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辛亥大英雄 >

第494部分

辛亥大英雄-第494部分

小说: 辛亥大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北洋的压倒性优势!对日本的胜利!主动走向欧洲参与世界最大战争,并以一场被各国奉为经典的陆军大战役拉开走出去战略,在没有能力制定规则前干脆遵守西方制度和规则,重视西方的契约精神,并公开在美国国会许诺!然后就是跟在军队后面的是留学大潮,商业贸易的走出去融合。当这些汇聚起来,就变成了一股自上而下的汹涌大潮!作为研究中国多年的政治家他很清楚,这个国家有一种叫仿效效应,如果直接点或者可以说成攀比效应。当以杨秋为首的顶尖一群人果断抛弃日本转向欧洲,推进积极的西欧政策后,那些读书人、工商地主、士绅甚至暴发户都会直接忽视近邻转向欧洲。现在在中国民间甚至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你把孩子送往南洋留学那会被认为是土包子,送往日本被认为是害了孩子,只有送往欧美留学回国后才是人上人,才是精英。所以仅去年,就有一万多学生被国家、父母送往美、法等国去留学深造,还有数万欧洲人被请回来当老师,出任技术专家。
天照大神在上,学习欧洲已经三十多年的日本在很多方面都已经非常完善,尤其是工业、科学技术等等都比目前的中国好,长门级战列舰更是能媲美英美的超级战列舰,差的无非是资金和资源罢了,居然被鄙视成“毒害孩子的地方”。
哎。
小幡酉吉暗暗的叹气声中,身后响起了脚步声,扭头看去昨夜抵达的外相牧野伸显已经起床,弯腰鞠躬:“早上好,外相阁下。”“小幡君不用客气了,船准备好了吗?”牧野伸显已经没心思继续这种官场上的客套,问道:“有最新的情况吗?”
“海军前锋昨晚已经抵达台湾海峡,并在外围击沉3艘布雷船和1艘支那驱逐舰。铃木贯太郎中将的舰队也已经抵达旅顺外海,击沉6艘中国布雷船和驱逐舰,也有3艘驱逐舰在仁川外被支那潜艇和驱逐舰击沉。”小幡酉吉将报纸递给他:“这是今天早上的报纸。从支那发布的消息看,他们的海军正处于不利中,很多沿海城市都开始疏散,他们应该非常担忧海岸安全。”
小幡酉吉从使馆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衣服,一边穿一边说道:“我认为这是好事,最起码海军上他们无法对抗我国,这样就可以尽早逼迫他们坐下来谈判。”
海军优势明显的确是好事,但牧野伸显也不敢放松,问道:“南京有回信了吗?美国人有没有接触?”
“支那政府还没有任何会谈的意愿。我认为他们是在等杨秋的意见,恐怕要等他回来后才会见您。”小幡酉吉和牧野伸显一边向外走一边说道:“昨天我已经去拜访美国领事,但工作人员告诉我芮恩施大使已经前往天津,预计要三天后才能回来。此外他们还就租借战列舰给支那进行了回复,说我们和支那目前并没宣战,他们这样做没有违背国际法,他们也拒绝停止租借合同和出售4艘新战列舰的谈判工作。法国人也同样拒绝我们的要求,表示出售战列舰是法国和中国双方的事情,诺曼底级战列舰装备的只是340mm舰炮,比我国的长门级小很多,不会破坏远东地区的战略平衡。”
轿车飞速向码头驶去,小幡酉吉的这些消息让牧野伸显感觉压力重重,缓缓闭上眼睛问道:“小幡君,你说这是为什么?难道我大日本帝国被抛弃了吗?为什么美国和法国都针对我们呢?”
小幡酉吉见到他闭目沉思,想想说道:“我认为这是有多方面原因的。首先就是杨秋推行的积极向西政策,他放弃了一些利益主动接触欧洲,愿意按照他们制定的规则处理国际事务,这从他积极出兵打击穷党就可以看出。其次支那和我国不同,他们的工业才刚刚开始,资源多、人口多,如果按照我国标准发展,蕴含的商机多达上千亿美元。这笔巨大利润是战后虚弱急需重建的欧洲无法割舍的,所以目前支那的价值比我国更高。第三我认为是。”小幡酉吉说到这里停了下,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半晌后才鼓起勇气:“这恐怕和我国的殖民政策有关系。事实上杨秋至今占领的一些地区都是支那以前丢掉的国土,之前巴黎和会上他也放弃了殖民地和赔款等要求,给欧洲留下不向外扩张的印象,所以对欧美来说他看上去更加温顺。”
既然说开了,小幡酉吉也干脆继续说道:“支那有漫长的西北和北方疆界,一旦俄国内战结束他们的陆地压力将大几十倍,所以欧美都觉得他们短期内不具备向东印度支那和太平洋扩张的可能。欧洲支持杨秋收复西北,其实也是希望他和穷党长期对峙,从而减少红色思想在欧洲蔓延,这是祸水东引的计划。相比支那有明确目标,我国因为失去大陆,美国开始担心我们向大海发展,所以。”
“这些该死的鬼畜洋人!五千万帝国子民需要生存空间,难道他们连这些都要剥夺吗?!”
小幡酉吉也无奈的叹口气:“外相阁下既然他们是鬼畜,当然就不会有什么好心思。以前他们支持我国,是希望遏制俄国的扩张,和现在他们支持杨秋是一样的,也因为看到支那和俄国已经无法化解的矛盾,试图让他们长期对峙在北方,缓解欧洲的压力。当然,无论是美国还是法国,都无法真正干扰我国的决定,我最担心的是我们的盟友,他们在这次冲突中到底抱着怎么样的心思。我非常担忧,杨秋在西北的军事行动一来是打击穷党,二来又让印度地区受到威胁,我担忧我们的盟友会最终妥协,答应签署西北长期和平条约。”
小幡酉吉不愧是日本屈指可数的外交家,分析合情合理丝丝入扣,大英帝国的确是这场冲突的关键,他们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将直接影响到结果。不过和小幡酉吉国际外交上的分析相比,牧野伸显却在担心另一件事情:“小幡君说的非常不错。但有件事你忽略了,欧洲的压力很大,但他们不会真的派兵来干涉,首相和我最担心的是国内。”
“国内?”小幡酉吉纳闷的抬起眼皮时,牧野伸显强吸口气坐直腰:“上次战争是因为我国准备不足,但五年来无论是陆军还是海军都在积极准备着,表面上看虚弱但再也不会措手不及,只要海军能尽快包围台湾岛,我们就有了和谈的资本!但在这之前,我担忧国内会出现问题。”
牧野伸显说道这里,似乎不想再说下去,推开门走下车向等在岸边的快船走去,问道:“杨秋什么时候能回来?”
小幡酉吉正在想国内会出什么事情,愣了下追上去说道:“昨天上午他在徐州参观了大学和医院,还接见了一些官员将军,预计今天傍晚可以回到南京。”
“那就尽快出发吧。”
牧野伸显坐上船后不久,快船就发出一阵轰鸣沿江而上向南京驶去,船舱里他紧闭双目,让小幡酉吉不自觉回想刚才那句话。国内?国内会出什么问题呢?
牧野伸显俩人坐船前往南京的同时,杨秋的专列也已经驶过合肥。
车厢内除了他和唐绍仪外,还多了几张椅子和一把轮椅。
陈浩辉坐在轮椅上,腿上盖着厚厚的毛毯,方瑞则坐在他身边。这两位当年一起前往西南执行任务的情报员如今已经是民国秘密战线上的顶梁柱,加上军情局的张扬,三人一起撑起了国家情报大网。戴春风站在轮椅后面,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杨秋,只见他伏案批示着什么文件,眉头时而皱起时而和唐绍仪悄声讨论,身后的凳子上还坐着一位神色木纳,膝盖上放着一只包,从见到至今手都没离开过包,也没任何话语的军官。
他很好奇这位军官包里到底是什么东西,但见到陈浩辉都不敢多看连忙移开目光。
“副总统,总理。这是戴春风,我的学生。”陈浩辉为杨秋和唐绍仪介绍学生,却没注意前者书写的笔尖微微一顿。这个细小动作谁都没注意,杨秋抬起头看了两眼戴春风,见他胸口居然也佩戴者青年会徽章,微笑着点点头:“很好,和你老师多学学。”
“是。”能见到杨秋和唐绍仪,戴春风别提有多高兴了,直到陈浩辉让他先离开才恍然醒悟连忙和雷猛等警卫避到后面车厢。
他离开后杨秋收回目光。他发觉自己是真是融入这个世界了,无论多么有名的人突然出现,都很难再有惊艳或者心跳的感觉,这说明自己已经融入了这段历史,一举一动也都将对历史造成重大的影响。结束瞬间的感悟后,扭头问陈浩辉:“壁辉那个小丫头还好吗?”不知为何,杨秋却始终忘不掉金壁辉那个小姑娘,所以每次见到陈浩辉都会不自觉问两句。后者不知道他的心思,以为这是关心,说道:“谢谢副总统关心,我安排她去南京女子中学读书。”
希望知识能改变她的人生吧。杨秋心里自言自语一句后,才转回工作问道:“日本那边准备好了吗?”
“日本?”唐绍仪有些纳闷,虽然他知道情报部门针对日本展开了很多工作,但突然提起这个话题还是有些莫名,问道:“辰华,日本有什么?”
杨秋一拍额头,笑道:“看我,忘记和您说了。”
随着他的话,唐绍仪渐渐了解了。陈浩辉虽然潜伏结束回国,但针对日本的潜伏并没有结束,反而由于控制了金九这些朝鲜人,通过朝鲜和自己这边安排再次安插不少间谍。这些人平时主要负责收集各类民间和军事情报,黄海冲突后其中部分被激活,投入到了这场亚洲主导者的竞争中。
上次陈浩辉他们的行动堪称情报经典战术,所以唐绍仪大致了解后也对情报部的工作很好奇,问道:“这么说,辰华是准备发动情报员对日本后方进行破坏?”
陈浩辉呵呵一笑:“总理把我们看得太厉害了,510事件后日本情报部就怀疑是我们下黑手,所以请出了闲赋在家的福岛安正,经他的捏合日本情报效率上升很多,这次用运送贵金属的机会我们就抓获数百潜伏和被收买的人,好几位还是当地的头面人物。”
“那你们这次准备怎么办?”唐绍仪问道。
方瑞拿出一叠厚厚的资料,递给唐绍仪说道:“这是最近几年日本国内的一些基本情况,总理您看看,发现什么蹊跷了吗?”
唐绍仪接过资料,一边看一边对情报部门赞不绝口。这份资料并没什么特殊,主要记载的也是民生问题,但内容之详细简直就像是日本政府自己的统计。从资料看,日本国内的封建压迫现象极为严重,尤其是财阀和地主的苛刻比民国厉害数倍。比如土地问题上,一半以上的日本农民是没有土地的,这个比例比1911年前的中国高很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成为日本农村阶级对立的一个尖锐矛盾。日本地主向农民征收地租时还采用最落后的实物地租形式。不论丰年或歉收,农民要把全年收获的一半甚至7成都交给地主。而且因为日本不重视或者说技术不足,导致全国上下到现在都没有一家肥料厂,相反汉阳自1912年从德国换到合成氨技术后,就一直苦心研究国产化,并与1917年首次建成第一套国产50万吨级合成氨设备。截至去年,全国化肥厂数量已经增加到7家,全年化肥产量达到300万吨。各类拖拉机的保有量也从1911年的7辆增加到目前的6500辆,而日本却只有可怜的172辆,正因为不重视或者技术落后,导致日本农业生产力得不到发展,尤其在丢了东北后,国家粮食严重不足使得国民长期挣扎于饥饿线上。
欧战爆发后,欧洲对商品的需求达到了天文数字,日本虽苦于原材料不足,但代加工和造船业却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