲜,在遇到王燃之前。满清已经成为了不败的象征!因此解决关外满清不仅仅可以消除外患的威胁,更可直接影响到关内其它势力的心态,为明军重新统一天下奠定良好的士气与心理基础。尤其是像对左梦庚部这样在满清手下吃过大亏的势力……满清能打败你,我能打败满清,你怎么可能打得赢我?……两军相持,未见面时明军便已经赢了一半。
  “占便宜?”王燃轻轻一笑:“谁占便宜还不一定吧……”
  “大人,您难道是想……”黄得功吃了一惊:“这、这不太合适吧……”
  王燃的话虽未说完,但话里的意思很明显是不准备让朝鲜占到便宜。在黄得功看来,这只有一个方法可以实现这个目的……待与朝鲜合力解决掉满清之后。立刻否认“谁占了就是谁的”之诺,回过头再废了朝鲜。
  说实话,黄得功在得知王燃与高丽使者的约定后心里翻起的第一念头也正是虚以委迤、先利用朝鲜对付满清,然后再返过头整治朝鲜,但他心里明白这个想法只能是在心里想想,并无实行地可能性。起码短时间内不行。
  作为大明资深将领,黄得功明白“诚信”的重要性,尤其是两国之间的约定更为重要,即便是口头承诺也应当努力遵守……既然明军提出了“谁占了就是谁的”,就不能轻易毁弃承诺。否则以后就难再取信于人……明朝的藩属国甚众,为区区一个朝鲜落下“背信弃义”的名声根本不值得。
  “不合适?把它变成合适地不就行了?”王燃邪邪地一笑:“想占我的便宜,哪有这么容易?”
  “吓倒我们?笑话!这群背信弃义、落井下石的小人!”关外盛京城中,现任满清最高统领豪格恨恨地将手中的一份文件甩在桌子上。
  豪格甩掉的文件正是满清细作千里迢迢从北京城送回来的关于明、蒙、朝三方联军的情报。说是情报,实际上就是一份已经过期半个多月的《人民日报》。在这期报纸上赫赫刊登了一条“明、蒙、朝三方代表齐聚北京,商讨构建联合防御体系。”
  此时的满清显然已经不复当年定鼎北京城时的豪气。在王燃发动北伐之前,满清在事实上控制着大半个中国,明的、暗的眼线遍布天下,南京城内有什么大的动静第二天就能传到满清人耳中,像什么《人民日报》更几乎做到了同步更新,套用现代战争的话,当时的清军不仅占据了武力上的绝对优势,在信息优势方面较之于国土内作战的明军亦是不遑多让。
  但现在的情况却是大不相同。随着清军的退出,关内的清军情报组织自是随之一蹶不振,深谙情报工作重要性的王燃更是对情报的流入流出进行了严格的控制,象《人民日报》上能刊登出的消息都是王燃认为应该让对手知道的事情。但即便如此,这份报纸也让清军情报组织损失了三个人才辗转送到了豪格面前。
  “这贾宝玉也太狠了,竟是要对我们赶尽杀绝!”一路辛辛苦苦追随豪格远赴关外的大才子龚鼎孽小心翼翼地拣起被豪格扔到地上的报纸喃喃道。
  “妈的,只要能再让我们缓几个月,我大清就恢复元气!到时任他几方联手也不在话下!”被豪格重新启用的济尔哈朗也轻叹一口气。
  龚鼎孽与济尔哈朗的失落不是没有原因。满清目前的情况确实可用内焦外困四个字来形容。更确切一些,满清已处于粮草不继的边缘。
  满清本身是靠劫掠起家,当初在打下半个中国之后可谓是富得流油。只可惜被王燃一个北伐抄了后路,北京城被拿下,几十年积聚的财富几乎一下便转到了明军手中……满清定都北京,所有地家当自是全聚于此。而多铎等人西证南讨积攒的家当也随着几次内耗外斗散去了大部。
  如果是以前。没有钱对满清来说也不是一件大事。凭满清与周边蒙古及高丽的关系,起码可以保证吃喝不愁,至不济纵兵劫掠罢了。可满清这一次毕竟是打了败仗,元气大伤,周边各势力落井下石尚恐来不及,谁还会像以前尽心尽力地上供?在蒙古、朝鲜与明军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