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辛亥大英雄 >

第775部分

辛亥大英雄-第775部分

小说: 辛亥大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你娘的屁!总统怎么会和小日本妥协。我看八成是日本怕咱。哈哈要我说,小日本指定听说阿瓦士战役后怂包了,所以讨好献媚敞开路,盼着求着咱不打他呢。”
“让我看看。华新报?这份报纸你也信,这是民党的报纸。这些人,眼瞅着要打仗了,就一个个站出来瞎嚷嚷,搞得自己像多厉害的战略家似的。他们要是真有本事,为何辛亥年会被北洋打得丢盔弃甲?若非总统站出来收拾河山,哪有国家的今天!现在日子好过了,就站出来指手画脚,算什么个玩意!”
“也不能这么说,民党这些年监督出不少贪污舞弊的案子。总统虽然好,但国社那么大一家子,他也管不过来,有个监督也能促进进步。”
“国内监督,咱没说不好,可对外哼!除了添乱还能干啥?”
“这倒是,听说民党议员宋子文和孔祥熙每天都在叫嚷要求总统停战。他妈的!也不想想,不赶走毛子,西北不宁,波斯湾的石油也没了,还扯个蛋的太平日子。要我说。”
“静一静,都给我闭嘴!”
和午餐肉较劲的下士还没说完,车厢那头忽然传来大喊。卓凡扭头看去,一位连长正站在座位上,耳朵差点贴到列车广播喇叭上。随着车厢渐渐安静,本来听不清楚的广播声逐渐清晰。“现在播报新华社紧急新闻。今天凌晨,我国驻波斯部队遭苏联军队的全面进攻。据目前得到的消息,苏军此次投入的总兵力约有三十万,动用三千门大炮,五百余辆坦克等先进兵器。战斗主要集中在伊朗胡齐斯坦省最北的凯什瓦尔、西面的伊拉姆、沙赫尔库尔德省,霍尔木兹省以北的巴姆等地。”
“好家伙,三十万!”
“这些毛子,真是不怕死啊!”
“谁去找师长,把调我们去波斯得了。去那边拼毛子,总比在西北受冻好。”
“哈哈。”
女播音员带来的消息,让车厢瞬间炸开。大部分士兵都不觉得苏军反攻有多大威胁,还嚷嚷着要申请调去伊朗。但卓凡清楚,随着波斯集团军进入伊朗北方高原,加上阿瓦士战役让苏军提高了警惕,再想复制已经没有可能。不过在他看来,想要解决伊朗其实并不难,只是政治上风险比较大太大。
就在他考虑第二阶段波斯战事,模拟如果是自己指挥该怎么打时,旁边几位士兵忽然指着窗外大喊起来:“快看,那是什么?”
“是飞机吧,不对,怎么没翅膀呢?”
“你们看,螺旋桨在头顶,应该是靠桨叶提供升力。”叫喊让士兵纷纷涌向左边,只见一架怪模怪样的飞机正贴着地面和火车平行。
“是直升飞机。”卓凡为大家解惑。
他从空军同学嘴里听过国内在研究直升机,也知道英美都在研制。不过空军和国防部似乎不太喜欢,因为直升机生存率低,制造难度大,操作困难,所以一直没听说有列装。
这架外形像S55的直升机跟着火车飞了几分钟后,渐渐消失在视线中。本来大家还以为看不到了,没想到火车抵达巴仑台车站时,它居然直接停在了车站外面。
“谁是卓凡?谁是卓凡!”
卓凡和大家一起细细打量直升机时,几位荷枪实弹的空降兵进入车厢不断大喊。
“我是卓凡,你们是。”卓凡有些纳闷,空军找自己干吗?空降兵见到卓凡,立刻敬礼:“报告中校,猎鹰突击队奉命接您去北京。”
“北京?”卓凡惊讶,四周的士兵也惊讶,他们没想到这位乌鲁木齐上车的战友居然是中校,而且看起来好像还是了不得的大人物,要不然怎么会派飞机,不,派直升机来接呢。其实就连来接人的猎鹰突击队也不清楚,他们正在乌鲁木齐附近测试直升机和演练机降战术,是突然接到命令来找人的。
钻入直升机后,卓凡才知道这是重庆和成都西科斯基公司联合研制的“轻骑兵”直升机,空军编号直3。有两位驾驶员,机头下颚处装有一台750马力活塞发动机,最大可装十名全副武装的空降兵。不过和其它直升机一样,工艺复杂制造困难,面对战场上大量的防空武器生存率堪忧。
快抵达乌鲁木齐机场时,五架结束测试训练的直3从后追了上来,不过他已经没时间欣赏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直升机编队飞行,刚下直升机又被塞入一架运六。

第807章 大战起(二)

连续七小时的飞行后,卓凡生平第一次步入国防部。
步入外观宽大的国防部后,卓凡才发现其实里面并不宽敞,而且时值夏末,水泥钢筋的建筑显得比较闷热,所以大部分房间都开着吊扇。每个房间都能看到来往匆匆的身影。超过两千的将军、参谋和工作人员每天来到这座大楼,为赢得这场战争忙碌着。
现代战争,已经基本杜绝个人英雄主义式的胜利,虽然人们需要英雄,但类似目前的举国战争,无论是英雄还是阴谋诡计,只能是花絮和点缀。在各式各样的侦查手段面前,实力和阳谋才更重要。最终获得胜利的,都是准备更充分、更细致的一方,而筹备和策划,正是国防部最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
“报告!陆军第十装甲师中校参谋卓凡,奉命前来报到!”来到总参谋长办公室门前,卓凡整理了一下皱褶凌乱的军装,立正敬礼一丝不苟。“进来。”直到里面传来声音,他才推门而入。
进去后却发现,不仅岳鹏在,连总统军事顾问蒋方震和东哈萨克战区司令徐树铮将军也在。一下子面对三位上将,让他有些紧张。
“你就是卓凡?不错,没给学校丢脸。坐吧,不用紧张。”
卓凡是国防大学尖子生,蒋方震身为前校长肯定脸上有光,所以进门后就鼓励他放松心情。倒是上任不久的徐树铮多看了两眼,笑道:“百里,我怎么觉得你这句话,是把功劳全往国防大学揽啊!你就不怕得罪保定那批人?”
国防大学是国内最高等级的综合性军事学府,但每年入取名额有限,所以陆军大部分军官都出身于保定的陆军大学。当年保定校长还是姜泰时,就提出两家不仅要合作也要竞争,共同促进军队进步,所以陆军内部一直存在陆军大学系和国防大学系暗暗较劲的事情,连徐树铮说起来也应该算保定系。
最近冒出来的李晋和卓凡等年轻人都是国防大学系,所以蒋方震得意着呢,不理会徐树铮的酸心理,笑道:“怕什么,颜佑冰那小子在总统面前告我黑状,说我挖他墙角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行了,别提你们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
王卓和颜佑冰分任两家校长后,这对老战友互相掐的比蒋方震时代还厉害。不过这种竞争的确提高了军队内部活力。不过大老远把人家找来,可不是调查户口。所以岳鹏打断后,问道:“听辜玉文说,是你提出尽快解决阿富汗苏军,并将其赶往印度的计划?”
将军开玩笑,卓凡可不敢插嘴,站在旁边一直在想为何把自己叫来。此刻挺岳鹏的话,才知道原来是辜玉文说漏了嘴,连忙起身立正:“报告参谋长,是我提议的,但具体计划还没有交给师长。”
“不用这么正式,坐下回答。”岳鹏招招手让他坐下后,继续说道:“总统得知你这个建议后觉得很好,所以让我召你回来问清楚。本来他准备亲自接见你的,但国会那边有些事情要处理,所以就让我们先问问。”
岳鹏走到墙壁前,拉开了大副的作战地图:“来,给我们说说具体的想法。”
“是!”
知道调自己回来的目的后,卓凡逐渐冷静下来,走到地图前手指阿富汗:“总参谋长,校长,徐司令。我个人认为,阿瓦士战役的胜利后,结束阿富汗战事的时机已经成熟。之前我们一直拖着,是因为苏军需要分心欧亚,实际兵力分配不足,所以拖住中亚的苏军就能减少波斯湾的压力。从目前看,这个策略是成功的。通过阿富汗和安集延的两个箭头,我们已经拖住阿富汗、土库曼和乌兹别克超过五十万苏军。但昨天我在路上听广播说苏军已经在伊朗发起反攻,这说明苏联基本解决了欧洲问题,所以继续拖延已经没有必要。
我军控制阿瓦士后,已经拥有进出伊朗的前沿基地,还成功将高加索和土库曼等地的苏军注意力过去,这就给下一步战役制造了机会。我的想法是,调集两到三个师,从阿富汗法利亚布省出发斜插土库曼的马雷,同时让波斯湾集团军出动两个师,从霍尔木茨海峡海峡北上,堵住伊朗呼罗珊省的马什哈德,同时让空军炸掉马什哈德和马累的铁路,从东西北三面对赫拉特苏军进行强攻,只放开南路,截断其逃回土库曼和伊朗的可能。而我军一直以避免中英冲突为由故意减弱南方坎大哈的防御,现在那里只有一个团和阿富汗军一个师,这就给他们向印度突围制造了良好机会。”
“万一他们发现被围,死战到底或投降呢?”
徐树铮刚问,卓凡就摇了摇头:“二十万苏军不是小数目,阿瓦士战役中因作战不利和投降等事情,斯大林已经枪毙了几十位高级军官,这给前线军官造成极大压力,所以苏联总参谋部肯定会要求突围并保存有生力量,避免在出现阿瓦士那种大规模投降的事情。所以即便发觉,他们肯定会以将部队带出包围圈为第一目标。只要苏军残部进入印度,剩下的事情就不需要我们来头疼了。”
岳鹏和徐树铮听完后都点点头,但却没有继续说话,只有蒋方震笑了笑:“马雷,呵呵,地方选的不错。这里是马什哈德、赫拉特和土库曼交汇点,不过我们还没向苏联全面宣战呢。”
其实在火车上听到民党夸大总统向日本妥协,见欧洲大战就想为中苏停战的造势后,卓凡就隐隐猜到,不是战争没准备好,而是总统和国会没达成一致。当然,这些话只能藏在心里,国防军建立之初就有严格军规,军人需要对政治保持敏感性,却不能介入国内政治,这是大忌!而他这个计划中,一旦军队深入马雷,就意味着中苏全面宣战。
这不是他一个中校能决定的。总统没有错,如果不能在大战前统一全国思想,即使初期赢了,后期还是会出问题。要知道,类似中苏这样的国家,都不是通过几次战役就能彻底打败的,不拼到山穷水尽,谁也不会低头。站在国会的立场上实际也没错,保存实力坐看欧洲相煎趁机捞好处。不过从个人来说,他宁愿选前者,因为这是战争,不是生意,战争需要为国家利益负责,在这个大时代里,不付出就不会有收获,不展示肌肉,别人就不会正视你。
“想法很好,条件还要等等。”岳鹏赞了句,但也没有表态,他同样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决定权。何况杨秋一直希望能借用此次宣战,让国家正式进入总统全权的全面紧急状态。
不过逼迫苏军向印度突围的想法还是打动了他,继续问道:“听说你这两月一直都在西北考察,想必对情况有些了解吧?我来问你,如果我们和苏联全面宣战,你会怎么做?”
“总参谋长,我。”卓凡有些犹豫,这个话题已经涉及到中苏之间的整体态势,而他只是中校。
蒋方震知道他犹豫什么,鼓励道:“尽管大胆说吧,这是你的机会。我们这些老家伙,还没到会被一个中校给忽悠的地步呢。”一句话,当大家都笑了起来。卓凡跟着笑笑,知道这是表现自我的好机会,所以放下心思说道:“我认为,目前的僵局如果长时间保持,反而对我国很不利!”
“哦?”徐树铮上任后一直在研究态势,却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惊讶道:“有何不利?”
“苏军的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